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大将廖化的一生,谁能说说?

浩浩和汤汤


三国天下鼎立中,各个国家的名将风云辈出。

对于蜀国自从诸葛孔明去世以后,蜀国的将领就显得有点断代和相形见绌,除了大将姜维率领的军队还可以对魏国造成威胁以外,其余的将领基本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以至于长期流传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笑柄,那么蜀国自从将领断档以后,廖化真的是个平庸的将领吗?

他的一生真的如这条谚语所描述是个籍籍无名的人吗?“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真的准确吗?

其实不然!

一、廖化的心在蜀汉

其一: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于一般人的历史观念里,关羽斩杀颜良以后,报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的情况下去袁绍处找刘备,成为了历史上的千古美谈。

但是殊不知,廖化也是这么一个对自己主公的知遇之恩有极大回报的人物。

廖化初期在三国的登场是作为黄巾军的余部,廖化有一段上山做土匪的人生,直到遇到了刘备的夫人,他才借此机会投靠了刘备。

之后廖化随着关羽守卫荆州,不过在后来因为关羽的威胁,曹操、孙权夹击关羽导致他败走麦城,于是廖化也随着俘虏到了孙吴。

但是实在孙吴心在汉的廖化很快就趁着一个机会带着母亲趁着晚上逃到了蜀汉,并且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之际遇到了廖化。

其二:北伐建立功勋

不过在夷陵之战的过程中,连远在洛阳的曹丕都看出刘备的排列军营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惨败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于是廖化随着蜀国军队的败退回到了四川。

在蜀国,诸葛亮让手底下的人推荐可用之才,于是廖化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了蜀汉后期重要大将之一。

北伐的过程之中,廖化击败了魏国的不少部将,由此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

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担任的军事主将也非常信任廖化,让他担任自己的副手辅佐自己。

伴随姜维的北伐过程中,廖化作为姜维的副将,配合姜维立下了不少战功,和魏国名将邓艾的对峙中,廖化也起到了为姜维很好的牵制邓艾的作用。

二、将星陨落

其一:廖化年老英雄迟暮

随着蜀汉大将的进一步空心化之后,除了姜维率领军队在外面抵御魏军的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把廖化当成了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选之一。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位老将军的信任,廖化被刘禅给予持节、封侯并且领并州刺史的殊荣。

这时候,廖化和蜀汉的其他大将都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随着自己的老去北伐的大业还是遥遥无期。

其二:明眼识珠料得北伐

后期的蜀汉,除了姜维继承诸葛亮的衣钵,继续对着魏国进行北伐之外,其余接替诸葛亮领导蜀汉政事的蒋琬等基本上对这个已经没有多少兴趣。

虽然姜维的思路是正确,蜀国作为弱国,面对强大的魏国必然需要以攻代守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土,但是很可惜蜀汉的国力已经不允许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廖化作为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领导人物,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劝导姜维减少穷兵黩武的过程。

但是姜维继续一意孤行的北伐,很可惜的是姜维的北伐都被魏国的军事部署所击退,这些战争更是极大的消耗了蜀国本来就屈指可数的国力。

其三:伴随蜀国国灭身亡

虽然人们经常提起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一句用来调侃的话,但是也反映了当时的蜀国的确没人什么人才可以使用,再加上黄皓和刘禅两个人的胡作非为很快蜀国就陷入窘境。

这时候魏国的权臣司马昭派遣军队讨伐蜀国,因为刘禅听信黄皓的胡言乱语,蜀汉居然对司马昭的进攻毫无防备。

还好姜维的理智,做了提前部署,于是刘禅派遣廖化带军队去帮助姜维,但是也造成了后面的防守的空虚。

邓艾用暗度陈仓的方式靠着一腔勇气偷渡阴平,江油的守将看见这种情况居然不战而投降。于是邓艾的天降神兵出现在成都的门口,刘禅大惊之下也知道所有的部队都被廖化带走去帮助姜维,于是只能开门投降。

廖化作为蜀国后期的重要将领,这种局面上他和姜维两个人已经无力回天。

刘禅也命令蜀国所有的军队停止抵抗,作为俘虏的廖化在去往洛阳的路上因为闷闷不乐而去世。


篱上青说历史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廖化作为蜀汉后期蜀汉军方宿将和大佬,可以简略的谈一下。

