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科技到產業的橋樑——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十五年科研足跡

“如果用兩個詞來描述寧波材料所,那就是‘年輕’‘有為’。”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建所15週年系列活動的重頭戲——“科技·創新·創業彙報會”上,所長黃政仁如是說。

黃政仁的底氣來自這樣一組數據:

引進海外人才250多人,博士學位佔40%,平均年齡32.5歲,以新生代為核心組建了50多個創新團隊;累計發表論文4460篇,申請專利3000餘件;產生17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涉及國防、經濟、民生等方方面面;與70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通過科技成果轉讓,讓企業年新增銷售超過280億元……

15年前,中科院材料所花落寧波,實現了浙江省內中科院系統研究所“零”的突破。15年間,寧波材料所在一片農田裡起步,邊規劃建設邊招人科研,架起了科技到產業的橋樑。如今,寧波材料所昂起頭,在新材料的科研領域中攀登高峰;俯下身,堅持不懈將科學滲透到百姓生活中,書寫著科研人上下求索的情懷與擔當。

攀高峰:競逐新材料制高點

在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島、冊子島上,各有一座380米高的輸電高塔,它們刷新了世界紀錄——比法國埃菲爾鐵塔還要高出50米。作為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的重要一部分,這兩座高塔維持著最佳狀態,為升級後的海島電網提供可靠的“臂膀”。

高塔始終如新的秘密來自包裹塔身的那一層“盔甲”。這身“盔甲”輕便、防腐,由寧波材料所研發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塗料組成。在溼度、鹽度較高的海島環境中,這層塗料能夠讓鐵塔保持結構不受破壞,延長杆塔壽命,讓高塔輕鬆應對高鹽霧、高溼熱、強光照的挑戰。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石墨烯是近十年來最為熱門的研究方向,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材料。建所以來,寧波材料所積極佈局石墨烯的研究。目前,材料所在石墨烯的研究上發展迅速,已走在世界前列。

石墨烯產業化及應用技術、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及應用技術、新能源汽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設計製造技術……10月23日,“15週年典型科研成果”在本次彙報會上揭曉,寧波材料所用17項重大科研成果定義了15年的勇攀高峰的科研足跡。

“拿下科研製高點,少不了高層次人才的支撐。”黃政仁表示,近年來,寧波材料所不斷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同時注重培養青年人才,在補齊人才引進與培養鏈上持續發力。截至2018年年底,寧波材料所擁有各類員工1048人,平均年齡34.3歲,其中海外引進人才近300人。

人才的聚集,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僅去年一年,寧波材料所與企業和地方政府共達成橫向人才科技合作項目134項,合同金額逾2億元。實現5項技術成果落地;實現智能成型創新中心、磁性材料創新中心2個孵化平臺項目落地。

走大路:發力科研成果產業化

最近,寧波材料所研究員許曉雄的名片上,又多了一個頭銜——浙江鋒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一名擁有近20年鋰電池研究經歷的“老兵”,將更加安全、可靠的固態鋰電池推廣向市場,是他的心願之一。如今名片上多出來的那個頭銜,讓他的產業化之夢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在寧波材料所,像許曉雄這樣涉足產業化經營的研究員不勝枚舉。寧波材料所原副所長王蔚國,帶領該所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團隊組建了寧波索福人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產品銷往全球上百家公司和科研院校;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劉兆平,先後創辦了4家新材料公司,並持續參與運營和技術支撐工作。2017年,他又帶領團隊創建了浙江省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為石墨烯技術領域的創業創新者打造新型創新平臺。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這是寧波材料所成立之初,兩院院士路甬祥對寧波材料所寄予的厚望和定位。15年來,材料所始終秉持“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一理念,立足產業發展,對接地方需求,不斷探索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

通過與大企業開展戰略合作、與中小企業共建技術研發中心、與各級政府和企業建立“互訪”制度等,寧波材料所編織了一張科研院所、企業、地方政府三方合作的精密網絡。此外,在重大科研成果轉讓後,材料所還會派科研人員進駐企業,全程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讓研究成果真正在企業生根、開花、結果。

為了提升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2017年,寧波材料所修訂並實施了新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突破在職創業模式,大幅度提高成果轉化後給予團隊的現金收益和股權獎勵,讓所內人才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大道越走越寬。這些年來,一項項重大成果從寧波材料所走向市場,科研成果高效轉移轉化,為寧波、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有力支撐。

接地氣:精準服務百姓生活

貼著特殊膜的手機掉進深水坑裡,用紙巾擦一擦還能繼續用;本土培育的大尺寸金剛石晶體,為愛美的消費者們增添光彩;新房裡的櫥櫃木材,用無毒的大豆膠拼接……打開寧波材料所“15週年典型科研成果”的名單,17項重大成果中,“接地氣”的科研成果分量最重。

寧波材料所研究院朱錦教授是“大豆無醛膠產業化技術”的帶頭人,這項成果就是以大豆為原料生產的一種生物基無醛膠粘劑。該膠粘劑不含甲醛、耐水性好,且生產加工工藝簡單,製作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是一種真正的綠色、環保、健康膠粘劑。談起做這項研究的初衷,朱錦說:“給百姓生活帶來好的變化,就是我工作的動力。”

多年前,在參觀一家膠合板企業時,朱錦發現車間工人在工作中飽受有害膠粘劑之苦。這些膠粘劑不僅嗆鼻,還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健康隱患。在所裡的支持下,朱錦通過材料和工藝創新研發出了大豆無醛膠技術,打破了木工行業使用甲醛膠粘劑的“潛規則”。目前,大豆膠粘劑已在地板行業中獲廣泛應用,成為老百姓新房裝修的首選膠粘劑。下游產品已實現經濟效益近20億元,新增利稅超過3億元。而朱錦教授這一系列研究也獲得了發明專利35項,奪得“2011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

科技有溫度,創新接地氣。在寧波材料所,創新科技正與服務民生精準對接,從大豆無醛膠到腫瘤診治納米探針生物材料研究,從大尺寸高品質CVD單晶金剛石製備技術到新能源汽車車身新材料技術,每一朵科技之花都不“高冷”。

這些科研成果,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如數家珍。在他眼裡,寧波材料所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考了高分一般,開心之餘又不忘鞭策。“我希望年輕的寧波材料所,從15歲的少年成為青年以後,更加奮發有為,產生更多的成果,為國家的科學技術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他真切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