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很討厭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也討厭一些毫無邊界感,隨意入侵你安全距離的人,比如,某人總是講話時不自覺的靠你太近,或者自說自話根本不顧慮到你已經面露慍色。

所有,擁有健康的自我意識方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優勢以及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不健康的自我認知,卻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很多的麻煩,諸如工作的不順、人際關係的緊張、夫妻關係的不和諧、生活的不幸福感等等。

我們都明白,孩子未來的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智商,還需要更多諸如情商、自我調節能力、領導力等等。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比如,“態度”已然成為當今企業招聘員工看重的寶貴特質、也是創業者自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為了建立這種性格,您的孩子需要具有反思和認識自己的思想、情感,優點和缺點的能力,這種內化的能力,這種素質,也稱為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可以給人的一生帶來好處,甚至是“幼兒”也可以從中受益,幼兒越早預備這種自我意識,IQ/EQ都能發展得更加迅速。

想要良好地自我表達和控制自己情緒,首先需要建立“自我意識”能力

阿曼達·莫林(Amanda Morin) 強調“自我意識”“自我覺察”的技能,可以幫助孩子調整[她]的感情,思想和行動。自我意識能力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十大核心生活技能之一。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阿曼達·莫林(Amanda Morin) (美國兒童早期干預專家10年經驗\\遊戲總動員作者、父母特殊教育指南作者)。自我意識有兩種:公共的和私人的

1-私人自我意識是指孩子意識到別人可能不會察覺到的關於自己偷偷做了某些事情(心中有小竊喜、小秘密等)。例如,有些孩子在上課看書之前就把老師禁止的“一把零食”塞進了肚子。知道這意味著她們會很緊張,這就是私人的自我意識。這並不是其他外人注意到或瞭解到的東西。

2-公眾的自我意識是孩子們知道“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的時候。這種自我意識在5歲左右開始發展。孩子們需要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觀點與他們自身有什麼不同。5歲左右的大多數孩子,才剛剛意識到其他人並不總是在思考和感受與自己相同的方式。

自我意識是情緒智力的一個因素,它使孩子不僅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且甚至能夠理解這些想法和感受如何去影響他人。

從長遠來看,情緒智力可以幫助兒童:使他們瞭解和認知到自己, 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樂於與同齡人交往,甚至可以有助於孩子成年後成功!

如何促進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家裡,日常簡單的活動和良好習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這些包括鼓勵您的孩子“公開表達和談論自己的情緒/感覺”(孩子更大一些時,家庭即興討論會、茶話會有氛圍地開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才華和愛好等等。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1-注意和發現孩子的長處和興趣

當您觀察孩子每天所做的事情時,您會發現她比其他人更喜歡做某些活動和遊戲,以及她一直喜歡使用某些玩具,發現孩子對什麼類型的事更感興趣。專家說,提供更多的機會來照顧她的興趣可以幫助孩子播下“自我意識”的種子。

比如,注意到有些孩子只是喜歡做那些難題,攻克它會獲得滿滿的喜悅感,然而而對簡單的題目,卻粗心大意、漫不經心。

冷靜觀察,並幫助孩子們識別出反映自己個性的優勢和特質,使他們得以全面的方式來了解自己,這就是父母的責任。(當然,很多父母甚至為了找出孩子的興趣,不惜各種興趣班都報一遍來尋找,雖然方法有點粗暴,但也不失為一種方式。當然,更緊要的是某個契合點的發現,激發出孩子真實的一面,得以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2-認真稱讚孩子

幫助孩子瞭解自己長處的另一種方法是稱讚。

但是,諸如“你很聰明”或“你是個天才”之類的話,卻有可能適得其反!為什麼呢?因為這時“結果肯定式”的稱讚,提前預設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可能——既然孩子已經被稱讚為“聰明”“天才”了,就會停滯不前,就只要保住當前地位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為此而不惜撒謊。這會使她相信自己不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或者沒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正確的稱讚應該是:稱讚您的孩子在某種活動中付出的努力,強調過程,而不是強調自己努力的結果 。與其說“你只有達到出色的表現才會在考試中獲得高分”,不如說“您為考試做得很好,媽媽看到你努力的樣子,真的很高興”。即使她努力的結果不一定是她想要的,它仍然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她知道你意識到了她的付出,她的辛勤和努力。

