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誰能配得上“俠義”這兩個字,為什麼?

笑啖文史


李逵、魯智深、武松這三個梁山好漢並列在一起,感覺十分別扭。魯智深、武松是佛門弟子,雖然他們並不是貨真價實的和尚頭陀,但畢竟貼上了佛家標籤。而且,魯達變成魯智深、武松裝扮成行者後,便不再妄開殺戒,乾的都是替天行道、行俠仗義的好漢勾當。

李逵則是天生的黑旋風,天殺星下凡,無論在江洲,還是在梁山,李逵可謂沒幹一件行俠仗義之事,所為皆令人髮指,稱之為《水滸傳》第一惡人絕不會冤枉他。所以,李逵應當從梁山俠義名單中首先被剔除。這樣講有道理嗎?

李逵因殺人逃亡江洲

宋江第一次見到李逵,是在江洲潯陽江邊的酒樓上。戴宗給宋江介紹道:“祖貫是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氏。……因為打死了人,逃走出來,雖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還鄉。”

書中沒寫李逵因何緣故便打死了人,但按照施耐庵的行文風格,梁山好漢在上梁山之前,打死人是不需要正當理由的,極少有行俠仗義者。

魯智深在渭州城做小種經略相公府提轄時,便不問青紅皂白的三拳打死了屠戶鄭屠。列位看官不妨仔細閱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回書,看看鎮關西到底是誰。從文本上看,鎮關西不是鄭屠,而是魯達自己。施耐庵這麼寫的意圖,便是告訴讀者,魯達此時就是一個對自己遭遇不滿,洩憤殺人而絕不是行俠仗義的莽漢。

武松在清河縣僅僅因為與本處機密爭執,便動手傷人而逃往柴進莊上。幸好這次沒有把人打死,否則,武松就打不成老虎了。

因而,李逵殺人也絕不是俠義行為。而且,李逵殺人行為遭到了本地鄉親的強烈譴責,戴宗說,李逵雖然得到了朝廷赦免,但卻不願意回鄉,流落江州,做了一名牢子。所謂牢子,就是官府牢獄中的獄卒,在“娼尤皂隸”四大下九流行當中,是排在最後的“隸”。李逵情願捨棄種田這等上九流身份,正是他有家難回的佐證。而李逵家中還有一個老母親,看似有點孝心的李鐵牛,卻不敢回家。

從李逵第一次殺人,到梁山大聚義時,自始至終都沒幹過一件俠義之事。即便是到薊州二仙山迎取公孫勝,也下手斧劈羅真人。殺掉師父,還要請徒弟下山,只有黑旋風是這等強盜邏輯,能把好事做壞了。

黑旋風嗜血成性

江洲劫法場是李逵第一次大開殺戒,一雙板斧只往人堆裡殺。書中寫道:

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晁蓋便挺朴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事後,蔡九知府清點傷亡人數,官軍百姓總共計死亡五百餘人,帶傷者不計其數。這其中,李逵殺人最多,傷及無辜也是首當其衝。

三打祝家莊,梁山軍馬大獲全勝。李逵嫌自己殺人太少,便不顧扈家莊已經投降的事實,提著板斧對扈三孃家進行血洗。李逵是宋江的心腹,扈成擔酒牽牛,搞了很大的動靜到梁山大營投降,李逵肯定是知道的。但他就是要殺人,沒有任何理由可言。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強烈譴責張良殺降,這樣評價道“此其事固不止於殺降也,其無後宜哉!”

其實,施耐庵也以一個故事告訴讀者,李逵也是要絕後的。這個故事就是沂嶺殺虎。李鐵牛把母親往梁山接,途徑沂嶺時,拔掉泗州大聖祠的石香爐到溪澗裡取水。泗州大聖就是送子娘娘觀音菩薩,李逵自斷香火,這樣的人能與俠義沾邊嗎?

