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樊登讀書會與羅輯思維哪個收穫大,為什麼?

森墨媽媽養娃記


我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視頻類的學習平臺--李強365APP。千位名師的課程,院士專家,大咖名師,一天一塊錢。樊登讀書會,得到APP,喜馬拉雅APP,卓訓APP,包括微信裡面的濤鳴九點三,荔枝微課,我都在上面學習過,他們各有各的長處,互聯網的時代讓知識更快的傳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我們所知道的也只是自己知道的那一點,滄海一粟。


成林1313


樊登讀書和羅輯思維我都接觸過,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先說羅輯思維


我接觸羅輯思維比較早,羅胖最初每天在微信裡發60秒語音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


每天早飯時雷打不動聽語音,然後他開始賣東西,酒呀月餅呀都賣過。我買過一套書,現在想來他使用的完全是飢餓營銷,不知道一套書裡有幾本,具體都是什麼?就衝著對他的信任,認為他讀書多有鑑別能力。


還記得收到書的時候特別興奮,認為自己離偶像更近了一步。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時的行為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開始追他講書的視頻,每集都看,有的還反覆看。從他那裡我第1次知道,把讀過的書分享給別人也能掙錢。他說給他錄視頻的稿子,稿費最多可以達到6萬。這就是最初的聽書稿。


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說,我以後也能寫聽書稿,我肯定認為他在胡說八道。


但是後來我越來越發現,他公眾號上的文章讓人充滿焦慮,而且很空洞,看完除了焦慮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後來他的商業運作越來越成功,和脫不花合作,取消了早上的60秒語音,創辦了得到。我也就徹底不再關注他了。


但不可否認,他提出的知識付費的概念,讓我後來也從中收穫很多。當眾多平臺開始做聽書項目的時候,我也開始寫聽書稿,不僅拿到了從來沒想過的高稿費,而且在寫聽書稿的過程中,讀書和寫作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也是在寫聽書稿的過程中,我開始知道了樊登讀書。


樊登讀書


樊登讀書我知道的很早,因為他的線下推廣和營銷做得很好,我無法對他視而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聽過。因為我瞭解聽書這種付費形式的大致運作方式。


如果想掌握一本書,聽再多平臺的講述也不會有特別大的收穫。聽別人解讀一本書,聽者的收穫不及解讀者的1/10。


但是現在我也開始聽樊登講書了。因為我在給樊登讀書旗下另外一個平臺“一書一課”供稿。我使用的應用是後者,但上面會同步樊登講書的內容。


收穫


如果說從羅輯思維和樊登讀書兩個平臺,哪個平臺的收穫大?這個問題的提出者是站在讀者或聽者的角度來看。現在羅輯思維的應用“得到”,我從來沒有下載使用過,所以無法比較。


但是作為一個作者,我認為他們給我的影響都非常大。他們在不同時期,在我的生活中充當了不同但非常重要作用。我要感謝他們。


書影諧匯


很幸運,這兩個軟件我都有使用。


其實不是在樊登讀書會和邏輯思維中做選擇,而是在樊登讀書和得到APP之間做選擇。


說一說樊登讀書會的使用體驗。


我是去年購買的會員,一年365元,相當於一天一塊錢。充了會員以後只要裡面講過的書,就都可以聽。


涉及領域很廣泛,創業、情感、育兒、職場、心理等等。值得強調的是,樊登讀書會的每一本書都是樊登來講的。樊登曾講過他做讀書會的初衷,因為他比較喜歡讀書,所以很多人就會讓他推薦,但是樊登推薦了,他們也不看。於是樊登就萌發了,做聽書的想法,就有了今天的樊登讀書會。


我覺得買了會員之後很值得,也很有收穫。


為什麼我比較喜歡樊登讀書會?


儘管一個星期只讀一本書,但是樊登對一本書的內容講解的很細緻,很深入,大部分和書中的內容都相符。有些聽書搞只是給你摘出書中的幾點概念,然後結合生活給你做講解。有種降低聽書人智商的感覺。樊登講書的時候,遇到難講的句子,他會直接讀書中的幾句話,甚至是一整段。


有時候靈感不是從書中的知識獲得,而是在講解的過程中,知識點和案例的完美結合。


曾經我給我的同事也介紹過,他聽了一小會,不到十五分鐘就決定要買會員。


樊登講書給人的感覺是,細嚼慢嚥,細水長流,能讓你聽進去,跟著他的思路走,同時不會產生亂七八糟的情緒,總之就是聽的很舒服。


我比較喜歡他講的育兒類書籍《爸爸軍團》《養育男孩》《父母怎樣說孩子才會聽》《父母的語言》等等,收穫不小。


以前我在帶自己家三歲小孩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應該參照的範本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快速的獲取育兒書籍。聽了樊登的幾本書之後,有了大體的方向。很受用。


