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

醫保領域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投稿郵箱:tougao@zgylbx.com

關注

作者:梁鴻 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隨著改革開放大潮不斷向前推進,從保障全體勞動者到保障全體國民,社會保障已成為全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和制度保障。

40年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醫療衛生體制也在改革中不斷破浪前行,進行了深入的實踐與探索。在過去的20年,中國醫改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降低了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財務負擔,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總體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制度性基礎、創造了保障性條件。

“五位一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歷史是不斷疊加的過程,改革是不間斷的接力賽,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砥礪前行。如果說過去的時代,中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新時代中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任務就是“從有到優”的優化過程。

進入新時代,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發展面臨三大基本矛盾。

首先是高水平醫療服務與社會經濟發展承受能力平衡的脆弱性。目前我國醫療技術服務的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我國總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這種平衡脆弱性因為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被掩蓋了,今天隨著經濟的新常態而逐步顯現出來。

其次是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與籌資增長趨緩的矛盾。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以及醫學技術進步,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醫療費用支出仍然處於快速增長期。這意味著要滿足群眾的需求,醫療保障籌資也需要同步快速增長。但事實是,由於經濟新常態,醫保籌資增長趨緩,同時為了給企業減負,醫療保障籌資還面臨下降的壓力。

“五位一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再者是社會保障發展的新要求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中國將進一步走向大市場、大流通、大社會。社會保障將更多地發揮社會穩定器和安全網、經濟發展的調節器和助推器,以及社會可能面臨動盪風險的減震器作用。但是,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現階段醫療保障仍然以地市統籌為主,醫療保障制度存在明顯的“碎片化”。

要應對這些矛盾,新時代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應著力於“四個更加”戰略目標,即更加公平、成熟、定型、統一的醫療保障制度,更高質量的醫療保障的發展,更加現代化的醫療保障治理方式和更加具有獲得感的醫療保障安全機制。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新時代中國醫療保障要進行“五位一體”的戰略佈局,即優制度、調結構、控費用、強監管、固基本。

優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尤其需要建立以客觀檢測為基礎的綜合評估方法,和以親友鄰里互助為基礎、以社區、機構護理為補充的長護服務體系。此外,要逐步實行省級統籌;要發展商業保險,推進多層次保障體系建立;探索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與城鄉居民保險制度的整合;要完善異地就醫,推進長三角醫保一體化,為全國統一醫保制度提供經驗和基礎。

調結構:探索個人自付封頂線政策;實行“災難性”支出型貧困的救助政策;探索幾種重點慢性病的基本藥物免費政策;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和保障清單制度;實施地方創新藥物納入醫保的傾斜政策。

控費用:進一步完善總額預算管理;進一步推廣帶量採購政策;進一步完善高值藥品和耗材的談判政策;進一步完善陽光招標採購;探索建立公立醫院的醫保績效評價。

強監管:建立“一體兩翼”的醫保監管格局(法律監管、誠信體系、行業自律);建立法律監管與協議管理有機結合的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建立健全執法體系;完善舉報獎勵和社會第三方監督;實行信息上報與披露制度。

固基本:加強提升醫保的經辦服務能力;探索大數據開發應用與醫保智能化管理;推廣應用醫保信息與管理服務的標準化;探索發展互聯網+醫保,方便群眾辦事;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一體化結算。

中國醫療保險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