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後,明確寫到他殺掉的幾個人,便是瓦罐寺的崔道成與二龍山的鄧龍,武松則殺掉了蜈蚣嶺的飛天蜈蚣王道人。其他的殺人,大概都是在戰鬥中的行為,施耐庵沒寫過魯智深、武松在戰場上斬殺過有名有姓的敵人。即便有,也是續書《徵四寇》亂寫的,不足為憑。

而魯智深、武松在貼上佛佛門標籤後所殺之人,都是佛道中的禍害敗類,殺這樣的人,便稱得上行俠仗義。

天殺星獸性未泯

黑旋風有過兩次吃人肉的經歷,這是禽獸所為,有誰主動去吃人肉的?除了孫二孃、李俊李立把人肉當牛肉賣,矇騙他人吃人肉外,也就只有李逵吃了黃文炳、李鬼兩個人的肉。

有人對《水滸傳》中好漢吃牛肉都不理解,認為施耐庵脫離北宋背景亂寫。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李逵吃人肉卻得到了喝彩。我認為,吃牛肉暗喻金國以及後來的元人佔據中原,破壞了農耕文明。李逵吃人肉,則是在抨擊梁山好漢的禽獸行為。

除了吃人肉,李逵還幹了一件令人髮指的大惡事。“朱仝誤失小衙內”這回書寫道,在盂蘭盆大會前的半個月,也就是農曆七月初一這天,李逵用板斧劈開了滄州知府四歲兒子的腦袋。雖然這是吳用用計,逼迫美髯公朱仝上梁山,但為何偏偏叫李逵下手劈死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呢?正是因為李逵遭遇了施耐庵的詛咒,梁山之上也只有李逵下得了如此毒手。

與沂嶺殺虎這回書對看,施耐庵用了兩個宗教故事來譴責李逵的獸行。前一回寫的是泗州大聖祠堂的石香爐被李逵拔掉,這回書卻寫的是中國鬼節的事情。七月十五是鬼節,前半個月,也就是七月初一,閻王打開鬼禁,在世的親人便在這個時間裡祭奠祖先,為他們祈福。佛教中的盂蘭盆大會,則是以目連救母的故事,來表示孝道。而李逵卻在這一天以極其毒辣殘忍的手段,劈死了小衙內,可以想象,滄州知府得知心愛的幼子遭此毒手,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李逵的獸行當真應當如施耐庵所譴責的那樣,其結局必定會是很悲劇的。

遺憾的是,這樣的梁山好漢竟然也能得到喝彩。李逵根本就不配與魯智深、武松並列提名,根本就不配俠義二字。

魯智深、武松堪稱梁山雙俠

前文講過,魯智深、武松在貼上佛門標籤之前,也曾無辜傷及他人,甚至還要過人命。武松曾因為幫助施恩以黑制黑,打傷蔣門神而誤入都監府。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時,除了殺死要害他的解差外,還殺死了栽贓構陷他的張都監、蔣門神、張團練和玉蘭。殺這幾個人可謂快意恩仇,也有幾分俠客豪氣。但是,殺死張府另外十一個無辜之人,便有濫殺的嫌疑,在這件事情上,武松的“俠義”二字要被大大扣分的。

魯智深剃度之後,雖然也大鬧五臺山,但還是在慢慢的修行。到了東京大相國寺之後,決心從最基層做起,慢慢升為高等職事。從此之後,花和尚便很少殺人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魯智深捐棄前嫌,出手救應桃花山的李忠、周通,避免了被呼延灼掃蕩的危機。眾虎同心歸水泊,魯智深見梁山好大的氣派,便想起昔日好友史進。於是,魯智深與武松一道,來到少華山。當得知史進因為救人而被華州府擒獲,便不顧眾人勸阻,隻身一人下山去行刺賀太守,結果,自己也遭遇了史進同樣的結局。

