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第三个儿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

王事情


就在清军入关之前的几个月,堪称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去世,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争执不下,最终,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出人意料地登上皇位,成为清朝第三位皇帝,他就是顺治帝。不过,好运的顺治帝,运气并没有持续太久,在24岁的这一年,顺治突然染疾身亡。

临终之前,顺治帝将皇位传给了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可是他的这一决定,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顺治皇帝虽然年轻,可是在他离世之前他的妃嫔已经为他生育了8个儿子。虽然嫡长子逝世,不过,在玄烨上面还有次子福全,而且玄烨的母亲佟佳氏还是汉人(佟佳氏出身汉军旗),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皇帝之位传给福全似乎更加合理一些。

顺治帝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顺治帝选择了玄烨而不是福全呢?

第一个原因:佟佳氏身怀有孕之时,有祥瑞降生,这个理由,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虽然十分可笑,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却是极为重要的,也有极为深刻的政治意义。它甚至能够左右朝堂的倾向。因为,类似的祥瑞正是皇帝、也就是天子君权神授最好的证明,它几乎代表了天子的正统性,自然也被皇帝们极为重视。

而且,玄烨的母亲虽是汉人,但是,因为她聪慧过人,不争不抢,所以在董鄂妃未入宫之前,备受皇帝宠爱,同时,也受顺治帝母亲孝庄太后的喜爱。《清史稿》中曾有记载,佟佳氏怀有身孕依然坚持给太后请安,有一次孝庄太后就看到佟佳氏身上有龙绕身,太后记起自己怀孕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景象,认为佟佳氏必然能够降下祥瑞。所以,在玄烨未出生之前,太后和皇上其实都在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并对他寄予厚望,可以说,尚未出生的康熙皇帝,就已经领先了他其他兄弟一大步。

孝庄太后

第二个原因:玄烨表现出色,福全无心皇位。 玄烨幼年的时候聪慧过人、勤奋好学,长得更是天姿英俊,所以,在几位皇子中格外出众。玄烨6岁的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同去给父皇请安,顺治帝一一询问众皇子的志向,次子福全说他愿意做一代贤王,其他的皇子则是唯唯诺诺,不敢多言。

唯有玄烨声音洪亮地说到,他愿意向父皇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平治天下。天下的父母,就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有抱负的,玄烨的回答自然令顺治皇帝老怀大慰,从此,顺治帝更加看重玄烨,虽然他的上面还有哥哥福全,可是,对于皇位继承人的人选,顺治心中确实要更偏向于玄烨一些。

次子福全

第三个原因:小时候得过天花,是助他登基的最有力因素。玄烨出生以后,皇宫中正赶上天花大流行。为了避免玄烨也染上天花,顺治帝便令人将玄烨抱出紫禁城抚养,来躲避这一劫难。

然而,这样的举措依然没能让玄烨幸免,在玄烨两岁的时候,仍然得了天花,好在有乳母不离不弃的细心照料,再加上足够的运气,让他从病魔手中挣脱,仅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他的父亲顺治帝之所以年纪轻轻去世的,同样也是因为感染天花。

顺治帝与董鄂妃

顺治帝在临终之前,一直对于皇位继承人的人选犹豫不决。因为拿不定主意,他专程找来了一位名为汤若望的耶稣会传教士,想要听听他的意见。汤若望因为过人的才华和品德,备受顺治帝尊崇。汤若望很是看重玄烨的才华,而且他接下来的一番医学解释,也给顺治帝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告诉顺治,天花患过一次以后,就会产生终身免疫的能力,这种不治之症绝对不会再次夺去玄烨的性命。然而,次子福全一直没有得过天花,如若让福全继位,很有可能会和顺治帝一样患病去世。为了政权的稳定性,最后,顺治帝在临终之前,确定了皇位的继承人为三子玄烨。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才有了后来的被吹捧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


鸢飞九天2018


作者笔下出文化,文化内涵见历史,我是小作者,我来分享。


清朝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各种不可思议事情层不不穷,关于顺治为什么仅仅让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