除了樊登講書,樊登讀書會還有什麼


持續聽樊登讀書的人就像買書又看書上癮的人,聽一本上癮,聽多了不煩,反而想聽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我覺得可能這就是知識的魅力吧。


樊登讀書有知識付費的項目,也在賣課,相對於得到來說課程很少,因為他們對課程的挑選很嚴謹,不是所有的自媒體都能開課。


為什麼我也喜歡用得到


得到的內容比樊登的多,同樣講解一本書,出發點不一樣,講解的內容也完全不同。


在得到上我比較喜歡聽一些職場和經濟方面的課程,比如薛兆豐的課程,在得到上賣的特別好。據說自從薛兆豐的課程火了,他都不當大學老師了。這個消息不準確,但是說明了他的課真的很火。


得到的課程時長長短不一,只要你有想聽的內容,幾乎都能搜到。


因為得到是自媒體入住的,所以他只是提供了平臺,有點百花齊放的感覺。


不喜婚的得到的理由


只要買課就要花錢,和樊登相比就不是一年365會員的問題了,而是聽一個課,買一個課,挺費錢。


情感婧哥哥


不得不說,現在的知識付費,基本上都是騙錢套現的。

請看這兩位創世人,樊登,羅振宇,不用開口,僅憑面相和氣質,就已經是油膩中年男的典型代表了,哪裡有讀書人的氣質?


我相信樊登和羅振宇知識量巨大,但他們屬於知道分子,算不上知識分子,他們是知識界裡的搬運工,而非思想火種的傳播者。從人文積澱來說,梁文道的理想國、許知遠的單讀、矮大緊的曉說、竇文濤的圓桌派、還有一席,知乎和豆瓣(雖然圓桌派和知乎現在都下降了不少)都比這倆強得多,樊和羅讀書和商業經營目的非常實際和功利——為了套現。所以他們推薦的書目和內容,也基本上是為了收你的智商稅,為了麻醉你面對社會變化的焦慮和無奈,就像花錢買健身房的會員卡,你以為你辦了卡就更好了——對不起並沒有。

提升自己不要用辦卡的心態,不要有太多急功近利的心態,成長和學習是一生要做的事情。你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喜好和熱愛,例如你是豆瓣文藝掛的,你永遠都喜歡不起來樊登和羅振宇這掛的,找對自己的方向,再去找組織。


旅行和讀書


我在“得到”app上面買過課。在得到購買的是古典的《超級個體》、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兩門課已經是得到的經典課程了。

成為樊登讀書會的會員也有4年了。

關於得的

一開始的時候,覺得一定要聽完買的所有的課程,得到免費分享的知識也特別好,一定要每個都去聽。可是逐漸地,我就覺得,聽完以後,我更焦慮了,總有知識學不完,感覺不學完,好想就比別人少了些什麼。這樣的感覺讓我漸漸不想再去聽這些課了,特別想收穫什麼、認知提升有多高的預期也漸漸淡了。

反而是現在迴歸了書籍,雖然從感覺上,自己每天知識水平的增量並沒有原來那段時期增長的快,但反而覺得學得不是那麼累了,每天關注自己的成長,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現在用的最多的還是微信讀書閱讀電子版的書籍,如果遇到特別好的書籍,會選擇在多抓魚平臺上面購買二手的書籍。

最近,偶爾也會翻一下得到,真的被它所涵蓋的領域嚇到了,課程如此龐大。這讓我在選擇上又有些犯怵。

此外,很多課程的設置都蠻宏觀的,視野和思維都比較高,個人覺得對於現在的我可能用不太上,我可能更希望去學習一些真正能改變我現實生活、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不是一些方法論和認知層面的事情,因為我現在的一些問題,還不太需要那個層面的思維去解決,有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

當然,有些不錯的好課,如果以後有時間和精力,還是需要去聽一下的,比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萬維鋼的精英日課等。

至於其他的聽書類的欄目,個人覺得樊登老師的解讀更能讓我聽得下去,有趣、有乾貨、接地氣。

關於樊登讀書會

樊登讀書會使用的頻率比得到要高很多,因為比較喜歡樊登老師說書的感覺。自己原來寫過拆書稿,也模仿過得到的一些拆書稿寫過,感覺都是一些套路化,但總覺得不如樊登老師的講書寫的有趣、靈活,讓人有願意聽下去的衝動。

