“强汉盛唐”中的强汉到底强在哪里?

爱手机的小明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能被誉为“强汉盛唐之首究竟是有多强?千年之后的我们或许能够从历史上最霸气的话语中遥想当时帝国的辉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西汉名将陈汤在大胜北匈奴后写给汉武帝的上的奏折的话,宣汉时期郅支单于先囚禁汉朝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汉朝使者谷吉。汉朝曾三次派出使者索要谷吉遗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随后,陈涛便调集汉朝各族军兵4万多人分南北两路相郅支都成进发到达后第二天便命令将士四面攻城,临阵斩杀了

郅支单于,诛杀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内臣等一千五百多人生擒管臣一百四十多人,成功求出两名汉朝使者。随后陈汤便写下汉朝上最霸气的奏折连同郅支单于首级送至长安。

我们的唐朝到底有多强是长安街有一条150米宽的朱雀大街,是时至今日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存在,是诗人的笔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梦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可以狂起来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的自称臣是醉酒仙。这便是强汉盛唐






史七时


汉朝强在军事上,是华夏族武力值的巅峰,独汉以强亡,曾有陈汤打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纪录,大唐打击突厥远不如汉朝灭匈奴彻底,使得突厥在中亚滞留很久才西迁,沿途建立了很多斯坦王国,因为大唐打突厥缺少像陈汤千里奔袭打北匈奴追击到乌兹别克斯坦那样的一战,没听说过哪位唐朝将领说过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所以汉朝是华夏族武力值的巅峰,后世王朝的武力再也没有超过汉代了,因为汉朝是汉族单一民族的王朝所以能上下一心团结得像一个人,后来胡人融入汉族血统杂了,素质下降了出了很多汉奸。为何汉代的军队战斗力这么强?汉族除了重农抑商,首虏制晋爵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代时是单一民族的国度,只有汉族一个民族血统很纯,那时的汉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故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绝没有汉奸,汉族作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后来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杂胡融入汉族成为假汉族,出了好多汉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汉族素质随着汉胡杂居被杂胡侵蚀也下降了,汉胡通婚导致汉族人种基因不断劣化堕落,杂胡败坏了社会风气,风气坏了,正义感没了,自然战斗力下降了。论打仗,除了宋朝,唐朝最差,一刻不停地和周边打消耗战最后把自己拖垮了,没有一年不打仗,可是总也打不服人家,何为不怒自威,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唐貌似强大,三百年来只是疲于应付罢了,没法和汉朝比。唐朝中期以后,回鹘维吾尔族血洗洛阳三次,藏族吐蕃血洗长安三次,彝族南诏血洗成都三次,一个连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的国度还算什么强国?北宋时壮族暴动血洗长沙和广州,后被狄青镇压。唐盛在文化上,对各种文明兼容并包拿来主义,重用外族搞民族虚无主义最终因为过分相信外族而亡国。宋代是唯一的重商主义文官集团执政,是华夏经济上的巅峰,其余历任汉族王朝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皆重农抑商,两宋也是对外最软弱妥协的军事衰弱王朝,没了华夏的骨气。刚明,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两宋之岁贡,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在总结了前任各朝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创造了堪称华夏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为了自家私欲篡位打开潘多拉盒子导致五胡乱华的晋朝堪称私心最重得位最不正的王朝。至于像猪狗一样满地乱爬的奴清,和像野兽一样随便杀人的蛮元属于华夏黑暗的中世纪,不算正经王朝。


洛神昆仑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强汉”之名,强在战绩!



汉武大帝,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

卫霍二人,一个奴隶出身,一个年少成名;一个封狼居胥,一个横扫漠南;一个打服了大单于,一个追哭了左贤王!



昭宣中兴,平匈奴,定西域!公元前51年, 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与汉缠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



将军窦宪,勒石燕然,“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强汉”之名,强在骨气!



陈汤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足以说明一切!

“强汉”之名,强在传承!



华夏传承,以“汉”为名,威震四海,天下皆知,至今2000年有余,没有那个时代的强盛,哪有今天的汉族!


