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最厉害的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庞统,而是贾诩,对此,你怎么看?

魁哥说三国


同意!理由如下。

洞察人性

《三国志》把贾诩跟荀彧和荀攸叔侄放在一起,说明一点,三人都是当时顶级的大谋士。

1.段煨时期

贾诩有一段时间是投奔董卓手下将领段煨的。但是贾诩很快就离开段煨,改投张绣,问题是家人留在了段煨那边。所以就有人问他,你这么三心二意,不怕段煨杀光你的家人吗?

看贾诩是怎么回答的。

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这心机简直了!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所以我不能在他那里久待,我离开他是高兴的。同时,段煨又希望我帮他找到外援,这样我的妻子儿女,他一定不会亏待。

另一方面,张绣那边缺少谋士,我去了后,必然会受到重用。所以我改投张绣,是一箭双雕。

2.张绣时期

张绣原先也是董卓的手下,与曹操是死敌。一次曹操领兵攻打张绣,本来两军对峙,曹军明显占据优势,突然第二天,有人来报,说曹操撤军了。

于是张绣就要去追,贾诩阻止他说不要追,追击一定会失败。张绣不听,追上去后果然被曹操殿后的伏兵击败。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等到张绣吃了败仗回来,贾诩连忙建议他再次追击曹军。张绣这次听从了,追击曹军,果然大胜而回。事后,张绣就请教其中的玄机,贾诩就给张绣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

贾诩说,曹操仓促退兵,必然有诈,你贸然追击,就等于上了当。等到你吃了败仗回来,曹操必然放心撤退,这时候你再追击,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当然就能打赢了。张绣拜服!

深藏功与名

贾诩最后是投奔曹操的。在曹操晚年,立储问题朝臣们争论不休,只有贾诩轻易不表态。于是有一次,曹操就问贾诩的意见,到底是立曹丕,还是曹植?

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贾诩回答说,我在思索袁绍和刘表当初是怎么选择接班人的。曹操是明白了,一下就明白了贾诩的意思。因为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立幼不立长,导致内部政权不稳,元气大伤。言下之意,贾诩是建议曹操册立曹丕的。

后来曹丕继位,可想而知,给贾诩的待遇那肯定是好极了。最后贾诩死于77岁,绝对的高手,深藏功与名的高手!

横向比较一下,庞统早年战死,诸葛亮54岁过劳死,贾诩绝对是大赢家!


李杜文


我觉贾诩是一个在乱世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

说到贾诩就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毒士,保身第一人。

在三国志里陈寿把贾诩和荀攸荀彧并为一传 我觉得陈寿如此安排是有猫腻。

贾诩在凉州偏远地区和三国时期的后世知名大咖不一样,通常这些大咖年少不是出名就是有个好爹好容貌。贾诩没有名气。 只有一个阎忠说贾诩有张良和陈平的才能。

这个阎忠也不是寻常之辈,中平元年皇甫嵩平定黄巾起义后,阎忠劝皇甫嵩说韩信没有听蒯通的话失去自立为王机会,后来被清算要皇甫嵩先下手为强,带兵杀入洛阳诛灭宦官,改朝换代。 阎忠也看出贾诩的才能的原因是:他们可能是一种人。

后来被举荐孝廉,(有可能是40岁)西凉军进京,贾诩得到太尉掾和平津都尉的官职,这时候贾诩43岁了。

之后就跟董太师的女婿牛辅混。 192年董卓死后,贾诩拿出他的成名作。让董卓旧部打回长安。贾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贾诩46岁。 这事干的的确毒辣,然后被裴松之一顿臭骂……这也是现在坊间给他冠以毒士这个称号的理由。事后被李郭二人以尚书仆射为答谢,他拒绝了。

理由是“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嗯……很低调,他不活着,谁活着……

或者自己觉得这事干的不地道,没有理由封赏,当时事情紧急他是想活命而已。 后来还是为尚书典选举了

两汉大多数政务机要在台阁,尤其东汉末年,谁掌握了尚书台谁就掌权。

李傕、郭汜、樊稠这帮大老粗怎么也不懂文书,也愿意让贾诩担任台阁之仁。 贾诩虽然低调捞干的不比别人少,关键是贾诩能靠近皇帝。这很重要。

“傕等亲而惮之。”董卓旧部是对他是又敬又怕。 而贾诩当任尚书时表现史书表现:多所匡济 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违和感?

