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肥城猩猩哥


唐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高峰期,不仅是因为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影响力远达海外,更是因为唐代的内政民生发展也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在文学和历史学的分类上,唐朝被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种分法主要是为了彰显各个时代不同的特点。

所根据的来源则是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和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其他的统一王朝一般只有三个阶段,比如清朝就只有清初,清中期和晚清三个阶段。采用四个阶段描述唐朝主要还是因为唐朝中间的变化实在太过特殊,尤其是开元盛世被视为历史之最。这样一来,三段式就已经不足以突出其特点所以采用了四分法。以唐高祖武德年间至唐玄宗登基作为初唐,开元盛世至代宗大历年间作为盛唐。代宗大历初到文宗大和末作为中唐,文宗之后作为晚唐。这样划分的原因主要如下:

唐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中间被其它政权取代而最后又复兴的国家。武则天登基改唐建周,李唐王朝从法理意义上讲已经灭亡。虽然大臣还是唐朝的大臣,皇子还是唐朝的皇子,但毕竟政权发生了转移,宗庙发生了变更。所以,这一段时期就以硬性条件将唐朝历史从中分为两段。

一般来说,王朝变更后,即使是先王朝复国成功,也只能像汉朝一样,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段各自表述。但是,武则天临死时宣布废除大周国号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仍然以皇后的身份入继宗庙。那么武周的朝代就人为地被废除了,中宗李显成功弥合了武周前后的大唐法统,整个唐朝史又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如何表述就要花费一些功夫了。最后,史学家和文学家都将这一时期划归为初唐,将其视为皇朝发展的筑基阶段,不再强行进行分割。将武周时期视为上承贞观,下起开元的重要过渡阶段加以论述。

本来完全可以把武周和之后的唐朝时代划归为中唐。可是初、中、晚的划分体系意味着建国、兴盛、衰亡三个过程。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确实开始衰落,可是通过郭子仪的再造唐朝,唐王朝有一度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样就不宜用安史之乱来划分中唐和晚唐,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结合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文史学界将这一阶段称为盛唐,以代宗元年作为划分盛唐和中唐的转折点,这样处理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当时的实际情况。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被分为了初期、中期、晚期,比如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之初,到明宣宗时期,共5朝,就是明初;再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去世,也就是1582年,共8朝,为明中期;张居正死,明朝开始走下坡路,知道歪脖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为明晚期。

初、中、晚三个时期的划分,也是一个朝代兴亡的见证,一般来说,初期就是建国之初,国力是呈上升趋势的;中期就是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晚期则是走下坡路到灭亡的时期,由兴而盛,由盛而衰,周而复始。


别具一格的唐朝

唐朝有多强呢,外戚、宦官、权臣、藩镇、夺权等等,这些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绝症,染上其中一条,必死无疑,强如两汉,分别亡于外戚和宦官,只有唐朝,从建国之初就搞出个玄武门夺权的事,中间还有武则天,到中晚期有各地藩镇,可以说唐朝从一开始就在犯病,一直到灭亡,把所有的绝症轮着得了个遍,但他愣是续了近300年的命,还搞出个所有朝代的巅峰时期——盛唐!

这也是唐朝别具一格之初,除了初中晚三个时期,中间还被插入了一个盛唐,每个朝代都有鼎盛时期,但是盛唐太过璀璨,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发展,都是我国历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其他朝代再怎么昌盛,也摸不到盛唐的脚底板。

史学和文学对盛唐的定义

有一点颇值得注意,唐朝这四个时期的划分,从历史和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

文学上,盛唐是指唐诗的巅峰时期:

这个概念是由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提出的,也就是唐玄宗即位的713年开始,到唐代宗766年止,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而已(或说到杜甫去世),相比初、中、晚三个时期,盛唐是最短的,在唐诗的成就上却是最高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奔放,每一个字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独有的自信,那是融入一个时代血液里的“盛唐之音”。

