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姜太公174491583


胆结石患者可分为无症状及症状性胆囊结石两大类。

一、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

  • 约80%胆石症 (GSD) 患者是无症状的, 且其中大多数人在一生中不会出现症状。

  • 对于症状性胆石症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每年可达1%~3%, 而无症状患者仅为0.1%~0.3%。对于无症状患者, 预期管理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饮食管理、定期体检, 参加户外运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引起了专家们对无症状胆石症患者的最佳治疗的争议, 但多数专家认为, 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应该通过随访进一步观察。

  • 目前也有观点提出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 有必要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一个对664名胆石症患者进行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证明, 具有>10mm的多个结石的女性患者, 具有较高不良事件风险, 因此实行预防性切除效果较理想。另一位台湾学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对于肥胖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胆囊切除。

二、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

  • 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表现包括以下方面: 胆源性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要用止痛药物缓解。

  • 传统观点认为当胆石症患者出现胆绞痛症状时, 其复发概率将会明显增加, 因而建议胆囊切除术治疗。针对症状性胆石症患者胆囊切除可谓称之治疗的“金标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过度切除胆囊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英国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 胆囊切除术仍然是许多有症状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然而, 观察组中大约一半的人长期不需要手术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 这表明保守治疗也可能成为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案。

  • 随着认识胆囊功能的重要性及胆囊切除后的种种弊端, 专家们越来越提倡胆囊功能保护, 作为保胆手术的一种, 体外冲击波碎石采用电磁或超声源产生的冲击波来击碎结石, 但是已经被证实其损伤较大且结石复发率较高。不过目前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胆汁酸溶石治疗也是国内一些学者探究的热点。

  • 由我国率先提出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即目前所谓的“保胆”手术, 因为保留了胆囊, 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十分光明, 有待临床医生进一步完善。

  • 此外, 经自然腔道内镜的保胆手术即NOTES保胆取石术, 因为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 相对于腹腔镜技术能更加做到微创效果。近年来, 国内部分地区开展的NOTES保胆取石术逐渐发展, 但规模有限, 文献报道较少, 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究与完善。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宋睿,杜国平.胆石症的研究进展与新认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427-1428+1436.


子乐健康科普


人们常说的胆结石一般是指胆囊结石,大多数胆囊结石的成分主要胆固醇,多为单发,质地比较硬。也有少数胆囊结石是胆固醇与胆色素的混合结石,一般为多发结石,质地比较软。



胆囊结石会不会发生症状,在于胆囊结石存在的位置、是否引起胆囊颈部及胆囊管的阻塞及是否刺激胆囊壁发生了炎症等情况所决定的。

胆囊结石不阻塞胆囊管造成胆汁排出受阻或没有刺激胆囊壁引起炎症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很多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进行腹部B超、CT等检查时被发现的。


一旦胆囊结石较大的情况下(直径超过0.4cm),结石位置发生改变,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出现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或夜间安静时发生的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的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胆囊结存在时间较长,刺激胆囊壁引起慢性炎症时,会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有时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症状有点相似而容易混淆,需要腹部B超及胃镜检查才能鉴别诊断。


谢谢阅读!


小克大夫


胆结石就是生长于胆囊、胆管的结石,是结石的一种,除了胆结石以外还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不过胆结石较为多见。

上图是一位胆囊结石患者的腹部CT图像,可以看到胆囊内(画圈)多发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结石影。

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哪些症状?

胆囊结石的形成就是一些在体内溶解度低的物质在堆积到一定的量就会析出,形成固体的结石,胆结石的形成多是由于不按时吃饭、过食油腻等导致胆汁分泌紊乱,过多的胆汁不能排泄出去,就会形成胆结石了。

胆结石的症状表现实际上和胆结石的大小和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胆结石在体积小的时候多是没有感觉的,或者在饭后或者吃的过于油腻之后有不适的症状,较大的胆结石多会有一个胆区也就是右上腹会有疼痛感,另外会有一些消化系统的症状,例如右上腹的腹胀疼痛,同时会有恶心、反胃、嗳气、不能闻油腻等症状。

胆结石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症状也是会不一样的,胆囊会有右上腹的压痛,并且易发生剧烈的绞痛,以及厌食油腻等症状;而发生在胆管的结石,多和蛔虫以及胆管形状异常有关,发病年龄一般较小,一般会有腹痛、发热以及黄疸的反复发作出现,但是部分患者不会有剧烈的疼痛。

胆结石除了本身的一个症状表现外,长期的刺激容易形成胆囊炎,甚至出现较严重的急腹症等,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也有保守疗法,各有利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结石数量和大小,在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张浩医生


胆结石一般指胆囊结石,正常情况下胆囊里是没有结石的,如果出现了结石也就相当于胆囊里有了异物,结石不断刺激胆囊黏膜会诱发炎症,一旦诱发胆囊炎就会出现相应症状,因此,胆结石确实一颗定时炸弹。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结石会不会出现症状取决于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引起梗阻,对于那些体积小、数量少且位于胆囊底的结石多半是无症状结石,这种结石多半是在做体检时发现的。这样的结石可以观察随访,不需积极处理。



对于结石体积大,数量多或者引起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的结石,常常诱发胆囊炎,其中梗阻引起的胆囊炎多是急性胆囊炎,会出现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会出现压痛反跳痛,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寒战发热和恶心呕吐等症状。非梗阻因素引起的胆囊炎多是慢性胆囊炎,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对于出现胆囊炎的胆结石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胆结石一般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只有在做体检的时候才会发现。或者石头运动到胆囊口有明显疼痛,或者是在饱餐、进食油腻性、刺激性食物,或者在睡觉时体位的改变造成疼痛。临床上,主要症状有:胆绞痛、右上腹部隐痛,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但是胆绞痛是最典型的症状。疼痛的症状多数是由石头与你胆囊腔之间摩擦,造成胆囊收缩引起疼痛感。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了解更多知识,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石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有资料表明,它占普通外科疾病的11.5%,且发病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胆结石是什么?发病原因有哪些?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已经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胆结石的患者一般为成年人,40岁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发病率,凡是影响胆汁酸浓度和胆固醇比例改变的因素都会形成结石,妊娠、高脂肪饮食、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都是出现胆结石的诱发因素。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认为,胆结石(主要指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囊功能两方面变化的结果,并受机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胆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有5F,即Female(女性)、Fatty(肥胖)、Forty(40岁)、Fertile(多产妇)和Family(家族史)。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

很多胆结石患者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一般在手术、体检过程中发现,这类为静止性的胆囊结石,还有少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胆绞痛,慢性或者急性胆囊炎。有部分胆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取食疗的方法来缓解症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胆结石就目前来讲,手术依旧是最有效和复发率最低的治疗方式,但是有些患者及家属由于不愿接受手术,或是不具手术指征而采取保守抗生素和溶石口服药物治疗,但是口服溶石药物对胆固醇类结石固有一定疗效但是,对肝功能损害也很大,并且复发率很高,常达25%以上。

因此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手段,对于多种手术的方式来讲,单纯的胆囊全切以及胆总管切开“T”字引流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对胆囊的破坏和胆道功能的影响,术后患者有时会出现腹泻等并发症。因此保留部分胆囊和胆囊功能的手术方法逐渐也被人们所采用,经皮胆囊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可以保留胆囊功能的手术,但是保留的胆囊就为结石的复发提供了条件。因此,综合以上分析,需要综合患者症状、预后和以后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从而选择最好的治疗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