魯智深、武松還幹過一件利於江湖的好事,這便是勸張青、孫二孃夫婦入夥二龍山。這兩人上二龍山之後,十字坡的黑店便關張停業,孟州道上的過往客商便少了幾分危險。

《水滸傳》中只有一對形影不離的親密戰友,這便是魯智深與武松。自從二龍山聚義後,這一對佛門弟子便攜手同心,堪稱梁山雙俠。

按照施耐庵前七十回的伏筆,魯智深後來的正果應當與智真長老一樣,做了東京大相國寺的住持方丈。因為,在給魯智深剃度之前,智真長老就曾對反對魯達加入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的僧眾說:此人命中駁雜,但上應星宿,日後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也就是說,除了智真長老外,五臺山所有的和尚的正果都不如魯智深。這也是魯智深剛剛剃度,法號輩分就與智真長老平齊的緣故。

按照這個伏線,結合魯智深的身世,極有可能追隨小種經略相公抗金。《三朝北盟會編》就提到了“招安巨寇”楊志抗金的事蹟,青面獸在種師中手下擔任“選鋒首”,也就是先鋒敢死隊隊長。同是關西人,而且跟隨過兩個經略相公的魯智深,也有可能在施耐庵的筆下重回小種經略相公麾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作為魯智深最心腹的至交,武松也一定不會落單,與魯師兄並肩作戰,攜手衝殺在抗金前線是非常可能的。

施耐庵不會無緣無故的把故事寫丟了,也不會把最早出場的王進、老小經略相公遺忘了,《水滸傳》的故事一直會寫到靖康之難。這也是在前七十回書中有伏線的。九天玄女廟預示宋江的結局,就是加入到“二龍戲水”之中,而“二龍戲水”就是宋徽宗、宋欽宗的“坐井觀天”。

那麼,李逵會不會也參與抗金了呢?這個也有可能。但是,黑旋風是宋江的鐵桿死忠,最後,也必然與宋江的結局一樣,死於宋徽宗的鎮江(書中的江州)復辟鬧劇之中。從施耐庵的前七十回看,李逵與魯智深、武松大有不同,而且對比鮮明,屬於冥頑不化者流,上梁山之前怎麼做,上梁山之後還怎麼做。因而,其結局早就被預定,這便是要照應沂嶺拔香爐與滄州殺小衙內兩大情節。

魯智深、武松從一個無辜傷人的江湖草莽,逐漸變成佛門弟子且都得正果,其修行過程很像金大俠筆下的俠義豪傑。而李逵則一直維持著“天殺星”本性,是絕不會改變的。


綠野萍蹤01


三人中要論俠義,非魯智深莫屬。

李逵,原是一個市井無賴,家有老母,卻不思孝道,好賭成性,每次賭完輸錢之後,便要惹是生非,被抓數次,卻毫無收斂,直到後來失手打死了人,在監中遇到宋江,才被其感化,走上了正途。對於李逵,個人認為他崇尚英雄,卻毫無英雄細節;崇尚江湖,但其行徑卻被江湖所唾棄;從書中李逵在哥哥手中將母親偷走可以看出他本人也是一個不受家庭所信賴的人。

對家庭不負責,讓家人不信賴的人,怎麼能撐得上“俠義”二字。


武松,《水滸傳》中的打虎英雄,本是可以被傳承的,卻因哥哥被害,報仇心切,淪為階下囚。

武松打虎到殺死潘金蓮、西門慶及之後的蔣門神事件,無不讓人叫好,稱之為“俠者”,本是理所當然,但在《金瓶梅》中,武松體現了其自私的本性,至武大郎的女兒於不顧,一身只為自保,實在於英雄俠義難以並肩而談。

魯智深,一身豪氣沖天,為打抱不平不惜背上官司,魯智深一身性格灑脫,本人一度認為,他就是施耐庵在水滸中的夢想,心寬如海,即便是在大的事,在他面前如同惡蚊撲咬,之後該幹啥幹啥。這是一種“富裕”理想的精神,一切為生活,一切拘禮於生活,卻有以不羈的性格打破這種現實中的拘禮,為正義不惜一切代價,這是一種崇尚自由的體現。一種“當代”的俠客精神。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三人之中唯有魯智深能配的氣“俠義”二字。


