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你以為《少年的你》說的是霸凌?不,說的是奮不顧身的愛情

沒有一個少年能活著走出那個殘酷的夏天,也沒有幾次愛情可以這麼奮不顧身,一往無前。

無論電影裡如何設定陳念、小北判刑與坐牢,那兩個少年和他們奮不顧身的愛情都埋藏在了殘酷的夏天。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少年的你》,爆了!像“藥神”一樣,成為國慶後這個幾乎真空檔期的現象級電影。現象級電影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讓絕大部分觀眾對照自身處境產生共情。看完《少年的你》,青少年會聯想到自己的同學、老師、友情、學業與愛情;成年人看了會回憶自己或者身邊人曾受到的霸凌,會共情中年生計艱難以及原生家庭、子女陪伴等社會問題;粉絲會尖叫愛豆可以流量與演技兩開花;還有小說原著是否原生態問題,各層面討論層出不窮證明了這是一部有諸多角度可以討論的電影。

找了半天找一個暫時沒看到寫過一個切入點,討論一下電影裡奮不顧身的愛情吧。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為你愛,為你死,為你活”,是中國傳統語境裡關於愛情一個很重要的母題。千年以來,在這片土地上,愛情自由一直是一件非常稀有的奢侈品,國人能夠擁有自由擇偶權不過百年。中國傳統文學作品裡本身關於愛情的題材也就那麼幾個,幾乎都是悲劇題材。從孟姜女到《孔雀東南飛》,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林黛玉到賈寶玉之戀,無一不是悽美的,用生命獻祭的。也證明了在這個文化語境裡生之難,愛之艱。也給人留下了一種真愛必定要配死亡的定式思維。而在西方文化裡,以生命獻祭愛情的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後大概就泰坦尼克號了。

在電影裡,陳念與小北的愛情,從聯手反抗霸凌進階到到共同對抗體制,經過層層重壓,淬鍊的越發熠熠生輝,自生光華。

電影裡並沒有這樣設計小北真死的念頭,但傳達出了小北願意為陳念去死這樣的態度。而陳念接受小北的犧牲並不是為了自私的活下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且給了小北完成愛情獻祭的機會。唯此,小北才可以從汙濁的陰溝裡完成幾乎不可能的昇華。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也許小北的言行是混混,但通過對愛情的忠貞他的靈魂淬鍊的格外純淨,這才是我們這麼喜歡這個角色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人都曾經嚮往為了愛情奮不顧身一躍,完成自己心靈的昇華。但我們大部分人最終選擇了苟活,繼續拖著沉重的肉身。所以,這種為愛生為愛死為愛彼此成全的情節雖然老套,但必定屢試不爽,這種愛情與生命雙重悲劇美雖然傳統老套,但令人無力抗拒。生命與愛情的鮮花剛剛綻放,就要凋謝,銀幕上的陳念和小北為生之難而哭,銀幕下觀眾同樣男默女淚,必定是想自己那段年少無疾而終的愛情。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下面讓我們覆盤一下陳念與小北的愛情時間軸,這場那麼這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好學生陳念如何與小混混小北從形同陌路到生死相許。

表面上看,陳念和小北是校內與社會,兩個不同圈層的人,似乎沒有什麼機會相遇。其實他們的相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陳念雖然在白天時間活動空間侷限於校內,但校外家長看管無力造成真空,就有了機會認識小北這樣的同樣沒有監護人照管的孩子。即使遇見的不是小北也會是小東小南小西。所以,目前的社會現實就是,有條件的家庭基本對孩子進行接送到校門口,點到點的接送與看管。如果家長沒有財力與精力,看管不到位,自然會有校門口的小混混接管你的孩子。

陳念和小北最初相遇還是有一丁點階層差的,差距是由家庭關愛造成的。陳念單親家庭經濟窘迫,媽媽也是生活失敗者,但媽媽在形式上多少還可以給予點杯水車薪的關愛。這種關愛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做出的心理支撐勉強可以平衡,可一遇見風吹草動,需要更強有力支援的時候,僅僅靠媽媽遙遠的愛是無法幫助陳念應對現實的重壓的。這種情況下,陳念也就必然倒向了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她的小北。

現實中不一定是貧窮的小北,也有可能是富裕的大哥。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例子就是,父母失婚的高中女孩,週末與假期不願意回父親家也不願意回母親家,住在網上認識的已婚大哥哥給她租的房子裡,直到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父母都不知道。好歹沒有鬧出人命,女孩子天資也算好,平安考上大學與大哥哥分手。

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家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足夠支持,必然會滑向能夠給她幫助的人。也許那個幫助的人從世俗觀點看很不堪,但那也是孩子手邊僅有的能夠到的稻草。總之,在各種外因的促進下,陳念與小北的必然和相遇,並同病相憐互相依靠的相愛了。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整部電影可以以魏萊的死為分界線,分為校園霸凌部分與逃避偵察破案部分。

校園霸凌部分是催生陳念與小北愛情的因,這一部分的愛情是那種青澀的,羞怯的,互相試探,互相拒絕的朦朧愛情階段,帶著青春愛情特有的香甜。

但是隨著魏萊的死,青澀的愛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迅速變得成熟,苦澀。就像經過淘洗烤制的咖啡,苦澀而香甜。