其中不仅有李白、杜甫所代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也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还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所代表的“边塞诗人”,不客气地说,这个时代的诗人,随便拎一个出来放到其他朝代,都是执牛耳的存在。

“盛唐之音”的消亡,是随着诗圣杜甫的去世,从此江湖上只有盛唐的传说。

史学上,盛唐是指唐朝国力的鼎盛时期:

持续时间就比较长了,唐高宗被评为具有“贞观遗风”,所以史学上的盛唐,也从他开创“永徽之治”(650年)开始,中间经历了唐玄宗最为鼎盛的时期,到唐宪宗“元和中兴”(820年)为止,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清明、文化发达、边疆稳固、国富民强,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让国力有所下降,但藩镇割据还没有被摆到桌面上来,唐朝还有能力守住国家。


重回汉唐

我们常说,要重回汉唐,不仅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是中华民族国力最鼎盛的时期,更是因为这两朝的文化和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发光发亮,所谓重回汉唐,不是说我们要发明时光机,回到过去,而是要重塑那个时代的辉煌,找回那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自信啊!

当我们的女娲、盘古能像哆啦A梦和钢铁侠一样影响着整个世界上的年轻一代的时候,就是我们重回汉唐的时候!



也可自话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大多遵循着所谓“草创-鼎盛-衰落(部分王朝会出现所谓‘中兴’)-亡国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年魔咒”。中国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也鲜有能够延续超过三百年的王朝。诸如两汉、两宋等号称超过三百年的王朝,实际上此汉、此宋也早已不是彼汉、彼宋了……



唐王朝虽然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亦未能免俗,国祚二百八十九年,终亡于权臣朱温之手。提问者所谓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实就是对应了前面说到的“草创-鼎盛-衰落-亡国模式”。初唐是草创阶段、盛唐是鼎盛阶段、中唐是衰落阶段、晚唐是亡国阶段,在中唐衰落阶段一度还曾经出现过所谓“中兴”——“大中之治”,但无非是“回光返照”而已,已经无法挽回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



草创阶段——初唐

初唐时期始于武德元年,是年唐高祖李渊废隋恭帝杨侑、正式开元建国。彼时唐王朝的根基尚未稳固,国家也尚未完全一统,刚刚立国的唐王朝处于典型的草创阶段。



关于草创阶段的唐王朝自何时进入鼎盛阶段的盛唐时期一直存在争议。有一种比较小众的说法,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东突厥、俘虏頡利可汗代表着唐王朝综合国力走向巅峰的开始。并由此认为,自唐太宗平定东突厥起,唐王朝进入了鼎盛阶段,即盛唐时期。个人认为,这种说得有待商榷。唐太宗平定东突厥的确是唐王朝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似乎更加侧重于武力方面。甚至贞观后期唐太宗被异族尊为为“天可汗”,似乎更多地也还是倚仗武力,并没有那么“以德服人”。



自唐太宗辞世、唐高宗李治即位开始,虽然唐王朝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也进入了一个内乱频发期,各股政治势力展开了角逐,甚至还出现了改朝换代!中国古代的所谓“盛世”并没有一个统一量化标准,但有一点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国内政治平稳、没有大规模内乱。很显然,在先天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前,唐王朝还不具备“盛世”的条件,或者说只短暂出现过暂时的“盛世”,即人们常说的“贞观之治”,还不足以被称为鼎盛阶段!个人认为,初唐时期的终结点应当是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



鼎盛阶段——盛唐

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同年底改元开元。自开元元年起,唐王朝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稳定期。唐玄宗靠着曾祖父唐太宗、祖父唐高宗和祖母武则天攒下的老底,加之政策和用人得当,将唐王朝的综合国力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所谓“开元盛世”,唐王朝正式进入鼎盛阶段,即盛唐时期。一时间,万邦进贡、万国来朝!



