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己,重生”,楊朱思想超越西方2000年,可惜被錯過了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猶太文明、古印度文明交相輝映。

據《漢書· 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這就是“百家爭鳴”成語的來源。

不過,當時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為著名的不過十家而已。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出自這裡。其中以道家、儒家、墨家、楊家、法家為最具影響力。在這幾家中,又以墨家和楊家最為聲名顯赫。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孟子 · 滕文公》

據《孟子·滕文公》記載,當時天下學說的“市場份額”,基本是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學派和以楊朱為代表的楊朱學派所瓜分。經研究發現,這兩家學派是最為激進的學派,他們提出了很多治世策略,都超越了時代,甚至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相當超越性。

比如墨子的“兼愛”思想,至今人類社會仍然達不到,還有其提出來的“尚賢、尚同”民主思想,是今天全世界可望而不可及的。此外,墨子在科學技術方面也作出了相當的貢獻,他是最早發現“小孔成像理論”的,據說他還發明瞭許多武器,製造出來的“木鳶”能在天空飛三天三夜不落。

而楊朱思想同樣激進,從今天僅存的資料來看,其提出來的諸如“重生、貴己”更是讓許多人誤解,就連孟子也覺得其具有無可挽回的自私傾向,即使今天的人來看,大部分人仍然難以真正理解。

但也正是這兩家在當時風靡天下的學說,在秦朝之後,就幾乎消失殆盡。墨子至少還有一本《墨子》流傳下來,楊朱不僅沒有留下生平事蹟,連思想學說也僅僅剩下一些隻言片語,七零八落地散見於《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和《列子》中。

近年來,當世界問題百出、人類社會發展迷茫之時,很多學者提出來,應將目光放到古文明時期,即德國哲學家貝爾斯提出來的“軸心時代(也就是四大文明同時誕生的時期)”,或許能在那些大師身上找到啟示。

因此,我在研究這些古代思想大師的過程中,發現了被歷史埋沒的楊朱思想,其實具有相當的超越性,這種超越性估計要到百年之後,人類真正的實現共同體或高級文明之後,大家才會覺得楊朱思想的偉大。

下面,我們就具體討論楊朱思想。

“貴己,重生”,楊朱思想超越西方2000年,可惜被錯過了

“重生、貴己”思想,超越西方人文主義兩千年

當西方還處在多神論向一神論的古希臘向古羅馬轉變時期,楊朱就在中國大地上喊出了人文主義的口號,即“重生、貴己”

據《呂氏春秋·不二》雲:“陽生(即楊朱)貴己。”《孟子·滕文公下》雲:“楊氏為我。《淮南子·氾論訓》雲:“全性保真……楊子之所立也。”

楊朱說:“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所謂重生,就是尊重個人生命的存在;貴己,就是使自己擁有高貴的靈魂。在這裡,很多人誤認為這是“自我主義”的說法,其實這是誤解了楊朱。

首先,楊朱的思想是源自老子的“無為”思想,“無為”思想的真正含義是“無私我”,即在一切事上不要用私我去幹澀或自作主張,一切順道而為。

所以,作為“無為”思想的奉承者,楊朱怎麼可能會不知道“自私、自我主義”的問題呢?他的思想怎麼就會這麼簡單或自討苦吃呢?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楊朱其實是進一步將老子“無為”理念形成了具體實施指導,或者說是一個目標、一個結果。但楊朱在這裡說得有點深,或者沒有解釋清楚。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闡釋:試想一下,當我們沒有用“私我”去做違背“道”的事,那麼我就是沒有淪為個人私慾的工具和奴隸,那豈不是就是“重生、貴己”了。

我們再用黑格爾的哲學理念來解釋一遍,黑格爾的哲學目的就是要教人過高尚的生活,其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應尊敬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

其實,在這裡,楊朱和黑格爾就是一個意思,讓我們尊重自己,使自己的生命能高尚地、自由地、快活地存在於天地間,而不要被帝王當槍使,更不要被自己當搶使。但黑格爾的思想卻比楊朱思想整整晚了兩千年。

