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淨利同比增長38.5% 印刷OLED

10月30日晚間,TCL集團(000100.SZ)發佈2019年三季報。前三季度,以備考口徑計,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11.6億元,同比增長19.2%,淨利潤為33.9億元,同比增長38.5%,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8億元,同比增長19.3%。TCL集團戰略聚焦核心主業後,業績持續穩健增長,高端科技產業目標已企足而待。

產品技術創新實力領先 印刷OLED、QLED全球領跑

產品技術的迭代更新始終是顯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報告顯示,以產品技術創新為重要驅動力,TCL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加快前沿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動規模迅速成長。1-9月,集團累計研發投入39.9億元,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527件,量子點公開專利全球第二。

大尺寸領域,TCL華星全球首發基於Mini-LED on TFT的MLED星曜產品,通過多分區動態控制,極大改善了畫面對比度和顯示清晰度,鞏固大尺寸產品在中高端市場的主導地位。作為業內最早實現大尺寸Mini-LED on TFT的面板廠商,TCL華星將率先進入量產階段,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可期。與此同時,TCL華星G11代線中t6將於年底滿產,t7建設順利推進。此兩條高世代產線將以65吋、75吋等大尺寸經濟切割效率提升為主,以製程工藝及解析度提升為輔,進一步匹配高端、大尺寸的市場需求。

中小尺寸領域,TCL華星的LTPS生產良率和品質已為國際一流水平,屏下指紋、極致全面屏、動態幀頻技術以及圍繞產品豐富的工藝升級順利推進;柔性AMOLED面板重點佈局屏下攝像、可摺疊等柔性顯示技術,產品已獲多家品牌戰略客戶認可。TCL華星自主創新的疊層結構可同時實現外折半徑5mm及內折半徑3mm雙摺疊形態切換,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展望未來10年,顯示行業的市場格局、技術應用、產業生態將迎來難以想象的變化,但就技術趨勢和特點而言,大、中尺寸的OLED和QLED必然成為市場下一個引爆點。作為主動顯示的新興顯示技術,其光電性能主要依賴發光材料、與其適配的種功能層材料及器件結構,因此OLED/QLED的重要核心競爭力就是材料技術。

TCL華星積極推動新型顯示技術、材料及核心工藝開發與生態建設,全面領跑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旗下廣東聚華作為業內唯一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已推出31吋4K RGB 全量子點印刷QLED樣機制備。華睿光電研發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關鍵材料,基於蒸鍍工藝的紅、綠光材料與溶液加工型紅光材料的性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公司量子點電致發光領域的公開專利數量位居全球前二。

據TCL華星研發副總經理趙斌介紹,打印式OLED材料利用率高,極具成本競爭力,可以蒸鍍工藝在大尺寸上的應用瓶頸等問題。TCL華星在OLED產線設備投建以及技術產品研發上一直堅持,打印式OLED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極致效率成本優勢突出 將持續受益產業國產化轉移

從2013年155.6億元營收增長到2018年276.6億元,TCL華星的複合增速達12%。隨著未來產能陸續開出,TCL華星即將迎來規模高速增長階段。報告期內,TCL華星實現營業收入245.6億元,同比增長28.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顯示面板行業產品售價便一路走低,海外面板廠商虧損不斷擴大。TCL華星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3.0億元,同比雖下降28.7%,但費用率和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TCL華星自投產以來,是行業當中唯一一家每年都保持盈利的面板企業,這成為穿越面板行業寒冬的底氣,也是迎接下一個行業景氣的法寶。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大陸面板企業利用最優性價比人才和最大的下游終端需求,通過產能擴張、技術彎道超車等,完成了追趕、反超韓日及中國臺灣企業的逆襲;疊加這些地區的企業進行產能調整及技術改造等因素,大陸已逐漸成為面板行業主戰場。據IHS預計,未來5年以TCL華星為主的中國大陸產能全球佔比將從46.4%提升至68%。

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龍頭廠商作為核心玩家可優先受益,TCL華星的逆週期投資舉措在行業洗牌和格局重塑中有望搶佔後期戰略高地。報告指出,TCL華星目前產能規模已步入高增長階段,伴隨各產線陸續投產,TCL華星未來5年整體出貨面積複合增速可達18%產品、市場結構持續優化,盈利彈性進一步增強。

同時,面對5G時代終端應用不斷豐富,TCL華星圍繞多場景應用拓展和產品經濟效益原則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報告期內,TCL華星商用顯示、車載、電子競技等高增長、高附加值產品的佔比持續提升,與視源、鴻合、比亞迪等陸續開展戰略合作。數據統計,TCL華星55吋電視面板市佔率居全球第1位,LTPS手機面板市佔率居全球第2位,86吋商用顯示面板市佔率居全球第2位,中小尺寸產品收入佔比達到38.8%。

在成立10週年之際,TCL華星提出了鞏固既有的效率和效益優勢,建立產品、技術和生態領先的全面領先戰略,並具體提及在有源Mini-LED背光及直射產品和技術上建立產品競爭力,領跑印刷OLED發展,基於電致發光量子點材料的優勢在印刷QLED階段實現領先,同時發展包括材料、功能模組、裝備、芯片在內的技術戰略合作伙伴,建立價值鏈更廣的技術生態圈。下一個10年,志在領跑全球半導體顯示技術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