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但是这个悲剧最大的责任在谁呢,大家有没有想过?

牛氓球世界


少年人,不知轻重,不知深浅,不知进退,一切由心,自私,暴力可以到极致,电影中的几句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这样可以把人打死,我不知道后果会如此严重,我不知道会闹成这样。

校园的霸凌者们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在于我比你强,你要承认我比你强,如果你比我强我就不开心,但我们又如何去解决这个心理基础呢,成人尚且嫉妒,尚且攀比,尚且争斗,何况少年。

知晓后果是一种手段,少年犯罪也需要承担相同的后果,从电影里我们看到,少年也怕报警,也怕老师,也怕后果,若是少年犯罪可以与成年人犯罪等比例,略低,但也要惩罚,是不是会好些?


半知先生


首先,这部电影从演技到剧本,从镜头细节到叙事手法,从配乐到演员原声,全部经得起任何专业影评人的推敲。

剧本摒弃所有玛丽苏或狗血桥段,讲述一个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痛苦和希望并存的故事,这部电影令我动容的是小北和陈念的感情,他们的感情高于爱情,影片中,小北和陈念的对彼此的付出是大人无法做到的,他们演绎了青春时期的感情,是奋不顾身的为对方。仍然记得那句话,“我们生活在阴沟里,却依然仰望星空”!

人生几百次的回眸可能会换来相聚一次的缘分,可我才见你三次就已确定了终生……

年少的你如影随形

年少的你不顾丛林法则

年少的你野性十足

年少的你相信承诺

年少的你单纯执着…

我觉得用成人世界的法则评判他们是慌张的,他们拼命想挤进丛林法则的上升行列,所谓的“成年人”,却忘了自己的位置。三观交界结界不稳,悲剧横生,只能像一只野兽一样保护自己,愤怒,凶狠,张狂,原始兽性展露,生成自我救赎制。“成人”进不去,他们逃不掉。

“校园欺凌”这个名词在近几年频繁出现,多多少少的影视作品纷纷“蹭热度”,可品质令人哗然。记得一位博主说过“中国从来不缺材料,缺的是好厨子”个人认为“少年的你”算比较成功的。侧面反映欺凌的缘由,是“成人教育的扭曲”。不单摘出欺凌者的暴力面,被欺凌者的惨状。

但是,女主陈念角色设定惨淡,有种给悲剧加深的厚重感。印象深的暴力血腥是男主天天被社会人打的惨状。

青少年最懵懂的就是男女之情,但少年的你处理的很好。男女之间互生情愫的美好,许下承诺的坚定不移,誓死守护的坦荡都是成人所不及的。相互依偎着彼此互懂的肩膀,舔食着彼此的伤口。阳光的背阴处,会有一个少年守护着阳光下的你。

也看到了高考的赋予性,不仅仅代表人生开启另一个阶段,更代表正式走进成人“丛林法则”的仪式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只知道那时的自己是慌张迷茫的,是定了命运的…

总体感觉很好,拍摄手法不太接受,大量的特写,不太舒服。但里面的色彩调度确实很美,自然光的大量应用像是一场自然的蜕变,变成“大人”,不再用兽性对抗,不再让自己受伤。

总之,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行之择进,进而有思,思之有悟,悟终将有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