天宝时期,唐玄宗开始沉迷于自己的所谓巨大功绩,变得自负、偏执,开始近小人、远贤臣,政策失误频出,唐王朝的综合国力也随之下降。但是,因为底子厚、基数大,开宝时期勉强还是可以算作盛世的尾巴。盛唐时期终结于何时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安史之乱。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王朝陷入长期战争,综合国力一落千丈,连唐玄宗本人也不得不逃往蜀地避难。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就此终结,随即进入到衰落阶段——中唐时期。



衰落阶段——中唐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时为皇太子的唐肃宗李亨在灵武自立称帝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王朝进入至德元年。自至德元年起,唐王朝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藩镇割据、宦官与权臣乱政……唐王朝正式进入衰落期,即中唐时期。



这段时期内,唐王朝的综合国力虽然在下降,皇权也越来越遭到掣肘,但是藩镇、宦官、权臣与皇帝之间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谁也灭不了谁,谁也无法绝对控制谁。与此同时,国内也还算平稳,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民变。



说到中唐就不能不说一说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唐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藩镇、宦官、权臣基本限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唐王朝的经济形势也大有好转,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史称“大中之治”。这是唐王朝临终前的最后一次挣扎,也被后人称为是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只可惜,唐宣宗再有能耐,也经不起后世不肖子孙的瞎折腾!仅仅一代,唐宣宗的儿子唐懿宗李漼就把“大中之治”攒下的家底败了个近乎精光!唐懿宗去世之后,唐王朝正式步入江河日下的亡国阶段——晚唐时期。



亡国阶段——晚唐

在败光了老爹唐宣宗攒下的家底之后,唐懿宗也撒手人寰了,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李儇继承了皇位,即后来被人们称为“马球皇帝”的唐僖宗,这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乾符五年,黄巢带头举起了反旗,发动了大规模民变。后来,黄巢大军甚至还一度攻入了唐王朝的都城长安,黄巢在长安立国称帝!虽然唐王朝最终平定了黄巢的叛乱,但唐王朝这艘破船也已经是千疮百孔、即将沉没了……



天祐元年,权臣朱温弑杀唐昭宗李晔,立其子李柷为君,史称唐哀帝。唐哀帝即位后,不但手里没有任何权力,连皇帝登基改元的形式朱温都懒得做了,唐哀帝一直沿用了天祐年号,直到被朱温废黜,彼时的唐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天祐四年,朱温废唐哀帝为济阴王,唐亡。



综上所述,所谓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就是唐王朝由兴转盛、由盛转衰,直到灭亡的全过程。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主要还是后世史家研究的需要。当然。这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规律也正好是一致的。之所以其他王朝没有没人为划分为初、盛、中、晚只是因为其他王朝的兴衰发展没有唐王朝那么典型,鼎盛不明显、速兴速亡……等等等等。其实,其他不少朝代也存在类似的划分,只不过略有区别而已。如清王朝就被人为分为了清初、清朝中期、晚清。


农民工歪说历史


唐朝的分期有四种不同划分标准:

1、政治标准,以唐玄宗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为标准分为前期、后期;

2、经济标准,以唐德宗供应780年两税法颁布为标准分为前期、后期;

3、文学标准,以唐诗不同阶段(元朝杨士宏《唐音》、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为标准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阶级标准,以范文澜《赵国通史简编》“统治阶级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为标准分为进步主导的唐高祖至唐玄宗开元29年(618——741年)的前期、中央集权VS地方割据的中期、宦官VS士族的后期。

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将开疆辟土建功立业,文臣稳定朝廷,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历8年的安史之乱,导致藩镇割据,国力衰退,从原来的对外扩张的蓬勃开放,转向内部争斗的内缩型发展。


两税法前后的唐朝

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买卖兼并,让所有人都有田地耕种,本质上是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唐朝前期实施的租庸调制,本质上是对北朝均田制的发展和改历:从均田制存粹的以户为标准,发展为以丁口为标准。