白话历史君


汉之强,在于那个时代流淌在人们血液中的血气之强。

汉承秦制,秦来源于周代春秋战国之秦国。秦是周代诸侯争霸中最后的幸存者,也是最后的胜利者。秦是凭借实力,硬生生的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才得了天下。作为秦的继承者,汉朝朝堂上自然是深知这个强者为尊的逻辑的。

通过历史书的记载,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的统治阶级要想有所作为,扩大疆域什么的,逻辑很简单,要打别的诸侯国。从别的诸侯国获取战利品――土地。

要想搞经济建设,仍然要打。因为,搞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 。而和平环境,仍然是打出来的。如果不强大,搞经济建设更能让邻国垂诞三尺,自己会死得更快。

那时的知识分子也是如此,各种学说各种思想激烈的竞争。诸子百家,没一家是好说话的。要想生存,就要凭实力说话。

汉代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可以说都很好的继承了战国时期遗留的精神――强悍。


据史载,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竟然应者超过百人。最后,从中挑出了张骞。要知道,那时出使人生地不熟的西域是十死九生,风险大极了。

甚至,汉内部讨论对匈奴的政策时。在汉武帝的朝堂上,最力主对匈奴发动战争的是儒家。那时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实在不一样啊。

可见,汉人强悍是深入骨髓的。也许正是如此,汉人才会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会认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图片来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汉朝如何被称为强汉?如何能成为东方超级大国,与西方罗马并称东西两巨头?世界上三个超级大国中,匈奴为何被汉所灭?

因为在西域,漠南,漠北,蒙古,贝加尔湖,东北、西南,缅甸,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各个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可以说是屠城灭国无数。

而那些战败敌酋的头颅也往往会被“传首长安”,给首都百姓展示之后,悬在稾街(汉朝的外国使馆区)示众,将大汉帝国的威严传扬四方。


大汉帝国牛逼的人有很多,我列举几个,只作一些简单介绍,有西汉的也有东汉的。

张掖太守一代文官,但是汉朝的文官,能文会武,上马治军,下马冶民。斩杀匈奴犁汙王,传首长安。

益州刺史斩杀姑父夷夷王,传首长安。

范明友斩杀东北乌桓三任大王。

常惠杀龟兹王,传首长安。

郑吉杀车师王,传首长安。

赵充国杀西羌王,传首长安。

段会宇杀乌孙王番丘。

严尤杀朝鲜半岛高句丽王侯驺。

祭肜杀鲜卑赤山王。

偏何杀乌桓魁帅。

卤承杀缅甸的哀牢王,传首长安。

段颍杀烧当羌大王,传首长安。

班勇杀焉耆王军就。

司马喜杀车师王,传首长安。

杨仆杀朝鲜王卫右渠。

张纡杀烧当羌大王。

荀彘杀朝鲜王,传首长安。

班超杀月犁王,车师王,且末王,焉耆王,巴基斯坦月氏王。

马援杀柬埔寨折人夷王,缅甸武陵蛮渠帅,越南交趾王征侧,交趾王征贰。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率领大军攻打西迁的西匈奴单于郅支单于,期间陈汤大军遇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这支军队总共有万人之多,他们身披重甲,有几千名骑兵在城墙之上防守,城墙下则有几千多名骑兵列阵在前,城门两边又有几千多名步兵排布着鱼鳞阵。

陈汤虽觉得这支军队的阵容很奇怪,但是也没多想,依然率军发起了攻击,不多时这支奇特的军队便被打败了。原来这是一支罗马人的军队,他们因为在跟随自己的统帅作战的过程中,不小心迷失了方向,最后竟投奔了郅支单于。

