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大宗油料生產基地助推油菜產業發展

湟中:大宗油料生產基地助推油菜產業發展

油菜花海。

湟中: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助推油菜产业发展

豐收。

湟中: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助推油菜产业发展

油菜田的綠色防控。

湟中: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助推油菜产业发展

油菜籽產銷對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又是一年金秋豐收時節,高原大地上,一片忙碌碌,一片喜洋洋。日前,位於湟中縣上新莊鎮的10000畝(1畝≈0.067公頃)油料基地裡,到處彌散著果實的清香,到處湧動著收穫的身影,油菜聯合收割機在田間地頭回響著轟隆隆的作業聲,每張面孔都洋溢著掩飾不住的豐收喜悅。

湟中縣地處青海省東部農業區湟水流域中上游丘陵農業區,平均海拔2600米,距省會西寧25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土壤肥沃,是油菜生產最適宜生態地區,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海拔高、氣溫平穩、日照曝幅量大、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形成作物高產。

油菜是湟中縣的特色優勢大田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佔全省油料播種面積的近1/10,是全省油料主產區之一,油菜已經成為湟中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科技引領

助推基地生產

多年來,湟中縣依託較為雄厚的技術力量,通過推廣優良品種、輪作倒茬、測土配方、增施有機肥、精量覆膜播種、全程機械化、綠色防控等技術,積極探索油菜綠色高效高質栽培技術模式,提升油菜品質,全縣油菜綜合生產水平逐年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4年,25萬畝油菜被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17-2019年,依託大宗油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按照“耕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科技先進適用、綠色高質高效”的思路,採用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融合的配套綜合農業實用技術措施,在魯沙爾和上新莊鎮建立規範的優質油菜生產基地2萬畝。

油料生產基地採用科學種植模式,提升了土地的增值潛力和經濟收益。2018年,魯沙爾鎮油料基地平均畝產達到 224.5 公斤,與大田畝產192公斤相比畝增產32.5公斤,增幅16.9%,最高產量達到289.8公斤。項目區總產量224.5萬公斤、總產值1257.2萬元。新增總產量32.5萬公斤、總產值182萬元。

在上新莊鎮的班隆、馬場、七家莊等19個村種植集中連片油菜生產基地10000畝,全部採用青雜5號優質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適合當地生產,油料基地良種率達到100%。

據湟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介紹,全縣栽培的油菜主要有甘藍型和白菜型兩種類型。甘藍型種植面積達91%以上,是全縣油菜的主要栽培類型,種植品種主要是青雜2號、青雜3號和青雜5號,在種植中選擇品種主要根據油菜的生育期、適應海拔高度來確定。油料基地處於上新莊鎮腦山地區,海拔高、氣候冷涼,因此選用生育期短、適應高海拔的青雜5號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

多年來,湟中的油菜種植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統一機械深松,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護土壤物理結構。今年開始,我省創建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正大力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通過有機肥全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疏鬆土壤,提高地力,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汙染。

“油料基地通過整合項目,以創建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為契機,向項目區供應商品有機肥376.47萬公斤,黃藍板30餘萬張,畝施有機肥350-450公斤,病蟲害採用綠色防控技術,創建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提升油菜籽品質。”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道。

走進油菜田裡,可以看到有藍色和黃色的粘蟲板呈棋盤式分佈,粘蟲板上粘滿了各種有害的蟲子,在項目核心區也能看到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一盞太陽能殺蟲燈燈。

油料生產基地示範區大面積推廣應用黃藍板+性誘劑+太陽能殺蟲燈+生物農藥+蟲情測報燈等物理、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建立了一種油菜田綠色防控技術模式,達到綠色高效防治的效果,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綠色農業,農藥施用量及使用次數減少3-4次,大大減輕了農藥面源汙染。同時建立農田“四情”監測設備,對基地墒情、苗情、蟲情、災情進行有效監測,為農情預警、科學制定生產措施、分析増減產原因、預則農作物生長趨勢提供可靠數據支持,為全縣乃至全省發展綠色農業樹立了樣板。

“危害油菜的害蟲主要有三甲(跳甲、露尾甲、莖象甲)、角野螟和小菜蛾,跳甲、露尾甲等會把油菜的新葉吃掉,角野螟會危害油菜的角果,黃藍板就是為了誘殺它們。太陽能殺蟲燈,是利用害蟲具有較強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的特性原理,誘殺對油菜造成危害的蛾類,降低害蟲落卵量,壓低蟲口基數和密度,達到防治效果。”技術人員謝春暉說道。

在油菜收穫現場,可以看到油菜聯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切割、輸送、脫粒、清選。油料基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用機械深翻、深松和整地,採用機械式精量鋪膜播種和旱作溝播技術種植,用聯合收割機收穫,推進農機農藝相融合,有效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效益。

“這是2MBJ—1/4型機械式精量鋪膜播種機,能夠一次性完成種床整形、分層施肥、覆膜、膜上穴播、壓膜覆土、機械覆土壓膜和種行鎮壓等作業工序,與傳統的人工撒播種植油菜節約勞動力70%左右,產量增幅20%以上。”技術人員胡建焜介紹。

深度融合

助推產業發展

在今年夏天的賞花之旅中,湟中縣的萬畝油菜花海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遊玩。現場花香沁人,蜂蝶飛舞,遊人穿梭,給夏天增添了一抹動人的景色。

這得益於湟中縣油菜產業的不斷髮展,在科技保障的前提下,湟中縣延伸了油菜產業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對推動全縣油菜區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7-2019年,依託大宗油料生產基地的建設,湟中縣在魯沙爾鎮和上新莊鎮建立2個萬畝花海。通過第一、二屆湟中大源萬畝油菜花海旅遊藝術節暨“花海音樂會”、“南朔山花兒會”等活動的成功舉辦,增加了農業觀光旅遊的吸引力,在油菜盛花期引來遊客無數,為全縣大旅遊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進一步擴大了“秘境湟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實現了油菜生產與旅遊發展的雙贏局面。

油菜花綻放觀賞期間,吸引眾多踏青賞花的遊客紛紛拍照留影,就近的農戶在觀花點擺攤賣釀皮、酸奶和小吃零食等,既方便遊客,又增加收入。同時,也帶動周邊茶園、農家樂的蓬勃發展。花期結束後,每畝可收割油菜籽200公斤以上,可以榨出菜籽油70公斤以上,創收1000元以上,油菜基地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形成“花海經濟”的同時,也讓現代農業得到了普及,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益。

“民以食為天,食以油為伴”,除了帶動旅遊,湟中縣生產的油菜籽籽粒飽滿、油香濃郁、無汙染、病蟲侵害少,在同類產品中表現出含油量高、出油率好的特點,吸引了油菜籽加工企業。

今年8月,湟中縣舉辦了油菜籽產銷對接活動。在對接現場,青海大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43戶油菜種植戶簽訂了油菜籽種植基地收購意向書,共簽訂13021畝。按照協議,大宋農業將實現簽訂面積全部產品的收購。如按平均畝產200公斤核算,收購油菜籽數量將達到2600噸,可加工成綠色優質成品油910噸,實現產值1820餘萬元。

油菜產銷對接活動的成功舉辦,既解決了油菜加工企業的原料來源問題,又解決了種植合作社及農戶的農產品銷路問題,實現共贏。同時,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將為其它農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