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繪製大腦一億多個血管段的網絡圖

1,Cell | 繪製大腦血管可視化網絡圖


腦科學日報|Cell:繪製大腦一億多個血管段的網絡圖


大腦中存在複雜密集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血管網絡。大腦的高代謝需求和低能量存儲能力的特點要求神經元的功能維持和血管系統正常運作密切相關。血流發生輕微的擾動就會影響神經元功能,導致神經元受損。神經元的活動也能夠調節大腦血液循環。

近日,來自法國巴黎索博納大學的Nicolas Renier的課題組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apping the Fine-Scale Organization and Plasticity of the Brain Vasculature的文章。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利用免疫標記的組織清除技術對成年小鼠大腦血管網絡進行成像,並且通過帶有特殊管道(TubeMap)的光學顯微鏡對TB級別的多通道圖像進行分割,從而構建一億多個血管段組成的可視化的血管圖以進行後續分析。

閱讀鏈接:

2,在成人鼻子組織切片中發現的欣欣向榮的神經元“託兒所”

成年人的大腦有可能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嗎?科學家們就這個問題爭論了幾十年,許多人認為神經元的形成在幼年時期或13歲左右就停止了。然而,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成人的嗅神經上皮中發現了活躍的未成熟神經元細胞群。這一發現對治療嗅覺受損或喪失有所啟發,併為治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Matsunami說:“因為鼻子是暴露在外部環境中的,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從病人身上收集鼻腔中的神經幹細胞,用它們來治療病人自身的神經系統疾病。”

閱讀鏈接:

3,Science:揭示老鼠大腦中負責壓力反應的區域

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了他們所描述的心理社會壓力反應的主要驅動力,文章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告說,在應激狀態下,大鼠大腦中兩個相對未被探索的區域變得活躍起來。對這兩個大腦區域的進一步觀察表明,它們參與了向下丘腦發送信號的過程--但只是在老鼠感到壓力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使這些信號失效可以減輕老鼠的壓力症狀,但不會干擾身體的其他功能。他們認為,這兩個大腦區域構成了老鼠心理社會壓力反應的主要驅動力。

閱讀鏈接:

4,袁加錦/袁逖飛合作團隊揭示腦刺激對吸毒人群衝動行為的干預及機制

藥物成癮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衝動行為在藥物成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甲基苯丙胺成癮導致的衝動行為的控制,將有望改變對藥物成癮者的認知和管理方式,並提供新的干預策略。

3月13日,美國醫學會學報(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在線發表了袁加錦/袁逖飛合作團隊完成的題為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mpulse inhibition in abstinent patients with methamphetamine addiction 的研究論文。

該文報道了低頻重複性經顱磁刺激對冰毒成癮者衝動行為干預有效性,且多次干預治療的效果具有持續性,不僅為藥物成癮導致的衝動干預提供了新策略,也有望為其他類型衝動人群的醫學干預和矯治提供有力手段。

閱讀鏈接:

5,諾和諾德重磅減肥藥作用機理被揭示,肥胖藥物開發打開一扇新門?

近日,諾和諾德公司(Novo Nordisk)旗下的重磅減肥藥產品Saxenda(利拉魯肽)迎來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而這一發現被研究人員認為有望為未來的肥胖症藥物開發打開新的一扇門。

這是一項關於利拉魯肽作用機制的研究結果,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將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結果表示,腦孤束核(NTS)區域的一部分神經元可能在利拉魯肽的食慾抑制效應中發揮作用。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amantha Fortin表示,“我們發現NTS中的GABA能神經元對利拉魯肽引起厭食的作用很重要,其他針對大腦中這種獨特細胞群的化合物或基因操作可能有助於治療肥胖症。”

閱讀鏈接:

6,新的睡眠方法增強了大腦的記憶力

特拉維夫大學(TAU)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的聯合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創新的方法,可以增強大腦在睡眠時的記憶過程。這種方法依靠的是在一個鼻孔裡注入一種喚起記憶的氣味。這項新研究發表在3月5日的Current Biology 雜誌上。

研究者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記憶整合過程可以通過外部因素(如氣味)放大。通過使用嗅覺通路的特殊組織,記憶可以在大腦一側以一種局部的方式被操縱。”這些發現表明,記憶的鞏固可能涉及到海馬和大腦皮層特定區域之間的夜間“對話”。

閱讀鏈接:

7,重磅研究:部分老人血壓正常非好事,導致死亡率大幅上升!

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低於120/80 mmHg是正常血壓。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則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將血壓控制在SBP 130、甚至120 mmHg以下呢?

近期,一項發表在《年齡與老齡化(Age and aging)》雜誌上的大型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該研究發現,SBP<130 mmHg與 75歲及以上人群死亡率增加相關,這在“體質虛弱”的老年者中尤為明顯,將導致死亡風險增加62%

閱讀鏈接:

8,老鼠有同理心並避免讓同伴受苦

荷蘭安姆斯特丹腦神經科學研究一項研究發現,老鼠有同理心而且會避免對同伴造成痛苦的行為,但是獎勵足夠高的情況下例外。傷害厭惡是指規避傷害他人的行為的一種心理,被看作是人類道德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這種心理在暴力,反社會的人身上會減少。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和老鼠使用同樣的大腦區域阻止對其他人/老鼠傷害不僅讓人意想不到,也表明了防止傷害同類的道德動機在人類的大腦中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並且其他動物也擁有這種道德動機。

研究人員認為此次在老鼠上的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研發一種藥物療法,增加有精神病行為表現的病人的傷害厭惡心理。該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