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研發“魚菜共生”新項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張建輝:研發“魚菜共生”新項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張建輝介紹“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記者 扈煒/攝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閆五門村五保戶張海泉看見新長出的苗菜笑的合不攏嘴。記者 扈煒/攝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魚菜共生微工廠”新型農業技術落戶武強縣。記者 扈煒/攝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扈煒)魚和菜同時養殖,最近成了武強縣閆五門村的新鮮事兒。10月29日,記者在該村五保戶張海泉家中看到層層的水泥池,上面托盤中的豌豆苗剛剛被割掉,而打開托盤讓人大吃一驚,竟是游來游去的泥鰍。說起收益,張海泉笑得合不攏嘴:“自從有了“魚菜共生微工廠”,種的豌豆苗,在短短的一個月,就掙了500元,等再過一陣子把豌豆苗下面的泥鰍賣了,就能有千元的利潤,俺覺得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退伍軍人不“褪色”為村民開創致富路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菜下養殖的富硒泥鰍活潑的游來游去。記者 扈煒/攝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利用魚菜共生技術實現可持續循環型的生態循環養殖。記者 扈煒/攝

這項技術的研發要歸功於河北增碩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輝。他是河北省首屆“最美退伍兵”、武強縣豆村鄉閆五門村人,轉業後的他,在艱辛的創業路上始終忘不了的卻是家鄉的鄉親們。張建輝說:“我困難時家鄉的父老支持幫助了我,我有能力就一定要回報他們。”

在2016年時,張建輝就考慮有什麼投入小,回報快的創業項目能讓村民們真正脫貧致富。他想到,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村中有很多閒置的房屋,留守人員(老人、婦女)、貧困戶缺乏就業機會與穩定的收入來源。結合實際,張建輝多方面考察摸索,回村考察與村民溝通,和農業方面專家探討,最終研發出了以“入戶型生產+自動化操作+高品質產品”為主要方式,以“產業扶貧+增效致富”為目的的新型農業項目——“魚菜共生微工廠”。

張建輝介紹說:“我們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反覆試驗,多方面的考證,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是由立體共生培植、小水體循環、自動化控制等技術體系構成,屬於集智能化生產、互聯網銷售、節能環保於一體的現代型農業項目。平時在養殖過程中,農戶只需要按時進行簡單的管理,就能獲得相應的收益。”

據瞭解,在採用立體培植的模式下,苗種泡發出芽後經過6到10天就可以出苗,同時導入外源硒,經芽苗吸收轉化為有機硒,實現富硒化。系統利用小水體循環系統、紫外線殺菌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確保養殖槽內保持最佳水體環境,泥鰍食用苗菜根鬚實現富硒化,所產生的代謝為苗菜提供養分。利用魚菜共生技術,對水體氨氮進行淨化,同時提供池魚養殖所需的麥芽與酵素原料,實現可持續循環型的生態循環養殖。

新型農業項目“惹人愛”落地顯成效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武強縣閆五門村農戶收穫苗菜。記者 扈煒/攝

张建辉:研发“鱼菜共生”新项目 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張建輝介紹“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的發展情況。記者 扈煒/攝

2017年,張建輝回到了家鄉武強縣籌建了“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試點基地,將物聯網前端監控、數據雲計算、自動化控制等先進技術,與農村地區大量閒置土地和勞動力相結合,努力打造了一個真正可以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的集約型農業項目。2018年9月,公司出資60萬,該項目成功落地武強縣,進行試驗性運營,採用“合作社+企業+農戶家庭基地”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在培植架上面的芽苗盤種植富硒豌豆苗、富硒麥苗等,芽苗盤下面的養殖槽中養殖泥鰍、草魚等,通過立體培植系統,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提升農業經營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實現勞動致富,科技致富。2018年底,武強縣南張莊村15個實驗戶,收入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2019年4月,該項目展示研發中心在武強縣落地;5月,閆五門村實驗基地落成。目前,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系統2套。據張建輝介紹,今年,該項目已在武強縣閆五門村、南張莊村進行了試點推行,免費為30戶提供了養殖設施,效果良好,成功培育出富硒苗菜、酵素麥芽魚、苗菜酵素、富硒苗菜掛麵等系列特色產品。公司實行“一元一斤菜”計劃,每生產1斤芽苗菜,就可獲得1元錢純利;富硒泥鰍,2.5個月為一季,驗收合格,由公司統一回收,預期收益達800—1200元/季。預計在2020年將完成武強縣10個生產示範村建設,帶動500戶,2021年,力爭完成河北省5000戶的推廣覆蓋。

張建輝,2017年被授予首屆“河北省最美退伍兵”與“河北省愛國擁軍先進個人”稱號;2019年被授予“河北省優秀退役軍人”稱號。多年來,他一直感恩社會,熱心公益,不僅多次捐款捐物、奉獻愛心,還始終關心家鄉農村發展,為家鄉打造針對性的致富項目。他常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黨和部隊的培養。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就應該有擔當,永遠也不會忘了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