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同乡又是连襟,刘邦为啥要杀救命恩人樊哙?

有故事的疯子


刘邦和樊哙除了是救命恩人的关系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就是连襟!当初,刘邦娶了吕雉,而樊哙就娶了吕雉的妹妹,所以刘邦和樊哙两个人就是连襟。按照道理来说,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非常非常好的,再加上樊哙曾经救过刘邦,所以说他们的关系应该胜似亲兄弟才是,但是在历史上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刘邦在去世之前,居然派人去杀樊哙,这让很多小伙伴都感到非常不解。那么今天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刘邦在去世之前,要把自己的救命恩人加上连襟樊哙给杀掉。



大家应该都知道,刘邦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妃子是戚夫人,她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虽然说吕后才是刘邦的正妻,但是刘邦似乎更喜欢戚夫人。大家都知道,女人的嫉妒心都是非常强的,吕雉看到刘邦这么喜欢戚夫人,所以就特别嫉妒戚夫人,很多时候都是在欺负戚夫人的!虽然说刘邦一心都是扑在朝政上面的,但是后宫里面的事情他也是非常了解的,像吕雉平时欺负戚夫人的那些事情,刘邦都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而已,吕雉平时的所作所为,刘邦也是非常看不惯的,因为吕雉她们一派的党羽势力特别强大。


如果说刘邦不在在位的时候,清理一下的话,可能自己去世之后,刘家的江山就会变成吕家的,所以后来刘邦为了刘家的江山,就开始清理当初那些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功臣。大家知道为什么刘邦要清理这些功臣吗?就是因为当初这些功臣跟着刘邦打下了大汉朝的江山,所以刘邦一高兴就把他们个个给封了王,但是封王以后,刘邦又后悔了,因为他害怕那些异姓王会威胁到后世皇帝的位置,所以就把那些异姓王一个一个给铲除了。

在当时,刘邦面对的有两大势力,第一个势力就是那些异姓王,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的老婆吕后。因为吕后的身边有很多实力比较强大的后盾,所以说刘邦一定要把他们全部都给清理掉,才能保证自己后代的皇位坐得更稳。小编真心感觉刘邦要灭了吕后一党,一直是早有预谋的一件事情。因为他非常害怕吕后会针对自己的戚夫人还有儿子,所以就想着提前做打算。

大家应该都知道吕后真的是一个心肠非常非常狠毒的女人,不管是谁,她都能下得去狠手。毕竟刘邦的年纪要比吕后大很多,刘邦非常害怕自己去世之后,以后吕雉会对戚夫人还有儿子不利,所以就想着先把她身边的人杀死再说。

当时陈平和周勃是刘邦身边比较亲近的两个人,所以刘邦就把他们两个人派出去刺杀吕后身边的樊哙。当时,刘邦得知樊哙已经和吕后靠近的时候,他就决定要把樊哙给杀死了。虽然说樊哙当初救了刘邦一命,而且还是刘邦的连襟,但是却在帮助自己的对头,所以杀掉他也是应该的。不过,周勃和陈平去的时候却没有把樊哙给杀死。因为那个时候刘邦把他们两个人派出去自杀樊哙的时候,刘邦已经快要不行了。

感觉他们两个人也是比较聪明的,因为他们觉得刘邦去世之后,掌控整个朝廷权力的必定是吕后,所以根本就不敢动吕后身边的人。所以说樊哙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逃过了一劫。不过,刘邦想杀他的心倒是真的。


少夫人168


刘邦和樊哙即是同乡又是连襟,刘邦却要杀樊哙。正常来说肯定是樊哙做了极不利于皇帝刘邦的事,比如说像韩信、陈豨[xī]犯造反之罪。

但是樊哙并未表现出谋反之心啊,所以史书中记载的刘邦派陈平、周勃斩杀樊哙,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起来看下!

跟随刘邦的几个开国将军接连叛变

臧荼、韩信、彭越、英布、陈豨[xī]、卢绾等诸侯王曾经跟随刘邦一起风风雨雨,为刘邦打天下,可是公元前202年—196年,臧荼、韩信、彭越、英布、陈豨[xī]、卢绾这些诸侯王都接连背叛了刘邦,刘邦实际也是很是伤心的啊。

加上又听说自己的把兄弟樊哙也想在百年之后对汉朝图谋不轨,刘邦这是伤心变成了更加的愤怒,为了大汉基业,必须先下手为强。

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却成为要死的原因

樊哙因去了吕后的妹妹吕媭(lǚ xū)为妻,和刘邦成了连襟。可是这个身份也差点害了他。

在刘邦登基以前,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但即位为皇帝,后来的戚夫人受到宠幸,于是刘邦就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随后就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孩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类我”。