這等於向孩子發出信號,表明她的一切成功是她做出的努力的結果。因此,即使她失敗了,她也總是可以在下一次再次嘗試中獲得所需的結果。這樣稱讚更有助於孩子建立自己的性格。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同樣的聯想,諸如:“你真的太粗心,你本來很聰明的,你就是太懶、太粗心”,這些批評,一點效用都沒有。以後別再用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認知,從改變評斷開始。

3-利用一切機會,抓住“可教”的瞬間,通過實例印證

例如,在舉行生日聚會,學校活動或在公園玩耍之後,您可以藉此機會和孩子好好溝通。

首先,向她詢問她經歷了哪些,並提出諸如“生日聚會還沒開始前有發生了什麼嗎?”之類的問題,之後,您可以繼續問她:“你認為下次再有這樣的聚會,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如果是你組織這樣的活動,會做哪些準備?”

另外,家長需要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她當下可以從事的工作上。比如,當家長鼓勵孩子處理自己的日常經歷時,讓她既慶祝自己的成功,又認識到總有改進的餘地。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比如,孩子架子鼓彙報演出結束後,你鼓勵孩子全過程節奏的把握能力,孩子的表情到位等等,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你真是個節奏大師!”,經過你的引導,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節奏進一步的反思,會回顧自己環節當中是否真如你所說的把握得很好。之前我孩子就這樣被引導,既肯定了自己的成功,又虛心的提出了自己有敲錯了一個環節,是因為軍鼓有敲偏了……你可能很難想象,一年級的他能前所未有的虛心,自我評價。這就是引導的作用)

4-談您孩子的感受

您的孩子在成長的早期不可避免地會包括許多情緒動盪的時候。有一會兒,他們笑著笑著開心地玩著,而接下來的某一件事,卻突然失控地哭了。由於年幼的兒童尚不知道“如何處理大情緒”,因此可能導致發脾氣,甚至導致諸如打,抓,踢和咬人的行為。

我們都理解,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這些“惹人嫌”的階段,但也有心理專家說,這個階段最好早點教孩子如何處理情緒。教他們如何儘早處理自己的“憤怒”,怎樣才可以防止過於暴力的爆發和宣洩,並通過故事和新聞以及身邊的人和事,幫助他們更加意識到

“缺乏自制力”會導致他人受到傷害-不僅在身體上,甚至在情感上也容易受傷。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你覺得無從下手?好的開始就是允許孩子與你談談她的感受。當她發脾氣後冷靜下來時,請蹲下來,直視她的眼睛,說:“我知道你在生氣”,或“這麼生氣證明你也非常難過,對嗎?”這樣的冷靜陳述表明事實,你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看到”,意識到你有在乎她的感受,你可以試著引導她“以後可以更輕鬆地向你公開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必通過嘶喊”。藉此機會解決她的不良行為,並告訴她“為什麼這些不良的發洩行為永遠不會好”。

5-自我意識,不是孩子一個人的自我察覺和認知,家長也要在線

無論你的孩子每天看到你們父母在做什麼,她最有可能也開始學著做自己。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長為具有自我意識,能夠正確察覺和反思自己行為的人,那麼家長也要同步練習自我意識。

如何養育一個能夠表達自己並善於控制情緒的孩子?5個步驟就夠了

例如,當父母遇到令人氣憤的糟糕情況時,可以嘗試先給自己喘一口氣,然後思考一下,然後再嘗試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不是當下就急眼,撒氣了事。這樣無形中給孩子的是一種示範。因為,家長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