两税制一改均田制、租庸调制下的实物交易为主的赋税制度,变成以货币交易为主的赋税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是以户口分配土地、权力和义务,两税制是以土地、房屋等资产来分配权利、义务。

两税制实施后,放松了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让人们有能力出走更远,而非在均田制下以土地耕种时间来决定出走范围,于是才有招募制军队的盛行。

两税制后,各王朝的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基本是以两税制为基础。

唐诗不同阶段的唐朝

元朝人杨士宏按照唐朝诗人在唐诗中所表达的精神不同,将唐朝分为:

进取的初唐:唐高祖——唐睿宗;

盛世的盛唐:唐玄宗——唐肃宗;

挣扎的中唐:唐代宗——唐文宗;

没落的晚唐:唐武宗——唐哀宗。

杨士宏将所有唐朝诗人都按照他们的出生日期这个阶段划分归入相应的阶段,只有3个人例外:李白、杜甫、韩愈。

阶级斗争下的唐朝

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将唐朝按照阶级斗争划分为:

前期:唐高祖到唐玄宗29年,618-741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但进步倾向占据主导优势,因此唐朝能够强盛;

中期:唐玄宗天宝元年到唐宪宗元和15年,742—820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但中央集权势力占据优势,因此能够保持形式上的统一;

后期:唐穆宗长庆元年到唐哀帝天佑4年,821—807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宦官势力占据优势,最后在宦官和士族内斗相互玩完、农民起义削弱下,地方割据成为唯一势力,唐朝灭亡,进入以地方割据唯一的时代——五代十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其实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唐诗的四个分期和发展阶段,出自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在介绍唐诗的时候,一般会把作者所处的时代,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进行划分,比如初唐四杰等。

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

初唐,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即公元618年—712年。初唐时国力强盛,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唐朝威名远播。初唐诗人代表人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

盛唐, 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元年约五十年,即公元713年—766年。此时的中国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盛唐后期虽然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中央还完全有能力镇得住四方。盛唐诗人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共六十四年。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中唐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等;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至唐朝灭亡,即公元836年—907年,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黄巢之乱以后,唐王朝逐渐没落,各藩镇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晚唐诗人代表:李商隐等。

欢迎采纳,谢谢!


对话历史


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文学上的划分,更准确地说是唐诗上的划分,而不是历史学上的划分。

根据现存的文献可知,这种划分方法最早出自于南宋严羽所著之《沧浪词话》,当时提出了“盛唐”和“晚唐”的说法,元代杨士弘的《唐音》一书则正式提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明代高棅所著之《唐诗品汇》一书将其进一步总结为:“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晩唐之不同。”

(唐太宗画像)

那么,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在时间上到底是如何划分的呢?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盛唐是指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中唐是指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晚唐是指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唐玄宗画像)

在史学界一般没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但是唐诗有“四唐”之说,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法,除了与诗歌的创作年代有关以外,还与这一时期诗文的风格、辞藻、声律有关,然而,文学上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时代的变化,所以,历史学上没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

(杜甫画像)

史学界一般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唐前期和唐后期,其他的朝代也是这个分法,有“晚宋”、“晚明”、“晚清”、“宋前期”、“宋后期”、“明初”、“清初”的说法,只有唐代是个例外,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主要是因为唐诗。


腾飞说史


首先我们要了解唐王朝建立之初宏大的历史背景。

唐初

唐朝继承的制度和疆土是隋留下的。在唐朝初年,以关陇集团为首的世族门阀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科举制的不断推行。世族门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盛唐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李治提供了深厚的国力基础。

积极对外进行扩张,其中包括李靖征突厥,苏烈灭百济。

到了李治,武则天,李隆基早年时期,外部没有压力,哪怕武则天代唐建周,和李唐宗室发生权利斗争,甚至是战争。但国家整体还算平稳

中唐

节度使本来作为临时性的地方军事主官,在李隆基一朝由四镇增加至十镇。节度使本身握有节制,度支,按察三种职能,即军,财,政。在地方上,每个节度使都管辖这几个州郡。节度使逐渐脱离中央控制,进而威胁中央权利。即安史之乱为案例