電影裡沒有對共同犯罪部分進行描述,但對於任何常人解決這樣的生死問題,都是艱難的考量與抉擇。兩個人只能保全一個,保全誰?如何決擇?在此導演給了一個非常經典的中國式答案,地位相對卑微的小北為了保全所愛的人,犧牲自己。這裡也投射了曾國祥導演所說的那種香港電影裡古惑仔的義氣情結。古惑仔的很多兄弟情從濃烈程度講不次於愛情。

有些討論說從細節嚴謹角度分析,審訊的時候,不可能兩個人在互相不通氣的情況下做出一致的回答反應。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並不是特別嚴謹的犯罪推理電影,進入電影后半段,公安開始破案偵查開始,主題就已經從霸凌轉向青年人如何逃離困境了。

陳念和小北經過一個階段的感情發展,二人價值觀已經統一,就是:這個陰溝的世界裡,能逃出一個是一個,能保一個人無案底零瑕疵算一個。電影裡對小北的生計來源交待不清楚,但肯定不僅僅是倒手機。去庫房結錢那一次,以及配合辨認強姦犯那次,已經指向小北是個不僅一次進過公安局的“社會人”。這種情況下,現實的選擇就是,口供一致,保證陳念可以做一個正常人。

電影情節因為眾所周知的波折套了一層又一層,但導演的主要意圖通過腦補還原還是能大致推演出來的。有一處情節個人認為草蛇灰線,包含了更殘酷的野心。就是高考成績出來,鄭義在陳念家門口試探的那一段。假如鄭義說的小北已成年了是真的,該怎麼辦?目前沒有任何信息支持小北成年說,但是從兩個小人兒哭的淚眼婆娑,每每相見生離死別的樣子,很懷疑是導演一念之仁,不忍將電影做的太虐心。其實現實中是大概率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社會輿論對修改刑事責任年齡的呼籲甚囂塵上,在此,只想說一句,請讓子彈多飛一會兒,讓塵埃稍微落落地。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關於演員表演部分,兩個主角周冬雨與易烊千璽的表演自然不用多說,可以說經受住了觀眾最嚴苛的考驗,難得的是幾位配角都全員演技在線。幾個戲份多的霸凌小花演的都挺靈。但更讓人驚豔與唏噓的則是吳越、黃覺與尹昉。

驚豔的是這幾個人的表演相對於他們之前的功力都上了一個臺階,唏噓的是,這幾位在年輕當打的時候都是以高顏值,有氣質取勝,真是歲月催人老催人老啊。吳越雖然擔任過諸多電視劇的主角,但這次她徹底放棄了外貌包袱,沉浸成一位真正的中年媽媽。這個媽媽普通、貧窮,沒有太大能力也不會科學的愛孩子。絮絮叨叨,忙於求生,狀態比顏丙燕在《萬箭穿心》裡還要好一丟丟。陳念給媽媽染髮的情節太接地氣了,有哪個女孩子沒有媽媽染過頭髮呢。一邊染髮,一邊絮叨家計,就是最真實的母女生態。如果吳越繼續保持這樣的表演感覺,中年婦女演技生態榜,必然有她的姓名。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另一個放下包袱的是黃覺,黃覺近幾年影視作品多了一點,這次包袱放下的最徹底。要知道再過去,黃覺,耿樂和廖丹都是文藝小生那一掛的。過去他們幾個的姿態都是無論錢多錢少,戲份多與少,範兒必須有。哪怕是在《師父》裡黃覺飾演佩角也是軍服筆挺,帥氣逼人。這次變成很佛的發福油膩警察大叔,沉穩又老道,觀看相當舒適。其實(老)小生變大叔的動作,耿樂已經搶先一步在《嘉年華》裡做了。但是耿樂演的爸爸依然是不著四六的藝術中年,比這次的黃覺差遠了。

再一個就是扮演青年警察的尹昉了,前幾年尹昉曾經以接近鮮肉形象主演崔健導演的電影《藍色骨頭》,可以理解為崔健版《芳華》裡的黃軒那個角色。真正的男主戲份,可惜電影太小眾影響不大。再之後,更年輕的鮮肉滾滾而來,尹昉沒再擔任過主角。更年輕的鮮肉已經開始搶佔地盤,留給尹昉這樣的小生未成名小生的機會不多了。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關於女警王力,演員謝欣桐資料不多,個人認為是電影裡最臉譜化的一個角色。雖然角色承擔著對尹昉扮演的鄭易的糾錯功能,但如果說鄭易的警察是稍微有人情味的國家機器,那麼女警角色就是抹去那一絲溫情的政治正確者。目前絕大大部分影視形象裡的女警形象都是模式化,臉譜化,負面的。

她們大部分剪著短髮或者留著馬尾,雖然外表幹練利落,但一到緊要關頭就思維簡單,易怒,暴躁,還擅長人民群眾想象中的擒拿格鬥。為了對比突出男警的機智勇敢,她們大部分時候都是扮演豬隊友的角色,不得不說,對女警形象的矮化令我相當憤怒。當然,讓女性承擔暴力機器任務在形象塑造上本身就是一個悖論。雖然也有《警花燕子》《過年回家》這樣的女警主題作品,但總體上女警群體沒有一個到位的形象。刁亦男的短片《女警》從孤獨疏離角度側寫,也沒有特別好的效果。這個其實也不遺憾,這個群體太小了,希望以後影視作品中的女警哪怕不做主角也不要被設計成無腦豬隊友形象。

《少年的你》中那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正是陰溝裡的救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