这样就遭到吕后的极力反对,吕后联合大臣想各种方法阻止另立太子,遭到了刘邦的嫉恨,又想到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肯定也在里面插了一脚,于是为了大汉基业,必须先下手为强。

刘邦可能是真的气糊涂了

基于前两个原因,身心都遭受到重创的刘邦加上被箭射伤,整个人的身体变得很虚弱,斩杀樊哙的诏令可能就是一时的愤怒彻底冲昏了头脑。

好好的伙计们都背叛了我,作为我的皇后也不理解我,连我的把兄弟也准备算计我,于是为了大汉基业,必须先下手为强。

但最终刘邦因动怒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最后在樊哙被押回都城之前,就已经驾崩了,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还是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啊!


平凡阿伟


丝语观点:因为皇权,樊哙差点儿死于刘邦一念之下!

读过《鸿门宴》的人应该都记得樊哙,为他的忠勇所感动。

樊哙从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始,就一直追随,并为刘汉的建立和建国后多次平止叛乱累建功勋,军中威望很高,既是刘邦的爱将,也是刘邦连襟,可以说其与汉高祖刘邦的关系独特而紧密,但是,成也“关系”,败也“关系”,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差点被刘邦所杀。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刘邦听信小人谗言所产生的一念之差,樊哙几乎死于刘邦之手,实际上是差点儿死于皇权之下。

一、小人伺机进谗言,刘邦听信动杀念。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刚回到长安创伤就发作病倒了,病中的刘邦听说燕王卢绾叛乱,就传令樊哙以相国身份率军前去讨伐。在樊哙离开长安后,有小人对刘邦进馋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欲行图谋不轨,皇上要早加提防。”,当时,高祖刘邦早已经对吕后干预朝政不满,听说其又与妹夫樊哙串通想要图谋,顿时火冒三丈,决意临阵斩樊哙用大将周勃领军讨伐燕王。未料,在陈平押解樊哙回长安回长安的途中,刘邦驾崩,樊哙侥幸脱难。


二、家国家,家天下,刘邦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樊哙有可能危及刘氏江山动杀念,绝后患。

樊哙自刘邦沛丰起兵的时候始,就一直跟随在左右,先后为汉朝建立以及之后平止叛乱立功无数,加上其与刘邦的连襟关系,可以说身份特殊、关系独特,刘邦对他是想重用,又有所忌惮,只要不危及刘氏江山,刘邦都不会对樊哙起杀念,这也正好成了小人可以利用的“机会”。

所以,从根本上说: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刘邦听信小人谗言所产生的一念之差,樊哙几乎死于刘邦之手,实际上樊哙是差点儿死于皇权之下,因为在听信谗言的刘邦眼里,只要有可能触及皇权,就是触碰到了天,这就是反“天”,无论是谁,他都得死!


油茶丝语


樊哙是刘邦身边最为勇猛的武将,他在刘邦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就因为卖狗肉与食客刘邦相识。后来刘邦斩白蛇起事,樊哙就忠心耿耿地一直追随刘邦,成为刘邦最信任的护卫。

樊哙在战场上也很出彩。他跟随刘邦征战四方,勇猛无比,从胡陵打到沛县,无一败绩。在砀东之战时,樊哙冲锋陷阵,怒斩十五首级,敌人士气大落,溃败而逃,樊哙因此军功晋国大夫。后来又在与章邯作战时,斩杀二十三人首级,又加封列大夫。

此后,樊哙一路高歌,所向披靡,打败了李斯的儿子李由、赵贲、杨熊等军队,先后得以封上间爵、五大夫、贤成君等爵位和封号。

樊哙最为出彩的一笔是在鸿门宴上忠心护主。当时项羽设宴于鸿门,亚父范增授意项庄在舞剑之际刺死刘邦,以除后患。当席间的张良看出苗头不对,出帐告知樊哙后,樊哙忠肝义胆,闯入宴席,怒视项羽,并直斥项羽听信小人挑拨,离间与刘邦的关系。项羽非常赞许樊哙的一身豪气,对樊哙的指责也无言以对。

席间的刘邦推脱去厕所,由樊哙护驾,乘机逃走,脱离了险境。刘邦对樊哙的救命之恩也没齿难忘,在刘邦当上汉王后,樊哙进列侯,升郎中。

在楚汉争雄中,樊哙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诸多战功,拜郎中骑将、将军,增食邑二千户。

