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信託是一種“信用託付”,而由信託公司發行成立的產品往往稱作為信託計劃。與其他大多數資產管理類產品接受證監會監督、基於證監體系法規不同的是,信託是少有的由銀保監會監管、基於《信託法》運行的資產管理計劃。

正是因此,信託計劃擁有比其他類似資管產品更加靈活的產品設計、更加個性化的委託與受託關係,被信託業內人士自嘲為“變形金剛”。這種靈活性的優勢,使信託成為投向非標資產的資金聚集地。個人投資者和一些不便於直接投向非標資產的機構資金,也紛紛借道信託,湧入非標市場。

非標資產的全稱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投資的領域裡,並不僅僅存在投資本身的風險,還不乏難辨真偽的李鬼李逵在其中渾水摸魚。

這些年,李鬼們的出現頻次真不低

今年初,西藏信託在其官網發佈聲明稱,第三方機構及個人向投資者推介由西藏信託發行的“西藏信託-磐石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從未授權或委託任何機構及個人銷售該產品,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防範該等虛假信息,避免出現損失。

去年底,雲南信託和百瑞信託向公安機關報案,表示有不法份子冒用其公司名義,以未經備案許可的非法網站和手機客戶端APP,謊稱資金募集,兜售虛假信託產品,誘導金融消費者進行詐騙。

更早之前,深圳市工商局曾公佈了33家帶有“信託”字樣的假信託公司名單,其中不乏深圳市紅杉信託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林信託有限公司、深圳市摩根信託有限公司這樣有著和知名投行相似名稱的李鬼們。

對於很多投資人而言,如果只是因為投資抉擇本身出現盈虧,自然願賭服輸;可如果是被人坑蒙拐騙,那就真如同張口吞了一隻綠頭蒼蠅一般噁心。

想不被噁心到,是不是非要具備專業的金融知識才能做到?當然不是!

通俗的說,信託就是投資人(在信託合同中,常常被稱作“委託人”)基於信任將資金託付給信託公司,再由信託公司把這些資金集中到一起去發行成立的產品就是信託計劃。

正因為信託計劃自身的個性化、非標準化特點,也讓鑑別信託計劃的真偽成了一門名副其實的技術活。

過去,我們常用一些霧裡看花的方式來進行鑑別。比如,關注合同細節是否合理、簽署過程看起來是否嚴格正規、匯款賬戶是否帶有信託公司或信託產品字樣等等。但在一向光怪陸離的金融世界裡,這些都只能給出一些並不確切的軟判斷。

而本文所講述的,則是一套地道硬核檢驗招數。而且,只需簡單兩步,就能全部搞定!


第1步 驗明信託公司的出身

簡單方便,無門檻

眾所周知,中國的金融監管一向是牌照為先,信託計劃也不例外,

只有持有銀保監會頒發的金融牌照的信託公司,才是正規的信託公司、才能夠發行信託產品。

因此,要驗明信託公司的真身,要從給其頒發牌照的監管機構中入手。現在,打開瀏覽器,跟隨理顧菌一起操作吧:

登錄銀保監官網(http://www.cbirc.gov.cn/cn/index.html),在“政務信息”欄目下進入“政府信息公開”頻道。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點擊頁面右側主題分類中的“機構監管”。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在“綜合”一欄中可以下載並查看“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這是最官方權威的持牌信託公司名稱目錄,只有在這裡找得到的信託公司才能算得上是“名門正派”。

我們可以看到,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有若干個,因為它是持續更新的。投資人或理財師只需要根據最新擬投資的產品下載查看最近時間的文件即可。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其實冒牌信託雖然不難識別,方法也極其簡單無門檻,但在市面上冒牌信託公司的公司並不鮮見。兩年前,一家名叫“國資信託有限公司”的“冒牌貨”,就被監管機構發現並予以撤銷工商登記。所幸,這家冒牌信託彼時還尚未募集到資金開展具體業務。

第2步 核實信託計劃的真實性


獲得產品編碼,詳情盡在掌握

根據《信託登記管理辦法》規定,2018年6月30日後成立或仍然存續的信託產品應在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登”)進行信託登記。

