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如何用閱讀點亮人生?

MYR00



黃小松的生活錄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經驗,我一般在中午吃完飯休息之前會看一本書,每天中午飯後看書,看半小時就睡著了,一來助眠,二來這一年能看五六本書,以此類推晚上時間也一樣,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效率。

書山有路勤為徑。




品味歌詞


閱讀改變人生,思考使人進步。

現代生活節奏太快~中國尤甚,如何讓自己慢下來?答案只有一個:閱讀。

在今天的互聯網環境下,如何閱讀也一直是困擾我的難題,現把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羅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要儘量遠離手機,看紙質圖書,才能深入閱讀,你會從書中發現不一樣的趣味,現在網絡太發達,人的自控能力有限,只要使用手機,必然脫離不了快餐文化的影響,必然會影響閱讀的質量,合理的做法就是在閱讀時,遠離手機。

當然,如果個人控制力夠強,用手機、平板、電腦閱讀也未嘗不可。

二是閱讀的書目要有選擇,畢竟在歷史長河中,各類書籍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肯定讓人疲憊不堪。那麼有針對性的選擇就很有必要,雖然有“男不看三國,女不看紅樓”的說法,但中國四大古典,還是要看的,外國文學也要選擇一些大家來看,再就是根據個人愛好來選擇了:小說、散文、遊記;唐詩、宋詞、元曲……各人可根據年齡段和個人愛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學生可以根據教育部提供的閱讀書目來選擇。如下圖:

三要每天或每週堅持,一天可看多少分鐘,一週要看幾本幾章書,自己定好,然後堅持。

四要有記錄,如果能用筆記下來更好,但我建議寫朋友圈、微博或者說說,可長可短,可以是感悟也可以是摘抄,或者摘抄加感悟,長期堅持下來,會形成深厚的個人思想,思維層次也會自然而然升高。



oldhuo


互聯網時代閱讀很多人都在做,但是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人對此認識人均會有差異,正所謂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首先我認為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量,可以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掌握很多科學文化及生活經驗,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認識,即使做不到大鵬展翅鵬程萬里,也可以避免做個井底之蛙,在眾人面前毫無談資自信,再者我本身是比較喜歡閱讀的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論是個人愛好,還是從現實角度出發,閱讀都是對世人有益無害的,當然我們也應該要從如今包羅萬象的互聯網信息中挑選精品,正所謂近朱者赤,精選一些成功人士及有經驗的前輩學習是很受益的,而且我沒有對年齡段及領域的侷限,只要覺得作品中能學到東西,我就會去看去學習,吸取精華融合自己所知,從而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對於喜歡閱讀的我來說,閱讀是可以平靜我的內心的,即使處於紛亂的環境,只要有一部手機能上網看看頭條的文章視頻隨時隨地都可以汲取精華充實大腦與心胸,所以感激國家互聯網事業發展迅速的今天,讓我們吸收知識的營養不再有高門檻,還記得小時候因為愛看書花了很多自己辛苦攢下來的積蓄,而現今互聯網海量免費知識供我們閱讀,我的很多工作上的成績都是靠在互聯網上的閱讀獲取的,所以我的人生是靠互聯網閱讀點亮的。








自媒體悠悠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和看法是從兩個方面得來的,一是自己和周邊人的經歷、經驗;二是從閱讀中收穫。

那麼我們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與我們的認知息息相關,怎樣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維,只有廣泛和大量的閱讀。


古人治學的方法放在現在依然適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用書印證你看世界的觀點,用你感知到的經驗和作者的心得互動,是讀書最大的樂趣。

推薦閱讀秋葉寫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其中寫道,讀實用的書,第一層境界是你看得懂別人的道理,第二層境界是自己能照著講出來,第三層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識去運用,第四層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現在互聯網時代,可以更好的運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可以選擇聽書的方式來快速吸收,比如樊登讀書會、十點讀書、喜馬拉雅等。

不論用哪種方式須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文佳佳的客廳


“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

  “大數據”在互聯網行業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互聯網公司在日常運營中生成、累積的用戶網絡行為數據。特徵是數據量大;數據類型繁多;數據價值密度相對較低;處理速度快,時效性要求高

