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半生缘》是张爱玲最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小说被拍成多版本影视剧,中国读者、观众对其中大部分人物情节都已经十分熟悉。

学生时代每读一遍《半生缘》,都会难过一次。痛心顾曼桢怎么会有如此狠心姐姐,亲手把妹妹推向魔掌。感叹那个时代门第观念如此之深,让真心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如今,再看《半生缘》,回顾这段“往日情”,在感叹世事造化弄人之余,隐隐觉得顾曼桢和沈世钧,许叔惠和石翠芝之间的“相爱很难”多半缘于“事在人为”。

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感情里,都困于原地不敢往前一步

“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你喜欢的人刚好也喜欢你,或许这是一件最为幸运、开心的事。但是喜欢只是一段感情的开始,能否开花结果,全看经历生活洗礼之后是否愿意在感情里向前跨一步。

这份感情的一开始,世钧就未曾坦坦荡荡地对曼桢表白,他怕曼桢拒绝,便等着曼桢自己去发现。

顾曼璐前男朋友豫瑾来上海办事情住到顾家,每次世钧来曼桢家里,豫瑾都在座。豫瑾对曼桢挺有好感,曼桢对豫瑾好像也是十分佩服的样子,世钧觉得豫瑾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不像自己对未来没把握,世钧越来越嫉妒,竟暗自下决心:如果真是那样,我绝不叫她为难。

曼桢知道后感叹,幸好叔惠不喜欢她,不然世钧肯定也是退出的,绝对不会去争一争。

世钧就是一个温吞水男人,对待感情就像个害羞的小女生,站在原地低着头变扭地犹豫着什么。他懦弱的个性源于家庭,他的父亲在外另有妾室,造成他习惯把感情压抑着,或许害怕大胆表示出来后被拒绝。

同样出于家庭考虑,他不肯和父母明说曼璐的存在,而是直接否认曼桢有姐姐,曼桢当然明白顾家介意姐姐舞女身份,她直接退还戒指,而他则立即起身离去。

沈世钧不敢为了曼桢向父母争取一下这份感情,依旧停滞不前。

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许叔惠喜欢石翠芝,翠芝也知道他的心意,而且她爱得比他更大胆点,但她的主动换来的却是他一次次的拒绝。因为叔惠家境贫寒,不如翠芝是大家庭出生,而且叔惠无法释怀石母嫌弃他的眼神。所以,他眼巴巴看着好友世钧和心爱之人结婚。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他没有放下自尊试着让石家接受自己。

两对恋人在对的时间互相喜欢着对方,最终屈服现实,没有在一起,隐忍错过。

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既然不爱,却都偏偏选择将就地爱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可惜,他们都没有等到最想等的那个人,而是选择和不爱的那一位过生活。

世钧不知曼桢不幸遭遇,误以为曼桢已经和豫瑾在一起,而许叔惠远赴国外,于是世钧和翠芝按着父母之意同意结婚。结婚当晚,翠芝哭得像个孩子,“世钧,怎么办,你也不喜欢我。”世钧佩服她能说出他心里所想的,他的心也跟她一样茫茫无主。他觉得他们像两个闯了祸的孩子。

许叔惠在国外毅然选择了没有爱情,但比石翠芝更“阔”的女人仪娃,婚姻不是由爱情促成的,仅是为了维持或挽回心中的骄傲,如此的婚姻怎能幸福。婚后生活,两人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最后选择了离婚。

曼桢在经历痛苦之后,姐姐曼璐病逝,担心孩子生活得不好,不得不回到祝鸿才身边,将就着过日子。

人生的残酷在于,即便爱错了人,为了生活,还得勉力撑下去,假装自己很好。

爱错一个人,是生活;爱对一个人,才是余生。

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坟墓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是一生一世。”

这一句话恍如隔世。

世钧和翠芝、曼桢和祝鸿才、叔惠和仪娃,乃至曼璐和祝鸿才,他们都不幸福,内心甚至痛苦至极,因为彼此婚姻里没有爱情。

翠芝看见曼桢写给世钧的情书,一点都不生气,也不嫉妒,因为心如止水,不爱身边的丈夫。而世钧无论和谁结婚,显露出来的都是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看不出他内心深处到底有什么。这样的婚姻冷到冰点,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曼桢这边,天天和“哭起来像老鼠,笑起来像猫”的祝鸿才一起,怎会开心呢?

活在自己给自己的束缚里,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以为这样忍耐就好,却不晓得人人都辛苦。

张爱玲《半生缘》写于上个世纪,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婚姻普遍存在的一种形态。如今,都市年轻人都活得很明白,不会在爱中将就着委屈了自己。可是也因为如此,物极必反,或许也错过了一生挚爱。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张爱玲《半生缘》: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