董卓旧部杀入长安没多久就开始自相残杀了因为董卓大哥死了谁也不服谁,三两天开始火拼,而贾诩就是他们调解人。

献帝纪曰: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

这是为了什么,集团利益?鬼都知道迟早会火拼一场全都玩完。

他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是保卫皇帝。 准确来说贾诩对汉室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吧。或者说是愧疚感。

贾诩为汉献帝解难恐怕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傕要把皇帝安排自己当然军营里,贾诩告诉他这是不义之举。

张绣告诉贾诩长安不是久留之地,应该快速脱身,张绣都能看出来长安是个火药桶,贾诩看不出来?他早就知道。但他拒绝离开。 他对张绣说:我受国恩不能背义!要走你自己走,我贾诩必须留下。

当我读到一段我觉得贾文和知道后世冠以毒士的称号时,恐怕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无奈的苦笑吧。 贾诩:我想当个大汉臣子,奈何现实让我很无奈。

李郭在长安时,保卫皇帝和百官是个毒士!你信么?

傕时召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采与之,又许以宫人妇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诩为之方计。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贾诩又救了刘协一回。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贾诩看到羌胡准备开抢皇宫 皇帝:贾先生如何是好? 贾诩一脸愁容:陛下臣有办法! 随后愁容变成痞子的嘴脸和羌胡谈判。

李傕不找皇帝麻烦就找百官,这一次又是贾诩解围

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后来谋划让天子离开这是非之地之后便离开长安。 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 贾诩这段时间就是尽自己的力量让皇帝百官有尊严活下去。

可是江山倾覆,群雄割据 恐怕这位“毒士”在内心一次次问自己。 这汉室江山还有救么?

答案他和阎忠一样早就知道了,但他也是读圣贤书的人起码该尽一下自己的的责任吧。 随后贾诩走了,他知道这个国家无可救药了,他的目标便是找个遮风挡雨有口饭吃的地方,好好在这乱世活下去。

对他来说张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搞出来另一个成名作宛城事变。众所周知曹操很惨……但还是让张绣最后投奔曹操。自己也到曹操麾下。可能因为皇帝在曹操哪里。

贾诩到了许昌投奔曹操时候,高兴不止曹操或许还有献帝? 贾诩投奔曹操后一直当着顾问的角色。

在曹操立谁为继承人时候史书记载

”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是为了统治集团的利益还是古代礼法?不知道 通常认为毒士这种东西是不合常理的,没有底线的,但贾诩的确是个很传统的人。

贾诩效力曹操后对汉室事情基本都保持沉默。

说到开头陈寿安排荀彧 荀彧 贾诩并一传 代表着曹操对汉室进行篡汉行动的三种态度? 即抗争 妥协 沉默?

贾诩在史书上记载让我觉得是一个努力活下去人罢了。 就像长安事变,为了活下去,没想那么多

数次劝阻李傕不要杀百官尊重天子是为了尽臣子义务。 宛城事变给张绣打工该做的,到了曹操也是一样,给老板打工好好活下去。

毕竟 这时候他应该懂得阎忠为何劝皇甫嵩发动兵变了。毕竟身为大汉臣子这个国家真的无药可救了。 好好活下去吧!


暴躁的皮卡丘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产生了很多厉害的人。就拿谋士来说,有人认为诸葛亮最厉害,也有人认为庞统最厉害,甚至还有认为郭嘉最厉害,正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再拿武将来说,有人认为吕布排名第一当之无愧,也有人认为吕布有勇无谋,关羽才是最厉害的,也有人认为赵云之勇,不下于吕布。这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三国中,贾诩是最厉害的人。下面我将根据演义及正史的记载,分析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贾诩幼有奇才,曾被氐人抓捕,却机灵自救。

贾诩,字文和,他少年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名字。当时只有汉阳一个叫阎忠的人,说贾诩有张良和陈平的谋略。后来,贾诩被举为孝廉,不久就因病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贾诩碰到一伙氐人。贾诩同行的人,都被氐人所杀。贾诩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侥幸逃过一命。

贾诩是怎么自救的呢?