廖化本名叫做廖淳,是东汉末年襄阳人。当然《三国志》记载中的廖化是一个文人,而不是武将。按照《襄阳耆旧记》的记载廖化的家族在襄阳沔水南岸居住,在当时是有名的士族。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士族家庭,也就是廖化是儒生,而非一开始就是武将,这是值得注意的,这和《三国演义》里面的廖化有很大区别。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看廖化进入蜀汉,应该是受到镇守关羽的征辟,关羽征辟廖化为自己的主簿,汉代主簿一般都要参与机要大事,并且总管大事。所以廖化当时的官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关羽镇守是从建安十六年(211年)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发动北伐战争,但是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吕蒙袭击荆州,关羽战败被杀,而廖化忠义,他不想投降孙吴,于是诈死得以逃脱孙吴的控制。但是荆州全部被孙吴占领,廖化想去往蜀汉所在的益州,只有一路向西,就这样廖化带着母亲往西方走去,这个过程经历了三年,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在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东征孙权,军队出发的路上,在秭归遇到了廖化。

廖化的忠义让刘备十分感动,刘备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随后廖化随军出征,蜀汉军队进至猇亭,廖化担任别督与东吴的陆逊相对峙。但是同年六月,陆逊火烧连营,东吴军队全军出击蜀军大败,刘备只身逃回益州,廖化也随着败军撤回益州。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廖化归于诸葛亮麾下,开始随军北伐,诸葛亮去世后,费祎蒋琬执政,当时的蜀汉收缩,并无大事。蜀汉延熙元年(238年)之后,廖化开始跟随姜维北伐,蜀汉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但是廖化已经开始厌恶北伐,在景耀五年(262年)秋,廖化因为姜维出兵北伐曹魏而批评姜维,他说姜维智谋超不过敌人,蜀汉的国力也小于敌人,反复用兵,怎么可能胜利?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八月,曹魏权臣司马昭三路伐蜀,廖化帅兵前去支援汉中,但是曹魏大军攻击猛烈,最后廖化和姜维退守剑阁,钟会十万大军顿守剑阁不得进入成都平原。到了这一年十一月,邓艾偷渡阴平道,直接进入成都平原。剑阁的蜀军在得到邓艾军队进入成都平原,诸葛瞻兵败的消息后,从剑阁撤退到广汉郡郪县一带,廖化也在军中,但是随后刘禅投降的消息传到,刘禅下令从剑阁撤退的蜀汉军队投降钟会,蜀军无奈只好投降。此时的廖化也在军中成为了俘虏。

随后钟会把投降的蜀军将领姜维,廖化了带到了成都,姜维在成都劝说钟会造反,结果钟会造反的时候犹疑以至于钟会的谋划失败被杀,驻扎在成都的魏军失控,冲入成都大杀四方,刘禅的太子刘璿,蜀汉老将随廖化投降的张翼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杀。廖化目睹了蜀汉都城成都沦为废墟的过程,这场浩劫之后,魏军押送廖化等将领北上,在路上病死。


人者仁义也


廖化是个运气极差,非常苦命,却又很让人很是佩服的人。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人。他的出生时间不详。

不过根据《三国志》记载推算,他应该出生于公元190年前后。比曹丕的年纪略小,比曹植略年长。

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三国志·宗预传》

景耀四年就是公元261年,那一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初统朝事。蜀汉老臣宗预在那一年对廖化说“吾等年逾七十”。反推下来,就是廖化生于公元190年左右。

公元210~219年期间,刘备主政荆州,当时二十多岁的廖化在这个时间段投奔了刘备。

这里插一句,当时除了廖化外,荆州的一批贤人,如马良、马谡、向宠、董恢等,也都是在这一时期投身在刘备的账下,成为后来蜀汉的脊梁人物。

不过与老百姓心中大胡子将军的形象所不同的是,廖化早期是以文官身份进入仕途,而不是武将。

跟据《三国志》记载,廖化最早的官职是关羽的主簿,也就是秘书长。这份工作主要是帮助关羽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等。如果廖化不通文墨,想必是难以胜任的。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三国志》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

