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当我们在欣赏各国外形优美的战机时,战机尖端那根“长针”一定吸引了各位的目光。这枚“长针”的学名为空速管,也叫皮托管。其原理十分简单,这根管子中安装了一系列压力传感器。当飞机飞行时,所产生的气流会冲进管子,产生气压

同时,根据此时大气压力的变化率等其他信息,便可以得出飞机的高度速度甚至飞机迎角等数据。可以说,空速管为飞机的正常飞行提供了最基本的关键数据,也正因如此,目前世界绝大部分飞机(包括直升机)都不能摆脱对空速管的使用(民航客机是安装在了机翼或尾部,F-22则是隐藏在座舱侧下方),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配备。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那么,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战斗机部件,为什么说它让人又爱又恨呢?其实通过F-22、F-15等飞机空速管的例子不难发现,尽量将空速管隐藏起来,是目前主流战机的设计趋势。但这样做不仅会大大增加飞机的设计难度,同时也会降低空速管的测量精度。可即便如此,设计师们依然想方设法将空速管隐藏起来,甚至取消这一设备(比如F-35的最新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而之所以如此想让空速管小时,则是因为它很“碍事”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据悉,机头的空速管会对雷达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众所周知,战机的雷达安装在机头的雷达罩内,而安装空速管的最佳位置也在机头。但遗憾的是,空速管是不透波结构,其会将照射到的雷达波直接反射回雷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只能再加上其他的吸波材料,但这样做又会导致雷达产生一小片盲区,同时飞机重量也会增加。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其次,空速管加大雷达罩的设计难度。在飞机高速飞行或者做大过载动作时,空速管受到的力是非常大的。尽管空速管很“结实”,但是其和雷达罩连接的部分要做“结实”可不容易。本来雷达罩是为雷达设计,但却要同时考虑空速管的影响,为了保证连接处的强度,还要不可避免地采用高强度高质量材料。这对于追求飞机高性能的设计师来说,是不想看到的。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最后,它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尽管空速管看上去很细,但当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做高过载机动时,任何小的凸起都会给飞机带来很大的阻力,更何况空速管这根长杆。同时,吹过空速管产生的气流也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并且对于隐身性要求极高的五代机来说,空速管也会对隐身造成不利影响。

战斗机头部的空速管,为何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部件?

这里顺便提一下J20战机,这款战机很可能和F-35一样采用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至于目前仍然看到的那一根“刺眼的长杆”,仅仅是为了在试飞时,更准确地测量各项数据而已。如果各位军迷有心翻到F-22试飞时的照片,也会同样发现F-22机头的空速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