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我看看,大唐的故事

316年,西晋灭亡。晋室南迁之后,很多留在北方的汉人聚族避难于山野的坞堡之中。439年,北魏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535年,西魏在关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民族融合。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定都关中大兴,位于长安废墟之侧。618年,唐朝同样将大兴作为首都,并恢复古城长安之名。

吐蕃和回鹘都是后突厥时代的得益者,在隋朝早期,突厥人统一了中国北方的草原,他们挑动内战,希望中华帝国继续分裂,数次大规模的入侵让他们获利颇丰。李渊试图采用纳贡的方式换取安宁,虽然未能奏效,但却将总矛盾的爆发向后推迟了数年。627年,北方气候突变,突厥分裂东西汗国,内部发生反可汗叛乱,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太宗皇帝一举摧毁东突厥,降伏西突厥,成为在东亚、中亚地区至高无上的天可汗。

来跟我看看,大唐的故事


集中华帝国之财力,物力,人力,大力推行西进国策,确实成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但到了武则天时期,仅凭关中资源很难支撑日益庞大的帝国官僚体系,需要供养的人口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繁荣的丝路贸易,客观上造成了吐蕃和回鹘崛起。为了捍卫帝国的尊严和荣耀,武则天被迫在边疆部署大批军队。717年,大唐开始采用高薪戍边的政策,国家永久免去他们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授予随军眷属以边疆永久土地,为后来藩镇作乱埋下隐患。

举步维艰,辛苦筹措来的钱粮填了西北的黑洞。虽说迁都洛阳是武则天的一招妙手,但自她之后,玄宗皇帝还都长安,恢复漕运,决定将函谷关以东的资源运回长安。在安史之乱过后,大唐失去了来自河北地区的财政供给,全部依靠江南税赋勉力维持。

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南诏,东部的新罗,北部的回鹘,当国家对边疆防御的需求超过了国内平叛,军事职业成为社会地位提升的快速通道,很多经此途径掌权的人比科举当官也是不遑多让,作为地方大员,节度使的地位水涨船高。747年,李林甫脑洞大开,建议所有节度使都由胡人血统的职业军人担任,西北的哥舒翰,河北的安禄山成为这一政策最大的获益者。虽然“安史之乱”的平定,离不开回鹘的鼎力相助,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接受回鹘人的不平等条约,让长安和河西各郡的回鹘人和粟特商人获得了治外法权的特权,对特权的滥用埋下了更严重的危机。

后“安史”时代,肃宗去世后,代宗即位,不仅允许回鹘军队劫掠洛阳,还承认了帝国叛乱者的合法地位。他通过重用宦官来节制藩镇,贿赂监军成为各种腐败滋生的温床。后来,德宗明确反对节度使世袭传承,直接导致朝廷和藩镇之间军事冲突的爆发。宪宗为削藩事业忙活了一辈子的同时,也为皇权中兴画上了句号。频繁的军事行动掏空了国库,虽然河北各藩镇承认朝廷的宗主权,但无法改变独立王国的事实。在宪宗之后的日子里,党争成为核心议题,通过抑制宦权来复兴皇权的故事,彷佛将历史拨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果在党争大背景下评价武宗的灭佛运动,借此打击那些热衷于赞助佛寺的宦官们,也算是比较有力的手段。

859年,唐帝国进入了最后的衰落期,江南再也无法承受朝廷的开支,军队也因欠饷而哗变,各地匪盗不断兴起,边患冲突日益加剧,特别是由地方精英和官员联合煽动的叛乱,发生在江南,动摇了国本。因为南方节度使跟北方不同,他们根本无力掌控局势。义军的构成也很有特点,上层是军事化地主、私盐贩子和山林豪强,中层是溃散军官和底层官员,下层是失地农民、地痞流氓和各路乱兵。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暴力的世界上,当国家无力提供保护,使命自然就落在各路大侠们身上。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比一比谁更忠义,谁更能得民心,谁更能提供对安全和财富的保障,就这样军阀化愈演愈烈。907年,最强军阀朱温接受了小皇帝的禅让。至此,大唐帝国正式结束。


来跟我看看,大唐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