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發:綠色創新破解“化工圍江”

興發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搬遷企業。從2016年開始,興發不等不靠,主動自我革命,主動實施“治汙、搬遷、技改、轉型、復綠”五大工程,吹響了共抓大保護的集結號——

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其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興山縣建設的一家小黃磷廠,原址位於三峽水庫淹沒線以下,1995年開始啟動三峽庫區移民遷建技改工程。近幾年,為積極響應國家對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號召,他們大力實施生態優先、創新驅動,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堅決守護一江清水。

生態優先

推進沿江化工“清零”

初冬時節,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推進園區沿江關、轉、搬三大工程”的標語格外醒目。走進園區裝置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做拆遷復綠的收尾工作。兩年前這裡曾是忙碌的化工生產車間。

從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開始,興發集團就吹響了長江大保護的集結號。一方面,他們對沿江和落後產能無條件“退”。幾年來,集團堅決落實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宜昌化工產業轉型3年行動計劃,在有機硅、草甘膦等主導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供不應求時,分步實施關停、拆除落後裝置。宜昌園區拆除了斯帕爾化工、楚磷公司、美科達農藥製劑車間等,推進沿江化工裝置“清零”行動,減排30%以上。

另一方面,是在綠色、環保項目上大幹快“進”。在環保項目上,公司投資10.7億元對全部環保裝置進行提檔升級、擴容改造,將汙水處理能力提高到實際需求的1.5倍,確保任何情況下汙水不入江。完成了白沙河、劉草坡化工廠環保綜合治理,建成世界一流的花園式食品磷酸鹽工廠。在宜昌園區高技術、高效益、低排放、低汙染的綠色新項目上,規劃投資20億元,建設有機硅技改、3萬噸/年電子級磷酸等10個項目,目前部分項目已啟動建設,將為集團提供強大發展後勁。

聚點成鏈

“興發魔環”結出碩果

“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循此理念,興發集團以磷礦為起點,緊扣資源綜合利用主線,縱向拓展、橫向延展產業鏈條,打造了循環對接、互補發展的硅化工、氟化工、氯鹼化工、農資農藥等產業鏈。各園區利用不同產品間的共生耦合、衍生銜接關係,圍繞資源利用最大化目標,讓每一個產品的副產物都是下游產品的原材料,最終形成環環相扣的“興發魔環”。

在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園區離子膜燒鹼的主產品燒鹼用來生產草甘膦和特種磷酸鹽,副產氯氣成為草甘膦生產原料;草甘膦副產的氯甲烷生產有機硅,副產母液生產氯化鈉,氯化鈉又返回生產離子膜燒鹼。有機硅副產的鹽酸生產氯甲烷,氯甲烷生產有機硅。通過閉合循環,每年新增效益3億元以上,年綜合能耗下降11.5%,成為石化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典範。

廢熱、廢氣和廢渣也實現了變“廢”為寶。公司自主研發成功我國第一套高傳熱效應的熱管餘熱汽包工業裝置,實現廢熱100%回收利用。減量化利用廢氣,黃磷尾氣淨化回收利用達到96%。資源化利用廢渣,次磷酸鈉濾渣生產飼料鈣,磷泥酸渣生產柑橘專用肥,磷石膏生產建築材料,每年利用固廢270萬噸。

創新驅動

轉型攀向價值高端

近年來,興發集團錨定“產品高端化、產業綠色化”的綠色轉型目標,不斷攀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

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談到,依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他們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打造核心技術優勢。全集團大幅壓縮傳統工業級產品比例90%,先後開發電子級、醫藥級、食品級主導產品13個系列,精細產品年產能超過150萬噸,推動集團主打產品由工業級向醫藥、食品級、電子級跨越,形成了“電子級為先導、食品級為主力、醫藥級、工業級為補充”的產品組合,60%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還先後主導制定氣相二氧化硅國際標準1項、國家及行業標準54項,自主開發的電子級磷酸、硫酸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產品出口到韓、日等國;高純五硫化二磷生產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溼法磷酸精製填補國內空白;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開展黑磷研發,成為國內首家參與研發二維新材料黑磷的企業。

同時,公司大力推進磷化工與有機硅新材料、微電子新材料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自主開發和掌握了有機硅生產核心技術,形成了有機硅單體20萬噸/年的規模,工藝控制和成本消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綜合實力躍居行業第一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