此外,樊登讀書會選擇的書籍,更偏向於職場、管理、家庭方面,對我們實際的生活有更多的指導意義,有時候節目中的一個觀點,就很值得人思考。

一般一個小時的解說,更容易把一件事情說透,如果讀者意猶未盡,還可以找到原書去看,對之前聽書的知識形成補充。

此外,每本書的設置都非常全面,有音頻、有相關推薦、讀後的測試、實體書的直接購買、比較詳細的思維導圖、演講的逐字稿。

真的是特別的全面。

我一般會在樊登讀書上面聽書,複習的時候直接用思維導圖,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記憶和學習做自己的思維導圖。如果覺得意猶未盡,就會在微信讀書上面看原版書籍。

也就是說樊登讀書,相當於我讀書時的預習和領讀,原書是正式的學習。

這樣,在我讀書的時候,效率更高。

總之,這兩個平臺各有優點,主要看你現階段更希望獲得什麼類型的知識。

  • 如果想學習系統的,認知層面的,更宏觀的,更學科化的知識,得到還是不錯的平臺,選擇那些口碑好、專家的課程,不會有什麼錯。

  • 如果想學習平常職場、學習、生活中能應用到的,更喜歡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的同學,樊登讀書會是很好的選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阿磚成長筆記


兩個節目都聽過,一開始的感覺是驚為天人,但發現其實實質的效果不大。


羅振宇作為知識付費的引領人,他的羅輯思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雖然此前也有梁文道老師,單平芳老師等等的說書節目,但都沒有像羅輯思維這麼火爆。


而樊登讀書會作為後起之秀,在他的領域內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成績,但是如果要說,這兩個收穫哪個大,我覺得都不大。如果你只把它們當作一檔讀書節目,聽過就忘的話。但是我認為,他們兩個節目對於大眾對於讀書行為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幫助。

首先,讀書節目的存在意義,是讓鏈接起現代人和書籍之間的關係

有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年,我國成年人的紙質圖書閱讀量僅僅為4.67本,有四成的成年人承認自己讀書量少。

而像樊登讀書會和羅輯思維這類讀書節目的興起,就促發了更多的認識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好書,或許我應該找來看看的情緒,這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羅輯思維更注重的是歷史文化類的書籍,而樊登讀書會的書籍以社科類居多

兩個節目的定位稍稍有點不同,在我聽的過程中發現羅輯思維歷史事件,文化內涵的書籍居多,可以讓人豐富知識和修養;而樊登讀書會是以實用性的書籍居多,比如職場晉升,商業定位,育兒管理等等,人們可以各取所需,聽取一點碎片化的知識,填補時間空隙。


最後,用節目中的思路去閱讀,主題閱讀,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常在一期節目裡,他們都會在各自所講的書籍上,引申出許多同類型,同種類的書籍,這種閱讀方式也就是如今所倡導的主題閱讀。也就是說,在讀書的同時,可以像做節目一樣,一起找來相關主題的不同書籍,查漏補缺,把知識儘可能地吃透,這樣的閱讀方法,也比較有利於自身的提高。

在我的聽書過程中,這兩檔節目的出現是幫助了我重新拾起了讀書的習慣,也希望能慢慢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共勉~


蘇瀟凡


最早一直聽邏輯思維,純粹是消遣的時候讓耳朵參與學習。但自從《羅輯思維》視頻下線,轉得到APP,就沒在關注過。


若說羅輯思維讓我學習到了什麼,大多數忘記了,羅輯思維也在傳遞一些社會焦慮感,但我覺得這些焦慮感沒什麼不好,會讓你在當下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


他其中也有用一些現在名人案例和古代名人的案例來解讀和對比一些當下社會的現象。


但有一點是,他似乎只在乎用自己的邏輯傳達自己的思想,但具體如何實操的方法論,個人覺得很少,在當時我聽完的感覺是蠻有道理的,但怎麼做,不知道, 除非你悟性極高。



樊登讀書會,我有辦會員,樊登老師旨在讓不讀書的人,能每年讀50本書。


其實這50本書,和我也最初想的不太一樣,最初以為是解讀一些名著,外國文學類的。


後來才發現,樊登老師解讀的書,以方法論為主,涉及了多個頻道,多是心靈,家庭,職場,經營,就我目前聽的書,更多的是引導你在生活家庭工作各方面中,如何更好更高效,更樂觀,更好的生活。


其實很多人會不屑於聽這些,覺得有些比心靈雞湯的層次高不了多少,不過個人覺得,方法論對成長還是有幫助的,因為確實生活中很多點,我們沒法開解,但聽這些書,就的得到一些如何更簡單有效的方法。


雖然有很多人兩者都批判過,覺得不是純粹的做學問的人,都帶著商人氣息,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有這個趨勢可以利用,又能做的很好,何樂不為。


多看多聽,總是有益處的,畢竟收費還算合理,如果實在沒時間看書,聽書也是不錯的選擇,能受益一些就是大的收穫。


子魚非魚


說實話,這兩個都不推薦。以下是理由。


之前一直有朋友問我怎麼看待聽書這種知識付費產品,適不適合用作當做學習的工具?

