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即戰鬥力!數學家華羅庚投入特殊抗戰,一夜譯破日軍密碼

有句話叫“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千真萬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事實上,知識何止只是力量,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知識都是決定性的推動因素。在經濟界它是財富,在醫學界它是生命,對於戰爭而言,知識就是強大的戰鬥力!二戰時期,美軍為何能崛起,其核心秘訣就是將大量科技成果投入戰爭實踐,研發出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在對德、對日作戰中佔據優勢。

抗戰時期的中國,國力弱小,科技落後,但中國也有一批世界頂級的科技人才。許多立志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科技人才,發憤圖強,付出遠比西方同行更多的汗水甚至血淚,取得了絲毫不亞於外國的科學成就,也用知識為抗戰做出了傑出貢獻。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如何運用數學知識,為抗戰做貢獻的。

知識即戰鬥力!數學家華羅庚投入特殊抗戰,一夜譯破日軍密碼

密碼本

現代化戰爭,信息是制勝因素。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支軍隊現代化程度的主要尺度之一。從一戰前開始,無線電技術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就越來越顯著。二戰時期,各國之間的情報戰,已經不再單純依靠間諜竊取情報,而是注重在無形電波中獲取情報。參戰各國的情報人才,甚至不出國門,也不必置身戰火硝煙,在千里萬里之外的密室之中,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繁複玄奧的數字解析,破解敵人密碼,從而獲得寶貴的情報!

眾所周知,人類最早的電訊密碼是摩爾斯密碼,就是把每一個字符轉化為四個數字,傳發出去。對方收到後,按照一定的規律,把這些電碼從數字轉化為文字,從而完成信息的傳送。不過,這樣固定規則的電碼非常容易破解,幾乎初級學員都能掌握破譯方法。這樣播發的信息,就是盡人皆知了,所以被稱作“明碼”。

要想絕密傳送,就必須用別人無法掌握的規則重新排列電碼,這就是密碼。於是在戰爭中,電碼專家都絞盡腦汁發明各種玄奧莫測的密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發明了密碼,對手就會組織專家,絞盡腦汁地破解密碼。而這些專家,有許多人其實是大學裡的數學家。我們說知識就是戰鬥力,也正是這個理。

知識即戰鬥力!數學家華羅庚投入特殊抗戰,一夜譯破日軍密碼

抗戰時期,華羅庚先生已經是世界級的數學大師。他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回國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他和所有抗戰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樣,並不只是只埋頭書案和講堂,還努力尋找機會報效祖國。

1943年,國府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找到華羅庚。一見面,不用俞大維開口,華羅庚就猜到有事找他。果然,俞大維告訴他,最近一段時期,日軍的密碼升級了,國軍的密碼專家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破譯。當時中國的密碼專家曾經破譯日軍將偷襲珍珠港的電報,連美國密碼專家都驚歎,這些能幹的專家也遇到了難題,看來日軍新的密碼是怎樣詭秘。

俞大維拿給華羅庚一張日軍最新的電碼,全都是毫無規律的雜亂數字,彷彿是隨意篩選的數字。華羅庚先生接了過來,鄭重其事地說:“好,讓我試試看!”

前文說過,許多密碼專家其實就是數學家,為什麼呢?古希臘有句話:“數學是參透世界萬物奧妙的鑰匙。”此話不假,科學證明有許多事物的運行規律都可以用數學原理來分析,甚至於有數學家開玩笑說:

“數學發展有無限未來,將來即便是戀愛中的姑娘情感會如何發展,都可以用數字計算出來。”看似雜亂無章、毫無邏輯的一堆數字,數學家可以運用數學知識,找出它內在的微妙規則。

知識即戰鬥力!數學家華羅庚投入特殊抗戰,一夜譯破日軍密碼

華羅庚精通數論,這個學科門類正好跟密碼學是“同門兄弟”,可以觸類旁通,所以華羅庚頗有信心地受領了這一任務。

華羅庚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誰都不許進入。從早到晚,一直枯坐在書桌前,嘗試用不同方式解析。夜深了,華先生為了提神,就一根香菸接一根地抽,苦思冥想。俞大維留下一個特工負責保護華羅庚,深怕打擾他,靜悄悄地坐在角落裡,一聲不吭。就這樣陪華羅庚一整夜,迷迷糊糊靠牆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華羅庚輕輕拍拍這個特工,遞給他一張寫滿數學公式的紙張,告訴他:“可以了,我破解出來了,你拿回去吧,我也要睡一會了。”

知識即戰鬥力!數學家華羅庚投入特殊抗戰,一夜譯破日軍密碼

美軍二戰密碼破譯儀

特工馬上返回,俞大維一聽華羅庚只用一夜就完成了破譯,大為驚訝。他拿過那張紙仔細看,俞大維不是等閒之輩,也是一個出洋留學的學者。他仔細看後,發現華羅庚經反覆運算,掌握了日軍的暗碼使用了墨比烏斯函數,便運用反函數,將日軍電文還原成了明文:日軍即將對昆明的盟軍機場進行偷襲。多虧這份破解的電文,昆明飛虎隊早早做好防範,未讓日軍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