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逐步實現“老有善養”

鎮海:逐步實現“老有善養”

老人在新三寶服務社看書。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白龍社區志願者中秋帶老人賞菊。(鎮海區民政局供圖)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老人手指康復訓練。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老人在澥浦鎮樂享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上書法課。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金生怡養院的老人正在智慧系統上點餐。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老人在用餐。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老人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訓練。

在全市率先建設“9055”養老體系,在全市率先實現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全覆蓋……近年來,鎮海區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創新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逐步實現“老有善養”。率先在全市構建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產業為支撐、互聯網+養老為網絡,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每百名老人擁有5張床位的目標。

“最美不過夕陽紅”。今年,隨著老年大學教學點、長者食堂、“康養小屋”標配落地,打造集“康、教、養”於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鎮海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鎮海,正成為一個優質幸福的養老城區。

■完善養老體系 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善弈者謀全局。

優質養老,規劃先行。近些年,鎮海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謀劃設計,科學佈局養老資源,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在空間佈局上提早規劃並落實實施。目前,鎮海累計有12家養老服務機構,其中1家民營,3家公建民營,4家為有床位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床位2938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371張;共建成78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和6個鎮(街道)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市實現居家養老機構的全覆蓋。

養老服務網絡化。目前,鎮海已構建起以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三級聯動的工作機構及服務網絡,居家養老“一中心一站點多網點”的服務網絡逐步形成。

同時,重點搭建以管理示範、專業服務、培育孵化、輻射整合為主的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樞紐,湧現出“招寶山街道新三寶服務社——眾籌養老”“駱駝街道和潤園居家養老中心——社區惠民食堂”“澥浦鎮樂享居家養老中心——全齡共享”等特色養老服務品牌。

老年助餐服務“創品牌”。民以食為天,老年人就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難點和焦點。鎮海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推進實施“舌尖養老、愛有味道”老年助餐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7家助餐服務機構覆蓋76個村(社區),覆蓋面89%,逐步形成4種助餐模式。其中,招寶山街道的“愛心車輪食堂”,為街道內行動不便的高齡獨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務的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推動醫養融合 養老服務質量不斷升級

聚焦醫養融合發展,多管齊下,不斷推動養老服務優質化。滿足老年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對醫療康復、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強烈願望。

養老機構中融入“醫”,通過內設醫療機構、與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毗鄰而建、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等方式,為老年人就近提供醫療服務,實現醫養一體化;在醫療機構中拓展“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立醫院盤活富餘醫療資源,開設老年康復病房,提供醫復結合型服務;在居家服務中深化“護”,針對養老服務體系中90%居家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側重於養護結合。鎮海還大力推廣“契約式家庭醫生”,目前,全區已有20172名6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健康管理人群簽約24小時家庭醫生服務,在養老機構入住的老年人進行了免費簽約,簽約後老人們可享受便捷周到的基本醫療服務。

依託建成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鎮海全力打造“康養和睦家”健康養老服務品牌。在蛟川街道“耆樂園”等6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開展的日間照料、老年助餐、健康教育基礎上完善設施,增加服務功能,建設集保健、預防、康復、護理為一體的社區康養聯合體。

此外,鎮海還運用健康共享理念,全力推進老年康復輔具租賃體驗服務“1+6”平臺建設,共推出臥具(床)、助行等兩大類35項康復輔具租賃服務,根據老人需求,靈活採用日租、月租、年租等方式,並對租賃金額設置上限,給予困難老年人補貼。通過資源循環利用,促進供需銜接,進一步降低家庭養老成本,解決失能、部分失能、術後康復等家庭購買生活輔具一次性投入較大且使用時間不長的市場痛點。

■探索互聯網+養老 打造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互聯網+養老,鎮海再次先人一步。

75歲的周逸敏剛從老年大學上完課回來,就找到怡養院的護理員,學習怎樣用手機預定下個星期的飯菜。葷菜、素菜、主食……自己喜歡的一目瞭然,只要點點手機就能輕鬆選擇。周逸敏開心地說,“點了什麼菜隨時都能看,能更加科學地管理自己的飲食。”

