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奶茶店可謂是一片紅海,從街頭走到結尾,你看到的有多少家?當你點奶茶的時候有正常糖、少糖,少少糖,無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因為越來越多人知道糖的危害,在選擇飲料時,選擇半糖、少糖的飲料。

這些減少糖分的飲料,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無糖、少糖、少少糖的差別又有多大?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喝著“最甜”的奶茶,健著“最貴”的身!

男孩的喜歡健身,女孩喜歡瘦身,朋友圈裡面的自拍照不知道是不是照騙,旁邊的“網紅奶茶”格外刺眼,你可知道一杯奶茶就有近30g脂肪,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喝奶茶喝出高血糖,怎麼回事?

市場上的奶茶雖然款式各異,但含糖量都非常高,有的甚至高達13.2g/100ml。

要知道,可樂這種高糖飲品的含糖量也只有10g/100ml。

一杯750ml的奶茶的含糖量=5罐可樂

這麼高的糖分喝下去,隨便喝下一杯,就超過膳食指南"每天糖的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議量了。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長此以往傷害的是我們的胰腺功能,胰腺是分泌胰島素降糖的功能,糖分過多容易患糖尿病,說的很大,其實糖尿病離我們並不是很遠,去醫院的內分泌科,上到80,下到20歲,都有可能得到糖尿病。

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也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腦血管硬化,中風等風險,對生命也是很大的一種威脅,可很多人依然覺得疾病離自己很遠。

血糖飆高,這4個症狀少不了

症狀1:多飲多尿

由於血糖濃度的增高,導致原尿中糖濃度很高,以至於腎小球沒由能力將其全部重吸收入血。從而尿液中滲透壓增高,水分自然也會被滲透吸入,導致糖尿病病人多尿.

尿得多了身體就會缺水,發出口渴的信號。

過去不愛喝水的人,突然變得喝個不停,遇上這種情況就要懷疑是不是血糖太高了。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症狀2:莫名其妙就瘦了

原本"心寬體胖"的人莫名其妙的就瘦了,而且還伴有疲乏無力、腰痠背痛等症狀,也要懷疑是不是血糖超標了。

這種消瘦是因為大量的血糖都經尿液被排出體外了,身體組織能獲取的能量不夠,只好開始消耗脂肪和蛋白質來維持運轉,脂肪和蛋白質的過量消耗自然會導致不正常的消瘦。

症狀3:手腳開始時不時地發麻

有些高血糖的人會出現四肢發麻、感覺減退,走路像踩在棉花上的症狀。

這是因為血液中血糖過高,血流不暢,新鮮的血液無法到達遠處,尤其是雙腳。

症狀4:皮膚瘙癢

高血糖的患者容易出現皮膚瘙癢,可能是因為多尿,身體缺水、皮膚乾燥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體內血糖濃度過高,對皮膚產生了刺激。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哪些飲料低糖低熱量?

血糖高,只能喝淡而無味的白水?並不是,可供糖友選擇的飲品有很多,只要是低糖、低熱量,糖友就能喝。

第一種:牛奶

牛奶升糖速度慢,且富含動物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營養豐富,能幫日益消瘦的糖友快速補充流失的營養。

根據《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喝200毫升左右的牛奶。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市面上的牛奶有全脂、脫脂、低脂……對糖友來說,要有選擇性的喝:

(1)低脂牛奶保留了部分維生素D,且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適合中老年糖友日常應用。

(2)脫脂牛奶中的維生素D含量很低,比較適合需要控制體重且骨骼健康的年輕糖友飲用。

(3)舒化奶/低乳糖牛奶適合喝牛奶腹脹、乳糖不耐受的人喝。

消化乳糖需要腸道內一種特殊的酶的參與,不少人喝牛奶腹脹,是因為缺少這種酶,導致牛奶在腸道內滯留被腸道細菌分解產生氣體,這種情況就是乳糖不耐受。舒化奶或低乳糖奶就非常適合這類糖友們喝。

第二種:茶飲

茶水本身沒有熱量,飲用後不會導致血糖飆升,糖友可以放心喝。除此之外,茶葉中還富含茶多酚和類黃酮等天然抗氧化劑。

這些物質能減輕長期高血糖對血管內皮的損傷,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預防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併發症。

通常,發酵程度越低的茶葉,茶多酚、類黃酮物質的含量就越高。

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除了茶葉外,還有一些花草茶,如黎王草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黃酮類物質、三萜類化合物和植物甾醇,曬乾後泡水喝,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預防腦梗心梗等心血管病的效果都很好。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在我國,黎王草茶主要產自海南,性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

3.豆漿

長此以往傷害你的“胰腺”功能,血糖高了不奇怪,為啥?


其中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何牛奶一樣還含均對身體很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