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孩子日常吵鬧惹父母生氣沒有錯,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父母生氣更多的是“無名火”,明明孩子沒有犯什麼大錯,但是家長有時候就會莫名地生氣,還對孩子大聲吼叫。

但是事後想一想,這真的是孩子的錯嗎?善於思辨的家長會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後悔、對孩子愧疚,但是下一次類似的情況又在上演,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對“心理”容量的擴容。

盛怒之下家長對孩子責備會更加嚴厲與苛刻,比如孩子在一旁玩鬧聲音太大,心煩氣躁的下家長可能就會吵孩子大叫“你給我安靜點,整天吵吵鬧鬧我都快煩死了。”

又或者看到一地的玩具,嚷嚷著孩子趕緊收拾好,其實家長也知道孩子玩玩具弄亂一地是常態,但是結束之後孩子也會好好去收拾,“看不順眼”的家長有時候生氣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基於自己的心情來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家長要承認有時候也會出現情緒失控問題,而孩子是最有可能在此情況下受到傷害的,但讓孩子為家長的情緒來買單顯然是不對的,如何改變這一情況,擴充心理容量能讓父母不再為此而糟心。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心理容量的影響因素

所謂心理容量,指的是人所能承擔的心理負荷,當外界刺激超出一定限度後,人的心理會產生突變,以這一限度為界,心理容量越大,能夠承受的刺激也越多。

彈性的心理容量會根據環境因素產生變化,這裡的環境包括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一旦生理或心理狀態變差,心理容量也會被壓縮,這也是為什麼情緒不好或身心疲憊狀態下家長容易發火的原因。

影響因素一、壓力水平

壓力水平反映的是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容量的剩餘,也就是說高水平的壓力會佔據心理容量,導致剩餘的可承受空間減少。當家長承受到巨大壓力時,對外界的反饋會變得更加敏感和苛責,一旦有一點不順心都可能大發雷霆。

家長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需要調整,具體的要發掘壓力的來源,找到解壓的辦法,當然最好的當然是解決導致壓力的來源,如果無從改變,那麼轉移注意是不錯的選擇。壓力小了,心理容量自然也就提升了。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影響因素二、知識水平

知識水平包含儲備以及應用,現在的年輕媽媽們在育兒中不僅會總結出過去老一輩的育兒經驗,自己也會透過書籍,網絡等渠道獲取育兒的相關知識,但是應對到切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卻變得無從下手,其實一定程度上就是儲備無法兌現應用。

解決問題需要將外部的知識用於實際教育,用知識做武裝,在《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寫道:發展是持續終生的,不存在一個對生命全程起最重要影響的年齡階段,每個階段發生的變化對未來發展變化的路徑有同等重要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也處於一個動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著重經驗教育,這一點和教育中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很貼合。

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法理念都不同,而父母是最好的針對孩子因材施教的老師。這就要求做家長的要積累更多的多方面的知識,不侷限於育兒,還要在同孩子的聯繫中扮演更多角色。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影響因素三、健康水平

身心健康狀態會很明顯的顯現在心理容量中,同孩子發脾氣的父母真的很多都是暴脾氣嗎?其實不然,至少和“平時的自己”是不一樣的,但是在生活中積壓了太多的不忿和怨念,對於孩子一些家長會把心理的負面展現給最親近的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心理容量被來自“生活的垃圾”所填滿,連剩下的空間都會受到汙染,由此心理健康水平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心理容量的問題,在看待更多問題的時候也很容易被負面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無名火”背後的原因

大多數家長衝孩子發火都表示自己控制不住,火氣一下就上來了,事實上惱怒情緒下脾氣見長是很常見的。

但是父母在此之前要多想想孩子在承受家長“無名火”時候會有多委屈,換位思考的話,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那時候的自己一定也覺得莫名委屈吧。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勞拉說,永遠不要打孩子,不要罵孩子,不要斥責孩子,不要威脅孩子。沒有孩子應該被吼叫,被斥責,盛怒之下的我們,“大吼”不是唯一的出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神經網絡是可以改變的。

