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史籍关于神农,或者说炎帝的记载,相对较少。至少,比黄帝的记载少很多。

是因为“成王败寇”么?或许,只是年代过于久远?

史上对神农的最早记载

《史记》记载了神农——

轩辕氏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云云。《史记》写于汉武帝之时,公元前100前后。

再早点儿还有吗?

《吕氏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40前后,其《尊师篇》云——

神农师悉诸,黄帝

师大挠。

还有更早的吗?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庄子.缮性篇》云——

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他在《至乐篇》又说——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

这些话,大约比《吕氏春秋》早了100年。当然,前提是《庄子》的这两篇著作,不是汉代托伪。

和庄子差不多的,是《战国策》的记载。《赵策》曰——

宓牺、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不过,这个话,是来自稍早一点儿的《商君书》第一篇《更法》。

《系辞传》说——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如果《系辞传》确为孔子所作,这大约就是神农氏的最早记载了。

其他如《尚书大传》、《淮南子》、《白虎通德伦》、《风俗通义》等等关于神农的记载,基本都在汉代以后了。

所以,神农最早见于史籍,当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神农所处之时代

神农所处时代,众说纷纭。

《淮南子》说——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以抚四方。

泰古,就是太古。二皇,原注曰,伏羲、神农也。

这么说,神农的时代早了去了,与伏羲并列为“二皇”,就是分别代表天地。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称神农为土神,其注说:“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庄子.胠箧篇》曰——

……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业,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说,神农氏那会儿,还是早期原始社会阶段。

《庄子.盗跖》又曰——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这是说,神农那会儿,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商君书.画策篇》说——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兵甲不起而王。

这是说,在神农那种原始部落早期,还没有战争。

《淮南子.主术训》说——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成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

交阯,北至幽都,东至汤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这是说,神农无为而治,国泰民安。说神农的治域南边到了交阯——越南北部,这一定是瞎说了。

然而,画风一变。

《战国策.秦策》说,苏秦言神农伐补遂。

《说苑.政理篇》说,神农之时,已有征伐之事。

这是说,神农的时候,已经有了战争,神农也开始征伐。

所以,《史记》说——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世道变了。这大约是原始社会后期了。氏族部落时期逐渐向方国和王国的阶段演变。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神农、炎帝即为一人说

早时,多认为神农与炎帝为一人。

《礼记.祭法》说——

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厉山氏之子曰“农”,即神农。

《国语.鲁语》以厉山氏为“烈山氏”。郑玄注曰——

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

韦昭注云——

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

后人说,郑玄的解释尚可接受。韦昭的解释则“徒具音读附会”了。“烈山”非指山名,而是后来赖国之地,在今湖北随县。烈山,即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益烈山泽而焚之”,农耕之民,焚山开荒是也。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左传.昭公十八年》曰,梓慎登大庭氏之库。

《注》云——

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

《疏》云——

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

《春秋说》云——

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百谷,曰神农。

《史记.周本纪正义》说——

《帝王世纪》曰:炎帝自陈营都于曲阜。

《国语.晋语》是另一个说法,谓炎帝以姜水成。

《水经.渭水注》云——

岐水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帝王世纪》曰:炎帝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

此所说“姜氏城”,在今陕西岐山县东。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神农、炎帝非唯一人说

说法之一。

《易.系辞传疏》引《帝王世系》说:神农……凡八代,及轩辕氏。

《吕览.慎势》引《尸子》说: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

按照以上说法,神农是一个家族,或者说,是一个氏族部落。

炎帝,可能只是其历代中的一位。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说法之二。

有必要再回到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那段话——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汉以后,即有许多人以为此话费解——神农氏世衰,弗能征诸侯女,为何又欲侵凌诸侯?

历代的解释中,应该是清代崔述最有说服力——神农、炎帝本非一人。他说——

前文言衰弱,凡两称神农,皆不言炎帝;后文言征战,凡两称炎帝,皆不言神农也。

他说,把神农炎帝混为一谈,是从汉代刘歆的《世经》开始的。在这之前,没人这么说。郑玄是力主神农炎帝本为一人的,他很可能也是受了刘歆的影响。

崔淑女举出的证据之一,是司马迁在《封禅书》里说:“自古受命亲王,曷尝不封禅”,而古代之王里,封禅泰山的,有神农,继有炎帝,再有黄帝。

《管子》里,神农炎帝非为一人。《谯周.古史考》亦以为神农炎帝各为一人。

钱穆,赞成这一见解。他的主要观点是,炎帝传说的形成时间,大大晚于神农。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归纳一下

第一,神农和炎帝,从现在见到的史籍和考古成果来看,当属传说无疑。但这一传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第二,即便仅从古籍记载来看,神农,是原始社会初期到中后期的重要人物,或者换个角度说,是古人通过神农描述了这段历史的特征。

第三,这些特征包括,前一阶段,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结绳记事、“小国寡民”、自给自足、交往极少、“平安无事”;后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战争。

第四,《吕氏春秋.荡兵》曰:“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从炎黄开始,就使用水火打仗了。战争,源于领域之争和资源之争,归根到底是利益。战争的发生,说明原始社会已由最初的氏族部落向部落联盟以及方国王国转变。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第五,神农炎帝或为一人,但炎帝为神农氏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末任首领的可能性更大。他后来被更强大的黄帝所取代。黄帝成为“天下”共主。

第六,神农和黄帝的传说,都形成于公元前的战国时期。天子帝系和诸侯世系也在这一时期形成。足以证明,此时父系社会已完全形成;宗法等级制度和观念亦已形成。由此,姓氏所代表的血缘被看得非常之重。

第七,大一统和一脉相传,成为描述历史的重要手段。

《国语.晋语》说——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称,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贾子.益壤》曰——

黄帝者,炎帝之兄。

他的《制不定》说——

炎帝者,黄帝之同父母帝。

神农、炎帝,一人耶?二人耶?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从黄帝,经颛顼、帝喾,到尧舜禹,都仅为国号不同,其实都是同姓一脉相承。他说,商、周还是如此。

第八,战国到汉代,兼并为“时”,统一为“势”,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大一统和一脉相承思想。

传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关于神农氏和炎帝,反映的,是先民对农耕时代初期的记忆,包括由采集狩猎向农耕时代的过度,所以,在神农那里,几乎囊括了这一时期的所有发明。后人的这些传说,体现的,是对农耕祖先的景仰和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