不久后,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与《三国演义》中内容有所不同的是,廖化当时并没有杀出重围,入蜀求援,而是在荆州做了俘虏,被迫归顺了东吴。

不过与《三国演义》又有点类似的是,廖化对刘备很有感情,他“身在吴营心在汉”,对孙权并不感冒,只想归蜀为刘备效力。

为了实现心中所想,廖化就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通过装死,骗过了所有人,而且也不忘尽孝,潜逃时带上了老妈,一路上翻山越岭,昼夜西行,逃亡益州。

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三国志》

廖化的这一路,走的非常艰难。毕竟他是通缉犯。所以一直到几个月后,至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挥师东征时,廖化才在秭归和刘备相遇。堪称是真实版的“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对廖化忠孝两全的行为非常感动,觉得他太了不起了,于是当即就委任廖化为宜都郡太守,予以重用。

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三国志》



三国时期的宜都就是现在的宜昌一带,也就是夷陵之战主战场。

廖化受领宜都太守,等于处在孙刘交锋的最前线位置。所以宜都太守这个职务,廖化几乎没在位置上呆过一天。他当时选择弃文从武,成了一名军官。

据《陆逊传》记载,廖化弃文从武后,担任了冯习的部将。

(刘备)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三国志·陆逊传》 

PS:廖淳就是廖化。(后面也一样)

半年后,刘备被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廖化也随刘备一起撤退。又过了半年,刘备病死白帝城。临死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蜀汉进入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全面主持朝局后,廖化没有回归文职工作,而是继续着军旅生涯,成为诸葛亮身边的一名参军,变成了中级军官。

随后,廖化经常被安排在边疆参与战事,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廖化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的具体事迹不详)


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三国志》



诸葛亮病死后,廖化继续兢兢业业地奋战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公元238年,司马懿大举进军辽东,关中防御空虚。廖化逮着这一机会,率领一支偏师北伐。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听说后,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阻击,以夹击之势包围廖化。

廖化得知这一信息后,临危不乱,他先是突袭游奕部,击退游奕,接着与王赟大战,并在混战中将王赟打死。(这一战是廖化在正史中,唯一的一次单独领兵作战的记载)

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魏书》

此后的十年时间,廖化的记载不详。一直到蜀汉延熙十一年(248年),由于魏国境内的羌胡叛魏降蜀,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他才又一次出现在了史籍记载中。

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姜维认为魏国内乱,乃北伐良机,便请命北伐。然费祎认为北伐劳民伤财,不愿意给姜维过多的兵力,只给了他一万人出征。(按姜维十一次北伐算,这是姜维第四次北伐,若按九伐来算,这是第二次)

这一次,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故意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想让廖化牵制邓艾,借机让自己趁机袭取洮城。但姜维的计策被邓艾识破,邓艾甩开了廖化,直奔洮城,姜维见邓艾已经赶到,只得撤兵退走。

嘉平元年,(邓艾)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三国志·邓艾传》



这一战后,廖化又消失在了史籍记载中。一直到十年后,才再一次出现。

蜀汉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并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排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仅次于姜维,地位非常之高。

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三国志》

不过,尽管官位升了,但廖化对姜维不顾国力空虚北伐用兵的行为产生了疑惑。

公元262年秋天,已经用兵成瘾的姜维再度北伐。这一次,廖化终于忍不住发飙了。

廖化对姜维说:我们实力弱,你姜维的智谋也并不比邓艾强。你如果用兵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汉晋春秋》

然而姜维并不听他的,硬要出兵,事后果不其然,被邓艾击败。而姜维之败也给了蜀汉朝中对他不满的人以攻击之机。姜维为了避祸,不敢回成都,只得在沓中种麦。

成都内部权力阵营的这次分裂,为蜀汉灭亡敲响了丧钟。

面对朝中发生的这一切,廖化非常痛苦。他回想自己的一生:初入仕途,即遭遇关羽荆州溃败;千里西归,又见证了夷陵惨败;在边疆打了几十年的仗,却未能前进一步;即使看到蜀汉走向灭亡的命运,也无法作出任何改变。这种绝望,真是令人落泪。

用廖化的话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大意是为何我如此生不逢时,苦难不早不晚地全部降临在我的头上)