如何控制好盛怒情緒,背後的原因有必要知道,當找到憤怒的來源後才能更好地根據自己的情況控制情緒,對自己的心理容量擴容。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①憤怒背後的訴求

發火這件事很少有無緣無故,就算一些家長堅持認為自己有時候發的就是“無名火”,但是仔細剖析,所謂的無名火很可能只是因為發火和孩子的具體行為沒有直接聯繫。

但是內心被觸發的導火索是客觀存在的,找到這個導火索,就能找到自己莫名憤怒的原因,問題也就有了解決的可能。

比如很多父母都喜歡“翻舊賬”,一件小事可以牽扯到過去的種種問題,這裡情況下孩子本身做錯的事問題其實都不會太嚴重,但是父母用過去的錯事積累強化了內心的憤怒,往往就忍不住對孩子一通訓。

針對這類情況,父母的訴求應該是要孩子改掉這類不好的行為或習慣,但是這顯然不是發火的理由,其實每一次翻舊賬都是一次不錯的教育機會,但是少有父母耐下性子和孩子好好溝通,最終就演變成了單方面的指責和怨懟。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②憤怒背後是無力掌控的無奈體現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都會感到力不從心,在面對管教不住孩子的時候,憤怒成了一種無奈的表達,因為這時候家長覺得心平氣和的談話已經無法約束孩子去學習。

改變當下不好的行為,這一情況父母會採用強硬的方式來進行教育。硬碰硬的情況下沒有真正的贏家,父母因此而身心俱疲,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強壓下變得壓抑而牴觸。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擴容心理兩步走

關於對孩子莫名發火這件事,問題不會都出在孩子身上,也不全是出現在家長身上,因此跳出侷限看待問題本身,拓寬心理容量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豁達,這裡“三口井”法能夠幫助家長實現心理擴容,而有關無力掌控的情況,“話語引導”法是可供參考的方法。

“三口井”法更父母更豁達

“三口井”法的具體三口井,一是家庭井,二是交際井,三是愛好井,人生不管什麼階段都要不斷深挖的三口井,當然對於個人而言,每個井在生命中佔據的分量都不一樣,處理好三口井的關係,會讓自己的人生遊刃有餘。

比如全職媽媽們生活的重心會不自覺地往家庭井靠攏,但是越是侷限越容易出問題,這時候稍稍將注意力轉移,在培養愛好和人際交往上尋找深挖的可能,這樣對於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會更加豁達,不會患得患失,莫名易怒的情況也會減緩,權衡三口井,是心理擴容的好方法。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話語引導的智慧,減少對抗,容納孩子的錯

對於掌控無力的家長來說,和孩子展開交流其實需要更多的智慧,用話語引導代替控制,父母的心理容量大也是給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

《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情緒,如果你沒有自我認識,如果你不能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你不能推己及人並擁有有效的人際關係,無論你多麼聰明,都不可能走得很遠。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中注意自己的情緒,用更容易接受的語言來引導孩子行為,最常見的就是威脅無果,很多家長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展開親子對話,這樣的效果大多不好,或讓孩子就範,但是內心的壓抑依舊不可避免,對此,家長應該巧妙地用語言的力量來弱化雙方的對抗。具體的:

看電視不要那麼近,眼睛會看壞的。這句話中的核心包含兩部分,行為和結果,但是眼睛看壞的結果對孩子來說沒有切實體會。

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情緒

因此整句話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比起近距離看電視的獲得的感受,其負面不足以抵消孩子這一行為。

對此家長可以換一種思路,比起不讓孩子這麼做,不如告訴孩子如何獲得更好的看電視感官,比如告訴孩子坐在沙發上可以看清電視畫面中的全部內容,抱著“真的嗎”這樣的心理,孩子就不會固執於貼著電視看了。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言語對抗其實很多都可以避免,這其中的智慧需要父母多思考,多琢磨,就如同朝孩子撒氣一樣,仔細想想真的沒有必要,拓寬自己的心理容量,用更豁達的思想來踐行子女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