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组团探寻东海水晶节火爆密码,给“扬州工”带来了哪些产业启示?

10月18日,东海县第15届水晶节迎来一批扬州的特殊客人——扬州市委组织部的考察团,其中带队的宝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吉琳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寻找东海水晶节这几年如此火爆的密码。

始于1991年,弹指28年间,东海在水晶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现在,在全县3万余家水晶网店的带动下,每天有12万件水晶制品通过快递从东海销售到全球。除了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东海县还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韩国衿川区签署友好城市合作协议、与巴西水晶原石主产区库尔韦卢市结为友好城市,与捷克合作共建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年出口各类水晶制品突破15亿元,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部分产品已跻身欧美市场。

面对前来取经的扬州考察团,东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冰介绍,如今,东海水晶从业人员达30余万人,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未来的东海水晶产业,将着力构建“以天然水晶为主导、以彩色宝石加工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为突破”的水晶珠宝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在提升产业层次、拓展文化内涵、推进国际交流、建立标准体系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向世界级特色产业不断迈进。

站在气势恢宏的水晶博物馆前,考察团不禁对东海水晶如今的产业规模和气势啧啧称道,而在博物馆对面,2016年营业、总投资约32亿元的中国东海水晶城,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水晶交易、原石交易、淘宝集市,琳琅满目的水晶制品,各种水晶文创产品也成为了团员们争相选购的目标。

在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听说来自深圳的年轻设计师把家安到了东海,宝应县小官庄镇党委书记周伟告诉记者,小官庄镇以“圣诞工艺礼品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全镇现有各类企业2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家,个体工商户202家,拥有规模玻璃企业超过30家,玻璃加工点数400多个。很多行业与东海有类似之处,东海的发展变化让他吃惊,回去后准备专门组织镇干部再来东海考察学习。

宝应县山阳镇党委书记吴斌表示,山阳日前荣获“中国羽绒名镇”称号,这是国内羽绒行业内认定的首个“羽绒名镇”。山阳镇已提出,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羽绒家纺中心,向百亿级羽绒产业发展迈进。东海发展水晶产业、持续搞水晶节,让他深受启发。

乱针刺绣是宝应鲁垛镇对外的一张“名片”,女镇长陈婷婷还兼任着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总经理助理,她告诉记者,通过20多年的发展,乱针刺绣产业在鲁垛镇已初具规模,拥有刺绣企业及绣坊、绣庄23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但和东海水晶相比,我们的产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高端文创设计,看到东海水晶平地起来,从星星之火到形成今天的产业集群,政府推动的作用很大,而玉雕等产业在扬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如何借鉴东海的水晶产业发展路径,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在水晶节开幕式现场,一批网红和嘉宾坐在一起,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年轻人通过直播在推动水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回顾东海水晶一路历程,诸多对产业强有力的扶持举措也让扬州考察团感慨良多,为了引进水晶领域的国家级大师,东海县委组织部仅一个工作室就投入了500万元,同时引入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水晶分会,制定水晶工艺品领域的“东海标准”,组织部门更是把党建阵地办到了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今,创新和人才犹如两个发动机给东海的水晶产业带来不竭的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记者 赵成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