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上周末和二宝去公园玩,看见有一个男孩,在一旁低着头哭泣、手抓着自己的衣角不说话,而孩子的妈妈在一旁一直指着孩子说: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多大的人了,还尿裤子?

“你都不害羞,我都替你羞!

看到这里,蜜丝懂大概了解了,孩子出来玩尿裤子了。

看到这儿,蜜丝懂想起了最近和朋友在交流过程中,聊到了的父母对孩子的冷暴力。

朋友说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可即便是这样他都能接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父亲的一次“冷暴力”。

朋友初中时一次考试失利,即便考砸了也还算优秀,可是一向对他要求严格的父亲怎么都接受不了,整个寒假没对他说一句话。

要是撞见他出门玩,父亲嘴上不说什么,却会轻蔑地看他一眼。

碰上亲戚问成绩,父亲每次都会甩出一句:“你问他有没有脸说。”

朋友叹着气说:“我当时宁愿他狠狠打我一顿,也不要以那样的方式折磨我。”

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伤害,这就是冷暴力。

毫无疑问,蜜丝懂在公园看到的小男孩和朋友都受到了父母的冷暴力。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法国作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一书中,将冷暴力称为“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再打骂孩子,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却有一部分家长将打骂转移为隔离、反思、轻视、冷淡。

这种冷暴力正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最关键的问题是,冷暴力会破坏孩子建立起来的爱和安全感,对父母的爱产生质疑,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这几种最常见的冷暴力方式,有发生过在你身上么?一起来看看。

生孩子的气,不理孩子

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孩子淘气,犯错后,爸爸妈妈怒气未消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选择故意拒绝应答孩子,以示惩罚。

父母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可能意识不到爸爸妈妈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无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错误,但是由于父母的冷漠行为产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 家长正确做法:

看着孩子的眼睛,平静的对孩子说,因为你刚才的错误,我很生气,需要自己冷静一会,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道歉获得我的原谅,在获得我的原谅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会。

当孩子呼唤你的时候,不回应孩子

孩子喊父母的时候,父母们常常不秒回应。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因为工作忙、心里有事情需要考虑、或仅仅是因为没想那么多,没在意。但这就是冷暴力哦!

心理研究早就表明了:孩子对父母提出要求,需要父母在7秒之内做出回应,如果父母不回应,或回应的时间超过了7秒,孩子都会有挫败感。

偶尔一次还罢了,这样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原来对父母来说,自己并不重要呢。觉得自己没得到爱,有挫败感,日后心理健康,和人交往都会很受影响。

母换位思考,如果你有一件非常想和别人分享的事,别人没有及时回应,我们是不是也有挫败感呢。这就是你对孩子的冷暴力。经常忽视孩子,会让他觉得,自己对妈妈来说,并不重要,会有挫败感,日后和人交往都会很受影响。

◆ 家长正确做法:

当你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孩子呼唤你,也请你做出及时响应,哪怕是这样回应:

“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 爸爸/妈妈有点手头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吗?”

能与孩子互动并积极回应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更积极,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

因为孩子渴望得到关注是有学习欲望的表现,下次孩子叫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秒回”!

心不在焉只顾玩手机

朋友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好不容易开始说话,到了六岁还口吃,朋友就送孩子去儿科医院检查了。

“医生,我家孩子说话不好,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啊?”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一系列检查做下来,智商测试也做了,医生说没问题。

再问孩子是不是老人在带,有的老人不爱陪孩子说话,可能会影响孩子语言发育。

小夫妻俩摇头说没有啊,然后是沉默,沉默的时候,妈妈有时候看看爸爸。

最后是孩子爸爸开口了:“医生,孩子主要是我在带。我带孩子的时候,总是玩手机,也不怎么和孩子说话,是不是也有影响啊?”

“是啊,当然有影响。”医生说。

“你带孩子,孩子玩自己的,你玩自己的,看起来是陪着孩子,这其实不是,孩子每次抬头看你,你都在玩手机,孩子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因为你对手机,明显比对孩子关注啊。

“这就是对孩子的冷暴力,效果比不陪孩子还糟糕呢,当然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呢。

那些回到家,孩子在你们旁边玩,而你们只知道玩手机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你们对孩子的第一个冷暴力。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会处于这种状态,看着电视或低头看着手机,看起来在陪伴孩子,实际上是心不在焉的应付孩子。

孩子会模仿这种心猿意马的做事方式,导致专注力下降,并且会模仿这种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交习惯,长大后会用这种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 家长正确做法:

要么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伴。

如果确实暂时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就告诉孩子现在有点事情,稍后来陪他获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犯错后道歉,父母直接拒绝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父母怒气没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还想继续惩罚孩子的做法。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孩子就是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够认识错误,并且能够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强。

如果爸爸妈妈不能给出积极响应,孩子对于自己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做法产生质疑,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或者导致孩子过于沉浸在自责和内疚情绪中不能自拔,影响身心健康。

◆ 家长正确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及时给出正面的响应,告诉孩子犯错就改是很好的行为,能够用勇于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对孩子做出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只回应孩子,却不理解孩子的情绪

家长常常对孩子说“我知道了”,而不是去细心地听孩子叙述整个事情的经过,这样的表现,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就是不理解自己。

◆ 家长正确做法:

“是的,我知道你很委屈,我们一起想想怎样解决才好。

等你说完其实孩子已经感觉好多了。

如果家长只是帮宝宝解决问题,而不注意及时地回应宝宝的情绪,虽然也帮助到了孩子,但也是一种欠缺,并不是最高质量的回应,也是冷暴力的一种哦。

身为父母,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冷暴力对每位家庭成员都是一种伤害。不论是夫妻间的冷暴力,还是和家长和孩子之间闹别扭过程中的冷暴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会因此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敏感、冷漠、不自信,甚至将来潜移默化的用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小时候被妈妈冷暴力的经历。她描述道,“怎么说呢,被父母冷暴力,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把很钝的刀在你身上不停地划,不停地划,不会流血,但是痛感却很真实。”

她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她妈妈让她上辅导班,她表示不愿意上辅导班之后,她妈妈基本上一个暑假没理她。那个暑假她基本上没开口说过话,很痛苦。她最后屈服了,写了封信给她妈妈,说她知道错了,她愿意去上辅导班。而她这辈子都忘不了,她妈妈看到那封忏悔信时脸上得意的神情,成为她一辈子心头的羞辱。

请爸爸妈妈们,改变自己日常中的冷暴力行为,阳光、积极、正面、专注地陪伴和引导孩子,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健康和快乐的童年。

#各位小仙女,你们有没有对孩子使用过这些冷暴力呢?#下方评论区告诉蜜丝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