刘邦称帝后,樊哙又成为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的主将,先后平定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信等叛乱。因樊哙战功卓著,其食邑增加到了一千五百户,还被升为了左丞相。后来樊哙平定燕王卢绾,他的食邑增至了五千四百户。从樊哙受封的这些高官厚禄可以看出,刘邦对樊哙是非常厚爱的。但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之前为何又对这开国元勋痛下杀手,派陈平去斩杀樊哙呢?原来此事和吕后吕稚有关。樊哙是刘邦信任的爱将,于是刘邦就是吕稚的妹妹、自己的小姨子吕媭嫁给了樊哙。刘邦对吕后的干政早已不满,这时又有近臣提醒刘邦,樊哙是吕稚的妹夫,此时又手握重兵,在刘邦百年之后恐怕吕稚会联合樊哙谋反。

刘邦于是决定先除掉樊哙,砍去吕后的一支臂膀。他委派陈平和周勃到樊哙军营,以传诏为名立斩樊哙,由周勃按管军队。

可精明的陈平明知刘邦来日无多,日后吕后掌权,如果将樊哙砍了,自己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他变通了一下,没有将樊哙就地斩杀,而是把他关在牢车里,押送长安。

在回长安的途中,刘邦驾崩。由于陈平的精明权宜,樊哙也因此捡了条性命。

樊哙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与刘邦患难与共,为忠心护主,可以说是万死不辞。但晚年的刘邦在樊哙并无反叛迹象的情况下,不念旧情,对昔日救命恩人痛下杀手,可见帝王之心,只有利益,毫无情义。




李泉涌


刘帮说要杀樊哙是说在气头上的话,千万不可当真,头几天才让小老姨带10万兵马去平定燕王卢绾的"叛乱",而卢绾可是刘邦的贴心豆瓣。怎么说能反呢?可见,刘邦因病神志不清,胡乱安排也是有的。

樊哙不仅会杀狗,还有机智和胆量。两件事挽救老姨刘邦。一件事劝刘邦从秦宫中返回灞上,别做桀纣一样的人,深得张良认可。第二件事,在关键时刻搅和鸿门宴,改变了紧张局势,从而让刘邦继续反楚抗项,取得成功。刘邦无以为报,把吕须这个小姨妹嫁给了樊哙,封舞阳侯。

刘邦旦凡有战事,樊哙跑在最前头。这样的人,刘邦会杀吗?不会的。

刘邦是因为家务事,冒火要杀正战场上的小姨夫。是在气头上,这点鬼精灵的陈平看得最清楚。他对一根筋周勃说,皇上气糊涂了,我们要抗旨,不要杀死樊哙,捉他回长安,让皇上自己处理。周勃点头。到了燕国,绑了樊哙槛车传送。半路上刘邦驾崩——陈平如果真地"斩哙头,兵权与勃"就惨了。陈平赶紧回来,借吕太后之手,对付恶婆娘吕须,吕须恨陈平差点让自己变成寡妇,所以要整治陈平。但陈平抢先一步当了郎中令,守住宫门,吕须望门兴叹,无,可如何。

刘邦杀樊哙,是因为他误听,说要收拾已经失势的赵王母子,这点情有可原,但樊哙说没有说,这就没查实。刘邦一怒,叫来陈平周勃……

除非刘邦亲自动手,否则,谁也杀不了。正象废刘盈,他废不。因为樊哙没错。





劉一千五


樊哙将刘邦从鸿门宴中救出来,对刘邦有大恩之得,可是很多人都不解为何刘邦在临死之前要派陈平和周勃去杀了樊哙呢?

刘邦和樊哙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是同一个地方来的,所以樊哙跟定刘邦闯天下,每每作战,都是一马当先,骁勇善战,杀韩信,伐英布,讨臧荼都离不开樊哙的功劳,是刘邦的得力助手。樊哙对刘邦那是一个忠心耿耿。

这里不得不说下,刘邦和樊哙还有一个更亲密的关系,那就是樊哙是刘邦的妹夫。原来樊哙娶了吕雉皇后的妹妹。大家都知道,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刘邦就看不上吕雉了,而是宠幸戚夫人,还一度想要立其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樊哙一直力挺的是他的侄子刘盈,但是樊哙常年在外作战,所以刘邦跟他渐渐疏远,刘邦身边有一群小人,告诉他,樊哙是吕后一党,如果吕后的儿子继承帝位,樊哙肯定会杀了戚夫人和他儿子的。刘邦心里忐忑,所以不管怎么样都想保住戚夫人和他的儿子不被吕后一党所杀。

戏剧的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也不是傻子,吕雉在宫中势力庞大,杀了樊哙,日后吕雉也不会放过他们全家的。两人商量之后相处了一个折中办法,直接将樊哙从军中带回京,让刘邦自己处决,日后也不会怪到他们的身上。呵呵,樊哙当时的心那是一个拔凉拔凉。不过,樊哙命不该绝啊,等到回京,刘邦已经一命呜呼了。吕后及时救下樊哙,保住了性命。

君心深似海,大家觉得呢?