日前,鎮海區首個養老機構院管系統在金生怡養院上線試運行,智能化的便捷操作為養老插上科技的翅膀。走進怡養院大廳,新安裝的LED屏配合查詢機格外惹眼。在這裡,來訪親屬可以全面瞭解怡養院的各項信息、老人入住情況、老人每日健康數據、吃藥、護理等詳細情況。通過對老人各項數據的分析,系統會自動生成風險點,然後再依據風險點,為老人制定個人照顧計劃服務。

鎮海正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和互動,探索“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打造一個24小時在線交互的“鎮養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著力破解傳統養老在居家照顧、出行、安全保護、健康管理、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難點。

繪製全區養老“關愛地圖”,推動養老信息資源對稱。在“鎮養通”平臺上完善全區老年人基本信息、服務資源、服務信息三個基本數據庫,形成大數據雲平臺,創新繪製養老“關愛地圖”,全面瞭解全區60歲以上老人的分佈情況、年齡結構、身體狀況、經濟來源及養老服務需求。目前,老年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內容正在進行需求分析,養老“關愛地圖”可實時完善更新。

打造全域“養老淘寶”,推進養老服務供需對接。鎮海以區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鏈接養老資源、提供養老方式菜單,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政策和養老服務信息諮詢、服務申請、緊急救援、主動關愛等線上線下服務,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鎮海將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信息以及老年產品“上網”,打造“養老淘寶”,老人可通過APP、網站或微信,選擇自己想要的養老服務。目前,鎮海已為近千名政府兜底保障重點困難老人配置個人智慧終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老人可通過設備的緊急按鈕,及時向平臺或家人求助;如遇老人走失的情況,可以立即調取老人的定位與行動軌跡,快速找回老人;平臺還為獨居老人提供每週一次的主動關愛服務,解決子女不在身邊老年人關愛缺失問題。

下步,鎮海還將建設“智慧雲管家”,立足村、社區開通居家監護、老年點餐、康復輔具租賃等應用性系統,充分對接需求,建立社區與家庭、老人與社會、老人與子女的交互,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向精細化、個性化發展。

■深化文化養老 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學

“感謝老年大學、同學和服務社,讓我在歌聲中收穫快樂和感動。” 經朋友介紹,張建芬半年前報名參加鎮海老年大學在招寶山新三寶服務社教學點開辦的紅歌班,如今她經常來這裡和夥伴們一起“上課”。

今年,鎮海區作為老年教育工作試點,重點推進老年教育進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落地。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社區學院的辦學優勢,將老年教育、社區教育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緊緊依託全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站點三大陣營,推出“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工程。

“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充分利用起來,使它們兼具文化教學功能,讓更多的老年人受惠。”鎮海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此,鎮海打破傳統教學場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施老年教育的辦學轉型,將老年大學教學點向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延伸。

目前,鎮海區老年大學已經在6個鎮街道的養老服務機構裡開設了20個班級,分別覆蓋50%的養老機構、70%的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有1500餘名老年學員報名參加各類課程的學習。全區6家社區學院分別開設了老年教育課程共計48個專業66個班,老年學員2480人,分別以“院校實體授課、機構合作送課、社區按需排課”的形式,打通老年教育“最後一公里”。

課程設置由頤養康樂型嚮應用技能型擴展,在廣泛開設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課程的基礎上,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在各教學點開設手工、電腦、旅遊文化等20餘門新型課程,儘量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時,鎮海還積極探索“互聯網+老年教育”模式,開發“老年學堂”教育平臺,可實現線上點課,簽到、活動管理等智能化、個性化服務等。

“下一步,鎮海區還將繼續在‘互聯網+養老’領域開展探索,將互聯網引入養老服務各個領域和環節,在文化養老、康養一體等方面創新實踐,發展多樣化養老服務。同時,大力提升村(社區)居家養老,並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讓鎮海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鎮海區民政局負責人說。

記者 何 峰 通訊員 黃超梅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湯越 何峰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