陈汤打垮了这支罗马军队之后,继续进攻郅支单于的匈奴军队,匈奴军队渐渐不敌,最终郅支单于被斩杀,首领被杀,匈奴军队很快便土崩瓦解,纷纷投降。

这件事的原因只是因为:西匈奴郅支单于杀害了护送自己压在汉帝国作人质的儿子归国的汉使“谷吉”。

为了给谷吉报仇,汉朝西域都护骑副都尉陈汤说服都尉甘延寿,调集汉朝屯田兵和属国兵千里奔袭郅支单于。将城池攻破,砍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送往长安城传首用来夸耀武力。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汉昭帝时,当时出使楼兰的使者傅介子在宴会上,拔出佩剑将其斩杀当场,并且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对宫外卫士说道:“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

他训斥楼兰王宫卫士道:“你们的王触犯了汉朝的法令,汉皇让我来杀了他,并册立你们在长安做人质的王子继承王位。” 他还威胁那些想要报仇的人:“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一言不合就动手,无敌是多么寂寞”。

汉宣帝时,有位将领叫冯奉世,当时他送大宛的人质太子回国。到伊脩城,都尉宋将说莎车国人和其他一些国家一起攻杀了西汉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西汉使者奚充国,占领天山以北。

冯奉世当机立断,持节矫诏,谎称圣谕,集结兵马共15000人,进攻莎车。最终攻灭莎车首都,逼莎车王自杀后将其首级送至长安。

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冯奉世就收兵回国,将情况上奏朝廷。汉宣帝召见韩增说:“祝贺将军举荐的人很称职。”冯奉世就西行到了大宛国。大宛国听说他杀了莎车王,尊敬他超过了其他使者。得到大宛名马象龙回到长安。

少府萧望之单独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其任务,却擅自假托皇帝命令违背旨意,虽然有功劳,但不可以用他做后人的榜样。

如果要封赏冯奉世,就开了以后出使的人的方便之门,以冯奉世做榜样,争相发动军队,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在夷狄各族中为国家滋生事端,斩杀外族。此例不可开,冯奉世不应受到封赏。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下马定乾坤”。

公元前27年,西南最大的国家“夜郎国”叛乱,当时的牂柯(汉朝西南边境郡)太守陈立虽然是个文人,但汉朝的文人有血性,有侠客风范,与后代的文人不一样。

“乃从吏数十人出行县”,要求面见当时的夜郎王,歆。 歆率领8千人马来见陈立。没想到两人一见面,“立数责,因断头...以歆头示之,皆释兵降”。

陈立直接骑马持刀,斩下了夜郎王的脑袋,夜郎兵马一下子都投降逃散了。

后来歆的岳父翁指再次叛乱,陈立又斩杀夜郎王,“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

于是,陈立最后永远带着剿灭两任夜郎王的功绩。从此,号为“西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的夜郎国消失在了历史中。

“不给,弄死你”。

汉朝认识亚洲中部的大宛国,是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张骞告诉汉武帝:“大宛国有一件国宝,叫汗血马。传说这种马日行几千里,奔跑时流的不是汗,而是血”。汉武帝听说大宛有汗血马,也不管大宛愿不愿给,他就派壮士"车令”为使者,欲得汗血马。

大宛国王与大臣们商议说:“大汉离我们有几万里之遥,他们使团来时要经过盐泽,盐泽是绝地,在那死的人特别多。从南边来,他们难觅水草,人烟稀少,饮食匮乏。所以,大汉使团每次出发时是几百人,路上常常死的人都超过了一半。像这样艰难的路程,他们怎能派大军前来?不能派大军,他们就对我们无可奈何。况且,贰师城的汗血马,是大宛的国宝,国宝不能随便给人。”于是,就拒绝了大汉的请求。

车令等人极为愤怒,不断进行恐吓,扬言要率大军踏平大宛国,之后扬长而去。大宛的贵族们也愤怒了,于是,大宛遣使东边的友好国“郁成国”,在归途上劫杀了汉使。汉朝使团只有几个人生还,诉说了他们在大宛遭受的屈辱,汉武帝大怒,远征万里灭亡大宛。


对于胆大的郁成国,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去征讨。郁成国战败,国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听说汉军已攻下大宛,不敢收留郁成王,就把他献给了上官桀。

