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1943年的上海,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城市的上空。十里洋场,华洋杂处,在混乱的时代恐慌中,精神委顿的人们决定及时行乐。

在传统与现代火花的碰撞下,城市生活变得光怪陆离,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人性之恶也尽显无遗。彼时,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写就了一篇《金锁记》。

《金锁记》讲述的是一个小商人出身的女人曹七巧被金钱所左右的一生。为了攀附荣贵,曹七巧娉给了姜家身患骨痨的二少爷。有名无实的婚姻让她的情感无所依托,她渴望爱情,却深陷金钱的牢笼。

爱而不得的曹七巧,一步步陷入生命的泥淖,压制的欲望扭曲了温良的本性。最终,阴鸷乖戾的她更是狠毒地摧毁了亲生儿女一生的幸福。

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评论道:

“《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与文学巨匠鲁迅提出的“吃人”形象相媲美,这是对《金锁记》在文学艺术性上的极大肯定。

细读《金锁记》,其实“吃人”者与“被吃”者的命运同等不幸。泼辣的七巧、隐忍的芝寿、懦弱的长安,他们同样憧憬着爱情,却都在黄金枷锁的重压下挣脱无力,最终落得一生悲凄。

深入分析作品中以曹七巧为核心的几位女性的辛酸命运,对反思当代女性面临的婚姻困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一、曹七巧:身扣黄金枷,徒留悲与恨

曹七巧的悲剧上演了三十年。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望过去三十年辛苦的人生路途,即便是大而圆、圆而白的月亮也不免会带点凄凉。

01、可怜之人:出身卑微,买卖婚姻

自从进入姜家门,曹七巧便不再是那个泼辣直率的大姑娘。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让她时刻身处窘境。

妯娌出身侯门贵族,自是瞧不起她。兄长前来探亲,古板的老太太在门口撞见了,也懒得上前迎客招呼。就连随身伺候的丫头也将她看成是“低三下四”的人。可想而知,曹七巧在姜家的地位根本举无轻重。

正所谓,越是落魄之人越需要有志气。然而,曹七巧却破罐子破摔,处事招摇,惹人嫌弃。比如:

趁着合家上下到普陀山进香,暗地里偷窃了家中的金银首饰,落人话柄;
照顾病重残疾的丈夫,却随着他一起抽鸦片解闷,不守妇道,为人不齿;

与妯娌相处,嘴巴尽是村话,举止粗鲁,推搡揉捏,令人生厌;
更可恶的是,她还自作主张,在老太太跟前对云泽的婚事乱嚼舌根,更让尚未出阁的云泽愤恨至极。

诸如此类,曹七巧在姜家的所作所为均被姜家人当做笑柄来看待。在旁人看来的疯癫行为,其实是她长期面对有名无实的婚姻境况,内心郁愤的发泄之举。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02、可悲之人:向往爱情,却甘当守财奴

作为女人,曹七巧也憧憬爱情。恍然间,她想起了肉铺里的朝禄,她也似乎闻到了猪肉案板上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可眉头一皱,那味道,正是眼前床上睡着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她厌恶这么一个了无生气的人。于是,她便勾引年轻潇洒的小叔子季泽。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她,在季泽面前竟然低声道:

“我就不懂,我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

那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可悲而凄怆。精明的季泽拒绝了她,可当她拥有分家的财产时,季泽又来示好撩拨。

然而,那时候的曹七巧,身上早已箍上了黄金打造出的枷锁,清醒而又拘束。她如疯狗一般斥退了姜季泽,又倏地跑上楼去挽留季泽离去的背影,内心懊悔自己看得太透彻,戳穿季泽伪装的面孔。

她什么也没有了,就连季泽的那点假意的温存也不复存在。仅剩的赌注就是手里紧紧拽住的些许金钱。从此,她就是一个疯癫的守财奴,何等可悲又可笑。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03、可恨之人:得不到的爱,恨意波及后代

曹七巧的眼里没有爱情、更没有亲情,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只容得下那仅有的一点家产--她用爱情用幸福换来的那一点钱。

她怀疑自己的侄儿觊觎长安,臆想着他霸占家里的财产;更为了那点学费,不惜到长安的学校辱骂校长。经年累月,箍在她身上的金锁愈加紧密,七巧的行为也愈显乖戾。

她要摧毁一切金钱给不了她的人间温情。于是,她害死了儿子长白的两个过门媳妇,更亲手拆散了长安的婚事。

也许在她的潜意识中,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姜家人也就更别想占便宜。她就如一个鬼魅,扭曲了她最初的本性,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三十年前的曹七巧并不这样。从青涩莽撞到疯癫扭曲的性格演变,是她一生的悲哀。一步错,步步错,她永远被囚禁在金钱的牢笼中,无力挣脱,只能眼看着自己不断沉沦,最终演化为变态的报复。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二、姜长安:委曲不求全,一生独飘零

被曹七巧扭曲的人性波及最深的便是姜长安。长安就如一个被曹七巧扯着细线的傀儡,任其操控。她没有本性可言,唯一能够用以形容她那毫不起眼的性格的词语,那便是懦弱。

十三岁时,母亲让她裹脚,她听之任之。裹起脚来痛不欲生、鬼哭神嚎,却不敢反抗母亲的守旧思想,只待旁人劝说、母亲兴致过头才不了了之。从那时起,长安的一切看似有意义的事情都“不了了之”了。

