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有不少出名的太监,秦朝时期的赵高、东汉时期的十常侍、明朝更是权宦泛滥汪直、刘瑾、魏忠贤之流,因为这些太监凭借与皇帝的亲近关系,获得皇权的支持,干涉朝政、权势滔天,故而称之为权宦。

到了清朝,统治者汲取了前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对宦官管束十分严格,他们只是服务于宫廷的佣人,绝不可妄议朝政,更不能参与其中,也不准也外大臣来往,以防结党营私、里外联合,这样的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太监误国,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大太监,恐怕只有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身边的安德海与李莲英了,两者相较之下,无论是情商还是恩宠都是李莲英更高些,影响力也更大,李莲英的宦海生涯可以代表清朝宦官的最巅峰水平了。

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李莲英原名叫李进喜,生于顺天府大城县,是汉族人,和无数被阉割的苦命人一样,李进喜自幼家中贫困,父亲还是个无所事事的混混,家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还有一大家子要吃饭,生活得非常拮据,李进喜如果不阉割进宫,恐怕也迟早要饿死。

于是在咸丰年间,年仅八岁的李进喜成了一名太监,经过训练之后入宫侍奉,这时的李进喜还保留着自己的原名,在其他宫殿里待了几年后,李进喜被调到了慈禧所居住的长春宫当差,由于深得慈禧的宠信,因而被慈禧赐名为“李莲英”(也有一说法叫李连英)。

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说李莲英之所以能够得到慈禧的宠信,是因为李莲英很擅长梳头发,让慈禧觉得心情愉悦,所以才会荣宠不衰,但其实李莲英还真不是靠梳头起家的,这段故事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据《宫女谈往录》中记载,在宫中的确是有一名非常擅长梳头的太监,但却不是姓李而是姓刘。这位刘姓太监不仅非常擅长梳头,而且待人谦和有礼,总是笑眯眯地,宫中的宫女太监们都很喜欢他,连慈禧对他都十分和善,还经常让宫女沏茶给他喝。

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李莲英刚被调到慈禧手下时,慈禧已经有了一位特别信任的太监,名叫安德海,但是这个安德海倚仗慈禧的权势,作威作福,得罪了不少的人,最终被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处死。

安德海一死,就给了李莲英上位的机会,李莲英以安德海为诫,更加小心谨慎,他伺候慈禧时小心翼翼,揣摩慈禧的心意,对待小宫女、小太监们也都十分和善,在宫中的评价都很好,这也成为他晋身大太监的成功法宝。

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李莲英处事机敏,善于化解各种僵局。有一次,慈禧写了个“福”字当作赏赐赏给了一位唱戏的名伶杨小楼,但是却不小心将“福”字的“示”字旁多写了一个点,慈禧也发现了自己写错字了,但都已经将字赏给了别人,也不好意思再要回来,杨小楼拿着慈禧写的错字也是手足无措,这弄不好得罪了慈禧,那可是要杀头的。

这时候,李莲英机智的开口,化解了僵局,他对慈禧说:“老佛爷之福,比平常人的都要多出一“点”啊!”杨小楼也是一个机智之人,立马叩首说:“老佛爷福多,奴才怎敢多领这万人之上的福呢?”

慈禧一听,立马接着台阶下,说:“既然如此,那就改天再赏赐你吧!”李莲英这一番话不仅给慈禧一个台阶下,而且还巧妙地将这次尴尬的场面给化解了,所以李莲英受到慈禧的宠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混成清朝太监第一人

慈禧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因为生活奢靡、统治期间内忧外患不断、还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遭到后人的诟病,名声并不好,李莲英作为深得慈禧信任喜爱的太监总管,在清宫中地位声望还是蛮高的,但碍于清朝宦官制度的限制,他没有参与到政治中,自然也没干过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故而人们对他的定位就是慈禧身边一个受宠、很会做人的大太监罢了,没有受到慈禧差评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