立水


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誰能配得上“俠義”這兩個字?可在此作一詳細比較。

一、李逵不是俠義,而是殘暴

翻書查找,僅有兩件事李逵或許與“俠義"能著點邊際。





其一是錯放李鬼。本來李鬼是打著李逵的旗號行搶劫之事,恰遇真李逵,以李逵的兇狠性子他還有命嗎?然而這次李逵卻放過了他,因為他一句“家有八旬老母”使李逵生側隱之心。雖然是錯放過了他,但也算有點仁孝之心。其二是對宋江的忠誠。忠於主子也算得上是義氣所在。除此之外,再難從他身上看到俠義的內容。

與敵作戰沒見他殺過什麼大將,砍殺小兵嘍囉渾身是勁,收都收不住。他一身本領全用在了濫殺無辜上,上到扈家莊的老人,下到三歲小衙內,無一放過,毫不眨眼。即便殺錯了人也毫無愧疚之心,反而卻哈哈大笑:“雖不算我功勞,也合我殺得快活!”完全是殘忍無底線的模樣。

尤其是在四柳庒捉鬼,本來可做一件俠義之事,他偏偏要正事反做。四柳莊莊主是一老漢,接納了李逵住宿,他對李逵說自己女兒被鬼控制了,將自己關在房裡,誰靠近就遇石頭磚塊打來,如此一年有餘。老漢膝下僅此一女,因此請求李逵捉鬼救他女兒。至晚,李逵探明情況,明知姑娘是與人偷情,為阻止人進入而裝神弄鬼,他卻故意將姑娘及她的情人砍殺,並提了兩人的頭出來,說是捉了鬼。女子偷情總不至死罪,他竟如此把殺人當兒戲玩,老漢欲哭無淚,他卻還逼著老漢擺酒感謝他捉了鬼,將喪事作喜事辦,象這樣的惡魔豈能配得上“俠義”二字?

他對老母稍有孝心而老母被老虎吃了,他對宋江忠心但卻被宋江毒死,或許這是一種報應。

二、武松的俠義帶有血腥,放任而獨行

武松的俠義可圈可點。為兄報仇殺西門慶和潘金蓮,提頭過市,自行去投案大義凜然,一幅大俠風骨讓人敬重。


或許為兄報仇帶有個人感情,但他與金眼彪施恩並無交集,當施恩說到他在快活林有一處酒店,地方豪強蔣門神見酒店生意興隆,便以仗武功高強,打傷施恩並強佔快活林酒店,武松聽完這件事,當即怒火中燒,不顧自己是帶罪之身,俠義之心陡起,醉打蔣門神,為施恩奪回酒店。

後來,伴隨著此事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天大事,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可謂步步驚心。

武松的俠義之心體現在不看權勢,不認官府,行俠仗義我說了算。滅張督監一門,並不迴避責任,將"殺人者武松"血寫於高牆之上。

但是武松殘忍的一面也不容低估,張督監固然死有餘辜,但濫殺他家人和僕人那又過於殘暴。尤其是丫鬟玉蘭姑娘,一個弱女子也不放過。過度宣洩內心仇恨,這違背了俠義之道,因而要配上俠義就要大打折扣了。

三、魯智深的俠義慷慨忘我,俠骨柔腸

魯智深的俠義發自內心,滿滿的都是正能量,無仍何私心雜念。

當金翠蓮父女受鎮關西欺凌,出於義憤教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將他打死了,惹出命案只能出逃。但金翠蓮父女卻不會受任何牽連,因先前魯智深從史進處借了十兩紋銀贈送與她父女,因而早就平安離開這是非之地了。這種幫人幫到底,所有後果一己承擔,體現了真正的俠義精神。

他與林沖在大相國菜園練武時相識,相互敬仰便結成了好友。後林沖落難,被髮配滄州道,陸謙重金買通了兩個公人路上殺掉林沖,所以林沖一路受盡虐待,直到野豬林兩個公人下手時,魯智深突然出現救了林沖。原來魯智深一直不放心林沖安全,一路尾隨而來,關鍵之時救了林沖。當然他也因得罪官府之人,只得離開大相國寺避難。