一年后,司马昭兴兵伐蜀。廖化受后主刘禅派遣,去往沓中支援姜维。廖化率军北至阴平时,听说前线有变故,于是他就在阴平停下来等待,观察其动向。

不久后,姜维为邓艾所逼,被迫从沓中退驻阴平,与廖化合军,准备增援阳安关。

不过廖化还没到阳安关,钟会就攻破了阳安关,魏军长驱直入,廖化、姜维于是只得放弃阴平,撤往剑阁,并在剑阁与张翼会和。

在剑阁,廖化协助姜维顶住了钟会的轮番攻击。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魏蜀主力激战于剑阁时,邓艾走阴平小道,绕道了蜀军主力的背后。

约一个月后,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廖化等人只得随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打算找到刘禅,反攻成都。

然而不久后,探查到的消息却是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

对于这道投降敕令,姜维、廖化等将领异常的愤怒。已经七十多岁的廖化,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把剑砍石,对天慨叹,发泄心中的郁闷。(“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后来,灰心丧气的姜维与廖化、张翼等人只得到涪县向钟会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蜀汉灭亡后,廖化彻底死心。最后,他死在了迁往洛阳的路上,死不瞑目。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三国志》

而姜维则率张翼等人随钟会回到成都,后来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姜维、张翼在变乱中为乱兵所杀。属于蜀汉这批英杰的时代也彻底落幕。


Mer86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在最开始不了解廖化这位将军的时候,真的是对廖化将军充满了不屑,认为他只是在蜀国实在没有什么能人之后,用来顶包的草包将军。但是当真正的了解了蜀国的历史之后,才发现,廖化其实并不是个无用之人。

相反,正因为有了他,蜀国后期才能这么坚挺。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廖化的一生。

初为山贼

廖化,本名叫做廖淳,而且在演义中,廖化登场的第一幕,并不是什么盖世英雄或者帮助乡里的好汉,而是和杜远狼狈为奸的山贼,平日里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一日,杜远抓住了两位十分美丽的妇女,正想和廖化一起分享,廖化得知,这两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乃是在战斗之中,和大军走散的刘皇叔的女人,于是廖化就劝杜远将二人放掉。然后二人一起投靠刘备大军。

但是杜远此时已经色迷心窍,不知悔改,于是廖化就将杜远杀掉了,正巧在下山的时候,遇到了前来寻找嫂嫂的关羽,向关羽表明来意之后,没想到被关羽拒绝了,因为当时关羽可能觉得自己收复一名山贼做手下很丢人。

加入蜀汉队伍

后来一段时间,廖化就没在历史中出现了,也不知道这段时间他干了什么,直到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廖化成功的加入了刘备集团,还被刘备分到关羽帐下,起初,廖化在关羽手下做的是随军主簿,就是文官。

后来随关羽来到了荆州守城,东吴攻破荆州,关于败走麦城。在关羽兵败的时候,廖化还出去为关羽求过救兵,但是附近的刘封却没有答应,哪怕廖化在帐前磕头磕的头破血流。无奈之下,廖化只好回荆州死守,。后来兵败的时候,廖化没有死,而是成为俘虏去了东吴。

到了东吴之后的廖化,上演了一出身在东吴心在汉,假死的戏码,骗过了东吴的将领们,之后他带着自己的老母亲一路狂奔,苍天不负有心人,廖化在逃跑的路途中遇到了来给弟弟报仇的刘备,表明了自己的行为之后,刘备很是感动,并将廖化编入军队一起进攻东吴,虽然最后失败了。

刘备去世,廖化成为武将

归来后的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开始担当大任,而廖化也被诸葛亮委以重任,同时从文官转变为武官,而且在武将中也立下赫赫战功。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举进军辽东,关中防御空虚。廖化逮着这一机会,率领一支偏师北伐。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听说后,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阻击,以夹击之势包围廖化。

而廖化看出了两军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抓住机会击败了游奕,同时王赟(yun一声)更是被乱箭射死。