晚唐

安史之乱后,唐皇室的威望大损。地方节度使依然对中央阳奉阴违。为了制衡地方,皇帝才是采用宦官抑制地方节度使。但收效甚微。

以李亨为例,李亨在马嵬鼓动禁军兵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但他身边缺乏可以信重之人,他选择了支持和护送他即位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此加殿中监,兵部尚书。再后来李亨驾崩,李辅国力保李豫即位,并将有心染指皇位的越王李系杀死,囚禁了意图控制朝政的张皇后。

立帝,杀王,囚后。可见李辅国的权势。此后的宦官如出一辙,“天下事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耳”控制着中央朝政。

在地方上,和节度使互相勾结。

唐顺宗时期,曾想改变这一局面,认命刘禹锡,柳宗元意图废置宦官,收回节度使任免之权。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联合剑南节度使韦皋,河东节度使裴钧,废顺宗,立其子即位,并将改革派悉数贬黜。

这种情况直到朱温大杀宦官才结束,当然,唐王朝那时也快亡了。


不吃都胖的Sindy


众所周知,书本上习惯将唐代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的划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其他朝代不是没有分期,像西汉与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与南宋,这种划分都是和政治因素相关,比如东汉是因为王莽乱政,光武中兴,为区别刘邦的汉朝而称东汉,东晋和南宋是因为国土沦陷,朝廷南迁所以命名东晋南宋以示区别。而唐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虽然有藩镇割据之祸,但是从名义上,他们毕竟属于朝廷,因此无法以其他朝代的分期来进行划分。之所以从文学史进行划分,是因为唐代诗歌成就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唐诗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后人就根据此阶段性特点,将唐诗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时期的初唐,诗歌成熟的盛唐,风格转变的中唐,诗风衰落的晚唐,以此划分,唐诗发展脉络就一览无余,四个时期的诗歌成就都很不俗,下面笔者将分述之。

一、万物萌动的初唐

唐高祖李渊戎马一生,建立了唐朝,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了皇位,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百年基业打下了良好铺垫,而唐诗在这个时期,同样处于草创阶段,新体诗正蓄积着力量,等待一个喷发的时机。贞观一朝,朝野之间仍然被齐梁时期宫体诗的香艳所熏染,但宫体诗到底是在慢慢走向衰落,在初唐诗坛让人窒息的阴霾之中,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横空出世,它血洗了当时软弱无力的宫体诗风,为唐朝诗坛带来了狂风暴雨,风雨过后,唐诗开始以飞快的速度涌动着,生长着。在朝则有沈佺期,宋之问之流,虽然内容上仍免不了酬唱歌颂之流,但在形式上已出现了五律七律等新体诗的萌芽;在民间则有四杰,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的诗歌则更多地有一种慷慨情怀和自负气概,贞观时期诗坛那股绮靡之风,已被荡涤地不剩几分,此时期的诗坛,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渴望着一个开创者的出现。

在这样的呼唤之下,陈子昂出现了,他从遥远的蜀中走出,身负着扬雄司马相如的自负气概,他不满当时诗坛的萎靡,决心改变这场风气,于是他举起建安的大旗,渴望用三曹的雄健慷慨来荡清当时的萎靡绮丽,他倡扬古体诗,决心以古改今,一卷《感遇》,成为了一杆旗帜,唐朝的诗人们纷纷开始了变革与创新。

在初唐这几十年,沈宋,王杨等人完善了律诗,推动了唐代新体诗的形成;卢骆,张若虚,刘希夷等人发展了歌行体,开创了"盛唐气象;陈子昂则倡扬复古,古诗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至此,唐朝诗歌的几种主要形式已经准备待续,等待着一个或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将他们发扬光大。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作初唐,即唐诗的初步准备,酝酿发展时期。

