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業績與“囤地”之謎

文 | 白羊

有時候,企業和人生一樣一樣滴,跑得慢就是輸,比如紮根羊城的房企——越秀。

過去7年(2012年至2018年)越秀地產合同年銷售額分別是,123億、146億、220億、248億、302億、409億、577.83億。若單純地與自己的過去比,越秀的進步是顯而易見,且值得肯定的。

不過,若與同行們比,越秀的進步就顯得很平淡了。

克而瑞發佈的歷年銷售排行榜顯示,越秀地產的排名依次為38、45、31、36、46、47、54。近幾年雖然排名一直穩居TOP50,但倒退很明顯。2018年雖然銷售同比增幅達41%,排名卻跌出TOP50。

就像學校的考試排名一樣,這樣的表現,任誰都會心理失衡的,也會暗暗奮起直追的。

2017年,時任越秀地產董事長張招興表示,公司在2020年銷售目標是衝擊1000億元的銷售規模,即3年間要翻1倍多。

2018年的銷售增長讓這一目標看起來no problem,但今年其銷售目標僅為680億,同比僅增長18%。外界將其解讀為保守和減速,不過考慮到當下房地產市場環境,這恰說明越秀明智又實際,沒有強行“裝胖子”。

近日,越秀地產披露稱,1-9月,公司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480.55億元,約佔2019年合同銷售目標680億元的71%。鑑於越秀可售貨量達1312億元,目標去化率至少為52%,今年完成年度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明年,前不久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表示,越秀地產2020年躋身千億房企的目標不變。假設今年越秀地產剛好完成目標,即680億,若明年要實現千億目標,意味著越秀的銷售增長要達320億,同比增長47%。

在今年房企普遍感受到寒意的情況下,明年市場大環境能給房企提供50%的增長麼?

越秀到底是在畫大餅,還是真能說到做到?這無疑是明年,市場對越秀最關注的焦點,不妨拭目以待。


越秀業績與“囤地”之謎


逆勢激進拿地

為了滿足對規模的野望和千億身份標籤,今年以來,越秀地產一改往日低調畫風,四處出擊。上半年,越秀地產在廣州、深圳、杭州、鄭州、青島、成都、江門等城市14個城市新增了374萬平土儲面積,同比增幅超過50%。

僅6月24日一天,越秀地產單日斥資88億元,連拿廣州、杭州、深圳三宗地塊。其中,越秀地產以59.08億競得深圳寶安一宗地,就此進入了深圳市場。

若以實際權益土價計算,越秀地產今年上半年拿地共耗資165.92億元,超過年初的159億元拿地預算。

進入下半年拿地勢頭不減,7月其在廣州、中山、長沙累計斥資33.24億元拿下了五幅地塊。又迅速超過了調整後的拿地預算目標值(179億)。

並且拿下了兩個資金投入大、開發週期長的舊改項目,其中的“廣州淘寶第一村”里仁洞村的舊村改造項目,預計投入210億元,據悉其不僅是廣州目前投資額最大的舊村更新改造項目,也是越秀地產首次進軍廣州舊改的項目。

當然大把撒錢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債務的激增。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負債總額為1556.55億元,同比2018上半年的1156.65億元增加34.57%。淨負債率則上升至3.92個百分點至61.16%。且於境內發行25億元公司債,15億元的租賃專項債。

那麼,在其他中型房企都在琢磨著降槓桿、瘦身的時候,越秀為什麼敢逆勢而上呢?

這要從越秀獨特的生意經說起。就像其他的國字頭房企一樣,作為隸屬廣州的地方大型國企,越秀在融資和加槓桿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其一,在整體融資環境收緊的大環境下,低融資利率已成為越秀地產的一大競爭力。

相比民營房企動輒8%以上的借貸利率,今年上半年,越秀地產平均借貸成本為4.76%,優勢明顯。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財務費用較2018年同期減少1700萬元。

其二,槓桿率較低,上槓杆的空間較大。

越秀之所以敢在行情不好的時候上槓杆,一大原因就是其槓桿低,加槓桿空間餘地大。

上半年越秀地產的淨負債率為63.56%,較2018年61.16%上升了3.92%。從增幅上看,是值得警惕。不過從絕對值上看,其不是一般的安全,而是非常安全。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174家房企的加權淨負債率約為91.37%,既是說,越秀地產的淨負債率只有市場水位的三分之二。

其三,獨特的“地產+基金”模式,同門兄弟強力輸血。

所謂的“地產+基金”模式,即越秀地產與一母同胞的越秀基金合作,越秀地產在拿地時,由越秀地產和越秀金控共同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其中基金出資約90%,地產出資約10%,聯合拿地,開發則交由越秀地產完成。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上槓杆,“明股暗債”的融資方式卻不屬於債權,不影響越秀地產報表。據悉,支撐其上半年四處出擊、跑馬圈地就是其獨有的“地產+基金”模式。

據公告顯示,在上半年拿下的14幅土地中,有7幅地塊越秀地產的權益佔比僅為9.55%,其餘均由越秀產業基金持有。2019年7月,越秀地產拿下5宗地塊,其中3宗地塊的權益均為9.5%。

越秀玩的這套“地產+基金”模式,其實,就是母公司把錢左手倒右手,同時又不用看金融機構臉色。前些年很多民營房企也想玩這套,紛紛成立金控公司,跨界金融行業。不過,因為不是親兒子,隨著後來監管收緊,一個個搞得灰頭土臉、不了了之。

囤地疑雲

雖然內地樓市師從香港,但兩邊房企卻似乎走向了相反的兩條路。

比如香港房企,愛囤地、打骨子裡厭惡高槓杆、捂盤惜售、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內地房企,則注重規模和速度,崇尚“快週轉”。

不過,不能一概而論,內地房企也有慢吞吞開發進進而被質疑囤地捂盤的,比如越秀位於廣州海珠區的南洲路1026號住宅地塊,在拿地6年之後才迎來首次開盤。

公開信息顯示,該地塊在2013年5月23日被越秀地產競得,扣除保障性住房後樓面價3.46萬元/平方米,刷新廣州最貴單價地王記錄,且高於當時該地段2.8-3.1萬元/平方米的一手住宅售價。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早在2014年7月就曾公佈過一次獲批後的規劃方案並傳出即將動工的消息,但此後並未真正動工。直到2018年7月,廣州國規委再次披露規劃方案,並於8月獲得到施工許可證。

不過,對於拖延入市原因以及外界的囤地質疑,越秀並未給出正面回答,僅表示“公司按正常程序在推進項目,併科學合理把控銷售節奏”。

雖然具體真相不得而知,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仍不妨我們對此次囤地疑雲進行發散性思考。

思考一,越秀對單個項目利潤過度執著,對“快週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踐不到位。

這或許是過去幾年,越秀在和同行的比拼中,落下風的主要原因之一。

思考二,地王項目花6年消化,間接反映出越秀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這個角度也不難理解,比如對當時市場環境研判失誤、成本等管理水平不到位,這個時候以時間換利潤是最好的選擇。而財務數據,也反映出越秀的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57.05億元、221.31億元、208.81億元、237.96億元和264.44億元,同比增長10.53%、40.92%、-5.65%、13.96%和11.14%,僅2016年出現小幅下滑;

而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4.71億元、10.13億元、15.4億元、22.6億元和27.28億元,同比增長-14.2%、-59.01%、52.06%、46.75%和20.69%,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作為一個國企,越秀有其特殊優勢,但如何把這些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和業績,看來越秀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