公元1661年,顺治驾崩,历史上有记载是死于天花。这个时候的顺治,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也就是玄烨,没有传给福全。

分析一下顺治可以传位的继承人,看清史得知,顺治一共在位不到十八年,并且只生育了八个皇子。大皇子、四皇子以及六皇子早期夭折,也就没有了下文,还剩下五个皇子。

在年龄上还要排除三个,因为年龄上相差甚多,只有二皇子福全以及三皇子玄烨,但立长不立幼的道理都知道,但为什么顺治选择了玄烨呢?

分点概括:

1.勤奋好学,胸有沟壑的玄烨

玄烨深的孝庄皇太后以及顺治的宠爱,是因为玄烨集百家所长,各种学问往往一看便知,顺治皇帝看似对玄烨进行了放养,但是一直暗中关注,得知其勤奋刻苦。

顺治定期会给皇子进行考试,就是为了考校其功课作业的进度,有一次在考试中,福全自认玄烨比他更适合当皇帝,自己愿意成为贤王。

福全

玄烨年纪尚小的时候,被孝庄太后严格管理,不管做什么还是一言一行,都是按照皇帝来培养的,自然有一颗帝王心,有能力也有野心。

2.年幼天花,终生免疫天花

年幼的玄烨,曾经患过天花病毒,为此差点就死了,但最后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在此之后,对于天花就有了很强的免疫力。

顺治比较重视汤若望,汤若望称小时候的玄烨得了天花没死,就说明以后也不会得天花了,人一生只会得一次天花,这更加确定了玄烨的帝位。

很多传言中,天花才是玄烨当上皇帝的关键,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3.福全的缺憾,无心争夺帝位

距传说福全有一个眼睛出过问题,所以当时顺治觉得福全不是一个“圆满”的继承者,所以就没有立福全,这只是一部分。

上面提过其实福全内心想过的是淡然生活,心中根本不想争夺这个帝位,对于治理家国天下没什么野心,故而主动跟顺治说过,顺治也就应允了。

结语:

以上就是为什么福全没有得到帝位,反而是三子玄烨得到了帝位的原因了。

玄烨也就是康熙帝,前期的才能自然是不用说,尽管后期一系列问题,但还是不能抹杀其功劳的存在。

题外:

《少年天子》之中,有人说:“孝庄太后看到大号(顺治)被练废了,然后从中汲取教训把小号(康熙)练好了”,其实蛮有感触,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能够更加清晰知道一些具体原因。


笔下小作者


玄烨之所以能够当皇帝有三个原因。

第一他的奶奶孝庄的势力在后面支持。孝庄从十三岁到盛京,中间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才让儿子坐上了龙椅,儿子却因爱生痴执意出家当和尚,这让孝庄十分绝望!她虽手握大权但她深谋远虑格局很大,她缓放权辅佐孙儿没有选择做第二个吕后。之所以支持玄烨是因为玄烨和儿子顺治登基情况一样,都是帝年幼而母壮。但玄烨母家是汉人,家族势力再大,也不能像正黄正蓝这些旗手握军权,万一幼子坐上皇位,少壮的母亲家势力压制不住,那么玄烨的母亲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吕太后,后面的事情将不可收拾,大清才刚开始的基业也就此断送。

第二玄烨自小就聪慧而少年老成善于察言观色,属于胸中有丘壑又波澜不惊那种类型。他深得孝庄喜爱,可以说是在身边长大,孝庄行事的手段能力对孙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不用人刻意教,也能说出“将来和父皇一样平治天下”这样与众不同的话来。

第三点,当时天花属于不治之症,玄烨出过天花没有夭折的后顾之忧,历史证明孝庄眼光真毒,康熙终成千古一帝。





谦语谦寻文史录


顺治皇帝是驾崩还是出家,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但顺治的传位诏书上,却是选择了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其实,顺治一直想传位给自己的堂兄弟。而且那时顺治的皇二子福全,也比玄烨更受宠爱。但最后,为什么顺治最终还是传位给玄烨了呢?