延熙十二年(249年),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姜维觉得这个时候的魏国内部十分混乱,此时出兵必定能大获全胜,便请命北伐。这一次,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让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故意让北岸的邓艾看见,希望迷惑邓艾,借机让自己袭取洮城。但姜维的计策被邓艾识破,邓艾甩开了廖化,直奔洮城,姜维见邓艾已经赶到,只得撤兵退走。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并封中乡侯。官位排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仅次于姜维,可见廖化在军中的地位之高,而且并不是虚名。

景耀五年(263年)秋天,姜维想要出兵伐魏,廖化就说姜维,智谋还是兵力都不如人家,却还用兵无度,必将自食恶果,后来姜维果然兵败,这也给摇摇欲坠的蜀国压上了有一根沉重的稻草。

英雄迟暮,无力回天

第二年,司马昭率兵攻击蜀地,已经迟暮之年的廖化,被刘禅派去支援姜维,廖化率兵一直到阴平,在听说魏国将领司马绪向健威行军的时候,廖化就在阴平驻军,以观察敌军动向。

九月份,姜维不敌邓艾大军,一路退到阴平和廖化合军,后来得知钟会已经攻破阳安关口之后,二人又率军退到白水。之后在十一月,廖化姜维等人收到后主刘禅投降的命令,二人在涪县向钟会投降。

可怜廖化一生尽心尽力的为蜀汉操劳,最终却得到一个举国投降的命令,伤病加上心情的郁闷,廖化在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

关于廖化到底活了多久,都只是猜测,因为廖化的生卒年月,没有任何记载。只有这样一段记录能够大致推算出来廖化活了多大年纪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三国志·宗预传》

诸葛瞻初统朝事的时候是公元261年,往前推算的话,超过七十岁也就是七十一到七十九岁、廖化大约是公元180-190年出生的,而《三国志》中记载廖化去世的时候是魏咸熙元年也就是公元264年,这样一算,廖化大约活了75到85岁左右吧。

结语

廖化的一生虽然没有关羽张飞等人那么传奇,但是他在蜀国中特别是蜀国后期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属于蜀国顶梁柱之一,所以希望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要让后人再对廖化有什么误解。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关于《三国演义》,有句俗话大家都知道,叫“人中廖化,马中赤兔”。

意思是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有两个特别能活的神物:一是赤兔马,二是廖化。


先说说赤兔马。

赤兔马第一次出现是在董卓进京的时候,董卓用来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

汉灵帝驾崩,董卓进京,这是公元189年。按照汉朝的对马匹管理的法律规定,马匹必须长到一定高度才允许上阵场。

赤兔马“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马儿最起码需要生长五年,才能达到这个标准。赤兔马此时应该有五岁了。

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赠给了关羽,直到关羽走麦城,父子二人和赤兔马都被俘了。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赤兔马绝食而亡,终年36岁。大型骑乘马通常寿命为25年。赤兔马就相当于咱们人类的120岁,还驼着关羽在战场上驰骋。

所以说,关羽后来武力值下降明显,应该与他坚持骑着如此老迈的赤兔马有很大的关系。

再说说廖化。

赤兔马已经很牛了,但要和廖化相比,根本就算不上事,这个廖化简直是个大神。

廖化在《三国演义》的首次出场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路程中(演义第27回)。


关羽保护着二位嫂嫂千里寻兄,过关斩将,路上遇到了粉丝廖化。

廖化想追随关羽同行,但关羽不太乐意,因为嫌弃廖化是“黄巾余党”。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道,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4年,于188年基本上结束了,如果廖化15岁就参加了黄巾起义,到他遇到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公元200年),廖化已经有28岁了。

关羽不收留,廖化只好怏怏而去。到他再次出现,已经是刘备率军入川的时候(演义第60回)。

应刘璋的盛情邀请,刘备率领人马西入川蜀,遇到廖化来投奔,刘备就让他到关羽帐下听令,驻守荆州。

有那么一句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质疑廖化的军事才能。其实这是不对的,廖化很早就当先锋了,关羽北征襄樊的时候(演义第73回)。