上官桀命四个骑兵把他捆了起来,准备押送回国。 四个骑兵商议说:“郁成王是汉朝最不听话的人,如果是活着送去,路上让他逃了,这可不是我们能担当得起的责任。不如杀了他,只带人头走。”

然而,四个人都不愿先动手。最后,年龄最小的赵弟,上邽人,拔剑一击,砍下了郁成王的头颅。




一汉当无胡,意思是一个汉人打的过无数个异族人。在后人的口口相传下被传为一汉当五胡,意思是一个汉人士兵堪比五个胡人士兵。

东汉时,大将窦宪数次北击匈奴,留下了勒石燕然的光辉战绩,匈奴势力也彻底进入中衰期。 除了对匈奴作战,汉朝还征服了朝鲜半岛,将其置为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史记·朝鲜列传》),将西南夷纳入控制范围,国势极大伸张。

唐朝时候,曾经有一位蛮族首领,看到唐朝的唐使竟然依靠祖辈记载,哭道:“不想今日复图汉官威仪”(没想到今天还能再次看到汉朝官员)。唐朝已经很强大了,而那个蛮王却说看到了当时的汉朝的影子,可想而知,大汉的影响力有多大。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在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觐见汉宣帝时,大汉王朝立下了一块定胡碑,上书“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不要好意思


汉与唐,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朝代,西汉和东汉都是中国历史上先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统称汉朝,西汉曾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壮语。东汉也有“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的开明盛世。唐朝同样盛极一时,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还被尊为“天可汗”、高宗承贞观遗风,史称“永徽之治”、玄宗亦有作为,开创“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所谓“强汉盛唐”,汉朝到底有多强?

一、强横的军事实力

秦自建国以来就是一直和西戎作战,在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汉承秦制,自然也要面对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匈奴。西汉立国之初就受到匈奴的威胁,然而尽管前几位皇帝都在采取“和亲”这一怀柔策略,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击败匈奴,明里以弱示敌,暗地里却在休养生息,积极备战,经过几任皇帝的精心部署,直到汉武帝时期,这位年轻的皇帝转守为攻,命卫青霍去病千里奔袭,立威草原,报仇雪恨,“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而且与西汉作对的匈奴也在武力巅峰,冒顿单于可以说是游牧民族千年难遇的天才,带领匈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频频侵犯汉家土地,连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都不得不避其锋芒。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强大的西汉遇到同样强大的匈奴,双方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还是西汉更胜一筹,在汉武帝强势反击下,匈奴力量大大削弱,不敢再与汉家争雄,举族北迁,无力再大举南下。<strong>

西汉尚武,东汉自然不甘落后,也频频吊打来犯的异族,但东汉最重要的军事实力不是士兵,而是车辆。东汉时期,不仅有运输粮草、负责载重的辎车,还有其他作用的戎车、云车、指南车、衡车、軘车、轈车等车辆。有的可以用来进攻、撞击以及攀越城墙,有的则是在队伍的最前方,冲锋时能比骑兵造成更大的杀伤力。

二、高速发展的经济

西汉时期,为维护社会稳定,上至汉高祖,下到汉景帝,都奉行着黄老“无为而治”,旷日持久的战争所留下的创伤,终于得到修复,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都有较大发展,汉武帝时期已经有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景象。

相比西汉,东汉的经济发展要稍胜一筹,农业上更新了生产技术,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生产工具,铁犁牛耕在全国推广,手工业和商业也不再受到官府过多约束,“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檀棘桑麻,闭门成市”

三、无与伦比的文化科技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再到后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并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之始。这些思想都是西汉王朝对治国理念的尝试,发扬和定型,都极具开创意义。东汉同样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故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strong>

东汉的科学技术同样不逊西汉。蔡伦改进造纸业,使造纸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从此,纸张迅速代替了过去的竹简、木牍和缣帛,大大便利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自然科学方面,张衡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仍被广泛使用。同时,东汉在医学、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亦是不俗。

