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在蒙古灭金的历次战役中,野狐岭一战算是定鼎之作。此战后,金国的战略机动兵力损失殆尽,再也无力挽回其灭亡的宿命。

单从战前双方实力对比上,蒙古的体量远不如金国。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那时的蒙古,好比崛起时的女真,短小精悍;而金国则相似于将灭时的大辽,大而萎靡。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金国有着百年积累,人口已达5000万,兵力过百万。蒙古各部在铁木真的努力下统一未久,人口只百余万,兵力不过十余万。有一比较,“金国如大海,蒙古如一捧细沙”,可偏偏就这一捧沙,竟然将大海填得无影无踪。

蒙金有血仇,金国盛时,对周边各势力如南宋、西夏、蒙古无不肆意欺榨勒索。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被金国害死,每隔三年会定期剿杀蒙古部落,实行残酷的减丁政策,达到遏制其壮大的目的。对于金国犯下的血债,蒙人全数铭记于心。故此灭金之时,蒙古军队的残酷,更甚于当年金兵百倍。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双方的战前状态也大有不同,金国是第一强国,仗着国力强盛威吓欺辱邻近弱小,自身并未受到像样的威胁,导致军备废弛。反观蒙古长期处于内斗中,每一名战士都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正是百战之师。

在此战之前,蒙古已断绝了对金国岁贡,而且当着使者的面羞辱金主。金国对此却一筹莫展,外强中干之态毕现。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剧照

1211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南下伐金,得知消息的金主大惊失色,他又是怎么应对的呢?一面派使者前往求和,一面匆忙部署防御。偌大的金国向小小的蒙古求和,本身就是示弱。对于蒙古的进攻,金国相当没底气,战前气势上,金国已完败。

金国遣丞相独吉思忠携完颜承裕率领主力北上布防,并由胡沙虎驻防西京大同,意图借助边境工事防止蒙古南下。此举和各朝代相似,中原政权在坐稳后,大都会在北方修筑高墙坚垒,以此抵御来自游牧部族的威胁。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金国动用75万民力建筑的防御工程规模浩大,长300公里。但在铁木真眼里,该防线形同虚设:“只需突破一点,蒙古大军即可长驱直入。”他分兵三万给儿子们,前往西京大同盯住胡沙虎,防其援救。自己率领主力集中攻破乌沙堡,金国花费大量资源构筑的御边工程,成了摆设。

失败的责任都落到独吉思忠头上,他被解职后完颜承裕掌握了指挥权。蒙古铁骑的迅捷勇猛,令完颜承裕担心铁木真率众绕过金军主力,直扑防卫空虚的中都(今北京)。于是放弃桓、昌、抚三州,退守野狐岭一线,企图借助险要地形挡住蒙军。粮草丰足并存有大量军马的三州被拱手相让,蒙军的补给彻底无忧。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蒙古铁骑虽然厉害,也有其天然劣势。为保证机动能力,携带给养必然有限,不宜久攻,只能依靠边打边抢作为补充。

金国的战术使用过于死板:一味单纯防御,如以一部兵力驻防三州,另派主力由侧翼或迂回到蒙军后方发起攻击,或能有另一番局面。完颜承裕掌握的兵力共40万,虽然单兵能力落于下风,但完全可以借助数量优势,使用恰当的战术对蒙军予以打击,迫使其退军。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野狐岭位于北京西北200公里的张北地区,也是战国时代赵国与东胡的边境。加上胡沙虎从西京大同撤回的部队,完颜承裕手中已有45万兵力。但他已被蒙古铁骑吓破了胆,丧失了主动迎战的勇气。部众被分散据守各处险要,如此又重蹈覆辙,只要蒙军突破一点,整个防线便会毫无用处。

铁木真收降了前来求和的金使石抹明安(契丹人),把野狐岭布防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獾儿嘴被选为突破口,完颜承裕的帅帐就在此处。因山高坡险,主将木华黎率敢死队步战冲锋,直捣完颜承裕指挥部。失去指挥的金军不堪一击,遗尸遍野全面崩溃。蒙古单以步战就以劣势兵力击溃金军,除了战术得当,士气上也完全压倒金军。

(另一说法:主力决战发生于浍河堡,待考)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野狐岭地貌

逃到浍河堡的完颜承裕,集结溃兵数万同蒙古军队展开了一场没有希望的决战,毫无悬念的全军覆没。整整45万大军,除了被杀伤20万,余者逃得不知所踪,其中很多都是被抓丁凑数的。

经此一战,金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力。蒙古铁蹄如入无人之境,横扫金国腹地,灭亡金国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在决定蒙金国运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怎会败得如此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