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華股份業績增長失速,採、銷、存數據勾稽異常

紅刊財經 劉傑

下游整車行業產銷量遇冷,致使長華股份業績低迷,營收與淨利潤增速雙雙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其招股書中披露的採、銷、存等多項財務數據均存在鉅額的勾稽差異,真實性有待考證。


長華股份業績增長失速,採、銷、存數據勾稽異常


近日,浙江長華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華股份”)披露了招股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此次上市,長華股份擬募集資金6.67億元。然而,報告期內,長華股份的經營業績卻表現不佳,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增速都有所下滑,更重要的是,其採、銷、存等多項財務數據存在數千萬及上億元的勾稽差異,需要投資者高度警惕。

業績增長失速

長華股份主要從事汽車金屬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緊固件、衝焊件,下游客戶主要為國內整車製造廠商,因此,其業績情況與下游行業的景氣度高度相關。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長華股份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56億元、8.59億元及9.0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53%、58.14%和61.05%。不難看出,報告期內其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比均超過五成,也就代表著該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客戶依賴,同時該比例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表明其依賴的程度還在不斷增加。

大客戶依賴,使得長華股份將自己的業績與下游客戶綁在一起,倘若大客戶由於行業景氣度下降或自身生產經營發生變化導致需求量減少,將會對長華股份的業績產生不良影響,事實上這種影響已經發生。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其實現營業收入金額分別為12.28億元、15.01億元、15.18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22.26%、1.15%;實現淨利潤金額分別為1.93億元、2.19億元、2.09億元,淨利潤的增速分別為13.93%、-4.88%。由此不難看出,目前長華股份的營收、淨利潤增速雙降,尤其是淨利潤已經出現了負增長,盈利能力呈現下滑的態勢。

對此,其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受下游整車產銷量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影響,公司的業績出現下滑。事實上,長華股份的下游汽車行業在2018年度遭遇了近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2018年,我國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352.94萬輛和2370.98萬輛,同比下降5.15%和4.08%。而長華股份在招股書中也表示:“2019年一季度乘用車產銷量仍延續了同比下滑趨勢,不僅如此,全球主要區域汽車產銷量增速也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下滑,汽車消費市場進入了產業調整期。”

令人擔憂的是,下游行業的調整期需要持續多久目前仍是未知數,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長華股份的業績已然因此下降,倘若下游整車行業遲遲未能進入增長階段,那麼長華股份的業績情況恐怕也難以有所改觀。

營收涉嫌虛增

招股書披露,長華股份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18億元(如表1),其中境外收入1569.51萬元不需考慮增值稅影響,境內收入15.03億元,該部分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由17%下調為16%,按月平均計算增值稅後,推算出長華股份2018年含稅營業收入金額大約為17.64億元。按照財務勾稽關係,該部分含稅收入將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入和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合併流量表中,長華股份201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15.33億元,算上預收賬款減少額73.31萬元影響後,與當期營業收入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達15.34億元。將其與含稅營收相勾稽,理論上應有2.30億元因未收到現金將計入經營性債權中,體現為經營性債權同等規模的增加。

翻看其合併資產負債表,長華股份2018年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為3.15億元,相較2017年減少了1563.82萬元。壞賬準備方面,2018年較2017年僅減少了9.12萬元,算上該部分後,經營性債權的實際減少額為1572.94萬元。一增一減下,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增加額2.30億元之間相差了2.45億元,這也就意味著長華股份有2.45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既沒有相關現金流入,也沒有形成經營性債權,存在虛增的嫌疑。

以同樣的邏輯分析其2017年數據,仍發現存數億元的勾稽差異。招股書顯示,2017年長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5.01億元,其中境外收入792.75萬元不考慮增值稅,境內收入適用於17%的稅率,計算出其含稅營收為17.55億元。同期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12.73億元,算上預收賬款減少額197.35萬元,則與營收相關的現金為12.75億元,較含稅營收少了4.80億元,則理論上這4.80億元應體現為經營性債權的增加。

事實上,2017年長華股份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算上壞賬準備,較上年新增了8987.22萬元,這比4.80億元理論應增加額少3.90億元,這代表著長華股份2017年有3.90億元的營業收入缺乏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的支持。

當然,該差異也有可能是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導致,但是其在招股書中並未披露該部分信息,因此該公司需要對上述差異給出合理的解釋。

採購數據不可信

除了營業收入數據存在諸多疑點外,長華股份的採購數據與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間同樣存在勾稽異常情況,需要高度警惕。

招股書顯示,長華股份2017年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5.01億元(如表2),佔採購總額的比重為71.99%,故推算出採購總額為6.96億元,考慮到當年17%的增值稅稅率,估算其含稅採購金額約為8.15億元。根據財務勾稽一般情況,該部分採購金額應體現為相關現金流的流出及經營性債務的增減。

進一步來看,長華股份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7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為6.53億元,算上預付款項減少額4422.73萬元後,則與當期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達6.97億元。與含稅採購金額8.15億元相勾稽,理論上應有1.17億元未支付,體現在應付賬款等經營性負債中。

可事實上,長華股份2017年末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合計金額為2.7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59億元僅新增了1408.75萬元,這一結果顯然與理論應增加金額相差甚遠,差額達1.03億元,這也就說明了長華股份有1.03億元的採購金額沒有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撐,含有“水分”。

《紅週刊》記者以同樣方式計算了該公司2018年採購數據的勾稽關係,發現僅存在1718.60萬元的勾稽差異。如果說2018年長華股份的採購數據相對正常的話,那麼其2017年採購方面存在1.03億元的勾稽差異則存在很大的虛增嫌疑,其當年的採購數據或不可信。

存貨數據存疑

不僅如此,就在長華股份採購數據與存貨之間的勾稽也存在異常。

招股書披露,2018年長華股份主要材料採購金額為5.21億元(如表3),同期營業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額為5.61億元,二者差額達3998.86萬元,這也就表明本期不僅將採購的原材料全部耗盡,同時也消耗了部分庫存材料,因此將體現為長華股份存貨項目中材料有差不多金額的減少,否則將會勾稽不一致,然而其存貨相關數據的變動果真如此嗎?

具體來看,長華股份的存貨中主要包含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及發出商品。其中,2018年原材料項目金額為9485.78萬元,較上期原材料餘額9227.72萬元相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58.06萬元,原材料的變動情況明顯與上述應減少的理論相悖。

當然,存貨中除了原材料,其他項目中也包含原材料。進一步來看,2018年長華股份存貨項目中在產品、庫存商品及發出商品金額分別為3191.06萬元、9232.97萬元、1.03億元,合計金額達2.27億元,較2017年相同金額減少了778.85億元。雖然招股書中未說明各項目中原材料的金額,但當年直接材料佔營業成本的比例為50.42%,據此可以大致估算出該部分減少額中包含材料的金額約為392.70萬元。將該部分因素考慮進去後,算上上文中長華股份庫存中258.06萬元原材料的增加,綜合來看,則其原材料實際上減少了134.64萬元,與理論應減少額3998.86萬元之前差異了3864.22萬元。

同時,以同樣方式對長華股份2017年存貨相關數據進行勾稽後發現,其存貨中材料的變動情況與材料採購及營業成本之間的勾稽差異金額僅為86.69萬元,勾稽情況基本吻合,由此來看,則長華股份2018年的存貨數據就顯得異常了。■

(本文發表於11月2日《紅週刊》)


長華股份業績增長失速,採、銷、存數據勾稽異常


長華股份業績增長失速,採、銷、存數據勾稽異常


長華股份業績增長失速,採、銷、存數據勾稽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