关羽北征,原本是任命傅士仁、糜芳做先锋,但这俩混蛋醉酒误事,导致粮草被燃烧,关羽一怒之下,差点宰了他俩,众人劝止,饶了狗命。但先锋之职就让廖化担任,关平为副将。

所以说,廖化的军事能力还是得到了关羽的认可。

关羽麦城被困,廖化突围向上庸求救兵被刘封拒绝,只好孤身入川,向刘备报信。

兄弟关羽死了,儿子刘封也死了,刘备率大军征吴,出夷陵时遇到了廖化,但刘备心里有坎,没有带上廖化。

这以后,廖化就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诸葛亮北伐中原,廖化才重新出现。

廖化再次担任先锋一职,是在诸葛亮四出祁山的时候(公元230年),此时的廖化已经58岁了。这一仗廖化立下了功劳,奋勇斩杀了魏军前锋大将秦良。

“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演义第100回)。

公元234年,62岁的老将廖化随诸葛亮六出祁山,再立新功。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率兵劫粮,却中了埋伏。廖化追击司马懿,差点活捉了他,司马懿声东逃西,廖化捡到了司马懿的帅盔,被诸葛亮录为首功(演义第103回)。

诸葛亮五丈原归天斤,姜维继承先师遗志,率兵于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再次北伐,廖化担任先锋。

此时的廖化已经是81岁高龄了,还亲自上阵与曹魏猛将徐质对战(演义第109回),但年龄不饶人,廖化被徐质打败。

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姜维再度挥师北伐,86岁的老将廖化又担任了先锋。在这次战役中,廖化奋起神勇,阵斩了郭淮麾下先锋郑伦(演义第113回)。

这应该是三国诸将中斩将的最高年龄纪录了。

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公元260年),魏国政坛发生剧变,姜维趁势起兵,再度北伐。此时廖化已经88岁了,仍然被任为先锋大将,拖着老迈的身躯,随军出征(演义第114回)。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又要兴兵出师,此时的廖化已经90岁了,实在跑不动了,他和主帅姜维发生了争执。姜维一怒之下,这次就没有带廖化出征,而是让他留驻在汉中(演义第115回)。

公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卫瓘率三路大军伐蜀。廖化已经91岁高龄,仍然强撑着老迈的身躯,率部支援姜维防御剑阁。


邓艾偷度阴平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开城投降,此时廖化还在前线,随着姜维一同投降了钟会(演义第116回)。

姜维发动兵变,意图复国,事败被杀。 蜀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公元264年),92岁的廖化称病不随,不久后去世。

廖化经历了汉末三分整个时代的变迁,从最初黄巾起义,直到蜀汉灭亡,廖总的足迹贯穿于始终,见证了波澜壮阔,也参与了沧海桑田。

他很平凡,也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但以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伟大的传奇。


馋嘴肥猫铲史官


廖化,蜀汉将领。廖化是从黄巾一直到蜀汉灭亡都存在的人物。廖化属于豪门世族,最开始在关羽手下做主薄,开启了人生的第一选择,也就是这个选择让他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后关羽北伐,水淹樊城,威震华夏,东吴趁机攻夺荆州,关羽被杀后,廖化归入东吴。不过廖化并不想在东吴待,思念旧主刘备,想设法逃回蜀汉,于是装死,结果世人信以为真,于是廖化逃回蜀汉,回到了刘备身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廖化也是一个很有义气的人,有旧主关羽的风气。回到刘备身边这时候刘备正摔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备见到廖化后也非常高兴,任他为别督与东吴陆逊对峙。不料后面刘备被陆续击败,廖化随败军退回蜀汉。

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刘禅即位,任廖化为丞相参军,后又任命为广武都督,阴平太守。之后诸葛亮表蒋琬为茂才,结果蒋琬推给廖化等人,也足以证明廖化是个人物。蒋琬为诸葛亮之后的主政之人,与诸葛亮等合称为蜀汉四相,能被蒋琬看中证明实力不低。后廖化随诸葛亮,姜维等北伐建功,随军攻打曹魏也是立了很多功。

在公元259年廖化被封为右车骑将军,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职与张翼相当。张翼也是蜀汉重要将领。足以证明廖化并非无用老将,而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最终廖化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一直从黄巾活到了蜀汉灭亡,在迁往洛阳的路上病逝。终其一生,廖化也是个忠诚于主,有智谋的将军,更是蜀汉重要的将领。