當然,對於這個思想,我相信現代能理解的人也不是很多,因為人類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那種高度。但未來,當人類認知水平到一定的高度的話,就很容易明白這個解釋了。當然,如果你現在能理解了這個內涵,說明你已經是一個得道之人了。

這是楊朱思想在“個人存在意義”層面上的發現和超越,為老子的“無為”提出了明確的結果導向,可以說,楊朱才是最懂老子的人。比起很多解讀老子的名著,都要高級、深邃、簡明。如果把楊朱思想拿來和現代諸多哲學體系比較,我認為楊朱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簡單說,楊朱思想是對個體生命如何活的一種終極性的提案,相比大多數哲學停留在過程的探索,更要完善得多。

當然,楊朱對“貴生”的活法,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個層面就是從社會國家層面,強調不要淪為國家機器的工具,要保全自己(這在戰國時期很有必要,因為百姓總會被帝王權利唆使參與爭名奪利的戰爭),這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了戰爭的問題,如果楊朱思想能夠獲得人類認可,那麼像納粹黨這樣的組織就不可能誕生。與楊朱思想類似的還有愛因斯坦,其在世時曾經呼籲美國民眾:不要把自己的生命當做傷害生命的存在。

另一個層面就是強調個人要節制,全性保真,不要論為錢欲、權欲、情慾等個人私慾的奴隸。簡單說,就是要自律,不要處在低級慾望的體驗中(因為這種生活是傷身體、無益的),而應該使自己體驗到高尚的樂趣。楊朱說:“耳之慾五聲,目之慾五色,口之慾五味,情也”,意思我們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這些感覺器官,為生所役使,只服務於生,不能被慾望用來“為所欲為”。否則,就會危害到生。如果想實現貴生,就要在慾望和情感上適可而止,不可過度或極端放縱。

“貴己,重生”,楊朱思想超越西方2000年,可惜被錯過了

“不拔一毛利天下”的思想,從根本上杜絕“人為”的短處和害處

前面我們提到,楊朱的思想是來源於老子的無為思想,那麼“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的觀點,其實就是對無為的實踐,或者說是無為的具體做法。

但“不拔一毛”是被誤解得最廣的一句話,就連孟子都認為這個意思就是自私自利。

孟子對墨子和楊朱做評價時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就是“一毛不拔”的出處。

因此,孟子對楊朱很不客氣,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其實,在這裡,孟子可謂是深深誤解了楊朱。

當然,孟子誤解楊朱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的學說是主張“捨身取義”,所以當他聽到楊朱這句話,他是很敏感的。不過,我認為孟子其實是明白楊朱思想的,但他擔心百姓理解不了或者只是理解表面的意思,從而走向了自私自利的局面。所以,他必須果斷地阻擋這個信息流。

在《孟子·滕文公下》裡,孟子這樣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吾為此懼,閒(閒:衛也)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意思是楊墨的學說不被消滅,孔子之道就不能成功。

所以,面對這種形勢,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意思是並非我愛辯論,實在迫不得已啊,言下之意就是說如果他不來對抗楊朱和墨子,這個世界就沒有儒傢什麼事了,並說能夠推翻了楊墨學說的人,就是聖人的徒弟了。

此外,孟子在《孟子·盡心下》強調說:“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苙:欄圈),又從而招之。”意思是天下人從墨學逃到揚學,逃到揚學就必歸於儒家,所以今天我們與揚朱、墨子的辯論,就要像追放走的豚魚一樣,要到處放網,從而將天下人招回來。

從以上這段記載來看,足見當時儒墨揚之爭是相當激勵的,就像現在的學校搶生源一樣,各種招都要使上。因此可見,孟子的心態是對楊朱的絞殺是“寧可錯過一千、也不放走一個”,即便楊朱有值得的學習的地方也在所不惜。

