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

各地也紛紛放寬鄉村教師的編制門檻。

全文1689字,閱讀約需3分鐘

阡陌縱橫、雞犬相聞,伴隨著第一縷炊煙從晨曦微光中升起,村小學的上課鈴聲把四面八方的孩子都召集來了。孩子們自幼相識,一起上課讀書、下課打成一片,撈魚摸蝦、逗貓戲狗,童年洋溢著單純的快樂。

而這幅充滿田園風情的鄉村上學圖景,正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

━━━━━

鄉村學校在減少

2016年到2017年,只一年的功夫,全國的鄉村學校消失了將近8000所,從接近21萬所,減少到20多萬所。儘管,和7萬多所鎮區學校、4萬多所城區學校比起來,鄉村學校仍然佔據最為龐大的基數,但卻成為三者中唯一下滑的數據。

學校的消失或許源於生源的銳減。留在鄉村學校的3000多萬名學生們肉眼可見地減少了,這一年裡,有140萬個孩子從鄉村學校離開,奔向各自迥異的人生。與此同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鎮區的學校迎來了160萬個新生,城區的學校也新添了270萬個孩子。

鄉村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

可喜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被打工的父母帶進城市上學了。

2017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1550.56萬人,比上年減少10.18%。而同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1406.63萬人,較上年增加0.85%,80%的隨遷子女都順利進入城裡的公辦學校就讀。

鄉村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

沒能被帶走的孩子,成為了城市化的遺孤。由於大量村小和教學點都撤併或自然消亡了,孩子們不得不去離家較遠的學校上學,導致在鄉村學校,學生住校比例遠高於城市,家長的監管更成為空談。

━━━━━

留不住的老師

父母不在身邊,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這群孩子,常年住校,受教育狀況幾乎完全依賴於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這個角色至關重要。

然而,在鄉村學校,不僅學生在流失,老師也難以留下來。教育部曾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鄉村教師數量由472.95萬降為330.45萬。短短三年內,鄉村教師流失人數達142.5萬,流失率達30%。

在一些鄉鎮小學,一位老師能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畢業的情況很少見。很多老師已近乎全科教師,往往身兼多職,除了上課和改作業之外,還要頻繁地開會、迎檢、填寫表冊等。

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實際上,由於國家補貼,鄉村教師的收入水平還是能夠維持在不錯的水平上,一個小學高級教師崗位,在縣城小學只能拿到3462元,在村屯小學卻能拿到4511元。一箇中學一級教師崗位,縣城中學開出3248的月工資,村屯中學卻能給到4155元。

鄉村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

2017年,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首次實現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的全覆蓋,各地人均月補助標準為322元,其中,人均月補助標準超過400元的佔27.27%。越是貧困的地區,對鄉村教師的補貼力度通常越大。

然而,這些福利更多提供給在編鄉村教師。在鄉村學校,還有數量龐大的“代課老師”,他們平時可能是種田的農民,教書時才站上三尺講臺。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編鄉村教師退休工資可達2000元/月,而非編鄉村教師每月僅可拿到100元左右的養老保險金。

相較收入而言,有限的編制名額是鄉村教師更大的壓力。和城裡的老師比起來,他們的職稱晉升更難一些。儘管職業初期,鄉村教師花費更少的時間升到了三級,但在更高的二級、一級、高級職稱晉升中,鄉村教師的步伐明顯比縣鎮教師慢下來了。

鄉村老師留不下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於工資

國家正想方設法解決鄉村教師的困境。

2018年8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了將農村中小學編制標準統一提高到城市標準,都按小學1∶19、初中1∶13.5的師生比核定編制,並且對寄宿制學校適當增加編制。

各地也紛紛放寬鄉村教師的編制門檻。

山東規定鄉村教師晉升職稱職務不作論文要求。

寧夏對連續在農村中小學工作15年、25年且目前仍在崗的6674名教師,不設門檻和職位限制,直接晉升中、高級職稱。

湖南對在鄉村學校從教累計滿30年的男教師、滿25年的女教師,且申報當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2年,目前還是中級職稱、符合評審條件與標準的鄉村教師,直接評聘為基層高級教師。

引來老師,撐起學校。被留在村子裡的孩子,不應該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