想名字脑壳痛


纵观廖化的一生,他在三国所有英雄人物里,出身并不是很好的一个人物,甚至起点也不是很高 。但是后来,普通的廖化却一点一点地变得有声望。廖化勇敢地踏出了这最为重要的一步,这对于一个在战火纷争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勇敢的。身处在战火连天的社会中,哪里存在什么安稳,只有逃避才能活命,只有苟且才能偷生。而廖化却做出了追随蜀国出战的选择,这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决定。

那么,蜀国大将廖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跟来大家聊聊廖化这个人。

首先,笔者认为廖化是一个忠孝之人。

廖化在做出了那次选择之后,一直坚定着自己的选择,把蜀国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年代里,廖化都是真真正正的爱国者,他有颗赤忱的爱国之心,为建设美好的祖国奋斗终生。

廖化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例如他帮关羽杀了杜远。他虽然投奔关羽不成,但是在刘备入川之前,抓住了机遇,给自己创造了机会,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正史中相关描述如下:

欲从羽,羽不从,化乃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先主入蜀,化引军投,先主教其佐羽守荆州。

不仅如此,廖化还在关羽父子被困之时,自告奋勇前去支援。虽然晚了,但是廖化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关羽兵败之后,廖化迫不得已暂时降于吴国(“羽败,属吴”)。但是他通过诈死骗过吴国,忘携自己的老母亲一起出逃。正史中相关记载如下:

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携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其次,笔者认为廖化是一个果敢之人。

廖化这样有血有肉还重情重义的人,已是人格高于他本身了。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关羽一样的惊人事迹。为了从吴国回到蜀国,他携老母不畏艰难险阻,千里走单骑。之后,廖化一直在忠心耿耿地为蜀国谋发展,这也了却了他一直想要为国家奉献的心愿。

廖化虽一直在等待着时机,但机会一旦摆在他的面前,他就善于抓住机遇,果敢地做出决定。为了回国,不惜忍辱负重,千里走单骑。廖化敢想也敢做,与其避世活命,不如牺牲小我,帮助国家改变这世道。心动不如行动,廖化果敢的选择,成就了他的一生!

然后,笔者认为廖化是一个乐于奉献之人。

普通的廖化,既没有关羽、张飞、马超、姜维那么有名,一开始也没有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他既不是汉中西川的名宿,也没有名贵的出身。廖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放到今天,他就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你我一样普通,但是最终他却成了一个名垂青史的英雄。廖化的成功,源于他乐于奉献的精神。

廖化没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忠实追随者,一直奔赴蜀国的各个战场上,发挥自己最大的用处。廖化是蜀汉从崛起、兴盛到最后灭亡的见证人,他从青壮年一直跟随蜀国,直到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在蜀汉后期,廖化年事已高,蜀国的后辈将领也都成不了火候,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因此,只能重用经验丰富的老将廖化,让他打先锋,这就是所谓“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最后,笔者认为廖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人。

廖化虽然武艺不高,战略计谋也不行,并且在他的战斗生涯中也没有杰出的作为,但是他竭尽全力做好了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理智又感性。在蜀汉后期无可大将可用时,他作为先锋出征打仗。即使年事已高,也辗转各个战场,为蜀国作出了一定的功绩,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称得上蜀汉真正的忠臣。

总结:笔者认为,廖化重情重义、果敢坚定和乐于奉献,他一生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上,发出了属于他的光和热。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廖化也有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放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三国


廖化一直在蜀汉政权是受到重用的。在公元219年是关羽的主簿(任职时间不详),这时应该是三十岁左右。公元261年诸葛瞻开始进入内阁参政,廖化去找宗预要一起去拜访诸葛瞻。宗预讲:我们两人都年过七十,没有多少日子了。怎么去拜访后辈。所以推测公元219年时是三十岁上下。三国志: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廖化又叫廖惇,是荆州襄阳人。是荆州的豪强。襄阳记:世为沔南冠族。就是世代豪门士族的意思。廖化文武双全。主簿在魏、晋时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杨修、司马懿都做过曹操的主簿。公元219年关羽丢失荆州,廖化不得已诈降吴。公元221年廖化诈死,东吴都信以为真。带着老母昼夜西行,在秭归碰到刘备伐吴大军。这刘备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并兼任别督率攻吴(刘备从南郡划分的一个郡。)三十岁左右能做到一州主簿、一郡太守、别督也是不差的。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任命廖化为丞相参军、督广武。后任阴平郡太守,公元238年廖化率偏师北伐,廖化大破魏国南安太守并射杀广魏太守。三国志: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公元248年凉州羌胡叛魏降蜀,蜀汉派姜维廖化率军前去接应。在重山筑城,挡住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三国志:姜维出石亭,从疆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公元249年廖化和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占据洮城,汉军于是随撤兵退走。这时廖化应该六十岁左右,和姜维的人马一起不超过万人。之后廖化参与北伐 。


