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陈念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只要上了大学就是大人了,她所遭遇的一切都将过去。所以她对胡小蝶表示的友好和求助,选择了拒绝和沉默,选择了不和欺凌同学的校霸作对,选择了明哲保身。胡小蝶从教堂楼上飞身跃下之后,他未曾想到只想安静学习考大学的自己,居然会成为魏莱她们的下一个目标,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胡小蝶。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陈念先是隐忍退让,告诉自己:坚持,只要坚持过高考,就长大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管是警察找她了解情况,还是教师对她的真诚关心,她都三缄其口,默默地回到自己的书桌前。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迎接她的是座椅上的污渍,放学的殴打,球场上的凌辱,直到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她们将她明目张胆地推下了楼梯。看到魏莱她们高高在上,若无其事的样子,陈念想到了胡小蝶,想到了自己,其实自己也和今天身边的人一样,一样的懦弱,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样的选择了沉默逃避。陈念果断地报了警,告诉警察胡晓蝶自杀的真相。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她们都是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都是未成年人,校方给出她们依然参加高考,只是不能来上课的处分。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但是事情并没有随着学校的处分而结束,陈念的噩梦开始了。魏莱她们对陈念实施了更加疯狂报复,陈念放弃了报警,选择了寻求陈小北的保护,似乎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

然而好梦醒了,陈小北在一次被警察传召的那个晚上,陈念落单了,被魏莱她们截住,惨遭凌辱,衣服被扒了,头发被剪了,书本被撕了,遍体鳞伤。若不是小巷的居民报警,后果不堪设想。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魏莱听说报了警,看到头上的监控器,她怕了,她知道后果意味着什么。她向陈念下跪认错,愿意赔偿钱,甚至愿意脱光了让陈念拍回来。陈念原谅了她,让她滚,永远不想见到她。陈念在愤怒中失手将魏莱推下了楼梯摔死。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喜欢陈念的小北,伪装成强奸魏莱未遂将其致死,想替陈念顶罪,圆陈念的大学梦。警官郑易看出了陈念的小北的关系,知道事实不是两个所说的那样,在他感知下,陈念选择了自首,还了小北的清白。两个人同时得到了救赎,没有带着遗憾度过下半生。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表现手法,单就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事件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一味的退让,其实不是宽容,是懦弱;这样反而会让欺凌变得肆无忌惮。胡小蝶是一个例子,今年4月陇南发生的一个学生因为耳机被同学转殴致身也是一个例子,他面对同学的殴打,既没逃跑,也没反抗,选择了忍受,以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就会风平浪静了,结果被活活打死。

很多时候,尊严其实不是靠退让得来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真的吗?这话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无能者为自己心理寻求安慰的一个借口,是阿Q精神。好人越是退让,坏人越是嚣张;好人海阔天空的淡定,也许激起的是坏人气急败坏的恼怒,因为他对你所做的一切,好像你根本不在乎,你是在羞辱他。那么,他只好用更极端的办法,让你知道他的厉害,他就是想看到你在他面前的害怕,这样才能展示他的强大。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反抗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是要付出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勇气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懦弱的,自私的,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人们更愿意站在岸上观望,发表自己的同情,以显得自己的慈悲伟大。人们总是把挺身而出的机会让给别人,把安全舒适同情呼吁留给自己,“恶人自有恶人磨”,“天网恢恢”,实在没有什么比当看客品评论足更好的了。

胡小蝶的死,其实更多的是死于周围同学的冷漠和懦弱。魏莱她们对胡小蝶所受的欺凌,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但都假装看不到,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是魏茉她们太强大吗?她们就三个女学生而已,只不过是仗着三比一的人多罢了。就像一个抢劫犯把一车人都抢了个遍一样,每个人都觉得又没有抢我的钱,他手里有刀,破财消灾。

退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少年的你》教你学会勇敢

最近大连一个不满十四岁的男生,奸杀了一个10岁的女生,引发了社会的热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是保护什么,是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受到凌害,还是保护凌害人的未成年人。或许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不应该只是地位,年龄也一样。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遵纪守法的人,而不是保护违法的未成年人。

愿天下少年不再重复《少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