清朝选择继承人的思想

清朝从一个地方政权,最终而入主中原,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主张的是“立贤而不立嫡长”。从皇太极到顺治,其实都是这种思想的延深。后世更是发明了密诏立储,而不是按照嫡长来。这就使得皇三子玄烨登基的阻力几乎没有,否则,有福全挡在上面,这个皇位是轮不到玄烨的。而且,福全也有他自身的缺点。据传,福全一只眼睛有问题,这无论是对他的学习,还是以后处理政事,都是相当不利的。

唐朝时候唐高宗李治就是眼睛有问题,才使得武则天有机会染指政权,这肯定也是清朝统治集团竭力避免的。当初,顺治皇帝曾问自己的几个孩子有什么志向,福全说自己想当一个贤王,而玄烨却是说想像父皇一样英明睿智。也许福全知道自己的缺陷,所以回答非常谦虚,但和玄烨的答案便高下立判了。而且玄烨小的时候,读书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自然能加分不少。在长子夭折,次子福全有自己缺陷,那么表现优异的皇三子玄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玄烨曾经得过天花

在古代,天花几乎是不治之症。不过玄烨得过天花后,又奇迹般地好了。如果选择玄烨做继承人,就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受天花的影响,可以保证政权的稳定。那时的汤若望已经在清廷供职,非常受顺治的尊敬。当顺治咨询汤若望的时候,汤若望清楚天花的危害,也是非常支持立玄烨为太子。而且在古代,大病不死,也会被看作“大贵”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玄烨天花好了以后,孝庄对这个孙儿更加宠爱。

孝庄的影响

孝庄对顺治和康熙的影响无疑都是深远的,无论是亲情上还是能力上,顺治都非常佩服自己的母亲。孝庄不同意顺治传位给自己的堂兄弟,也不倾向于福全。那么,顺治就要充分考虑自己母亲的意见了。

孝庄为什么喜爱玄烨。除了玄烨得过天花之外,孝庄喜欢玄烨还有另外的原因。玄烨母亲给孝庄请安的时候,“衣裾有光若龙绕”,衣服周边的光线好像一条龙在盘绕。于是孝庄认为这个孩子以后有“大福”。因为孝庄生福临前,也梦到“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孝庄告诉了皇太极后,皇太极非常高兴,“生子必建大业”。所以,孝庄在这方面,是非常迷信的,玄烨生下来之后,自然是备受孝庄喜欢。

顺治不想母亲伤心。无论顺治是出家还是驾崩,他从6岁登基,在位18年,一路上的明争暗斗、刀枪剑雨,都是母子两人承受过来的。所以对孝庄,顺治是有一种感恩和惭愧的心理的。如今福全9岁,玄烨8岁,和他当年继位何其相似。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还是要孝庄为继位的小皇帝保驾护航的。

这么多年过来,顺治对自己母亲的政治手腕也是非常清楚。顺治不想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再与母亲发生冲突。因为原先因为皇后和多尔衮的问题,母子之间的关系曾经一度紧张。现在即将撒手人寰,顺治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政治需求上,都是选择玄烨继位合适,顺治自然会最大程度上顺从母亲。

综上所述,顺治传位给康熙,虽然里面有他自己的选择,但更多的考虑了自己母亲的心愿。再加上素来尊敬的汤若望的建议,以及玄烨确实表现优异,顺治自然没必要在这上面过多纠结。事实也证明,选择康熙继位是多么正确。他的寿命绵长,和儿子雍正、孙子乾隆缔造的“康乾盛世”,直接达到130多年,几乎占了整个清朝寿命的一半。如果换做其他皇子,清朝能不能统治这么长时间,能否还有类似的“康乾盛世”,就很难说了。