我一般給的回覆都是:可以去學,但是隻能將這些聽書的內容作為談資而已。

說實話,我在樊登讀書會上已經聽了三十多本書了,但是我一直沒有購買他們的會員。原因特別簡單:我不太能接受為淺嘗輒止的內容付費,特別是樊登在講書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個人見解,這已經不是單純地在輸出書中的內容,會誤導別人。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樊登的嘴裡就是一個霸道,強權主義的人,而在央視推出的《資本的故事》紀錄片中,他卻是一個救世主,幾次挽救危機,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被講書人的主觀看法影響,偏聽偏信。

很多朋友也跟我有同感,讀書是自己的事兒,還是儘量不麻煩別人。


樊登讀書會的口號是“讀書點亮生活 ”,但是樊登是在講書給我們聽,不是我們讀,也許我們打一開始就錯了。


有些朋友就會納悶:你覺得讀書產品是淺嘗輒止,你不還聽了30多本書嗎?

每本書講45-60分鐘的時間,只能瞭解一些皮毛,書中的大體脈絡是有了,但是精髓還在另外幾十萬字裡呢。於是我把樊登讀書會面講的很多好書都買到家裡了,仔仔細細地再去精讀,於是我有了時間去做筆記,去消化。

另外,再提一點,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不用得到了,那個我曾經每天都要去學習的APP,現在也被我拋棄了。現在回顧起來,感覺自己以前像一個傻子,蠢貨一樣地追逐快餐,得不償失。


羅振宇早就不是那個知識的傳播者和推動者,他早已變成了知識商人了。


白巖松曾在演講中說道:“我很怕現在的每一個人都有無數個朋友圈,沒朋友,天天在聊天,沒人談心;知識獲取無限,離智慧很遠,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知道,看似人人都在說個性,可是以我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都一樣。”


得到能讓我們獲得的知識,但很難轉化成智慧。

讀書這事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些思考和感想還是自己領悟出來的好!
別人嚼過的甘蔗再好吃,那也是進了別人口的東西。

我叫鹽汽水


我自己兩個APP都有,一個是樊登讀書會,一個是得到,前者體驗過新人vip新人會員七天卡,後者是充值付費過得。

首先,他們兩個的內容主體是不一樣的,樊登讀書會的主題是,帶你一起讀書,一週一本,一年52本,他們的理念是,你所需要的,書裡都會給你,得到則是分為三塊,一塊是免費區,分別是羅振宇的邏輯思維,邵恆頭條,以及一些試讀試聽活動;一塊是每天聽本書,類似樊登讀書,內容通常控制在20分鐘作用,可以單買也可以包月;最後一塊是類似大學學科那種,有小課低於10講,中課大概30講左右,大課上百了。

其次,兩個平臺的差別。

樊登讀書會,主要是樊登的個人品牌,以他拆書講書為主,他語言非常生動,也很接地氣接近生活,但是內容相對單一一點,而且視頻版的不能調倍速很不爽,我個人認為更適合剛剛入門的知識小白。

得到,科目更多元化,有人文,有金融,還有政治,,不同的課程之間,按照數量不同,還可以有不同的數量的試聽課程,,聽書的話也相對比較幹練一點,有思維導圖,有主要內容,方便複習和整理。我個人認為,比較適合需要齊頭並進快速增知的人。

總的來說,兩個胖子都是我喜歡創始人,但是我在得到上花費的時間更多一點。


白水90944696


先講講經歷:

一開始是羅輯思維忠實粉絲,每期必聽。後來羅輯思維裡有一期節目,樊登老師在裡面代課講《聯盟》,通過這課,瞭解併成為樊登讀書付費會員!然後持續了約一年半時間,兩個都聽,最後發現沒有太多時間長期堅持聽這麼多知識,畢竟還要工作,要生活;所以後面慢慢過度到一週一次堅持聽樊登讀書會,得到基本一個月會打開一次。然後,必須肯定的是,無論是得到還是樊登讀書會,都是值得尊敬的;兩個都讓我收穫不少,也改變了我的工作生活狀態和知識體系。最後對於我個人而言,慢慢偏向於樊登讀書會是因為我比較喜歡集中一塊時間來學習研究,樊登讀書會也有很多關於工作,生活,親子教育等經典和豐富的內容,個人覺得幫助非常大;也非常認同學習、讀書真正的樂趣在於求知本身的樂趣;不太認同得到販賣知識焦慮的方式,內心深處不太認同因為焦慮而學;我們學習、求知難道不應該是因為知識本身的樂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