桔梗的料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并且娶了刘邦的小姨子吕须,是刘邦的连襟。樊哙还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性命,按理说樊哙和刘邦应该是像后世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关系。为什么刘邦临死前要杀樊哙呢?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吕后和樊哙自身两个方面的原因。

刘邦临死时,吕后还处于健壮的年代。刘邦知道若自己一死,太子刘盈过于懦弱仁义,吕后必然掌权。樊哙是猛将,属于军方,还是吕后的妹夫,那么樊哙肯定会站在吕后一方。那么吕后就有了军方势力的支持,虽然其它的功臣也支持吕后,但还是向着刘氏的。而如果吕后有了樊哙的支持,那么其它的功臣吕后清洗起来便不会有顾虑。这样日后吕后如果将天下变成吕氏天下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樊哙军事才能突出,可以说只在韩信周勃之下。除此之外,樊哙的一些言论让刘邦临死前想起都害怕不已。比如鸿门宴上后,刘邦打算向项羽辞行表示礼貌,而樊哙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句话表明了樊哙的见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刘邦临死前想起樊哙的这句话,不得不疑问樊哙是否还能站在刘氏这一边,而是不顾道义去帮助吕后来铲除刘氏。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刘邦怀疑他死后天下会不会归吕氏。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固,派陈平去杀樊哙。





趣史夜话


首先亮出观点:樊哙虽然是屠夫起家,但樊哙不是无能之辈。

1-带兵打仗,他是大将~

樊哙早期跟着刘邦在芒砀山流浪,是和刘邦一起吃苦的,一直在刘邦的身边保护他,出主意,让不少人认为樊哙就是一介武夫,并无头脑。

2-灭秦后,他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

刘邦率兵攻入秦国,本以为自己能够称王了,刘邦出生地痞流氓,到了咸阳之后,控制不住自己,忘记了项羽!这个时候,樊哙提出来,将部队驻军霸上,千万不能贪图咸阳华丽的氛围,因为这可能会迷失自己让自己灭亡。

虽然刘邦没有全听,但是部队的确到了霸上,暗中有部队去守函谷关,想想,如果当时朝中部队驻扎,项羽再傻,也知道刘邦的意图了。

3-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刘邦逃跑之前,还想要和项羽道别,这个时候樊哙阻止了他,因为樊哙知道,他必死无疑!最后刘邦听从了樊哙的建议,从小道逃走!

4-娶了吕后的妹妹,让刘邦怀疑。

刘邦真正怕的人,不是樊哙,而是吕后。在他征讨英布的时候,吕后就想要掌管朝政,而吕后的妹夫就是他的得力帮手(刘邦这样认为),刘邦很讨厌吕后执掌朝政,就想如何去除这一股势力,想当然要除去有军权的樊哙!

所以刘邦最想除去的是吕后,并不是樊哙,樊哙只是先成为了替罪羔羊。周勃,陈平等人最后救了樊哙一命,并没立斩樊哙,在押送樊哙回都城的路上,刘邦去世,最终樊哙活了下来!

而樊哙一生,从未有过反刘邦的想法!刘邦也相信,可是刘邦真正信不过的是吕后!




犀牛国学英才通识


帝王有亲情。中国封建所有帝王,都把孝治放在第一位。

但帝王也无亲情。谁威协到了他的皇权,他立刻六亲不认。遇父杀父,遇母杀母,遇儿杀儿,遇女杀女。

樊哙是刘邦妻子的妹妹的丈夫,是他的连襟,孩子的舅舅。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刘邦起事的第一天,樊哙就跟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打仗永远冲在最前头,攻城很多次都第一个登上城墙。这需要何等的勇猛,何等的牺牲精坤啊!

可是,在刘邦病重的时候,有人跟他说樊哙的坏话,说他死了以后,樊哙和吕后可能会威胁到皇权。刘邦一听,想都没想,立刻令陈平带上方宝剑,去军中斩杀樊哙。还是陈平多留了一个心眼,只把樊哙抓捕回来了,没杀。回到京城,刘邦已死。吕后便释放了樊哙。

刘邦要杀樊哙,只有原因,就是他认为樊哙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他的家天下。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樊哙的大姨子是吕雉,如果不杀他,在他走后,他会帮助吕雉做大,他这样也是平衡吕雉和爱妃戚夫人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