历史摩天轮


清世祖顺治帝一生虽然近乎“专宠”孝宪端敬皇后董鄂氏,但私生活依然“丰富多彩”,一直也没有闲着!除了孝献后所生的荣亲王之外,还和其他女人生下了七个儿子,这还不包括女儿……在孝献后生下荣亲王之后,清世祖大赦天下并公开宣称“此朕第一子”!大有将荣亲王立为储君之意。事实上,在荣亲王之前清世祖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其中就包括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清圣祖康熙帝)。清世祖如此高调,无非是想强调荣亲王的与众不同,所谓“第一子”大概其就是说荣亲王是“嫡子”之意吧!其实,彼时的孝献后还不是皇后,她的孝献端敬皇后是死后追册谥的,而且还打了折扣、不能系帝谥。



只可惜,荣亲王根本无福消受,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了。清世祖悲痛不已,甚至不惜违制、破例将这个夭折的儿子追封为了亲王,即前面提到的荣亲王。在荣亲王之前,清世祖的庶长子牛钮也已经夭折。因此,到清世祖去世时,皇次子福全其实就是事实庶长子!如果按照中国古代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作为事实庶长子的福全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那么,为什么齿序比福全靠后而且同为庶出的清圣祖能够后来者居上成为了皇帝呢?



被满洲人抛弃的“嫡长子继承制”

满洲人入关之前和入关之后都没有真正实行中原王朝长期实行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康熙年间唯一的一次试水也以彻底失败告终。在满洲人心中,只有“嫡子优先”,却没有“嫡长子绝对优先”!这一点从后来清朝的皇位、爵位传承事实中也能看得出。以怡贤亲王胤祥为例,承袭怡亲王爵位的是嫡出幼子弘晓,而齿序比弘晓靠前的嫡子弘皎却只得了个宁郡王爵位,这就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嫡子优先”还是存在的,弘皎、弘晓皆为嫡出。胤祥的庶长子弘昌齿序最长,但因为是庶出,他没有袭爵的权利,连宁郡王都没份!换言之,福全的事实庶长子身份并不占据太大优势,又或者说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如果福全是嫡出,恐怕就真的没有后来的清圣祖了。只可惜,他并不是。福全的生母虽然也姓董鄂氏,但此董鄂氏非彼董鄂氏,只是与孝献后同姓而已。



童言无忌:“愿为贤王”

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原因,福全儿时曾经对父亲清世祖表示:“愿为贤王。这件事的真假我们就不去纠结了,既然史籍上有白纸黑字,我们姑且就当是真的。仅凭孩童的一句无忌童言就彻底否决其皇位继承资格,未免太过儿戏了!



不过,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清世祖放弃福全倒也可以理解。说出句这话,无非两种情况:一、福全说的假话。二、福全说的真话。小小年纪就在自己父亲面前耍心眼,这样的儿子太可怕!作为父亲,恐怕没有谁会喜欢,不是吗?如果福全说的是真话,那他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和远大志向、安守本分之人,当臣子绝对合格!可当皇帝,恐怕就不及格了……



外戚权势对比

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董鄂氏虽然与孝献后同姓,却不是一家人。宁悫妃的父亲喀济咳只是一名长史,说通俗点儿就是王府的大管家(当然,人家是有编制的正式官员)!虽然是官员,但级别并不高,也没有太深的背景。



反观清圣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的父亲佟图赖在顺治年间官至正蓝旗固山额真(都统)、礼部侍郎,爵封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别小看这个子爵,在彼时的汉军和汉臣中,已经非常高了。虽然佟氏家族自认满洲土著,但因为汉化较早,一直被编在汉军序列之中。一个世袭子爵与一个王府大管家相比,谁对皇帝更加有用?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吧?清圣祖年幼,为避免辅臣专权、将皇帝变成傀儡,留下有些势力的外戚撑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外戚势力又不能过于强大,以免倒逼皇帝。而彼时的佟氏家族恰好满足这样的条件!既有背景、有势力,但又没有强大到可以倒逼、威胁皇权的地步。这一条,福全的姥爷喀济咳是做不到的!