贾诩说他是当朝太尉段颎(jiǒng)的外孙,如果他们不杀他的话,日后会给他们一大批金银财宝。原来,段颎长期镇守边疆,在那里很有威望。那群氐人,一听到贾诩是段颎的外孙,就将他给放了。

第二,贾诩洞察时局,有经天纬地之才。

董卓被杀后,他手下的李傕和郭汜等人,立即向王允请降。结果王允认为他们是董卓的帮凶,罪孽深重,不许他们投降,还扬言要将他们擒拿归案。李傕和郭汜商量着,不如赶紧逃回乡里,避免战乱。

贾诩出来说话了:你们如果现在逃回家乡的话,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要了你们的小命。不如率领剩下的士兵,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失败后,再走也不迟。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不得不说,贾诩说得很对。王允不让投降,难道就要逃命吗?以自己的兵力,完全可以诛杀王允,夺回长安。最终也证明贾诩的预料是对的,李傕和郭汜杀死了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把持了朝政。如果他们二人肯听贾诩的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就不可能是曹操了。

值得一提的是,贾诩也懂得把握分寸,有自知之明,他们很快发现了李、郭是庸俗之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于是当即拒绝了他们的封赏,并开始脱离他们的阵营,投靠了南阳的张绣。

贾诩跟随了张绣后,为他出了很多谋略。比如,张绣第一次反叛曹操,就是贾诩给劝的。结果,曹操的长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阵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差点身亡。

后来曹操第二次南征张绣,大获全胜,张绣被迫逃到了穰城。不过,曹操不会每次都那么幸运。他第三次南征张绣时,就栽了个大跟头。当时,张绣和刘表联合,将曹操困在了穰城。曹操率领手下,拼命才突出了重围。张绣就下令追击曹操,贾诩却说:现在不能追,否则必败。张绣不听,结果战败,灰溜溜地回来了。没想到贾诩这时却说:现在追击曹军,必定大获全胜。张绣感到很疑惑,不过还是听了贾诩的话去做,还真就大胜而归。

张绣回来后,就问贾诩:先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怎么你一开始说不能追,打败了仗后,反而可以追呢?贾诩的解释如下:

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贾诩话的意思很简单,一开始曹操亲自断后,他善于用兵,张绣不是他的对手。曹操胜利后,立即撤兵,一定是因为国内出了问题。这时去追的话,以张绣的勇猛,纵使曹操的手下再厉害,也不是他的对手。

贾诩的这番论述,真是让人佩服不已。

这还不算什么,官渡之战前,贾诩又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就说:我已经跟曹操结下了深仇大恨,为什么不投靠实力更强的袁绍,而是投靠曹操呢?

贾诩解释道:袁绍连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还能容得下我们吗?况且其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他的一大优势。其二,曹操实力更弱,他会因为我们的到来,感到高兴。其三,曹操心胸博大,他定会尽释前嫌,善待我们。

后来果如贾诩所言,曹操一见到贾诩,就高兴地说道:让我信义著于天下的人,是你呀。并且封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随后又升任冀州牧;封张绣为杨武将军。

三、贾诩为人谦虚,是很少能够得以善终的曹操谋臣。

有人说过,贾诩或许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他有才华,有谋略,但是从不张扬。曹操手下那么多谋臣,不是英年早逝,就是不得善终。比如郭嘉,早夭;杨修和许攸,死于非命。而贾诩却活到了七十七岁,可谓是寿终正寝。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贾诩洞悉人心,他成为曹操谋臣后,从不恃才傲物,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贾诩呢?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三国


题主才是真懂历史的人,而不是只知道演义。演义夸大了卧龙凤雏、郭嘉等人,而对贾诩则惜墨如金。

提到聪明,其实说的是智商。我想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1、对时局的判断。史书中虽未见贾诩有类似毛玠、诸葛亮、鲁肃等人对时局的阐述,但从他力主张秀归顺曹操和终身服务于曹魏也可见一斑

2、对人的判断。贾诩的识人之能应该强于其他众人。诸葛亮和庞统甚至不能完全看懂刘备父子,甚至使用马谡失了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庞统则是英年早逝。贾诩则是对所有人都看透了,包括曹操,荀彧也不如他的眼光。

3、对事件的判断。贾诩可以说算无遗策,不亚于郭嘉,甚至更胜一筹,举几个例子,劝说李傕、郭祀杀回马枪;劝阻和怂恿张秀追击曹军;阻止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等,在很多大的场合看不到他的影子是因为他比较低调而已。

4、心态对比。很多名士病死的病死,累死的累死,战死的战死,贾诩就更超脱,淡泊名利,终年77岁,这个岁数在当时可是高寿了。

因此,贾诩应该智商高于其他人,只不过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歪曲了较多的史实和人物。


老衲虚空


从综合能力来看,三国最厉害的人曹操当数第一。

题干说所的诸如诸葛亮、庞统,或者贾诩等人终究只是谋士而已,所谓谋士,参谋而已,必须要依附主公,而且要得到主公的信任才有用武之地。如果主公不用,他们就无用武之地,多大的才能也无法施展。