魯智深好友史進在少華山落草時,因替人出頭被官府捉拿,魯智深情急中要去救,其他人都勸說他不可強行涉險,主張向梁山求助,就連武松也極力相勸,因為明顯是不可能成功的,結果魯智深獨自一人冒死去救,結果被抓,後來武松等人聯合梁山軍馬打下華州,才救出了魯智深和史進。魯智深雖行事有些魯莽,但真正能做到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怕只有他一人。

魯智深的種種俠義之舉都含有一種忘我的精神在內,俠義中帶著情感,帶著責任。因此,在整個《水滸傳》中,能配得上“俠義”二字的,如魯智深為第二,則再無人可稱第一了。


湘水微波


相比較而言,還是魯智深“俠義”。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他原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這也是他最為令人讚歎的“俠義”之舉!

魯智深在一次在茶坊吃茶,結識了史進。因久聞其名,便請他到酒樓喝酒。他們在途中又遇到史進的師父李忠,便邀請一同前往。

三人來到潘家酒樓,剛開始喝酒,便聽到隔壁閣子有女子哭泣。魯達詢問原因,卻得知是民女金翠蓮被惡霸“鎮關西”強娶後拋棄。

而所謂的“鎮關西”,卻是遠近出名的欺行霸市,狀元橋下殺豬賣肉的“鄭屠戶”。

這就是仗義豪俠,好抱打不平人的英雄氣概,魯智深就是這樣的人。

魯智深得知這個情況之後,不禁勃然大怒,當場要去打死“鄭屠戶”,被史進、李忠苦苦相勸,魯智深這才罷手。

魯智深見金氏父女倆人可憐,沒有路費回家,當即湊了十五兩銀子,給了倆人做盤纏,讓父女倆回客棧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離開渭州。

安撫好這事之後,魯智深,史進和李忠三人又喝了幾杯酒,然後離開潘家樓,在街頭分手,各自返回住處。

魯智深看上去很魯莽,其實心很細。

魯智深擔心“張屠戶”繼續找金氏父女麻煩,因此,第二天一早就趕到金氏父女投宿的客棧。

魯智深安排好父女倆人安全地離開客棧,然後,看著金氏父女出城走遠了,他才離開了客棧。

魯智深望著金氏父女倆人出城漸漸走遠,轉身看到“張屠戶”肉鋪,心中的憤懣湧上心頭,他瞪著雙眼,想出了新點子,要報復“鄭屠戶”。

為民抱打不平的人,就是魯智深這樣天不怕地不怕,似乎拯救天下不公是他們的天職。

魯智深有意趕到“鄭屠戶”肉鋪,並以經略府的名義讓“鄭屠戶”將肉切成臊子。“鄭屠戶”先切了十斤精肉,又切了十斤肥肉,整整忙活了一個早晨。自覺完成任務了,沒想到,魯智深又叫他再切十斤軟骨。

“鄭屠戶”這才感悟到,面前這位壯士魯智深是在戲弄自己。他立刻惱怒了起來,抄起殺豬刀撲向魯智深,有與魯智深拼命的勢頭。結果被魯智深一腳踹倒,怒罵“鄭屠戶”,又連擊三拳。沒想到這拳頭出手太重,失手將“張屠戶”給打死了!

魯智深見情勢不妙,一邊聲稱“鄭屠戶”詐死,一邊迅速離開現場。鄭家發現“鄭屠戶”已死,便到官府告狀。官府卻因魯達是軍官,先去請示了小種經略,這才派人去捉拿魯智深。而這時,魯智深早已逃出了渭州。

這就是魯智深俠義豪爽的真實性格,很值得人們點贊而敬佩的好漢壯士!魯智深的這一事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氣概。

李逵為宋江去死不值,這種死不是俠義,而是沒有正義頭腦的莽撞和無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狹義;而武松為哥報仇,血洗鴛鴦樓等等,那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俠義,而是為親人為無奈所做的犧牲,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狹義。他倆與魯智深在“俠義”上不在一個高度。

