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国际会展中心首展万事俱备

宝安区:国际会展中心首展万事俱备

图为即将迎来首展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外景。

宝安区:国际会展中心首展万事俱备

图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配套服务项目。

【核心提示】从空中俯瞰位于宝安区北部、湾区核心的空港新城片区,一组蔚蓝底色封面的巨型现代建筑,在阳光照耀下分外夺目——新近落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犹若一条靠泊的巨轮正待扬帆远航。

11月4日,这里将迎来首展:2019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宝博会)和2019深圳市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如同两朵并蒂花,给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带来惊艳世界的“馨香”。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创下8项世界之最。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达到160.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鸟巢”,一、二期整体建成后将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地下室面积达58万平方米,最大长度达1700米,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顺利落成并即将开启首展,彰显了深圳市和宝安区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大部分完成,周边已具备良好通车条件,配套商业已部分完工,宝安区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首展精心筹备——

完善环境与配套为首展“保驾护航”

2019年11月4日,新落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首展。

深圳新会展中心一期展馆面积为40万平方米。一条长1.75公里的中央廊道串联起16个2万平方米的标准展厅、2个2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和一个4.8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厅。所有展厅均采用先进的鱼骨式布局,既可独立使用,也可根据需求灵活组合使用。

而本届宝博会和智博会分别启用首期工程的1、3展厅及2、4展厅,每个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约为一期展馆面积的五分之一。这是深圳新国际会展中心首期工程落成后举行的首个大型展览展示活动,因而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万事开头难,周边环境、交通、通讯及配套设施能否跟上?考验着相关组织方。

新会展中心已具备举办大型展会的强大能力

展会期间人流量众多,安全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为此,设计方、施工方和指挥部想尽办法。展厅地面上每隔6米就有一条约半米宽的管沟,并排成列,有了它们,日后展览布排电线、网络等不仅方便美观还能保障用电安全;展厅巨大的建筑空间已经超出正常消防设计要求,团队找到特殊消防设计策略,运用水幕和屋面开启对超出规模的展厅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1.75公里的中轴走廊除了连接展厅,还能在必要时迅速疏散客流。

会展中心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载体,国内外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占据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并兼备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条件,必将带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不可估量的经济效应。

据悉,本次首展约有400家重点企业参展,预期专业采购商日均不低于3000家,参会客商日均不少于20000人次,其中国际参会客商日均不少于2500人次,将给会展中心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和消费量。

目前除了项目本身外,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也大部分完成。在此基础上,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已具备举办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的强大能力。

全面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首展需求

据介绍,为保障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顺利运营,需要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共有87项,包括:新建和改扩建道路34条,综合管廊6条,桥梁6座,公交接驳项目3个,景观工程20个,公共配套设施18处。其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新建道路12条,改扩建道路2条,会展中心片区将形成“六横三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两个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道路闭环和多个外部通道出入口。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够有效提升会展中心周边发展质量、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包含19条市政道路及8条综合管廊。道路总长度为29.28公里,综合管廊总长度为16.92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包含9条道路和6条管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岩土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通信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等。

海云路、重庆路、桥和路、展览大道、景芳路、和秀路、沙福路(海滨大道—— 海云路段)于10月底完成建设;凤塘大道和海滨大道一期预计将于2019年12月底完成建设。此外,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约6.5公里的综合管廊已大部分完成。

为了营造良好的会展中心周边环境,宝安区启动海上田园升级改造,实施截流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整治重污染流域和黑臭水体,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

大空港规划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区域内截流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潮)治涝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工程建成将解决流域面积约29.8平方公里的片区内涝问题,解决截流河、南北连通渠的城市水环境问题。该工程目前正在开展主河道、导流渠、截污闸、节制闸等施工;截流河景观设计优化工作也正在开展。此外,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约3.5公里的截流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大部分完成。

通达顺畅 确保各项疏解、接驳工程完备

紧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毗邻福永码头,紧挨广深沿江高速,直通地铁,接驳城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拥有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保证首展顺利进行,周边配套交通也已经完善,片区道路已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据介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互通工程将强化区域干线交通对西部工业组团,特别是深圳市五大战略规划区之一的大空港地区的服务,加强与北侧东莞的快速联系,更好发挥其深圳和东莞合作示范区的作用。该互通工程的建设将对大空港地区、宝安区乃至整个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该项连接展馆与沿江高速的工程已全面完工,已达通车条件。

在地铁20号线尚未建成之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重点依托地铁11号线进行疏解,宝安区规划了空港新城云巴线路、沙福路智慧公交、机场接驳线三条接驳线路,在展会期间可投入使用。

由于轨道20号线、12号线计划2022年左右才可建成通车,不能为近期会展交通疏解提供轨道服务。为了解决会展中心运营初期的交通出行问题,宝安区规划了国际会展中心快速智慧公交接驳工程(会展中心至地铁11号线塘尾站)。该项目预计10月底完工,在会展中心大展高峰期间,将组织三路巴士同时发车、每班间隔2分钟,以解决6000人次/小时的接驳需求。据介绍,智慧公交车上装有电脑感应设备,计算红绿灯的时间,设定平均时速,达到避开红灯亮灯期间目的,使得公交车可准时、顺畅抵达国际会展中心。另外还规划了机场专线,机场接驳线起点接会展中心海汇路公交场站,终至机场离港平台落客区,线路全长约27公里,中途不设站,全程30分钟可达。采取“一人一座”模式,发车频率3分钟一班,可满足高峰1500人次/小时的客流需求。