當然,反對楊朱的不止儒家代表孟子,連倡導兼愛的墨家也對楊朱口誅筆伐不止。

例如,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釐問楊朱,他問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得天下人都得到好處,你幹不幹?楊朱則回答離滑釐說,天下人的問題,絕對不是拔一根汗毛能夠解決得了的。離滑釐又說,假如可以的話,你願不願意。於是楊朱就默不作答了。

很多人認為楊朱不作答是無話可說,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其實在這裡我們又可以看出楊朱的真智慧了。他說天下不是拔一毛就能解決的,說明他已經看透這個世界的真相或說現實,那麼既然已經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假設呢?解決世界的問題怎麼可以如此膚淺隨便呢?但離滑釐並不明白這一點,所以還傻傻地問:“假如可以的話,你願不願意意?”這句話一出來,楊朱就知道離滑釐的智慧境界了,這已經是市井吵架型的辯論了,楊朱自然不會去回答了。

楊朱的不回答顯示了楊朱高明,但很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會認為楊朱被離滑釐駁倒了。估計當時圍觀的人,都在起鬨嘲笑楊朱。

從這些方面來說,楊朱的確太過於超前,以至於世人領會不了他的真諦。但同時,也由於他太超前,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直接跑到終點說:你們到我這裡來就對了。但豈不知,要到他那裡去的路上,隔著人類認知的鴻溝、封建專制的柵欄、生存的基礎問題等等太多障礙。

“貴己,重生”,楊朱思想超越西方2000年,可惜被錯過了

“無君”思想,已經超越現代,到未來人類才會追捧

楊朱提出的“無君”思想,就沒有政府的意思,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無政府主義,但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無政府主義。

從淺層次上來說,楊朱的無君思想,就是認為個體生命比一切重要,可以沒有國家,沒有君主,但個人的利益不能不得到保護。在這方面,楊朱與莊子的思想不謀而合,莊子就主張把個人利益擺在國家利益之上。也就是說,楊朱和莊子都認為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發展,才是第一總綱,為了這第一總綱,國家也可以不要。

楊朱說:“力之所賤,侵物為賤”。在他看來,最為下賤的事情,就是侵掠別人的財物。在當時那個年代,楊朱第一次提出了保護人民財產的思想。

在這方面,很多學者認為楊朱思想已超越西方民主思想兩千年,甚至認為楊朱思想就是中國版的《人權宣言》。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只是我認為把楊朱看得太低了。

從深層次來講,“無君”思想其實才是人類的未來,才是人類最高及文明狀態。那個時候,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人類認知水平與道德水平都達到相當的高度,人類在一種公開透明的機制(比如區塊鏈技術管控)下共生,根本就不需要政府。

用儒家的話說,就是天下大同;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

當然,達到這一點,就是需要人類認知水平都很高,對真理認識很清楚,而這正是“貴己、不需拔一毛利天下”的狀態。

所以,楊朱這些思想,在現代看來,仍然是非常超前。不說戰國時期,就說現在,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如果誰要是宣揚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那肯定要遭到抨擊的。因為人類綜合水平還沒有達到楊朱、莊子等所向往的高度,那麼國家不得不成為人類別無選擇的存在。

《荀子·王霸》:“楊朱哭衢塗曰:‘此夫過舉跬步而覺跌千里者夫!’”這句話的來源是楊朱站在十字路口哭訴時代的錯誤,意思是走錯一步,就將錯誤千年。

那麼,實際上,人類走錯路了嗎?或者說中國走錯了嗎?顯然走錯了,自從秦朝以後,中國被帝王專制(家天下)控制了上千餘年,帝王可以憑一己之私慾,視天下蒼生為草芥,任意奴役百姓。

不得不說,楊朱是孤獨的,楊朱孤獨了兩千年,楊朱還將孤獨到未來。但不管你理不理解,你認不認可,楊朱已經站在未來等著我們了。

(餘雲開哲學教育研究室出品,今日頭條獨家首發)

參考書目:

1. 孟子《孟子》

2. 莊子《莊子》

3. 荀子《荀子

4. 韓非子《韓非子》

5. 呂不韋及門客撰《呂氏春秋》

6. 列子《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