魯智深解救的是不認不識社會上最底層的老百姓,他為老百姓仗義執言,抱打不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狹義,沒有一點兒私心。

魯智深的俠義精神,正像施耐庵所說的那樣“魯智深真乃神人也,他仗義疏財,豪爽,重情重義”。


言者青青


俠義的最低標準是愛護無辜的老百姓。所以,只有魯智深勉強合格。



俠客,最早是從墨家分化出來的。墨家講究“兼愛”,就是說,只有愛人才可能被人愛。可見,一副愛人的菩薩心腸,是俠客的首要條件。


李逵和武松,渾身是膽,但是他們不是真正的俠。俠義之士,一定會愛護無辜的百姓。除暴和安良,其實一個都不能少。


《水滸傳》是從民間說書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價值觀上有它的天然的缺陷。從聚義起事到招安投降,體現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固有的缺陷。


成就大事的,從來就不是靠心狠手辣。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在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如果稍微增加一點自己的思考,那麼,獲得的收穫肯定更大一些。


俚言雜談


這三人誰配的上俠義而已 毋庸置疑是魯智深

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綽號 “黑旋風”,李逵只是殘忍和虐殺:無數百姓、小衙內、還有被俘,反抗性很強,對正義事業和朋友很忠誠,但性情急躁。是剛直、勇猛而又魯莽的人物典型,和俠義不沾邊。



武松大俠鐵臂膀周侗的弟子,他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梁山排名第14位。他武藝高強,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為民除害,他為了給哥哥報仇殺了潘金蓮, 大快人心 ,但是終究是為了報私仇 ,不能算是俠義之士,。




而魯智深就不一樣了 ,他是粗中有細、俠肝義膽、豪爽、是真正的俠義之士。雖然曾大鬧五臺山傷人,然而他有善惡之分,更多時候是在行俠仗義:渭州義救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野豬林救林沖,桃花莊護劉太公女兒,華州救史進,都是俠義風範,這才是真正的好漢。他更是書中最為尊重女性之人,俠之大義,不分男女。


隨心98


水滸傳中李逵,武松,魯智深這三人誰配的上(俠義)二字!嚴格地說,一個也配不上!李逵嗜殺成性,人肉都吃的主那知青紅皂白!提前除下,武松,殺西門為個人恩怨,打蔣忠為了點恩惠,也沒俠義的影子!魯達,失手打死鄭屠(本想教訓)只因名頭(鎮關西)壓了自己!野豬林救林沖是義!談不上俠!瓦罐寺殺崔道成是出心中怨氣!桃花山打周通也是(義)!他只是仗義出手!沒有行俠!俠!就是啥事也不幹,天南地北轉悠專管人間不平事!這叫行俠!魯智深沒做到這一點!他身上只有(義)字!水滸中只有魯智深算是好漢!沒有一個英雄!


一綹春風79682225


所謂俠義,金庸老先生有最好的解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俠義”二字,可能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中也只有花和尚魯智深能配的上,在接下來我們就細細分析一下,只要看三人的出道過程就能知道誰最配得起俠義。

李逵,不用說這人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物,心中是沒有什麼道義的,被宋江的小恩小惠拉攏收買,稀裡糊塗的上了梁山,心裡根本沒有俠義二字,有的只是殺伐、狠辣、兇殘,是名天殺星。

武松,武松是個鋼鐵直男毋庸質疑,他景陽崗之後成打虎英雄,成為了陽穀縣都頭。但卻有個武大郎這樣的哥哥,不巧的是還娶了潘金蓮這樣的女人。他殺西門慶是為了給哥哥報仇,醉打蔣門神是為了給朋友出氣,血濺鴛鴦樓是為了給自己報仇,最終無奈落草二龍山。

魯智深,這個是本來就是個公務員,職位提轄。他為了萍水相逢的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鎮關西”,助他們脫身。之後又火燒瓦罐寺,打死淫僧、惡道崔道成、丘小乙。之後大鬧野豬林,營救、護送林沖。因此流落江湖,才落草為寇。

