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一樹梨花壓海棠——雜彈中美降息之爭

水皮:一樹梨花壓海棠——雜彈中美降息之爭

水皮

鮑威爾應該是美聯儲歷史上最悲催的主席,一方面他要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另外一方面又要面對特朗普沒完沒了的騷擾壓力,最糾結的表現就是體現在最近的減息舉動上。

美聯儲需要減息嗎?

答案是否定的。

美聯儲不需要減息嗎?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第一個否定是因為美國的就業數據相當不錯,真的沒有必要現在減息,正如鮑威爾在最新的聲明中刪除了此前的關鍵詞,即“採取適當行動,維持當前的經濟擴張”,並且表示,在美聯儲決定考慮加息前,央行需要看到通脹確實“顯著”上漲,這幾乎是反話正說,也在暗示寬鬆政策的結束。既然如此,此次降息又有什麼經濟上的必要?

第二個否定是因為特朗普的持續的施壓,即便在鮑威爾違心降息之後,特還在推特發文批評鮑的行為讓全世界人民不放心。特朗普是個商人,資本家,政客,是個謀求連任的現總統,道瓊斯指數的持續上漲似乎就是他的政績,儘管一方面特自信美國經濟再一次Great,但是另一方面又只能指望降息為道指打強心針,中美貿易磋商已經不可能如其所願形成一個大的deal,即便是階段性協議也因為智利APEC峰會的取消出現了簽署的新情況。此時此刻,難道美聯儲不應該有所表現嗎?

道指成了牽在鮑威爾手中但是實際卻由特朗普操縱的木偶。

美國降息給中國央行出了道難題,跟還是不跟。

中國範圍之內,首先跟進的是澳門地區,其次是香港地區;世界範圍之內立即跟進的有巴西、沙特、巴林、科威特和阿聯酋;明確不跟的有日本和歐盟,前者是已經是-1.0%,後者是一直在量化寬鬆。

無獨有偶,就在美聯儲降息的當天,中國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在第五版的人民時評專欄發表了署名周人傑的評論,“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就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的現象回應各方評論,指出“CPI連續上行,PPI連續下行,信貸投放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又要適度開閘,放水養魚,滿足實體企業的迫切需要。”具體而言,抓“穩增長”目標完善調控力、度、效,擴大有效投資補上基礎設施短板,用市場化辦法降低實際利率,助力中小企業脫困。周人傑的評論雖然沒有《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規格高,但是傳達的信息同樣引起市場的強烈關注,聚焦的點就是“用市場化辦法降低實際利率”。

什麼是實際利率?LPR就是,其實就是各金融機構的市場報價。LPR反映的就是市場真實需求,具有自我調節功能,貸款利率已經隨行就市,存款利率則有難言之隱,原因就在於CPI已經達到3%,而且隨著豬肉價格及食品價格的上漲,CPI可能還會上行,和三年定期存款2.75%名義利率相比,實際利率已經是負數,和一年定存的1.5%相比,負數就更大,再降,有點說不過去。

CPI上行,PPI下行,儘管豬週期有作用,但是商品價格的慣性也不可忽視,尤其是在GDP逐季下滑的過程中,這種現象在國外就叫滯脹,是最難處置的情況。理論上講,CPI是PPI的下家,PPI 是CPI的先行指標,兩者一致,或通脹或通縮。對付通脹,加息即可;對付通縮,降息。現在CPI和PPI 背道而馳:加息,加速通縮;降息,加速通脹;左右為難,逆週期調整的難度平地起高樓,相機抉擇變得難以抉擇。

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跟是現實的,理性的,自主的,有形的手未必非用不可,更何況,和利率高低相比,中國的中小企業貸不到款、融不到資的情況更嚴重,更惡劣,更致命。貨幣的傳導機制不暢才是真正的癥結,利率高點低點不決定企業的生死,央行對此心知肚明,真要降息,難道還不降房貸?

中國央行不是美聯儲,特朗普也只是美國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