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发展好,与北三县有什么关系?

文|叶书利

近期通州加入抢人抢产业的行列,相应地,北京已决心将通州打造成为下一个产业高地。

在此背景下,坊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这些人认为,通州加产业与北三县楼市没有什么关系,并因为通州加产业而对唱空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三县。

在壹书生看来,这种声音多少让人意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州加产业与北三县楼市之间的关系,壹书生建议注意下述几点:

A,包括北三县在内的环京的价值源泉是“京”,“京”更好了,与此相邻的环京的区域价值也必然水涨船高。

具体来说,通州变得更高大上了,甚至发展成为与北京主中心比肩的副中心城市之时,北三县的通二环与通三环的区域价值就真正地落地了。

中关村发展起来了,中关村边上的西三环、回龙观等区域价值也上升了。同样地,伴随通州的加产业,通州的价值高地价值越来越明显,相应地,北三县不也是沾光了吗?

举点实际例子吧。通州有更多的公司了,更多的北三县人就可以到更近的通州就业了,不需要跑到更远的国贸或其他地方了;通州有了更多更好的医院,就医的北三县人就可以就近到通州去看病了,不需要跑到北京东西城等地去挤人堆了。

一句话,只有通州发展起来了,北三县通二环或通三环的区域价值才能从概念变成现实。

B,通州发展起来了,北三县楼市就会有更多的刚需者,相应地,房价上涨的压力会更大。

环京楼市的接盘者主要是北京上班族,这是中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的事实。

具体到北三县,目前北三县楼市的主要刚需者是北京东二环以东,尤其是国贸一带的北京东部上班者。

未来伴随通州成为北京的下一个产业高地,届时北三县楼市的刚需者将增加通州上班族一群,从而扩大了北三县刚需族人群,夯实北三县房价的支撑人群。这岂不是对北三县楼市的实际利好?

举例说,2021年环球影城开园后,将陆续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0万人就业。这些就业人群中,绝大部分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服务人员,这些人中的多数可能不一定能够承受得住通州的房价和房租,因此届时肯定存在不少人会把居住地放在北三县,从而加大北三县的买房和租房人群。

C,罗马城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凡事得一步步地来。

很多吐槽通州加产业的人,本质的潜台词是为什么不是疏解到北三县。

在壹书生看来,这本身是个伪命题。

首先,在东部的副中心圈层,通州是主中心,北三县是服务地。因此大力发展通州无可厚非。恰恰相反,正如上述所言,这也会间接地利好北三县,同时也是北三县通二环或通三环区域价值的支撑点。如果通州不发展,哪来的通二环或通三环概念?

其次,通州的加产业的同时,北三县事实上也在加产业。在产业布局中,通州与北三县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是非你就我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链的协同关系。

更直白一点,在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和商务服务等四块产业中,通州布局更高端,北三县则围绕通州的四大产业版块而布局更服务性、更配套性的相关产业。

不管你承认与否,在副中心圈层,通州是主,北三县是辐。通州是爷,北三县是妃。所以北三县作为一个卫星城,其核心逻辑便是服务于“主”的通州,在产业布局上也是如此,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是角色分工确实不一样。

切记,在副中心圈层,未来通州的产业不一定需要辐射北三县,只需要带动,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所以以通州的加产业而吃醋,而吐槽京津冀一体化和唱空北三县,这完全是颠倒概念、是非不分了,从而沧为为了吐槽而吐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