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選股法選出來的股票組合

通過選股法選出來的股票組合

上期說到了一個靠譜的選股法,就是如下:

  • 收入同比增長率大於30%
  • 毛利率大於50%
  • 淨利率大於20%
  • 淨經營現金流加上票據差額/扣非後淨利潤加上折舊和攤銷不低於70%,歷史合計不低於90%
  • 總資產週轉率大於100%

選出來的股票要剔除估值比較高的,因為估值較高已經偏離了正常的業績水平,已經不是很好的買入時機了,所以要把過高估值的剔除掉

然後生成了下面的一個組合:

通過選股法選出來的股票組合

是一個多個股票組成的一個投資組合,達到了篩選要求的股票有這麼多。

在這裡感謝非言老師的一些投資思路

我打算後期對這個組合的股票進行研究,或許會更新一些,但是還是依舊採用組合投資的方式。

之前我在前面幾期的投資的準備系列中說明了股票投資分散的必要性,這也是彼得林奇投資大師非常倡導的一條投資之路,我在股票投資的實踐過程中,也逐漸的明白了組合投資的必要性。

因為資金集中在幾隻股票上面是很難對抗踩雷,戴維斯雙殺的風險的,要是集中踩雷的話,資金會損失很多,也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挪騰,非常被動。

如果持有一個組合的話,即使幾隻股票出現跌停,也不會對整體組合有影響,是比較穩健的路,雖然沒有集中持倉利潤明顯,但是在整體投資風險有限的前提下因為覆蓋的優質公司多一些,就能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之前的文章也講過:

集中持股是需要投資能力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投資能力.

選擇了集中持股,那麼必然會對選擇的這幾隻股票非常看好,希望通過這幾隻股票來大力的增加賬戶的收益,那麼真正操作起來,其實是非常需要投資能力的,舉個例子:

假如我在18年初非常看好隆基股份大族激光康得新還有萬華化學海康威視並佈局會怎麼樣?

那麼我的這個集中持股組合這一整年會實現50-60%+的虧損,有點慘啊。

其實呢,當我們非常看好幾只股票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性的相信或者忽視一些要素,會選擇性的相信一些對我持倉股有利的信息,而會忽視不利的信息,那麼其實我是有很多盲點的。

很簡單,我是一個外部投資者,我不太可能天天跑到上市公司調研,即使去調研,也不一定能聽到上市公司管理層說的真話,外部的信息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那麼我在這隻我非常看好的股票上面也是有很多未知的盲點的。

組合投資的意義就是即使我真的不小心踩雷,那我也能安然無恙,這是保障資金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