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文丨饭饭妈

前几天刚回到家里面,就发现大宝和二宝两个人在屋子里面乱窜,屋子里面所有的摆设都被他们弄得凌乱不堪。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也感到十分的生气,瞬间训斥两个兄弟,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表现出来比较伤心害怕的情绪。

没想到我进了厨房做了一顿饭之后,刚出来,孩子又开始了之前的行为,我越想越生气,让两个孩子罚跪。晚上的时候看到孩子膝盖出现乌青的情况,又是十分的心疼。

后来夜里和丈夫讨论,想到是不是因为孩子刚好到了两三岁的状态,所以心理上出现了这些变化?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相信我们也会发现,大部分孩子在两三岁左右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可能有一部分宝妈总觉得孩子有可能是因为肢体逐渐的协调的关系。

之前一直触不到、摸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自行的去观察,所以孩子表现出来比较活跃的状态,喜欢爬上来爬上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可能并不像我们所想的这样简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行为呢?

可能就是他们心理上所出现的一个阶段,导致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致性,而我们两个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发现大宝和二宝有这样的行为,可能是进入了对于空间敏感的阶段。而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这样的行为是进入了“空间敏感期”。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当我家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也和闺蜜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她也表现出来十分烦躁的情绪,认为自家孩子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而当我说到了上面问题之后,她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询问其他周围的宝妈,大家也都有同样的感受。甚至除了上面所说的喜欢东爬西爬之外,还有很多的表现。

1、喜欢躲猫猫

有些时候你在家里面和孩子玩耍,会发现他们比较热衷于躲猫猫的游戏。

“妈妈妈妈,你来猜一下我到底在哪?”

“爸爸,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

虽然父母可能觉得有些幼稚,但孩子还是热衷于此。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有些时候躲到窗帘下面,有些时候爬到衣柜里,还有可能直接睡在床底。

这样的行为,虽然让父母感到十分的生气,但是孩子却十分的欢喜,并且总是玩不腻的样子。

2、扔东西乐此不疲

孩子有空间敏感的阶段,大家也会发现孩子过分的调皮,为什么这样说呢?

刚刚你收拾好的东西他一下子又要扔掉。特别是孩子喜欢玩的玩具,明明摆放的非常整齐,一转眼,孩子就有可能直接扔的满屋子都是。

看到这样的情况,妈妈训斥也不是,让孩子收拾好他们也不愿意,最重要的是,孩子一般就会选择在最整齐的时候,将它们扔出去,有种捣蛋的感觉。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3、玩积木又会继续捣乱

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行为之外,有些孩子也喜欢堆积木,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在孩子两三岁以后,就有可能将自己搭的积木堆好后,又一把推翻的行为,这时候父母不能理解,可能也会感到十分的疑惑。

孩子在下次将积木堆好之后,又有可能直接继续推倒,这其实就是他们对积木的乐趣。实际上,也和我们所了解到的空间感有着一定的联系。

4、要有自己的空间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也会发现孩子比较喜欢一个人待在衣柜里面,或者说是用被子蒙着自己的头,孩子想要给自己建立一个私密的空间。

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认识到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自己这种所谓的蒙被子,藏衣柜就是他们对于空间的理解。

当然我们上面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空间敏感期呢?关于空间孩子就会表现后来怎样的状态,父母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01什么是“空间敏感期”?

正常情况下,在孩子年龄从0岁到6岁都会存在一定的空间敏感阶段.等他们慢慢长大之后,这种表现就更为明显。

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发现不同物体与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不断的去感知。

除此之外,还会利用动作感受到空间存在的感觉。比如说扔东西或者上面所说的推积木,又或者说爬来爬去感知长宽高等。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会表现出来以下的特点。

1)对事物立体状态表示好奇

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积木也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或者其他的三角形,其实这也是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以及这个阶段所应该玩的玩具而制作出来的。

当孩子在三岁以后,自我意识更加明显,那么他们对于一些立体状态的观察就会比我们更加仔细。

2)感知事物分离

孩子为什么喜欢把一个东西从高扔到低?又喜欢将一个完整的事物推得比较分散的?

其实就是因为对于空间的感觉。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就是一种空间感的变化。

3)会辨认方向

除了身体本身的一种感知之外,孩子还有可能通过思维方面的差异表现出来空间感。

当然这种行为就是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比如说会分辨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02在孩子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空间敏感”状态不同

2岁左右:随意注意事物分离

或许在某一次自己不小心将积木推倒之后,孩子竟然发现积木可以分散。又或者在和爸爸妈妈玩耍的时候,发现将玩具扔到下面的时候非常有趣,这其实就形成了孩子这样的习惯,而这也只是他们在两岁左右时候的表现。

3岁左右:尝试自己印证内心所想

三岁孩子并不像我们所见到的两岁孩子那样单纯,他们会思考周围的事物,同时利用自己的思维去辨别判断。所以当发现推东西、扔东西真的可以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乐此不疲。

4岁左右:了解到空间状态

4岁孩子慢慢的成长,就会像我们上面所了解的那样,分辨东南西北以及空间的私密性,这时候孩子也会喜欢躲猫猫,或者说藏在一些窗帘里面。

那么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面对孩子的“空间敏感期”,训斥、打骂当然不可取,根据我们对于一些孩子的观察,建议宝妈需要这样做。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03聪明的父母,懂得合理引导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

①保持冷静的状态应对孩子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其实是属于他们不断成长不断发育的过程。如果是以一种过分暴躁的状态去应对孩子,只会让他们十分的痛苦,甚至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但这就缺少了孩子在童年阶段本应该属于孩子的童真。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的保持冷静,即使孩子过分的调皮,我们也应该考虑如何去克制自己内心想要训斥孩子的冲动,避免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观察孩子的兴趣并且表示自己的期待

虽然孩子是一个调皮的阶段,但他们也是一个成长能力最强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空间敏感程度非常强,所以聪明的宝妈可能会发现,孩子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

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去发现孩子所存在的一些潜力,锻炼他们本身的空间想象以及空间思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③给孩子一定发挥的空间

不管怎么说,孩子在这个阶段确实会经历的空间敏感期,而每一个孩子经历这个阶段之后,所留下的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可能聪明的家长会考虑如何去培养孩子在空间敏感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大部分的专家可能会建议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玩具。比如说几何型的玩具,有立体感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考虑和孩子多多进行一些空间活动,除了所谓的搭积木之外,也可以进行一定的翻滚,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看看上面所说的几点,相信大家也都理解了孩子在空间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考虑如何去培养孩子?

而不是以一种暴躁的状态去面对他们,除了上面所说的三点,大家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一定的了解探索。考虑到如何培养孩子好好地度过这个阶段,同时有一定的收获。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04结语:

正所谓“优点的另一面是缺点,缺点的那一面是“优点”,我们在发现孩子调皮的时候,也应该思考孩子表现出来这样的状态,到底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空间敏感期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但是如果父母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就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为优秀。

你家孩子处在“空间敏感期”,做过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吗?而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爬高、扔东西、推积木,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