强汉何强,岂只因穷兵黩武尔?汉有贤臣良将数不胜数,军事实力确实强,但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只是看军事力量,软实力同样必不可少,正是兵强马壮、科技昌明、社会稳定,正是软硬兼备,汉朝能屹立中华大地四百余年之久。


邓海春


强汉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

1.经济方面

汉朝经过文帝时代得勤俭节约,和实行重农重商王田制等政策让国民经济有了很大提高,人民慢慢的从开国初期的艰难中走了出来,而且家家户户开始有了余粮,能够吃饱饭了。到文帝后期农民粮食大丰收,上交给国家的自然也就多了。而到了文帝儿子汉景帝这一代,继续实行这种无为而治得政策,让国库渐渐充盈起来,人口也大量增加,这个时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裕得国家了,这也为后期的军事方面打下了一个基础。

2.军事方面

经过前两位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刘彻一朝,兵精将广,国库充盈。己经有了强汉得实力了,这个时期的匈奴不知收敛,侵犯汉朝,汉武帝调兵遣将主动出击狠狠得揍了匈奴一顿,打得匈奴远逃到了漠北一带,再也对汉朝边境形成不了威胁,而在汉武帝一朝,也彻底雪了前几任皇帝的耻辱。

可以说,正是汉朝人民一代一代得努力奋斗,才奠定了今日的地位和声誉。


小魏梦秦王


历史上自古就有“强汉盛唐”的说法,那么汉朝鼎盛时的实力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

不少人只考虑汉朝军事力量的强大。我认为“强汉”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展示。这四个方面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地说,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军事力量的强大,一定是以其他三个方面的强大为基础的。政治不强大,军事强大,则军阀割据;经济不强大,军事强大,则民不聊生;思想文化不强大,军事强大,则土匪横行。


一、政治强大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做了皇帝,立国为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刘邦成帝业后,为巩固政权,首先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秦汉大乱之后,人民饱受战祸,穷苦已极,能在一定律令下过安定生活,自然高兴。

其次,刘邦广招贤士为官,分派大小官职,给与田宅。士人有官做,既充实了官僚机构,也免得失意为乱。一般得官得田宅的士人,不敢为非作歹,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

再次,刘邦采取了压抑商贾的政策。刘邦令商贾不得着丝织衣服,不得携带兵器,不得乘车骑马,不得做官,这些措施使得商贾大受限制,同时也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刘邦还致力于战争的善后工作,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下来,西汉政权逐渐巩固起来。

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加强封建的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在王国中封侯。这样,就从王国中分出几个侯国,王国的直属领地大大缩小,王国的实力日益削弱。

推恩令非常巧妙。汉武帝没费一兵一卒、未损寸土寸金,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问题,诸侯王所拥有的田地逐渐变少了,王国的实力日益削弱。从表面上使得诸侯王觉得是皇帝在对他们施加恩惠,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央权利的集中。

汉武帝为了加强帝权,选用了一批精明的官吏作为自己的左右手。这些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并参与朝政,皇帝通过他们来裁决各项政事。

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政治上高度统一,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


二、经济强大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位时,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政策。

1.盐铁官营

汉武帝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贩卖,私人不得经营,否则处以重刑。并在各郡县设置盐官和铁官,有效的保证了盐铁官营政策的执行。盐铁官营实施的结果,对解决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2.改革币制

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严禁私人及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完全收归中央,国家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唯一流通的货币。这样,币值混乱的局面得到控制,朝廷又获得了铸币之利。自汉武帝中叶起至隋代的几百年间,五铢钱基本上成为历代王朝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

3.“算 ”和“告 ”

所谓“算 ”,是指政府向商人征收财产税。对财产申报不实的,罚戍边一年并没收财产。由于商贾大多对财产申报不实,汉武帝又下达“告” 令。明确规定,报告商人隐匿财产而属实的人,可得商人全部财产的一半。重赏之下,人们竞相告密。这样一来全国大多数商人破产,从而达到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整顿财政的目的。