十四岁上学,就因担心母亲到学校胡闹,丢不起人,便暗自下定决心不去上学。“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悲催的是,这个手势并不美丽,更不能挽救母亲已然扭曲的嘴脸。七巧还是到学校闹了一场,惹得长安无地自容。长安暗自懊悔,这“牺牲”有些不值得,但已然丢弃的面子再也无法挽回。

从此,她便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了。眼见年岁增长,高不成低不就的婚事险些耽搁了青春年华。

好在堂妹长馨做媒,她暗地里结识了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童世舫。两人相见甚欢,便生情愫。在三房奶奶兰仙的撮合下,七巧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不幸的是,当爱情的火花真正迸发时,耀眼的灿烂往往会引人注目,甚至让人嫉妒。而这朵烈炎般的妒火,便是她的母亲曹七巧。

从那时起,在曹七巧的嘴里,长安被骂的不成人、童世舫变成野男人。最后,媒人跑了,长安也妥协了。

面对这份珍贵的爱恋,懦弱的长安终究还是经不住母亲的拷问,选择了退让。

夜里,她悲伤地吹着多年前的口琴曲目“Long Long Ago”。许久以前,也是发生了这样的“牺牲”,看似美丽,却不值当。

她终究是个旧式的女人,不敢抗争。即使背后是万丈深渊,她也只能任由身子不断坠落,直至跌向那没有光的所在。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三、袁芝寿:误入豺狼地,茕茕无所依

提起长白的正房妻子袁芝寿,不禁让人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刘兰芝也遭受婆婆的压迫,但她还有焦仲卿坚如磐石的痴心与等候。

而袁芝寿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她在遭受婆婆七巧排挤时,丈夫却跟婆婆沆瀣一气。

自嫁给长白的那一刻,她便领教了婆婆的刻薄。刚入门,七巧便嫌弃芝寿的嘴唇厚得可切成一大碟子,诸事看不顺眼便嫌弃新娘子笨拙,当着众人的面奚落媳妇的闺中之事。

为了诋毁新娘子,曹七巧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最可怕的是,她甚至让儿子连续几晚给她烧烟,晾着新娶的媳妇。

长夜漫漫,芝寿只能独守空闺、暗自落泪。她不敢与婆婆曹七巧对峙,只能默默地听着丈夫在夜里给他母亲供认的闺中“秘密”。长此以往,芝寿再也承受不住了。

“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

隐忍的芝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她心如死灰,深陷在这可怕的“豺狼之地”,无力抵抗,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

偌大的房间里充塞着被褥、床铺,可是,她寻找了半夜也找不出一条汗巾子来上吊。不是寻不着,而是想死却不敢死。她不想以这样的结束来引起婆婆的说三道四。憋屈的芝寿,就这样隐忍出肺痨,抑郁而终。

她的一生,短暂而憋屈。在婆婆曹七巧的言语折磨下,摧残致死。而这一切,仿佛跟七巧的过往那样,悲剧早已在婚姻的开始就已写好了定局。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四、《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命运,给当代人的两点婚恋反思

曹七巧扭曲而幻灭的一生,如熊熊火焰,引火自燃的同时也将旁人的幸福化为灰烬。“吃人者”与“被吃者”一同陷入命运的漩涡。旧时的婚姻悲剧,对当前的我们具有启发性的思考价值。

01、物质与爱情,孰轻孰重?

就曹七巧而言,除却旧式婚姻的社会因素,她一生的悲剧主要在于她自己对爱情的抉择问题。

一直以来,物质与爱情都被放在相互抗衡的位置。放眼当下,有些人嫁给了爱情,衣食无忧;有些人寻得真爱,即使物质匮乏,住不起豪宅、买不起昂贵的包包,他们也乐得自在。婚姻幸福与否,经济基础可考量,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曹七巧的婚姻悲剧,根源就在于其内心的犹豫与无力,这是她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她不敢用她的一生去赌,甚至在行将就木时,还怀疑年轻时喜欢她的那些男人不会有真心。

可叹的是,她既然选择了物质,还向往着爱情,在情欲无法满足时便将所有的恨意发泄在旁人身上。婚姻的不幸直接导致她人性的扭曲。

所以,在婚姻中,什么才是自己心中所需、所想、所憧憬,在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就要深思熟虑,莫要等到得不到时才懊悔莫及。

张爱玲《金锁记》:一把黄金枷,禁锢的是三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02、独立,是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利器

如果说曹七巧的悲剧是抉择问题,那长安与芝寿的悲剧则是缺乏独立性。

长安面对任何事情都选择逃避,加之母亲的阻拦,她心中向往的憧憬的都可以抛诸脑后。她无法独立,在曹七巧的庇护下,她似乎已经失去了自主争取的底气。她的终身大事,就在她懦弱的退避下不了了之,让人心生惋惜。

芝寿亦是如此,嫁为人妻,面对丈夫与婆婆的百般折磨,她只能隐忍,最终抑郁而亡。她的悲剧,是旧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更是她缺乏独立抗争意识的结果。

放诸当前,时代更具公允,女性也应该在家庭关系中独立自主,不依赖、不隐忍。婆媳关系问题,是个千古难题。孝敬公婆是自古以来的家庭美德,但也要意识到家庭的和谐更离不开夫妻关系的和睦。

就如武志红所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女性,在选择婚恋时要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家庭幸福是建立在夫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基础之上。唯有独立,才能够维系婚姻的持续幸福与美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