信託登記的信息應包括:信託產品、其受益權信息,及其變動情況。

“設立信託,對於信託財產,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登記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信託登記。未依照前款規定辦理信託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手續;不補辦的,該信託不產生效力。”

上述《信託法》中對於信託登記的明確態度,意味著如果買到了未經登記的信託產品,即使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信託產品,也仍有可能是個無效的信託產品。

而具體的登記事項,則涵蓋:

信託計劃發行前的預登記;

發行結束成立後的初始登記;

存續期間如果發現信息有誤需要進行更正登記;

發生重大變更時的變更登記;

信託終止後還需要辦理終止登記。

可以說,一個登記,跨越了信託計劃的整個生命週期。而任何一個沒有被查詢到登記記錄的信託計劃及其變動,都應當提高警惕。

2015年就曾上演過一出沸沸揚揚的信託公司遇“李鬼”事件,平安信託及多家三方銷售機構被捲入這場鬧劇。

彼時,平安信託發佈公告稱接到客戶反饋,有第三方平臺銷售虛構的平安信託產品的“平安信託·鵬飛尊享2號集合”和“平安信託·磐晟安享收益7號集合信託計劃”,並在公告中“點名”了多家機構,包括恆天財富、檸檬財富、360財富、金斧子等多家知名三方公司。此後的猜測各有劇本、眾說紛紜,但有一種有說法是,一家投資顧問借用平安信託的名義發佈了虛假產品信息。

平安信託的這場鬧劇式的遭遇並非孤例,對於投資人而言,此類事件的頻頻曝光、又屢屢再次出現,真正折射出的是信託產品的私募屬性。

也正因為信託產品的私募屬性,使其信息的披露過程一向較為封閉,投資人缺乏掌握信託計劃登記信息的權威通道。而如今,以監管機構為背景構建的信託登記查詢體系,無疑是將一塊看清真相的試煉石交到了投資人手中。

在信託計劃發行之前,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信託機構應當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行日五個工作日前或者在單一資金信託和財產權信託成立日兩個工作日前申請辦理信託產品預登記。

通過預登記,中信登會發放一個預登記生成的產品編碼給信託公司,而這個,也將成為投資人或理財師手中的有效武器。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投資人或者理財師可以在信託合同找到這個預登記生成的產品編碼。根據《信託登記管理細則》的要求,在認購風險申明書信託計劃說明書信託合同這一系列的信託文件首頁位置均應載明此產品編碼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登陸中信登官網

(http://www.chinatrc.com.cn/index.html),

進入“公示公告”欄目下的“發行公示”頻道。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在頁面的搜索框查詢上述所提到的產品編碼。能搜索到的,就是真信託了。而無搜索結果的,自然就是李鬼們。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通過這一查詢,不僅可以獲知信託計劃的名稱、發行機構、主要投向等基本要素,也可以看到信託產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登記時間、存續期限、信託功能、主要投向行業、財產運用方式、公示日期等。投資人或理財師也可以將這些信息與手中的信託合同一一比對,在驗證信託產品真偽的同時,也核查信託合同的真實與否。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據稱,目前中信登官網公示的信託計劃已經覆蓋到自2017年9月1日後成立且完成初始登記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及財產權信託受益權拆分轉讓或對外發行受益權。

後話 現場查詢

親赴上海亦可,等待在線開通

當然,如果投資人或理財師還想要了解信託計劃的更多詳細信息,還有一招:現場查詢。

自2019年4月1日起,信託計劃中的委託人、受益人、信託財產法定繼承人或者承繼人等利害關係人,就正式的可以向中信登申請現場查詢信託登記信息了。雖然目前還只能在中信登的上海辦公地進行現場查詢(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明路868弄保利國際廣場1號樓11層),但據稱在線查詢服務也已經在研究推進之中。

一般,在現場查詢時,會先填寫下列申請表:

辨信託真偽,用好這個工具就對了

顯然,作為有意信託計劃的投資人或理財師,只要充分利用好信託登記查詢工具,就不僅能讓投資在事前確認其所投信託的真實性、合規性,同時也能幫助投資人在事中及時跟蹤所投信託是否發生了值得關注的重大變化。

有了這樣的工具,無須再讓自己去狂啃晦澀難懂的金融書本或是練就什麼火眼金睛,一招在手,照樣能夠把這重重迷霧一眼看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