4.“均输”“平准”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的建议。所谓“均输”,就是在各郡国设立均输官,将各郡国输往中央的贡品,除部分供应京师需要外,其余拿去销售,卖得的钱交给中央政府。这样,既减少了运输的不便,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平准”即在都城长安设立平准官,统管各地均输官运到京师的货物,除供朝廷需要外,根据长安物价涨落的行情, “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达到平稳物价,增加朝廷收入的双重效果。

汉武帝采取的这些财政措施,为汉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对西汉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强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思想文化强大

汉代太学

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以儒家为正统学说,其他各家均被排斥。为了贯彻这一政策,中央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


四、军事强大

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之前,匈奴人拥有比汉朝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汉朝初年是通过不平等的和亲政策,维护与匈奴和平关系的。

汉武帝建立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后,西汉军事实力急剧扩张。随着军事实力的强大,领土也迅速扩张。汉武帝时期相比较汉朝开国时期,地域几乎扩大一倍。

为加强边防建设,汉朝鼓励民众向边境城邑迁徙。到武帝时,民间街巷、田野马匹成群,政府养马达45万匹,奠定了建设大骑兵集团的基础。武帝还大量雇用长于骑射的匈奴人训练骑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支能够和匈奴抗衡的骑兵部队。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然放弃和亲政策和防御战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六月的马邑之战,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此后至征和三年(前90年) 止,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方针,使用大骑兵集团深入大漠,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对匈奴发动了10余次反击作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匈奴袭掠西汉东部诸郡。西汉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之作战方针,以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部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沿黄河西进,对河南地区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实施远程迂回奔袭,一举收复河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为巩固河南地区和打击大漠以南匈奴,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以骑兵10万发起漠南之战。主要方向由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占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了有贤王王庭(约在今蒙古南戈壁省内)。右贤王兵败,率少数人逃走。汉军俘右贤王男女1.5万余,削弱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部的联系。

公元前123年,为进一步打击匈奴在漠南主力,武帝以大将军卫青率将军公孙敖等六将军共10万骑两次出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击匈奴,打击了单于主力,前后斩获1.9万人。此后,匈奴单于将主力转移至大漠以北,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匈奴势单力孤。

武帝抓住时机,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发起河西之战。是年春,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自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经五个王国,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西北大黄山)千余里,斩俘8900余人。同年夏,霍去病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马岭镇),再击河西匈奴。汉军渡黄河向北,采取大纵深迂回行动。越贺兰山,向西北绕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向西南进入祁连山觚得(今甘肃张掖)一带,歼灭浑邪王、休屠王部3万余人。此战,打通了西域的道路,解除了匈奴对西部边郡的威胁。

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武帝于公元前119年春令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发起漠北之战。卫青率部出定襄。北进千余至漠北,击败单于军,追击至阗颜山(今蒙占杭爱山南面一支)。霍去病率部出代郡 2000里,至漠北遇左贤王,大破匈奴,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大胜而归。漠北之战,共歼灭匈奴9万余人。

此战,西汉准备充分,兵力优势,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较圆满地解决了大骑兵集团的后勤补给,保证了决战的胜利。此后,匈奴远遁。

西汉也一时无力渡漠反击,双方暂时休战。

汉宣帝刘洵时,西汉国力逐渐恢复,又开始对犯边之匈奴进行反击。本始二年(前72年),宣帝以祁连将军田广明等五将军和校尉常惠监乌孙兵,六路击匈奴。常惠监乌孙兵击破右谷蠡王庭,歼匈奴4万余。匈奴避战远遁,人畜死亡不计其数。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完全控制了西域。甘露元年(前53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率南匈奴附汉。

西汉后期,匈奴不断骚扰西域诸国,还杀死了西域的一个国王。

建昭三年(前36年),当地驻扎的汉军只有1800人,陈汤是西域的副都护。当时等候朝廷派大军过来,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陈汤命令西域各国军队全部集结,带着多国联军4万人,奔袭了一千多里以后,斩杀了匈奴单于。当时汉朝人无所畏惧的民族心理是十分明显的,汉朝军官都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

陈汤攻杀郅支单于,灭了北匈奴。从而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大战。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就出于陈汤 。