  大數據雖然孕育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日漸普遍和成熟,但它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絕不限於技術層面,更本質上,它是為我們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即決策行為將日益基於數據分析做出,而不是像過去更多憑藉經驗和直覺做出。


皖西胖哥


互聯網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爆炸可以快速的給自己充電學習也可以獲取到很多生活常識的美好平臺,它不僅有利於我們的精神世界也貼近了實踐了我們生活的本身!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愛好,閱讀也毫不例外成為現代人提升自我的一個重要的途徑甚至是一種好的習慣,零散的知識點當然是一種快速方便的選擇,我相信更重要的則是在於選擇一些經典的好的書籍才能有助於提高自我,閱讀也需要技巧更需要積累,厚積薄發,相信量變就會產生質變!



SUWEN281


不管是手機、電腦、ipad,還是如今很火的Kindle(電子閱讀器),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雖然時代在發展,進步,但是每個人求取知識的慾望,閱讀的需求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哪怕承載知識的器物,從古代的竹簡、龜殼,絲帛更換成如今的電子產品,人們閱讀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但利弊也同時顯現。

互聯網思維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各個部分,不僅僅是對閱讀方式的革新,更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改變。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閱讀更輕鬆。首先是優質的體驗,很多電子產品不僅還原了真實的紙質書,雖不能完全替代,但增加了墨水屏的高科技,對眼睛的傷害降低,閱讀時間長了,就能對比。而且性價比很高,相比較紙質書更顯得經濟,很多書城經常會有免費活動贈送書籍,網絡上也能尋找到資源,直接百度,就能找到我們需要的,讓我們閱讀更便利。

不可否認,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類思維方式,降低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減少深度思考的頻率,現在大部分人閱讀書籍或長篇文章,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正成為一種閱讀新趨勢,很難好好的靜下心,完整的讀一本書。

也許,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能夠做到"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心境,才能體會到,閱讀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修身養性!



仰望的你


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即使是在互聯網時代也不會過時,因為書籍具有互聯網無法取代的優勢。那麼,如何用閱讀點亮人生呢?結合自身經驗、參考原尻淳一所著的《高效能閱讀》一書,回答如下:

1.

垂直型閱讀與“專才”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早在二三百年前就提出了勞動分工的觀點,指出勞動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進國民財富具有巨大作用,而專才則順應了當今社會科學分工的要求。原尻淳一也認為“商務人士目前應該做的,是成為‘當前所屬部門的專才’,迅速建好’主場’。”也就是說社會需要“專才”,即社會需要“在特定領域具備深厚知識和專業技能,並且專注於該領域的工作者。”


而“若想成為專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是不可或缺的。”換言之,要想成為“專才”,進行廣泛的、深入地領會特定專業的垂直型閱讀是不可缺少的。通俗來講,圍繞某一主題,進行一系列的主題閱讀,就會有助於成為與這個主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或“專才”。


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我們的導師很樂於給我們開一系列所學專業領域的書單,這些書單往往會從初級入門到中級進階再到高級昇華,通過幾年勤奮的專業閱讀和學習,加之不斷的應用實踐,我們終將通曉本專業的精華,成為這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更有甚者,成為這一領域的“專才“。


我的寫作老師是寫書評的專家,她經過自己多年的實踐摸索,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書評寫作模式,她經常提醒我們,不要覺得這本書價格高就要寫這本書的書評,也不要因為那本書有意思就寫那本書的書評,要想持續不斷的寫作,就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某個主題的閱讀。老師強調的其實就是垂直型閱讀對於成為“專才“的重要性吧。

2. 三年時間用來打基礎

有一種竹子名叫毛竹,在它成長的前四年,無論得到怎樣的精心照料,最多也只不過長3釐米,從第五年就開始了每天30釐米的瘋狂生長,這樣六週就可以長到15米。 四年的根基贏得了之後無法超越的生長速度,這個毛竹成長原理也適用於垂直型閱讀。