二、七彩的盛唐

一般认为,盛唐的开端是"开元盛世",将杜甫的逝去视为盛唐的结束。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却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时期,这个时期,有浪漫主义诗派的李白,现实主义诗派的杜甫,边塞诗派高适岑森,山水诗派王维,田园诗派孟浩然,他们的诗歌风格万千,共同构筑了七彩的盛唐。

唐诗在经过了初唐时期几十年的准备之后,在盛唐终于成熟,并在李白杜甫等人手中走向顶峰。先说李白,初唐时期在卢骆手中的歌行体,在陈子昂手中的古体诗,终于在李白手中达到了鼎盛,同时唐代诗歌的另一代表性题材—--绝句也在李白手中焕发光彩,此外李白还学习鲍照等人,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乐府诗,抛开律诗,李白可以说是唐诗的集大成者,他和杜甫加起来就是盛唐诗坛的代表。

李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巅峰和落幕,这个时代是由《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所开创,南北朝的鲍照,谢朓,初唐的四杰,陈子昂所继承发展,一直到李白手中达到顶峰并走向没落。而杜甫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是由南北朝时期的宫体诗所开创,初唐的沈宋等人所完善,杜甫则将之发扬光大,它就是唐代的律诗,也称新体诗,然而杜甫和其诗在当时并不受重视,那个时代流行的是李白,是高岑,是王维,因此杜甫只能自叹"独立苍茫自咏诗",直到中唐白居易以后,杜甫才被人所发掘,开始显现出它的价值,并影响了此后的所有诗人。

杜甫生逢"安史"前后,一生颠沛流离,其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他与李白,高适等盛唐大诗人为友,并见证了他们的逝去,同时,他也见证了玄宗晚年的骄奢,肃宗的昏聩,看到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由统一走向分裂,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因此,我们将杜甫的死去视为盛唐的结束,在他之后的李益,韩愈,白居易等人,诗风已经脱离了盛唐诗人的慷慨之气,走向低沉,阴冷或是直白浅显,这便是盛唐的落幕,中唐的开端。

盛唐时期是唐诗最亮眼的时期,也是成就最高的时期,李杜两人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此前所有的诗歌风格在这里走向辉煌或是走向衰落,这也是一个慷慨豪迈的时期,唐朝人的自信开朗在这个时期显露无遗。此后的中唐虽一度中兴,但也无复盛唐的慷慨气概,晚唐更是衰弱无力,这正是盛唐和初唐中唐晚唐相区别的地方。


三、 两极分化的中唐

中唐与此前不同之处,在于这时期的诗坛是两极分化的面貌,一极是以浅显直白为特色的"元白诗派";另一极是以雄奇怪异为特色的"韩孟诗派"。中唐的开始,是所谓的"大历诗风",这是由一群仕途失意,对现实绝望的士子创造的诗风,风格较为清冷凄凉,带有对时代的哀叹和对自身的不平。自此盛唐和中唐便划清了界限,"大历十才子"之后就是孟郊为首的早期"苦吟"诗派,这是"韩孟诗派"的一个分支,也是唐诗的一个异变。"韩孟诗派"的领导者韩愈,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重视诗人情感的发挥和天赋才能的显现,这与盛唐的慷慨之气有所联系,但是"韩孟"不同于盛唐诗风之处,在于它以"雄奇怪异"为代表风格,如李贺的诡异,孟郊的苦吟,都是以盛唐诗风截然不同的风格,正是中唐特色。

"元白诗派"则与"韩孟诗派"恰恰相反,他们主张的是诗歌要反映现实,语言要直白易懂,可以作为其代表的是白居易早年的"讽喻诗"和晚年的"闲适诗",正代表了其诗派的主张:讽喻,在于揭露时弊,指斥君王;闲适,在于乐天知命,寄意山水。在诗歌技巧和语言方面,则主张"重写实,尚通俗",与"韩孟"的雄奇怪异截然相反,由此可见中唐诗派的两极,互为相反,共同撑起了中唐诗坛。