我們看他們的經歷就可以知道,只有魯智深是真正心懷正義之人,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能夠為兄弟兩肋插刀,所以只有他才能配的上“俠義”二字。


老羊說文學1


這三位都算不上狹義,如果非得選一個的話,我選魯智深。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李逵就算了吧,濫殺無辜,逞強鬥狠,除了對母親還算孝順可取,其餘一無是處,放在當今社會就是個地痞無賴,和狹義一點關係都沒有。在來說說武松,打虎做都頭,替哥哥報仇,殺西門慶潘金蓮也算是好漢行徑,到了孟州勞城營,就因為施恩管了幾頓飽飯,就不論好歹的幫著去打了蔣門神,其實施恩和蔣門神就是兩個黑幫,書中交代的明白,還是施恩親口說的,仗著一身本事,和勞城營裡八九十個拼命囚徒,開一個酒肉店,分給個個店裡,但有過路妓女,也要來參見,然後許她去趁食,說白了就是不光收保護費,還強買強賣,就是妓女也要交了錢才能討生活,就這樣的人因為對自己有點恩情,就去幫忙打架,實在不是狹義所為,還有後來的鴛鴦樓,有仇報仇就是了,殺了那麼多老幼婦女,也是不該吧!魯智深也是同樣道理,就聽了金翠蓮的一面之詞,聽說鎮關西是賣肉的屠夫之後,立馬就要去打人,難免有點欺軟怕硬的嫌疑,從不過十幾日之後金翠蓮就傍上了趙員外來看,這小女子也不是什麼善類,也許本來就是了解了魯智深的脾氣秉性,故意挖坑來賺花和尚的,可笑這位魯提轄果然上當了,還有在桃花山,人家李忠,周通好吃好招待,也算得上夠意思吧,你可倒好就因為人家去打劫來東西給你送行,就不高興了,搶了些東西就偷著跑了,哪個大俠能做出這等事?總得來說水滸是一個好漢時代,和狹義沒啥關係,講究的兄弟義氣,都算不上一個“狹義”


想當妖怪936


俠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所推崇的精神品格之一。古語有言: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這正是傳統文化中俠義精神的內涵所在。

在古代,俠與義是分開的。俠士與義士,也是不盡相同。古之俠士,一定是身懷武功的,乃是遊走于山川河泊的遊俠豪士,所以俠必須與武聯繫,互生共存。而古之義士,是指有義的人。無論是江湖俠客武士、百姓民夫;還是文弱書生、廟堂官僚。只要是胸有義理,明是非,辨忠奸,為義奮不顧身,乃至捨生忘死的人,皆稱為義士。

俠與義二者統而合之,是後世武俠小說的興起以後,才形成的文化概念。

限於篇幅,在此也不過多的解釋了。

言歸正傳,來說一說《水滸傳》中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誰最配得上‘俠義’二字。

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俠義其實也是義的一種,只不過是把義通俗化了,江湖化了。

而義又有大小之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知恩必報,為了朋友兄弟可以兩肋插刀,為了兄弟義氣奮不顧身。全朋友之情,盡兄弟之義。在我看來皆是小義。

明是非,辨忠奸,憐老惜弱,扶貧濟困,懲惡揚善,乃至是打抱不平,恩澤於人,樹品質於世,在我看來,此皆是大義。

說到這裡,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誰最配得上俠義二字,也就一目瞭然了。

李逵其人,對兄弟極為忠義,但他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只重兄弟情義而全不顧其他,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粗魯武夫,用俠義譽配於他其實不妥。

武松為人恩怨分明,知恩必報。且有勇有謀,也能明辨是非,待人有肝膽,武藝高強,英雄無敵。

但武松與魯智深比起來,也要遜色不少。

之所以說魯智深最具俠義精神,乃是他有良善之心,有嫉惡如仇的品性。同樣是打抱不平、懲惡揚善。若是初始的目的不同,比如說:為己,為了兄弟,為了朋友。或者是為了不相干的弱小常人。這其中的境界高下自然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