原尻淳一認為“商務人士進行垂直型閱讀,理解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體系,大概需要三年。”同時他還說“這三年也是非常辛苦的修行時期。但是,只要跨過這道坎,就能體會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駕馭商業的妙趣,工作也會變得輕鬆而愉快。”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提到俞敏洪。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俞敏洪原來想成為中國研究英語的前100名,但後來發現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單詞,用1年的時間背誦了一本英文詞典,成為中國單詞專家,現在我出版的紅寶書系列:從初中到GRE詞彙有十幾本,年銷量100萬冊,稿費比我正式工作都高的多。”


從所周知,俞敏洪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四年的英語學習經歷,加上一年的英文詞典背誦,五年的專注,打造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中國單詞專家,而這又惠及他人生的方方面面。


所以,通向“專才”之路的垂直型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持之以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放下焦慮,“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編輯理論和實際,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教訓筆記”,慢慢地,就會領會這種專業性,下意識地從專業角度思考問題,擁有了“思考的主場”,形成“事物觀的基準”。

3. 水平型閱讀與“通才”

如果說垂直型閱讀是垂直方向的專業閱讀,有助於我們成為“專才”,那麼水平型閱讀就是水平方向的非專業閱讀,有助於我們成為“通才”,即成為“不限於特定領域,在多方面具備一定水平以上的廣泛知識和技能的工作者。


在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的投資分配方面,原尻淳一將谷歌董事長埃克里·施密特公開的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比引用到讀書中,認為讀書投資的參考基準應該是70:20:10。

即讀書投資時,應將約百分之七十投資於垂直型閱讀,約百分之三十用於水平型閱讀。

而這約佔三成“非專業領域的讀書,有時會意外地為你提供新的視角。”譬如《六頂思考帽》本是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博士在創新思維領域的研究成果,但如果把其中的理論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思辨類文本的解讀上,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展現,就會大大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這也證明了原尻淳一的觀點——“通過客場洞徹本質=使專業變得更強的力量


在水平型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最好以專職領域內的垂直型閱讀為軸,從專職領域的周邊尋找水平型閱讀的專題。水平型閱讀的專題一旦確定,“要在全年裡秉持一個‘不動搖的中心’”,堅持下去也會取得成果。作者原尻淳一的專職是營銷策劃,他本人一直在市場營銷領域內進行垂直型閱讀,是市場營銷領域的一位“專才”。同時,他也試著“從有助於此項業務的周邊領域尋找專題”,比如2007年,他確定水平型閱讀的主題為“網羅日本主要讀書術”,閱讀了近百冊讀書為主題的書籍,最終成為閱讀方面的行家。秉承這種模式,就會成為“專才”+“通才”。


拿破崙說:“我們應當努力奮鬥,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並有可能在時間的沙灘上留下我們的足跡。”無論是誰,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年齡,任何人都可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垂直型閱讀及水平型閱讀,形成自己的立體化知識體系,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向“專才”+“通才”即“T”型人才進軍,從而用閱讀點亮人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交流。


沒文化的博士前


楊絳先生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

讀書能養人。網上流傳著一句調侃:人美要多讀書;人醜更要多讀書。

當然,沒有人會真心覺得自己丑,這麼說也許只是自黑,但多讀書三個字確實沒有說錯。

三毛女士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氣質之美與其說是來自內心的修養,不如說它是來自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這份欣賞力主要來自知識涵養,使得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不同流俗。

最初的人不過是一張白紙,讀書使他們獲得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個過程中,不同他人的氣質也就形成了。

多讀一些書,讓自己多有一點自信,加上你因瞭解人情世故,而產生的一種對人對物的愛與寬恕的涵養。那時,你自然就會有一種從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風度。

總之,閱讀是對知識的渴望。閱讀本身就是對知識的積累,也是自身素質的提升。素質的提高,進入工作單位,會因為工作的需求繼續進行深造,繼續去查找各種書籍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提升自己,提升生活。能長期堅持閱讀的人,知識更廣,格局更大,選擇權更多。

多讀書,在閱讀的世界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