根据会展中心总体交通保障需求,空港新城云巴示范线(L1线)已开展前期可研研究工作。近期重点解决会展片区与地铁11号线和穗莞深城际线的交通接驳问题,远期在地铁12号线、20号线开通后,重点为沿线地区提供城市公交服务。

日臻完善 综合配套设施承接会展经济机遇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展览、会议、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的超大型会展综合体,集合了办公、物流、安保、海关、国检、仓储、垃圾清运等专业功能,可为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给参展人员带来更好的体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展馆内部配备了强大而丰富的展览、会议、活动和餐饮设施。除此之外,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还将配备完善的综合配套。综合配套建设总面积将达154万平方米,集产业总部、商业中心、国际酒店群、产业展馆、精品公寓、交通枢纽、会展公园、会展河等多元复合业态于一体,兼具绿色生态与商业价值。目前,会展配套商业已部分完工,已具备承接首展相关商业活动的能力。

其中,为充分满足会展和商务住宿需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7公里范围内)现共有1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21家三星级酒店、26家经济型酒店,共能提供11191个床位。目前,福海意库、格兰云天酒店正在建设,另有三家工业园区拟实施改造。

此外,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设置了约4.5万平方米就餐面积,另有共约2.4万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同样以就近分级的原则规划布局在标准及超大展厅、特殊展厅和登录大厅三大区域,可在40万平方米展厅全满的情况下满足12万人/天的就餐需求。

未来,这一深圳国际会展城将形成“一城双岛三区多廊”的规划结构,以深圳西海湾新城为核心,主要分布国际会展岛和海洋新城岛,搭载生活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产业发展区,形成新沙路生活服务走廊、南环-沙福路综合服务走廊、凤塘大道创新服务走廊、福州大道交通服务走廊等多条服务走廊,全力打造西部城市功能中心。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下八项“世界之最”,应用52项全球领先绿色建设技术,可抗击17级台风——

会展巨无霸“首秀”看点多多

“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这是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设立的目标和追求。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是深圳人对品质和速度的极致追求。

从2016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这里的每一项进展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9月28日,正值动工建设3周年之际,这个位于宝安福海街道,与沿珠江口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南沙自贸片区遥相呼应的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正式落成。

虽然一期工程已经落成,但是这里繁忙依旧:车来车往,装卸着下个月要展出的展品;人来人往,精心布置着首展展厅。所有人都铆着劲,希望“首秀”能够以最华美的姿态绽放。

工期减半质量严控,总用钢量相当于32座埃菲尔铁塔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上空,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架飞机掠过。乘客从舷窗往下看,能够欣赏到超高颜值的金属屋面。屋顶采用海浪元素,呈现彩色丝带花纹,寓意“海上丝绸之路”。不但颜值高,这个可覆盖106个标准足球场的屋面实力也不可小觑,屋面构造足足有13层,可以抗击17级的台风,去年便成功经受住了高温、暴雨、超强台风“山竹”等恶劣天气的考验。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不仅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全球首个集大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同时开发的建筑工程,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国际会展中心施工需要五六年,然而该项目仅3年就完工,且各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做到精益求精,创造了会展中心建设的“深圳速度”。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宏大,是深圳建市以来绝无仅有的,也是全球房屋建筑领域内钢结构用钢量最多的项目。项目钢结构总用钢量达27万吨,相当于10个地王大厦、32座埃菲尔铁塔。最快时日安装5000吨,周安装20000吨,月安装60000吨,相当于1个月就建成一座鸟巢。

据了解,会展中心及周边工地最高峰时有近3万人同时施工作业,在建设过程中,项目还创造了全球房屋建筑领域的一项纪录: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单次投入各类起重机械达321台,其中塔吊48台。这给安全生产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密集的塔吊联动运行不“撞车”,工地的每个塔吊上都装有“黑匣子”——防碰撞系统和塔吊实时监控设备。“黑匣子”可实现塔吊群的安全控制和防碰撞保护。

52项绿色建设技术全球领先,智慧场馆未来可期

“展馆的演进,不仅是外观、设计、名称等表现上的变化,更是功能、定位、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变化。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追求的全球第一不只是面积、接待量的第一,更是数字化建设、在行业创新上的第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信息化建设负责人表示。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以“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为目标,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为深圳大空港片区的智慧城市标杆。目前,已经将智慧停车、餐饮、物流、安防、网络、设备等智慧服务整合到统一移动应用,提升场馆的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未来还将实现互动体验平台、VR导航、全景式会展导览应用等服务,打造便捷会展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智慧会展互动体验。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首家实现 5G 移动通信全覆盖的展馆,在5G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现场媒体播放、产品演示和数据共享等方式,观众可以与展馆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除了自己享受参展的乐趣,观众还能随时随地接入5G无线网络,即时与亲朋好友分享激动时刻。

展馆围护系统和空调系统设计科学,单位面积能耗仅为美国同类建筑能耗的46%,远低于深圳市大型公共建筑平均年能耗。这是怎么做到的?据悉,为打造一个“最节能、最节水、最节材、最低碳”的一流绿色展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与建设中融入了52项全球领先的绿色建设技术、方法与经验,如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的雨水回用、光伏屋面、生态绿廊体系,波士顿会展中心的挑檐通风、灵活隔断、声学优化体系,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大流量低速送风、楼宇自控体系等。这些让它成为全球首个三绿色认证(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LEED-NC金级、英国BREEAM三星级)的会展中心。

据悉,这个超有国际范的一流智慧展馆备受欢迎,目前,慕名前来预约展位的展会主办方已经排起长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