汉朝将朝鲜、越南都打平了。

汉代长城和秦长城不同,汉长城主要是发起进攻的驻点。

汉朝时,周边民族都是以一种恐惧害怕的心态对待汉朝,除了匈奴还能打几个来回,其他政权都是被臣服,或者在历史潮流中被汉化了。


“强汉”在鼎盛时期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各方面大一统,是当之无愧的强大帝国。


岳飞的飞


所谓的强汉是汉武帝之后的叫法。

汉朝初期何其狼狈,高祖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幸得陈平妙计才能解围。吕后被匈奴侮辱,也只能忍着。文景二帝勉强能续用和亲政策换来边境不间断的短暂和平。

直到武帝登基,横扫海内,把匈奴打到漠北以西,这些残余的匈奴部队流浪到西方,又把西方搅得天翻地覆,由此可见当时的汉军是多么的强大。从此再也没有对大汉不服气的国家了,当时谁都不敢惹中国人,中国人也从此称为汉人,就算到新的大一统王朝晋建立起来之后,也继续延用汉这个称号,语言也被称为汉语,没听过有什么晋人,唐语的。由此可见强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有多大。

汉武帝之后汉朝在宣帝的带领下持续强大,这种强七分体现在对外的强硬和三分国内人民的丰衣足食上。直到汉元帝时期对外更加霸气,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当时很流行的话。东汉持续强大,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东汉发明的,有一名句叫汉因强大而亡,可想而知汉朝是多么的强!





如史如画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强汉的霸气!

说出这句豪言壮语正是西汉名将陈汤。

宣帝时期,西域混乱,游牧民族嘛,骑在马背上,东跑跑西跑跑,且有五个单于在争王位,竞争相当激烈;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而剩下的呼韩邪单于归顺西汉,史书记载: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顽皮、任性~

斩杀使者

自我膨胀感爆棚的他还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汉朝派人来索要尸体,他竟然半开玩笑的说道:“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意思就是说在这生活的也不太好,也挺想归顺强汉,想派出儿子入汉作为质子。但是说完还是不给汉朝使者面子,对于杀死使者只字不提,拒绝。

英雄出场

要说乱世出英雄,致支单于的表现正在为男主角陈汤的出场做好铺垫,神助攻。

陈汤,山东兖州人,西域副校尉,自小家贫,喜好读书,因吃不饱饭流浪长安,遇贵人举荐,马上就要拿到铁饭碗了,可是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死讯后,抑制住心中悲痛,没有奔丧回家,是的,你没看错,没回家!要知道古时候对守孝礼节十分重视,父母不在,理应守孝三年。陈汤没做,不怕检举?历史再次证明怕什么来什么,就是有人举报,陈汤错失了第一次入围的机会。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第二次入围的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而后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汉书》记载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名将就是有所不同,陈汤来到西域后,发现郅支单于在这蛮荒之地残忍彪悍,简直要称雄于西域,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是养虎为患。不如趁他现在根基不稳,民心向背,联合西域屯田将士,突袭致支,一方面可以免除汉朝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是报效国家立功建业的大好机会。陈汤是副职,询问出使西域的一把手甘延寿之后,一拍即合,可是,总是有可是,甘延寿称道先汇报长安方面,坐等调令,在两人没统一意见之时,甘延寿却病倒了,陈汤急不可耐,索性假传圣旨,召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简直惊呆了,吓尿了,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行为,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呵叱甘延寿说:“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小子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这也很好的诠释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啊。

大军行进途中,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掌握了郅支在康居的详细情况,可谓知己知彼,攻城之势势如破竹,先是来了场弓箭互射,致支单于毕竟寡不敌众,率领妻妾上场,没想妻妾都被射死几个,自己也被射中鼻子而仓皇回城。

在第二次较量中,汉兵直接发动火攻,突破外围,攻入城内,郅支单于负伤在身,且身边只有随从几百人,惨遭砍死,军侯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1518人,生擒官吏145人。

战后,陈汤上书汉元帝,慷慨激昂:“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