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聯手,一項關於肝癌免疫治療的前沿研究在國際期刊Cell發表

近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課題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彭吉潤課題組以及勃林格殷格翰腫瘤免疫與免疫調節部門多位科學家,

在國際期刊Cell上發表了題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單細胞測序刻畫肝癌免疫圖譜與動態特徵的研究)的研究論文

研究結合了10x Genomics和SMART-seq2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肝癌患者多個組織的免疫細胞做出了系統性的刻畫,分析了免疫細胞動態遷移和狀態轉化的特徵,描繪了腫瘤浸潤免疫細胞跨組織的動態過程,探索了它們在肝癌治療上的潛在價值。此項國際領先的開創性工作,可為人們研究肝癌和其他疾病中的免疫細胞,以及開發新的臨床檢測與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肝細胞癌是世界範圍內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其中中國的肝癌發病率居世界之首。免疫逃逸被認為是癌症發展的標誌之一,目前研究表明,腫瘤存在多種免疫逃逸機制,提出了研究腫瘤微環境中不同免疫細胞狀態的重要性。而不同類型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則是研究不同類型免疫細胞的狀態和動態的有力手段。

該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大學BIOPIC張澤民教授表示:“癌症免疫療法是近年新興的治療方法,逐漸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新趨勢,被認為是能夠徹底治癒惡性腫瘤的希望所在。北京大學很高興能與北京世紀壇醫院和勃林格殷格翰三方一起合作,共同研究肝癌微環境中不同免疫細胞的狀態,在單細胞水平上描繪肝癌免疫微環境的動態特徵,為更多的肝癌患者帶來希望。”

勃林格殷格翰腫瘤免疫與免疫調節部門執行總監Emily Corse博士和資深主任科學家劉康博士表示:“這份令人興奮的工作成果得益於三方的深入、高效、愉快的合作模式。這次全球合作迸發出對肝癌的免疫微環境的重要新洞見,揭示了免疫細胞在腫瘤微環境和其他免疫組織之間的動態遷移變化。這份結合前沿的生信分析技術和生物學驗證手段的工作還暗示了免疫細胞遷移理念也適用於其他腫瘤類型的可能性。”

關於勃林格殷格翰與北京大學戰略合作

2017年5月,北京大學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簽署協議,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合作,旨在共同推動早期科學創新,以填補腫瘤、腫瘤免疫與免疫調節、呼吸系統、心血管和代謝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新興領域的醫療需求。該戰略伙伴合作關係包含多種合作形式,包括以具體科研項目為基礎的共同研究、博士後獎學金及研究員獎、系列藥物研發講座等。

北京大學和勃林格殷格翰希望通過戰略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企業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帶來更多具有突破性潛力的、同類第一(first-in-class)的新藥,提高雙方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人類健康,實現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