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当时蜀汉的人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公元262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劝阻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果不其然,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公元263年魏国伐蜀,廖化和张翼一起率军支援姜维。和姜维汇合在剑阁拒钟会。钟会粮草已尽,没有办法准备退军。这时阿斗投降了。 公元264年魏国征召廖化入朝,在途中病。世人嘲笑廖化和蜀汉的原因是清朝小说《扫迷帚》: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就是说蜀汉没有大将了,廖立也成为先锋。也有讲蜀汉没有人才了,让年老的廖化为先锋。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对廖化不公平的。世人皆嘲笑蜀汉廖化,独不见东吴丁奉。东吴的丁奉昔日不过是甘宁的小将。丁奉年纪应该跟廖化差不多,但丁奉在孙权时代不过是偏将军。直到公元257年才封为左将军,公元259年升为大将军。之后丁奉以统帅的身份北伐,难道不更能说明东吴无人吗?



廖化在蜀汉做的官职爵位:右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假节(假节得杀犯军令者)领并州刺史(奉诏察州。虽然并州在魏国那里。但蜀汉认为是正统,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这叫遥)封中乡侯。(县侯。大臣能封的最高爵位。汉书地理志—兖州—山阳郡—中乡县) 廖化于公元264年在迁往洛阳的路途中病死的。


小鸿哥


提起廖化,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廖化严重被低估。廖化虽然武不敌关、张、赵之勇,智不及诸葛、姜维,但是他也是个既能运筹帷幄又能上阵杀敌,可以说是个全才。

廖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一生坚守这四件事,这四件事对今天的人们还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第一件事:选择。人的一生面临很多选择,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廖化就是这样,没有选择最强大的曹操,也没有选择江东孙权,而是选择最弱小的刘备,最先成为关羽的主簿,成功加入刘备集团。找到让自己发挥才干的舞台。我们现在人也一样,在人生中充满无数选择,我个人认为,有时候选择对的比选择好的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阿里的蔡崇信放弃500万年薪选择拿500元月薪和马云一起干,那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疯了,但是现在看来,蔡崇信多么明智。

第二件事:忠诚。忠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立生之本,而且往往决定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廖化在关羽败亡后,诈死,重归蜀国。廖化对刘备的忠心日月可鉴,所以马上被重用。在我们工作中,领导首先看的是你是否忠诚,然后才是看你的能力,你的能力再好,但是没有一个忠心,有奶就是娘,这样领导肯定不敢用你的。所以说,忠诚决定了你在组织中的地位。

第三件事:实干。实干意味着脚踏实地,敢于担当,领导需要你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能够准时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廖化在关羽麾下,每次都能完成关羽交待的任务,危急时刻,决不缩退。领导最喜欢这种人,做事踏实、不争功、还能临危受命。这种人肯定是领导的心腹,可以得到重用。

第四件事:坚持。金子总会发光,付出总有回报。廖化的一生都在坚持,最初随关羽攻樊城、克襄阳,多次打败曹军。后来随诸葛亮七擒孟获,出祁山,跟姜维北伐中原。功绩一点点积累,自己也在不短成长,水到渠成,他本人也走到人生巅峰,中间要是有一点放弃,就没有后来的廖化。我们在学习和中作中也一样,要坚持下去。我有个朋友,他一年内换了七八个工作,不是嫌这个工资不高,就是嫌工作太累。但是他不想想,哪里有工作又轻松工资越高的岗位,除非是富二代。只有坚持了,学到技术了,老板自然给你加工资,或者这个时候你跳槽了,也有大把老板掏钱来挖你。

回到前面“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一个团队中新人能力不足需要老将坐镇。廖化将军值得我们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