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扎手就能測血糖?看這家港企如何用最新研發科技打開市場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約4.25億,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14億。同年,中國在糖尿病方面的相關醫療支出高達1,734億元人民幣,佔國家總醫療支出約13%,對醫療系統構成重大負擔。

目前,市場所有血糖儀均採用入侵性的有創或微創方式進行檢測。患者需忍受扎手指的痛楚,而過程則容易造成感染,且檢測結果既不穩定,也不連續,更會帶來長期及高昂的檢測和耗材成本。因此,未來血糖的檢測方式會向無創方面發展,這更是血糖檢測市場的必然趨勢。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何耀威為我們介紹其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無創血糖連續監測儀研發的經驗,以及如何利用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進行團隊打造和市場推廣。

研發無創血糖檢測手環

不扎手就能測血糖?看這家港企如何用最新研發科技打開市場

舒糖訊息首席資訊總監厲俊雄(左)及首席執行官何耀威(右)。

何耀威於2013年在香港成立加康康健有限公司,從公司創立之初,便已確定以無創血糖檢測產品作為研究方向。2014年公司組建核心研發團隊,並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聯合調研,瞭解市場情況,驗證全球無創血糖同類研究成果,發掘可持續發展的方向。2015年公司參加多個內地科創大賽,憑其在賽事中的優異表現,獲得深圳市科創委資助,並在深圳前海成立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舒糖訊息)。

2016年,舒糖訊息完成了無創血糖檢測儀第一代原型機—耳夾型血糖檢測儀,但在實際應用中卻發現該款檢測儀不太適合女性消費者使用。何耀威解釋:「女性有打耳洞佩戴耳環的習慣,耳夾的傳感器會接收一些無意義的傳感信號,影響數據準確性。所以,我們最終還是放棄開發該款硬件。」

研發團隊繼續探討硬件的最佳穿戴方式,何耀威說:「當時我們嘗試過很多身體部位,包括手臂、手背、手腕、手指等,最終確定了手腕位置。由於裝置要持續自動監測血糖情況,我們要找出方便使用者長期佩戴的部位。大部分人都有戴手錶的習慣,所以手腕位置較容易讓消費者適應。」2017年,舒糖訊息完成了第二代手環式硬件應用和融合算法。

不扎手就能測血糖?看這家港企如何用最新研發科技打開市場

睿糖第一代無創血糖智慧穿戴裝置。

2018年,睿糖(Glutrac)原型機設計完成,臨床測試結果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微創血糖儀準確率基本一致。「我們覺得是時候推出市場。在此期間,我們發表國際性研究報告,為推出市場做好準備。」何耀威說:「同年,我們還獲得了深港兩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分別是深圳市科創委中外合作項目的資助,以及香港創新科技署企業支援計劃(ESS)的資助。」

分別打造醫療級產品及大眾消費市場

目前,舒糖訊息與深圳和內地多家醫院合作,開展大型臨床測試項目「千人計劃」。「不同地區的氣候不一,我們選取各地用戶進行測試,希望可以瞭解產品在不同溫度、溼度環境下的表現。」何耀威說:「睿糖正在申請各種醫療認證,包括取得歐盟CE標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認可。我們的目標是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讓睿糖升級為醫療級產品。」

何耀威表示:「我們的大眾市場產品將於2019年8月銷售,為此公司正發展線上及線下銷售渠道。目前在線上,舒糖訊息與『快速問醫生』(網上醫療諮詢平臺),以及『愛愛醫』(網上醫生平臺)都有合作,產品可以經由醫生推薦給用戶,實現遠程醫療數據蒐集。線下渠道則先在深圳和江西贛州這兩個城市開始。另外,我們和華大基因、碳雲智能,還有一些醫生集團都有合作,未來也會招募一些線下代理商。」

不扎手就能測血糖?看這家港企如何用最新研發科技打開市場

睿糖無創血糖智慧穿戴裝置負責收集用戶數據,以藍牙傳輸到手機應用程序,然後通過網路上傳到雲端。

融合各自優勢 產生協同效應

何耀威表示:「過去20多年,我經常往來深港兩地,見證內地市場的快速發展。」在他看來,內地和香港各有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有助於融合各自的優勢,產生協同效應。

  • 內地與香港的人才及配套環境比較

何耀威認為,香港做基礎研究的人才比較多,內地在應用開發人才方面則較為全面。「香港做基礎研究的人才比較多,包括我們研發團隊的科學家,大部分是香港或外國大學的博士。」何耀威說:「而內地產業鏈從開模、PCBA、IC支持等一系列應用環節都齊備。所有IC公司的技術支持、硬件需要的不同類型傳感器、應用工程人才等都可在內地找到。所以,我們會選擇在內地進行硬件應用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深圳,因為那裡基本上是電子類產業鏈的集中地。」

  • 內地與香港的融資環境比較

過去6年,舒糖訊息進行過3輪融資。第一、二次天使輪融資都在內地完成,Pre A輪融資則在香港完成。何耀威表示,內地投資者的冒險精神較高,認為「風險越大,回報越大」,願意投資尚處於早期階段的企業。香港投資者一般更關注已經過研發階段並有實際產品,以及有機會在港交所經首次公開招股(IPO)上市的企業。「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在內地融資會較為容易。不過,企業若有意日後上市,則應根據自身行業來決定在香港或內地進行首次公開招股。」何耀威說。

  • 內地與香港的產業環境比較

何耀威表示,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擁有無可比擬的金融優勢,而內地作為世界工廠,則有較大的製造業和物流優勢。

「大灣區的設立,無論對香港、澳門還是內地城市都是有利的。在各地發揮自身優勢下,區內的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會更容易產生協同效應。香港公司主要負責基礎研究,深圳公司負責硬件應用實現。香港的金融優勢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更多融資,深圳的電子製造業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打造更靈敏、更準確的產品。」——何耀威

利用大灣區配套政策

何耀威認為,內地擁有龐大的市場,對香港經濟有著重要影響。近期,內地政府推出了很多扶持香港企業的政策,希望開拓內地市場的香港企業可以重點關注。例如,中國財政部於2019年3月發出《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包括港澳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何耀威說:「在大灣區內工作的香港人可以以香港稅率繳稅,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香港人到內地工作。」

另外,深圳為引進高技術人才實行的「孔雀計劃」,重點鼓勵和支持人才到深圳工作和創業。「我們研發團隊內也有成員通過此計劃獲取補貼。他們不需要戶籍遷移,只要在深圳工作,購買社保,就可以獲取5年期160萬人民幣的補貼,平均每年30多萬元人民幣。」何耀威說:「在政府的人才補貼資助下,企業可以更好地留住高技術人才。」除了深圳市政府的人才補貼政策外,市內各轄區也有自己的扶持政策,例如福田區、龍崗區、龍華區、南山區都推出了類似的人才補貼措施。「轄區政策跟市政策基本上是一配50%,也就是說,對於同樣的高科技人才,福田區可以再多給80萬。」何耀威說。此外,在住屋方面,深圳政府有人才房政策,人才住房的租金、售價是同區同類型市場商品房的租金、售價的60%左右。

不扎手就能測血糖?看這家港企如何用最新研發科技打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