引发极度恐慌的天花

清世祖死于天花、孝献端敬皇后死于天花、豫通亲王多铎死于天花……由于满洲人对天花缺乏免疫力,清初死于天花的满洲宗室、贵族比比皆是,彼时的清宫甚至到了闻天花色变的地步!清圣祖是不幸的,年幼时便罹患了天花。清圣祖又是幸运的,凭着自身超强的免疫力,清圣祖硬是挺了过来!除了脸上留下了一些“麻子”,一切恢复正常。



众所周知,患过天花之人对天花是终生免疫的。换言之,挺过来的清圣祖再也无须担心会重蹈自己父亲清世祖的覆辙了。但是,福全并没有患过天花,虽然后来的史实告诉我们,福全并没有死于天花。但彼时的清世祖、孝庄文皇后却无法确定!与其如此,倒不如买个保险,选择已经患过天花并痊愈的皇三子玄烨!玄烨就这样成了皇帝、成了后来的清圣祖。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顺治传位给康熙皇帝玄烨有两个理由

1、嫡长子夭折,次子福全不如康熙玄烨聪慧。

2、玄烨得过天花,身体也比其他皇子要健康,以后必定会长寿。

后世看来顺治的选择也是没错,康熙成为千古一帝!

这就是顺治传位给三子玄烨,而不是给次子福全的理由!

 





海贼说历史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驾崩”顺治皇帝在遗诏中,宣布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帝位,即康熙皇帝。顺治皇帝在世的皇子共有六人。由于皇长子早逝,所以次子爱新觉罗·福全(九岁)为最年长的皇子,其次才是玄烨(八岁)。如果按长幼之序来排的话,应该福全优先。

如果按生母地位来排的话,福全的生母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地位仅次于皇后。而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当时只是个普通妃子。此外,顺治帝本人对福全的喜爱也超过了其他皇子。

原来一切还要从康熙幼年时得过的一场疾病说起。当时京城天花疫情严重,凡是传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都是九死一生。而幼年的康熙却正好被传染上了。但非常幸运的是,康熙竟然奇迹般地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了出来。天花虽然死亡率很高,但如果被传染者能够痊愈,那将终身都免疫这种病毒。

大难不死,让幼年的康熙获得了皇祖母孝庄太后的格外宠爱。

顺治帝最后时刻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他个人更喜欢福全,但孝庄太后更喜欢玄烨。正当他举棋不定时,洋教士汤若望的一番话让他最终下定了决心。汤若望指出,当时天花疫情依旧严重,而皇子们都还年幼,身体抵抗力差。玄烨因为得过天花,因此不会再得此病。

于是,顺治帝正式决定让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

谁也不曾想到,一场差点夺走幼年康熙性命的疾病,却在无意中使他幸运的登上大清王朝权利的巅峰。





大雄说历史


作为一名父亲,顺治无论作何选择都是正确的,毕竟皇位只有一个。但是作为一个有贤名的皇帝,选择一个储君那就需要抛弃自己的喜恶,从各方面来仔细衡量自己的选择的继承人是否达到标准。

在这方面顺治努力做到最好,他相继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

顺治是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突然病危的,他此时首要的任务自然是先将养好身体,立遗诏说起来只是为了预防意外。

顺治在当日将大学士麻勒吉和学士王熙召入宫内,至于商谈了什么,具体不清楚。王熙在他的笔记里未敢透露,用词极为谨慎,只是描述事情重大而已,以至于不敢多言。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王熙的确是和顺治讨论了日后朝政大事,或许涉猎了嗣君人选问题。但是也仅限于讨论,并没有确立。这在数天之后,也就是正月初六晚上,王熙两人又受到了召见可以看出。要知道,顺治在初七时就病逝。

也就是说,初六晚上的会见是形成了定论,应该是由王熙执笔的。关于这份诏书,甚至可以说是顺治的罪己诏,满篇几乎是顺治自查自纠的过程,只是在末尾带上了康熙,立为继承人。

如果就此说顺治与两位大学士两度会晤之后,就定下遗命,也显得过于草率。

那么,顺治是如何在康熙还是幼小的时候,就笃定玄烨一定是这样的长寿且睿智的圣君?他为何独独圈定了玄烨?

