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植物如何巧配置,巧養護?

花境植物如何巧配置,巧養護?


“園林花境”源於19世紀初期的英國庭院,是一種自然式的植物景觀營造方式,主要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樹叢、綠籬、欄杆、綠地邊緣、道路兩旁及建築物前。它是根據自然風景中林緣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長的規律,加以藝術提練,而應用於園林景觀中的一種植物造景方式。今天,御梵景觀從以下幾方面介紹花鏡的配置與養護技巧:

一、花境的特點

花境具有以下特點:(1)花境的邊緣不用建築材料形成一定形狀的種植床;(2)從平面上看,整個花境的形狀不是規劃成某種規則的幾何形狀,而是沿道路等地形作長帶狀佈置;(3)植物材料的搭配,不是人為地規劃成規則的塊狀,而是像自然界中的自然錯落分佈,形成不規則的小片狀,甚至零星分佈。因此,與花壇相比,花境與環境更加協調,更具親切感與活力。

花境植物如何巧配置,巧養護?

二、花境的配置技巧

花境在配置時,外圍要有一定的輪廓,其邊緣可用草坪、矮性花卉或矮欄杆作點綴。兩面觀賞的要中央高四周低,單面觀賞的要前面低後面高。花境不宜過寬,要因地制宜。花境要與背景的高低、道路的寬窄成比例,即牆垣高大或道路很寬時,其花境也應寬一些。植株高度不要高過背景,在建築物前一般不要高過窗臺。為了便於觀賞和管理,花境不宜離建築物過近,一般要距離建築物40~50釐米。花境的長度視需要而定,過長者可分段栽植。配置時應注意各段植物材料和花卉色彩,要有多樣變化。

在配置花境時,應注意不同生長季節的變化、深根系和淺根系的搭配。如荷包牡丹與耬鬥菜類上半年生長,炎夏莖葉枯萎進行休眠,應在其間配一些夏秋生長茂盛而春夏又不影響它們生長與觀賞的其它花卉,如鳶尾、金光菊等。石蒜類花卉根系深,開花時沒有葉子,如與淺根系莖葉蔥綠而匍匍生長的爬景天配合種植,就會收到良好效果。注意使相鄰的花卉在生長強弱和繁衍速度方面要相近,否則配置效果就不能持久。

在運用中,還要使花境內花卉的色調與四周環境相協調,如在紅牆前用藍色、白色就更鮮明活潑,而在白粉牆前用紅色或橙色就更顯得鮮豔。花境只作平面配置,繪出花境的位置、面積,然後用數字或符號標明所用花卉的名稱、數量,可條塊種植,也可自然成叢。

三、花境植物的選擇

花境植物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花境植物應選擇在當地露地越冬、不需特殊管理的宿根花卉為主,兼顧一些小花木、球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

(2)花境植物應有較長的花期,且花期能分散於各季節,花序有差異,有水平線條與豎直線條的交叉,花色豐富多彩;

(3)花境植物應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如芳香植物、花形獨特的花卉、花葉均美的植物、觀葉的植物等;

(4)花境植物的配置在考慮色彩配置的同時還應充分了解各花卉植物的生態習性,使處於半蔭環境中的花卉能良好的生長。

不同場地類型的植物選擇

花境植物如何巧配置,巧養護?

四、花境的日常養護要點

由於花境所用植物材料多為多年生花卉,故第一年栽種時整地要深翻,一般要求深達40~50釐米,若土壤過於貧瘠,要施足基肥;若種植喜酸性植物,需混入泥炭土或腐葉土,然後整平即可放樣栽種。栽種時,需先栽植株較大的花卉,再栽植株較小的花卉,先栽宿根花卉,再栽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

花境雖不要求年年更換,但日常管理非常重要。每年早春要進行中耕、施肥和補栽。有時還要更換部分植株,或播種一二年生花卉。對於不需人工播種、自然繁衍的種類,也要進行定苗、間苗,不能任其生長。在生長季中,御梵景觀提醒要經常注意中耕、除草、除蟲、施肥、澆水等。對於枝條柔軟或易倒伏的種類,必須及時搭架、捆綁固定,還要及時清除枯萎落葉保持花境整潔。有的需要掘起放入室內過冬,有的需要在苗床採取防寒措施越冬。

花境植物如何巧配置,巧養護?

花境體現了“生態園林”的理念,打破了喬木加色塊的種植形式,使植物種植配置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