而曹操不同,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曹操的力量本非最强,但他文武全才,善于纳谏,被誉为“盛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以一个宦官之后的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大义上正统地位,最终击败最大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并且在这样一个乱世里能让北方游牧民族不敢南下袭扰中原。他善于用人,一干人才忠心拥护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从未有背叛之心。

《三国志》称赞他是“旷世奸雄,超世之杰”,他一生想的是一统天下的伟业。他是历史上少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人。

至于人们常说的三国最后最大的赢家司马懿,确实,他是个人才,有能力。但是在曹操在世之时,司马懿不敢有丝毫二心。曹丕继位后,也死死压住司马懿,不让他有出头的机会。对于司马懿此人,曹操早就看透,“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可见在曹操面前,司马懿的欲望早就被一眼看穿。可惜的是,曹操、曹丕死后,魏国再无人是司马懿的对手。


史海小白丁


这些厉害的人都是一些非常厉害的谋士,在三国中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他们凭借着自己强大能力,将自己的主公是从一个无名之辈慢慢的成为了一个强大势力的主人,并且这些人的主人最后是瓜分了三国,当上了真正的皇帝。虽然曹操是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是有这个资本的,后来也是被他的儿子追封为皇帝。

但是这些人也只是成就了别人,却没有成就自己。他们只会为别人做嫁衣,却不会为自己多多的考虑,像这些人最后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就比如说最好的诸葛亮,他可以说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可是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在沙场,自己都是活活累死的,虽然是有一个名声,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很大的好处。而真正最厉害的应该就是司马懿,诸葛亮真正的对手三国,最厉害的谋士。



司马懿是三国之中最可怕的那一个人,他可以说是三国中真正的获胜者,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

在三国演义之中,最刚开始最不起眼的就是司马懿这个人,没有人能够想到他后来会成就自己这么伟大的事业。他当初只是想要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来就可以了,面对曹操的招揽他可是很不想,无数次拒绝了曹操。但是曹操可不是那么容易拒绝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假装自己生病了。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派人去试探一下他,看他是真病还是假病,如果是真病的话,就会给他很多赏赐,如果没有事的话就让他来自己这里。




曹操发现他是真的在假装生病,于是就派手底下的人拿着一把刀去了,当时司马懿吓了一跳,立马来到曹操这里,然后跪下了,曹操并没有把他当一回事,并且曹操是喜欢很多人才的。而且曹操手底下有很多厉害的人才,对于司马懿就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就这样司马懿成为了曹操的手下的人。


可没有想到的是曹操死后,司马懿是越来越得到重用了,最后成为了三朝的元老,托孤重臣可以说是和诸葛亮是差不多的,最后是夺得了所有的权利。他要想杀死皇帝的话,这个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没有去做,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他的子孙,最后他的子孙夺取了三国,所有的地盘成为了真正的胜利者,这一切都是按照司马懿想的去发展的。

三国中最厉害的很多人都是认为是诸葛亮,可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

很多人以为司马懿只是会一些阴谋诡计,但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只是比较会隐忍而已。他能够打败很多人,他会扬长避短,知道自己可能和诸葛亮比什么不行,他比不上。但是他知道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就是性子比较急,只要能够忍耐下来,蜀国的兵地虽然是可以和他们相对的,但是为了避免消耗他就选择了隐忍,最后是打败了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被他熬死了,当初在空城计里面他其实是看出了诸葛亮的心思,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活了下去,他选择放弃了诸葛亮。要是真的把诸葛亮杀死的话,或许下一个死的就是他,他已经是明白了三国这一个规则,是真正掌握了三国中的人。

我们认为司马懿到底是有多么可怕,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三国


最厉害的人当属司马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驰疆场,伸似乘龙能立国,屈如病狗舔鸡屎


冲天一笑5


贾诩!独到!老道!圆滑!多谋略!但是他并没有帮助张济,张绣,壮大建国独霸一方!只是一方不富裕的小诸侯。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到最后连命都混丢了!贾诩坑了张绣!所以说贾诩不如诸葛亮,荀彧,郭嘉,周瑜。


魏王铜雀台


虽不喜欢贾诩,但还是很佩服,贾诩懂人心,很聪明,或许不是治国之才也不是统军之帅,但身为幕僚无疑是完美的,有事和他商量一下准没错,又低调,不恃才傲物,也不居功自傲,曹丕司马懿都佩服,有才有功又能善终在魏国,舍贾文和其谁,或许那个乱世,活的最聪明的就是贾诩了


天忾


我最喜欢的是曹操!当然我就说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