假如从结果往前推的话,顺治的确做到了一个父亲应当做的,也做到了一位皇帝应该做的。

继位的康熙,虽然年仅八岁,依然坐稳了江山,降鳌拜,平三藩,收服台湾,亲征葛尔丹,平定西藏,抵御沙俄,件件桩桩都是让人叹服不已。更为关键的是,在如此战争频发的时代,康熙竟然将永不加赋定为国策,是为藏富于民,与民共享太平的创举。可谓文治武功,皆是令人称道。

但是,仅从长了一脸麻子上说起的话,确实有些勉强。

四大辅政,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不但一颗麻子也没有,作为首辅的索尼更是垂垂老矣,担任首辅之初已是年近七旬,七十古来稀。顺治对于这位已然是上下朝都要抱着药罐子来续命的老臣,是不是应该更担心四大辅政去其一,稳固的局面会失衡,从而危及皇权。

所以,麻子是出过天花的象征,长命一说也确实占些分量,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其实,顺治还有其他选择,当然不是他的子嗣,而是他的兄弟。太宗皇太极有子十一人,其中有7人在顺治十八年之前过世,但是还有4人存留。分别是辅国公叶布舒,镇国公高塞,辅国公常舒,辅国公韬塞。(爵位是日后康熙封赏的)

事实上,顺治一个都没有选择。顺治他之所以最终没有选择,是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4人无不是子嗣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且无一人出任旗主,虽然可以是长君,但是没有威服臣属的威望。仅有镇国公高塞有些才能,长于诗书,年龄也适合,继位之后偏于文治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此时南方有明室宗室未平定,文治只能是稳定之后的事情。

另一方面,顺治出于对皇权血腥一面的敬畏,更是招到大臣们的反对,以及对母后孝庄之前遭遇的种种的忌惮,最终放弃了立兄弟继承皇位的想法。

那么,只能将时间锁定在顺治初二至初七之间,顺治究竟见了什么人来判断推理顺治是如何下的决定?

在清朝初期,还存在着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本身就是协助或者审定国政,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创建,后经多次改进,形成一项固定制度。

顺治的最后决议是会参考上述制度的商定结果,但在顺治病重期间,商定的结果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关键还是在孝庄的身上。在顺治的遗诏之中,着重描述了顺治对待母后的做法有失妥帖,并将其一再提及,那么孝庄的劝说自然对顺治会有很大的影响。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其实,康熙被立为帝,孝庄算是早有“预谋”,并且苦心经营。康熙回忆孝庄是如何教育他时,这样说到。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母(孝庄)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

可见,孝庄在顺治未确立嗣君时,已是心有所属。而早在康熙未出生前,孝庄就早已认定康熙的母亲佟妃,身怀龙子,并且大作宣传。

顺治十一年春,(佟)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


唐代丹药


好像是说当时天花是不治之症,宮庭里天花流行也很厉害。皇家最怕的是后继无人,江山断续,而玄烨已出过天花,对天花已有了免疫力,所以顺治就把皇位传给了玄烨。


陈老师224723857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封建社会制度下的领导人的更迭是由上一代领导人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制定的。也就是说老皇帝有绝对的权力决定下一个皇位的传承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认识别人的方式和方法。就你这个问题来说,顺治不管他的次子如何,只要是他认为玄烨符合他的皇位标准他就会把皇位传给给他。何况还有他的孝庄太后的势力影响着他的传承人的选择。更何况当年的历史没有真正的客观的第三方记录。对于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的清朝政府,其档案的可靠性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句话,顺治不传位给次子就是因为他不愿意罢了。这就是封建王朝的传位特点。这就是答案吧。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