四、 悲叹末代的晚唐

一般认为的晚唐,是"黄巢起义"到朱温灭唐这段时期,这个时期,唐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被宦官挟持,国家四分五裂,士人看不见建功立业的希望,整个朝代笼罩着末代的凄凉气氛,诗人们多在诗歌中寻求理想寄托,诉说现实苦痛。盛唐的慷慨大气已经荡然无存,中唐的复古中兴也看不到希望,于是只剩下死气沉沉,但是在这一潭死水之中,存留着杜牧李商隐两位大诗人,使得晚唐能够与初唐盛唐中唐分庭抗礼,成为唐诗魅力不可或许的一环。

晚唐诗坛,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诗人或诗派,一是以杜牧为首的咏史怀古派,二是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派,三是以温庭筠为首的艳丽诗派,四是以皮日休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派,五是李商隐,他以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而独树一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商隐,没有李商隐,就无所谓晚唐诗坛。李商隐最让人熟知的,是他的无题系列诗,在这一系列的诗中,他诉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寻,并深入开掘了自己的心灵世界,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愫。他的风格,概括起来,就是凄艳浑融,与那个处于风雨飘摇的晚唐社会正好相称。于是总结晚唐的诗风,要么醉生梦死,要么自悲自叹,要么怀恋历史,没有进取,没有积极,没有慷慨,只有消沉,一味的消沉。唐诗至此走向衰落。


总结唐朝的四个分期,初唐时期,诗歌如初生之春,万物萌生;盛唐时期,诗歌如炽烈之夏,光芒万丈;中唐时期,诗歌如萧瑟之秋,走向没落;晚唐时期,诗歌如寂静之冬,孤独寂静。每个朝代都要经历盛衰变迁,诗歌同样如此,不同的是,唐朝的每个时期,都能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唐朝政治的统一,使得它没有汉朝,晋朝,宋朝这样的南北,东西之分,但是诗歌风格的阶段性变迁,使得它具有和其他朝代不同的分期,这或许也是唐朝魅力之所在。


一往文学


唐朝建立后,尤其在初期,中央政治局势其实并不稳定,每一次政权转移,都面临着残酷的政治斗争。

不仅皇后干政,连公主也要干政。到了后期,宦官、方镇坐大,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时刻伴随左右,使得整个唐王朝充满了血腥的争权夺位的气息。

不过就在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唐朝的发展并未受到多少干扰,而是循着事物运行的规律,坚定的向前走着,并且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时代。

近三百年的唐王朝历史之中,可以大致划分出四个时期,即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晚唐时期。

初唐时期从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两代的辛苦经营,国家渐渐稳定,经济开始好转,如初升的太阳,开始放出万丈光芒。

盛唐时期始于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经过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时期,国家边疆稳固,国泰民安,经济极大的发展,如太阳正午,对内对外影响力达到了最高。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好景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内乱。经过八年的战争,唐军虽然赢得胜利,可是国家再不复往日强盛。唐王朝如西斜的太阳,逐渐向衰落走去。所以人们将唐代宗至唐文宗这一时期,称作中唐时期。

而晚唐时期则是唐文宗到哀帝这个时期,方镇崛起,宦官当政,唐朝如太阳落山,彻底陷入了黑暗之中。


煮酒君


其他朝代也有的,至少初,中,晚上是有的。

初唐,是大唐整个朝代的开始之时。盛唐是大唐在整个历史上鼎盛的时候,中唐是整个唐朝中间时间段。晚唐是整个唐朝最后一个时间。

中国之前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兴亡,他就有朝代初期,朝代的中期,朝代的晚期。

至于鼎盛时候,有的朝代出现过值得后世称赞的盛世,鼎盛时候,有的就没有。没有的话就有这个。

初,中,晚却是有的,比如。西汉初期,西汉中期,西汉末期。

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

大明初期,大明中后期。

这样的还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