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太监顾名思义,自然不用多作解释。但你知道它的历史吗?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有一点是要注意的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也不胜枚举像魏忠贤,赵高,蔡伦,郑和,童贯,王振,刘瑾等等。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蔡伦)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郑和)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魏忠贤剧照)

到清朝末年为止,存在了几千年,但做一名太监却从来没那么简单,看到这有人会说,做太监不简单,割了弟弟不就行了吗?的确是这样,但净身手术前后的复杂,也导致哪怕生在古代,真的想做太监也是困难重重。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满清太监)

首先,太监进宫以后一般需要找一个老太监带,但老太监基本上都愿意带小孩做徒弟,因为好管而且年纪小思维活容易培养,从古至今的权阉,大部分都是从小就阉割进宫,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做太监的第一条,年纪要小(这条不是必须的,比如宋朝大权阉童贯,阉割多年还有胡子,就是成年以后进宫的)。

第二,阉割是断子绝孙的事,你必须写下文书确定阉割的态度,还得找人担保,以后没有后代与刀匠无关,阉割之前,刀匠会多次确认这件事,一旦发现眼神和神态有问题,马上中断手术,因为断人后裔是损阴德的事,所以,刀匠必须再三谨慎,确认无误才能下刀。

第三,阉割的手术在现在看来虽然比较简单,但在古代还是非常先进的,得遵循以下几条,一,一般挑在冬天动刀,因为冬天冷,伤口不容易感染,而且冬天伤口好得快。二,手术之前数日不得入食,排尽粪便,以免手术中因为剧痛粪便溢出伤口感染。三,净身完毕得在创口插上一根竹管,几天后拔掉竹管如果能尿出来,说明手术成功,如果尿不出来,那就憋死了。四,手术之后会由几个人扶着手术者起身活动,防止血液淤积。

第四,净身这事可从来不是免费的,清朝因为这个还在北京特封了2个家族市代做这个,净身手术前后数月都得刀匠家里吃住,这个伙食费加上手术费,几十两是少不了,没钱给的可以先欠着,但进宫以后必须加利息还,这个利息跟高利贷一样,给不完就拿不到手术割下来的零件,古人认为,生前可以残缺,但死后必须完整,很多太监哪怕倾家荡产也会赎回这个零件,以保证死后完整。

第五,净身很容易出现大出血和伤口感染(所以有些净身术是从小就开始慢慢进行,每天捏蛋,捏到坏死为止),所以一般选的都是小孩子,因为小孩发育期,相对来说伤口愈合的快。术后需要不断的抻腿,保持以后不佝偻,但抻腿的过程,疼痛是难以想象的。

太监——宦官制度下的那些事儿

一点透着无奈凄凉的历史,感谢新中国,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