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一)战国初,百战不败“魏武卒”背后的魏国崛起

前言:各位好,时隔多月,一点动静没有,没取关的不是真爱就是太懒,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it工作总是身不由己,有时候真是感叹活着不易,生活多艰,但日子总要继续,太阳照常升起!最近纾解压力看的的都是古老的战国历史,攒了几篇,陆续发出来一起讨论呀,关注,点赞,来者不拒。

战国初,有这样一支军队,全部重装步兵,士兵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剑,操十二石弩,带五十支箭,携带三天口粮,全身负重约50斤,半天可以急行军四十公里。

同样是这支军队,在名将吴起的指挥下,大战七十二场,创下全胜六十四场,八场不分胜败的惊世战绩。

战国风云(一)战国初,百战不败“魏武卒”背后的魏国崛起

魏武卒

这在当时,就是逮着谁灭谁的节奏,锋芒所指,所向披靡。

这支军队,就是战国初魏国麾下令人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作为国之重器,“魏武卒”强悍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

翻开战国历史,如果你问我,战国初年,押宝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国家,我会选魏国。

为什么?只是因为“魏武卒”?

不全对,战国初年,魏国手里捏的牌,太好了!

政治崛起

魏武卒是怎么来的?李悝变法建立的“武卒”制,由名将吴起训练和指挥。

那李悝和吴起是怎么被重用的?这就不得不说魏文侯。

伯乐善于相马,识千里马;而魏文侯此人,其选人用人的水准,绝对是大师。

吴起,李悝,除了魏国夜空中这两颗最亮的星,翟璜,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这些耳熟的名字,全都在魏文侯的管理团队中。

历史上的变法,往往触动既得利益者,动人财路,别人就动你生路,所以成功者少,能善终者更少,但李悝就是那个例外。

李悝的经天纬地之才,在于他的变法框架,开后世变法之先河,就算名动天下青史传世的商鞅变法,也基本全盘借鉴。

李悝做的第一件事是土地改革。

从周传下来的井田制,是将一块耕地划分成井字型的九块,正中的公田收入全部归公,周围的八块农户租种可以获得一部分的收成,但是代价是必须优先完成公田所有的农活。

战国风云(一)战国初,百战不败“魏武卒”背后的魏国崛起

井田制

但是战国初,铁器已经很普及,开荒耕种已经不再是难事,于是民间出现了大量不上税的私地,国家收入持续低迷。

李悝天才般的洞悉到大锅饭无法激发农民的生产力,所以他废除了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熟悉么?这不就是“包产到户”?

然后,李悝开始土地测评,帮助魏文侯摸清了魏国有多少土地,一年能收多少粮食,有多少户口,能动员多少军队。这是个划时代意义的举措,相当于全国土地人口经济普查,量化的数字是国家决策的基石,统治者才知道有多大锅下多少米。

第二件事,李悝改革了人事,法律和军事制度。

政治上,废除官职和俸禄世袭,开始根据能力选拔官员。平民牛人终于有机会开始发光,军事天才吴起从卫国跑来了。

法律上,李悝建立了魏律,出台了《法经》,规定了国家法令,政府职能,以及官员升迁和军功奖惩。国家信用的建立,是“武卒制”的基石。

重点来了,军事上,建立“武卒”制。

全民选拔考核“武卒”,一经认证,待遇极高,先分得百亩土地,解除奴隶身份,再免除直系亲属的徭役和田宅税。军功细化,大功甚至惠及家属和子女,全民拥军尚武,如狼似虎的“魏武卒”开始成型。

地理经济优势

魏国不大,被黄河分成四块地,但却是真正的天府之国,几乎所有资源均能自给自足,尤其是三大关键的战略资源。

战国风云(一)战国初,百战不败“魏武卒”背后的魏国崛起

魏国地图

河内地,大致是今天河南的焦作新乡安阳,以及河北的临漳,魏县等地区,土壤肥沃,高产小米,也就是粟。

粟在战国时期,与今天的意义是决然不同的。粟米保质期长,营养丰富,黄河流域种植广泛,是北方农耕民族的主食。

当时水稻不普及,大米产量少价格昂贵;石磨不普及,麦子无法大规模转化为面粉,因此馒头几百年后才出现;而烹饪主器是陶罐,豆子煮不烂,麦子不易熟,但小米粥却不受此限制。

所以粟米成为军粮的首选,也只有高产粟米才能称作土地肥沃。

河东地,主要在今天山西南部,虽然不靠海,却天赐盐池,储盐量巨大容易加工,是中原内陆最大的产盐地。

在没有冰箱和冷链物流的古代,盐能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咸菜,火腿,咸鱼,奶酪等腌制品可以丰富军队的补给,也实现了商人的食品贸易。

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不再从狩猎的动物或采集的果子中获得盐分,主食的粮食中是没有盐的,故而盐变成了刚需,且盐不能从地里种出来,必须依赖商人供应,产地又集中,天然便于垄断管理。

所以盐,变成了代价极低的国家征税手段。从1000户征收1000块的税,与从一个盐商手中征收1000块盐税,其便利程度不言而喻。

通过盐促进贸易和升级国家税收系统,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的经济双强之一,另一个是盛产海盐的齐国。

魏国的中条山脉是冶铁的发源地之一,河东产铜,铁天然居然国防和民生双重属性,冶炼技术和丰富的储量,让魏国的农具和兵器优势凌驾他国,正向促进农业生产和军队战斗力。

魏武卒全部是重装步兵,重铠,长戈,佩剑,弩箭,数量众多精良的铁器装备造就了魏武卒的战斗力,却也必须基于魏国强大的冶金和兵器制造业支持。

强国才有强军,魏文侯吴起时代是魏武卒的巅峰,攻下函谷关夺秦河西五百里,阴晋之战五万破秦五十万众,名动天下。

然而,在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战国时代,文侯之后魏国统治者的战略方向错误,导致连年外征内战,国力虚耗,魏国这个战国七雄之首迅速衰落,逐渐退出了一流国家之列。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