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髮芽科學管理,輕鬆實現苗齊、苗壯,有效預防蒜種“跳瓣”

大蒜的發芽期所需的時間,因品種與具體的播種期不同而不盡相間。一般來說, 春播大蒜需15- 20天,秋播大蒜大約需7-10天,品種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這個過程田間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大蒜幼苗迅速發芽、出土,爭取實現苗齊、苗壯。

因此,必須提高選地整地、選種和播種的質量。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完美,才能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氧氣、溫度、光照、水分等條件,尤其是種植大蒜要注意提高地溫,解決土壤中水分和透氣的矛盾,要做好以下工作:

春播大蒜影響出苗的因素主要有地溫低、天氣旱,在播種方法上,可使用坐水栽、兩次封溝的方法,使蒜種的根基處保持定的溼度。而地表保持乾燥,這樣既保墒,又不板結,有利於出苗。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能夠提高出苗率。


春播大蒜要提高地溫,以利於早出苗。在播種時,覆土厚度要適宜,不宜過厚,也不宜過淺。澆水量同樣要適宜,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如果覆土過淺,或澆水量小,容易造成底土板結,幼苗出土時容易發生蒜種“跳瓣”現象。

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生跳瓣,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措施,覆土過淺時應及時上土,水少土層板結時,要及時澆水。在幼苗出土前,地面板結,只能澆小水而不能中耕過鋤,以免過鋤時鋤傷芽鞘,影響幼苗出土。

秋播大蒜同樣要處理好土壤與水分的關係,播後立即澆透水,使土壤與蒜瓣緊密接觸,促進種瓣幼根吸收水分,快速生根發芽。5-7天后再澆次催苗水, 供給大蒜萌芽期所需要的水分。如果出苗前出現地面板結,可再澆次水, 以小水為主。如果發生澇災,要及時排水,避免蒜種長時期浸泡在溼度過高的土壤中而爛根、爛母。

大蒜髮芽科學管理,輕鬆實現苗齊、苗壯,有效預防蒜種“跳瓣”


春播大蒜幼苗期的管理內容主要是解決地溫與水分的矛盾,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爭取實現苗全、苗齊、苗壯。

具體措施是,大蒜出土以後應採取多次中耕,實現提高地溫、去除雜草、保墒防鹼、疏鬆土壤的目的。 中耕的方法要根據播種的方法採取不同的方式,畦作的行間過淺鋤,壟作的鋤溝過深鋤,小行之間也要過鋤,注意別傷苗。

在幼苗期,如果出現蒜母跳瓣的現象,應找出具體的原因,比如天氣乾旱或土壤乾旱,應立即澆水,水滲下後進行中耕培土。如果出現地面返鹼現象,應立即澆水壓鹼,然後進行中耕,以利於全苗,促進幼苗生長和保墒。要注意澆水與中耕同時進行,如果只澆水不中耕,則地溫低,地面板結,土壤蒸發量大,地面返鹼會越嚴重,難以保證全苗。

如果大蒜是壟作播種,在澆水時不可大水漫灌,防止水漫過壟背,造成土壤板結。壟作大蒜壟背上的土壤要. 直保持疏鬆、乾燥,這樣既不會長雜草,又有利於蒜頭的發育。

大蒜髮芽科學管理,輕鬆實現苗齊、苗壯,有效預防蒜種“跳瓣”


秋播大蒜幼苗期的管理內容是解決越冬和返青期的問題,培育壯苗,順利越冬。秋播大蒜幼苗期歷時6個月之久,期間需經越冬和返青,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越冬前指的是秋播大蒜從播種到越冬前幼苗長到1心4葉為止。這段時間在管理方面,因為地域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越冬前的管理內容是促進幼苗早出土,力爭苗全、苗齊、苗壯,同時加強中耕除草,適當追肥、灌水。

第一次中耕後可澆1次小水,促使幼苗生長健壯的同時,要注意保持地溫穩定。第一次澆水後,以後要控制澆水,進行中耕除草,促使蹲苗,使根系往較深的土壤發展,防止幼苗瘋長。

越冬期一般需中耕3次,過程中要防止傷苗,以保持土面疏鬆,防止地面板結。南方地區的土壤溼度大,透氣性差,要及時開溝排水,使土壤見幹見溼,避免蒜瓣爛母,影響出苗。

為使幼苗順利過冬,在秋播大蒜蓋草壓土之前,應結合澆水蓋糞肥。澆水要適時、足量。適時指的是灌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的話溫度過高,水分很容易蒸發,造成土壤板結。太晚的話會因為地溫低,在地面結冰,使水分不能下滲,最終導致根際缺氧。澆水足量,是澆水後水分能夠全部滲人地下,既不會過分蒸發,也不會在地表結冰,能夠滿足越冬大蒜對水分的需要。

大蒜髮芽科學管理,輕鬆實現苗齊、苗壯,有效預防蒜種“跳瓣”

返青期指的是越冬秋季大蒜幼苗在天氣轉暖後恢復生長,管理的內容是使幼苗生長迅速、健壯,適時退母,方法主要有經常中耕、施肥水。具體做法流芳介紹如下。

及時撤掉蓋的落葉或稻草,拆掉風障。一般來說,要一步步地撤掉覆蓋的落葉或稻草,最後拆掉風障。撤掉覆蓋的落葉或稻草要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先撤掉一半,露出蒜葉,這樣可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氣溫,避免氣溫突變使幼苗遭受凍害。一週之後,在幼苗適應1周後,再全部撒除覆蓋的落葉或稻草。在天氣進步轉暖, 幼苗旺盛生長時,就可以完全拆掉風障。

由於早春時,地溫還比較低,撤掉覆蓋的落葉或稻草要及時中耕,疏鬆土壤,提高地溫。中耕能夠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保墒,同時又能避免土壤返鹼傷苗。第一次中耕要注意深度和中耕後的澆水。每次中耕的深度不可過深,否則會傷苗。 澆水要在中耕後5- 6天左右,這期間讓幼苗得到足夠的光照,再澆返青水,以後還應多次中拼鬆土。

大蒜在返青後,如果溫度較低,要提高地溫,通過中耕、曬土等方法,同時可以澆水,促進幼苗生長。幼苗返青後,生長速度會加快,對養分的需求開始增加,應勤施肥水,促使幼苗生長。

大蒜髮芽科學管理,輕鬆實現苗齊、苗壯,有效預防蒜種“跳瓣”

早春地溫低,萌芽出土慢,播種後20天左右,母瓣才全部消失,植株進入花芽、鱗芽分化期。為防止幼苗受凍害,應在畦北側立道風障, 畦面蓋落葉或者稻草。防止落葉或者稻草被風吹跑,可以在上面蓋糞肥,既能充當次施肥,又能壓實落葉和稻草。

同樣,蓋落葉或者稻草以及蓋糞肥,必須適時,不能過早和過晚。過早的話,容易使幼苗受熱而發黃腐爛;過晚的話,幼苗容易遭受凍害。在南方溫暖地區,秋蒜不需覆蓋,可以露地越冬。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農人顧流芳,以便獲取更多有關農業種植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